出发日期/2014/08/18
天数/9天
“每一个没到过西藏的人,都深信有一天会站在布宫前;每一个离开了西藏的人,都知道有一天自己还会回去。”这就是世界屋脊的魅力,这里有雄壮巍峨的布达拉宫、佛教中心的大昭寺;这里有神奇的天路、神秘的天葬;这里有神山和圣湖,还有那湛蓝的天、洁白的云、朴实的脸、灿烂的笑、虔诚的朝圣者……
2012年第一次入藏,回来后发现一部分魂魄丢在了世界屋脊,本次旅程也可以称之为我的寻魂之旅,Spirit Of Tibet译为西藏之魂。
+1
次寻魂之旅所用器材:佳能5DII、镜头:24-105、爱死小小白、蔡司21/2.8,脚架、清洁、滤镜系统一大堆。不得不提一下,登山包的背负系统加摄影包内胆再配腰包,既利于拍摄又不会对肩膀造成难以忍受的摧残。几天的拉萨市徒步,我可以说我很轻松!
+1
游记开始前先聊聊进藏那点事儿: 进藏的方式: 无非就是徒步、搭车(再次提醒:搭车有风险,菇凉需谨慎)、骑行(含摩托车)、汽车(自驾及包车)、火车、飞机,这些进藏的方式因人、时间、金钱而异,如果想重走青春路或想趁年轻挑战自我而且有着大把的时间,那以徒步或骑行的自虐方式进藏是不二的选择;有时间又不想累着自己,还不想错过最美的风景,那汽车是首选,而火车次之;时间紧张的话只能选飞的喽!
进藏的路线选择:
川藏线:不愧称之为中国最美的国道,须翻高山、跨急流,路途艰辛且多危险,但一路景色壮丽,有雪山、原始森林、草原、冰川和若干大江大河,是旅游探险爱好者和摄影师的极乐所在。川藏线路况不佳,多是碎石路、泥土路,盘山路,所以对车辆性能要求较高。川藏南线(318国道)全程2140公里;川藏北线 全程:2352公里。
滇藏线:滇藏公路全长1930公里,处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路段有39公里;3000-4000米的有239公里。这些路段不仅有雪山峡岩、隧道大桥,而且空气稀薄,气候严寒。滇藏线途经喜马拉雅山的各著名山峰(如南迦巴瓦,梅里雪山),湖泊(如巴松错,然乌湖),喇嘛寺(如甘丹寺,尼姑寺和苯教,红教的小寺)和教堂,峡谷(雅鲁藏布江,帕隆藏布江),温泉(如通麦,盐井),和各类花海,林海。滇藏线也是世界级的越野路线,尤其以春秋两季为绝。
青藏公路:起于青海省西宁市,止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柏油公路,也是目前通往西藏里程较短、路况最好且最安全的公路。沿途景观比较大气磅礴且丰富。可看到草原、盐湖、戈壁、高山、荒漠等景观。青藏公路,一年四季通车,是5条进藏线路中最繁忙的公路,司机长时间开车易疲劳,因此交通事故也多。沿途不时会看到翻在路基下的货车,所以走青藏线要特别小心。
新藏公路:又称叶拉公路,被称作国道219,始建于1956年3月,北起新疆叶城县,南至西藏拉孜县,全长2143公里。新藏公路是进入西藏的第三条公路,沿途翻越5000米以上的大山5座,冰山达坂16个,冰河44条,穿越无人区几百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条件最苦的公路,也是路段最艰险公路之一。
铁路目前只有青藏铁路(据说2018年会开工川藏铁路),被誉为“天路”,如果第一次进藏,或者想体验下天路的壮观,可以考虑乘坐一次,但现在考证下来,坐火车的弊端也挺明显,从看景来说:速度较快,双层玻璃,不可能随时停车,路过一些美景时是晚上,就像西宁到拉萨的车过可可西里就是晚上,想拍点好风景是比较难的;从抗高反上来说,原本认为火车进藏是爬升慢,可以逐渐适应高原,可是火车进入格尔木就开始在车厢内供氧了,而且长时间乘坐火车将你的身体能量全部消耗怠尽,抗高反的最基本的身体条件都不具备,所以有很多坐火车进藏的人到拉萨当晚上就发生很严重的高反;从购票来看,只有几个大城市有直达拉萨的火车,且票源都基本被旅行社垄断,旺季时市面上一票难求。
✈要在成都、重庆、咸阳经停或中转,可选择到拉萨或林芝。
+1
再聊聊行前准备那些事儿(一):
衣帽鞋袜篇
帽子:圆边帽,必备品,有效防止阳光,防虫、防水;
头巾:必备品,高原阳光紫外线太厉害,建议可把脸部挡住,要不可能会像我一样,一个下午就把鼻子给晒伤褪皮了;
墨镜:必备品,尽可能选择贴脸的,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眼睛;
围巾:建议带,在高寒地区或垭口用得上;
防晒霜:必备品,防晒指数越高越好。西藏的太阳比海边厉害;
洗漱用品:必备品,西藏个别地方住宿条件差;
冲锋衣裤:必备品,建议购买GTX面料的,既可以防风防寒,关键时还能防水,如果脏了用水冲冲就能接着穿; 羽绒服:如果要去高寒地区则必备,短款即可,可以穿在冲锋衣里面;
抓绒衣:必备品,可单穿,也可穿在冲锋衣里,保暖且重量轻;
保暖内衣:去高寒地区建议带两套; 内衣、袜子:必备品,看自己需要,多备无患;
手套:必备品,抓绒手套比较舒适; 鞋子:GTX面料的登山鞋为首选,中帮或高帮为首选;拖鞋则带着吧,用的上。
再聊聊行前准备那些事儿(二):
携带设备类:
登山杖:野外徒步必备品,无徒步项目可不带;
背包:必备品,必须50升以上且要配备防水罩,背负系统很重要,要选择专业的登山包,我的相机都放在登山包里,解决了摄影包不能长时间背负的问题; 腰包:建议携带,可以摆放随身重要物品如手机、钱包、证件等,我的腰包还担负着备用镜头的存放功能,这样就不用总是取下背包换镜头了;
水壶:必备品,不解释。建议选购专业户外水壶,重量轻且不怕摔、挤、压; 防水密封袋及塑料袋若干:必备品,用于保护相机及随身重要物品,特别是下雨时用处更大,塑料袋可以装随身垃圾,统一丢弃;
电筒:有野外活动、拍摄星轨及银河的必备品,建议购LED灯头的;
睡袋:视个人情况;
指北针及刀具:视个人情况;
相机:单反、微单、卡片都可以,好的摄影师不讲究这个。只有像我这种拍的不咋地的人才会纠结这些工具;
镜头:如果带单反或微单的就要谈谈这个了,超广、标变、长焦缺一不可,长焦是越长越好。看的到拍不到会后悔终生的。
脚架和滤镜系统是严谨的摄影所必须的。
再聊聊行前准备那些事儿(三):
证件药品类:
身份证:大家都是有身份的人,这个常识应该都懂吧;
边防证:不要嫌麻烦,去当地派出所办了带着吧,万一到了拉萨碰到谈的来的驴友,说不定就去需要边防证的地方了,如果没办只能干瞪眼了,到哪里办,怎么办,哪些地方需要办?还是那句话,上网查去,只是友情提醒一句,到拉萨后还要到边防总队去敲个章才能用,具体是哪里我不知道,因为我还没去过要边防证才能去的地方,准备留给我的第三次入藏了;
银行卡及现金:必备,这个不带就不要去了,嘿嘿。多提醒一句,准备点纸质的一元及毛票,西北地区貌似都不收硬币,礼佛时菩萨不会嫌弃你小气的,一元、一毛都可以。俗话说得好:心诚则灵;
药品:首先,不要把高反想的太可怕,心理上的高反才是最可怕的。常备药包括消炎药、感冒药、红景天、葡萄糖液、泻立停、阿司匹林、扑尔敏、金施尔康、善存片等,抗高反药主要有诺迪康胶囊、西洋参、速效救心丸,外用药有云南白药、万花油、创可贴、风油精、防蚊水等,如果去阿里地区等住宿条件不太好的地方,建议带点生姜粉防跳蚤。
+1
+1
藏民的住宅大多白色围墙,方方正正的窗户很是棱角分明。穿梭于街市上的藏民摇着转经,从各藏区来朝拜的信徒磕着长头,信仰在心中,五体投地!
+1
+1
+1
+1
+1
+1
+1
四柱皆为圆形大柱,大柱小栱两侧各雕一大力士,力士作承托支撑状。柱头大栱上雕有狮子和圆形升云纹、花瓶等。有的柱头小栱两则浮雕象征性的狮子和人像。门上铺首如钹形,上有二龙戏珠图案。横梁上皆写梵文六字真言。
+1
+1
+1
+1
金顶是加盖在寺院主殿、佛殿屋顶和佛塔顶部上的特制金属顶瓦。它是用铜铸造外镀纯金的一种豪华建筑装饰。这种建筑装饰和建筑风格唯藏民族所独有。金顶更主要是一种建筑装饰。顶面为铜质镀金桶型长瓦,翘角飞檐,屋脊上装有宝幢、宝瓶、卧鹿、吉祥鸟等;屋檐上雕饰有宝盘、云纹、六字真言、莲珠、花草、法铃、八宝吉祥等图案。
+1
她们成了我照片中的中景,我成了她们照片中背景的一部分
+1
信仰是一种终极的关切,而后能够做到安然地走完这一生。一切的欲求,都不是真正的信仰。人们追求生活的奢侈安逸美好是理想是目标,心灵的安然才是最终的信仰,无为而为,无欲而欲。
+1
+1
+1
+1
北京东路是驴群聚集地,这里分布着东措国际青年旅舍、白云藏式家庭旅馆等网上大大有名的青旅,充满了年轻的朝气和热闹,街面上就有着招揽伙伴以租车的信息的信息栏,这些信息基本可以满足驴友去西藏任何地方的需要。而做为一名过客,大可不必过于拘束,很多时候,你甚至可以在各旅社门口直接找伴同行,或是将自己的召集帖粘贴在你认为最显眼的位置。
+1
走到拉萨河边,看着川流不息泛着黄的河水漂流而下,我感到一种强烈的自由感。我们应该像看电影般看待我们的生命,那样我们将会放松心情,更自然的、更感性的观看人生的演出。
+1
人的心思最为活泛,骤生的念头不断引发着另一个念头,而我们必须了解,不论这些念头是否有关联,他们都只是我们脑中的情绪、心中的业障而已,是无实质性而且极短暂的。简单来说就是不论什么事情,不要去纠结,过去的也就过去了!
+1
+1
一缕阳光撕破了盖顶的乌云,光柱洒向山峦,洒向青草地。在相对的世界里,外在现象一直在改变,我们内在的心也在改变,因此知觉也随着在变。不经意间抓住了一个不存在的自我,那么我们将错误的解读世界,同时失去着内心的宝藏。
+1
这里是藏民下午消遣放风筝的地方,是他们放飞自由心情的地方。风马旗与风筝一样在没有风的情况下无法飘扬,它只是在等候着能给它助力的风。等风来,我们又何尝不是随时在等着风的助力?
+1
随风的心如同随风的经幡一样是无碍且不受形态拘束的,具有以新鲜方式体验一切的能力、具有以清新方式体验一切的潜力。
+1
近距离接触拉萨的山,才发现并不是远观时看到的枯黄色,看似死寂的山上,充满着生机。世间事又何尝不是如此,相信未来,一定会好。
+1
+1
+1
+1
+1
+1
+1
+1
+1
在布达拉宫的周围被那些虔诚的信徒们所“包围”,他们一边转着经桶一边念念有词,路旁还有经历十几个月三步一叩首的磕长头的人,他们面容消瘦,头发凌乱,衣服破旧,邋遢不堪,满脸尘土,却有一双闪亮而执著的眼睛。
+1
布达拉宫的西墙外,有一排转经筒,藏民顺时针用右手拨转它们,并在嘴里喃喃的念着六字真言:奄嘛呢叭咩哞。转经筒,亦称嘛呢转经轮,里面有一纸用藏文密密写满了的经文,因为在奴隶制的时候,藏民大多不识字,所以把经文装在转经筒里,每转一圈,相当念经一遍。
+1
+1
+1
+1
“布达拉”是梵语音译,又可译作“普陀罗”或“普陀”,原指观世音菩萨居住的宫殿。布达拉宫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大型古代宫殿,是世界十大杰出土木石建筑之一。
+1
台案上的桃子和青稞是这位老伯用来祭佛的法阵。在台案的周边他还撒了一圈青稞,据他介绍周边一圈是喂苍蝇的、桃子是敬献佛祖的,台子上的青稞是给各路神仙的。
+1
酸奶坊的装修很有风格,拍照、装饰、音乐背景的应用,将旅人驿站的情趣全然的勾起,就像酒鬼看见酒杯一定会喝一口一样的感觉。店面不大,但是很有人气,多半是游子,把店与布达拉宫的回忆一起存贮起来,凝结成心里的酸奶……
+1
雏菊幼小的身姿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合拍一曲淡雅的歌。这些花身型较小,但它却有许多兄弟姐妹,色彩多种。
+1
+1
+1
+1
+1
+1
+1
+1
藏族的寺庙墙厚而窗小,给人非常浑厚稳定的感觉,建筑物显得很高大。底层用朱红色棱柱,柱头部分雕刻立体图案。在墙体上方,多用棕红色的饰带,上面缀上鎏金淤铜镜等装饰物。房檐四周竖有镀金金幢,上有风铃,房顶正面中间是金法,两面为护法兽。
+1
+1
+1
+1
园内有植物100余种,不仅有拉萨地区常见花木,而且有取自喜马拉雅山南北麓的奇花异草,还有从内地移植或从国外引进的名贵花卉,堪称高原植物园。
+1
藏面,是传统藏餐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小吃。说是正餐,藏面的量不多,一般吃一碗不太容易饱腹;说是小吃,也属于面类,在茶馆面馆才有卖,没有街头小摊卖。藏面的面条,要提前压制好,而且煮熟晾干待用,等要吃的时候,下到牦牛肉汤锅中,再次烫热出锅即可,因此吃的时候总有些夹生的感觉。
+1
+1
+1
+1
+1
走进金碧辉煌的金色颇章,但见这座雄伟壮丽的宫殿在阴天也无法遮掩它散发着耀眼光芒。
+1
每个景区根据功能要求,结合自然环境,或宫墙深院,古木成荫,或芳草疏林,繁花似锦,构成不同的景观
+1
树木掩映中,金色的屋顶、黄色墙面,花纹繁复的梁柱静静流露着别样的魅力。在梁柱顶端,各式各样的木雕花纹栩栩如生,凝聚着建造者令人赞叹的智慧与其精湛的技艺。那些大大小小的木雕,线条流畅,纹理精致,雕像面部表情丰富而生动。
+1
+1
+1
白桦枝叶扶疏,姿态优美,尤其是树干修直,洁白雅致,十分引人注目。孤植。在罗布林卡里组成了美丽的风景林。
+1
+1
众多的宫殿本身就是风景,就是艺术。那些已经成为文物的藏品,增添了宫殿的历史厚重感。那些价值连城的唐卡、墙上的精美壁画、宫殿的原主人曾经用过的物品等,成为了人们追溯历史的线索。看见这些凝聚着厚重历史的物件,仿佛能看见岁月深处这些宫殿是怎样一点一点建成,仿佛能看见罗布林卡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到繁盛的今天。
+1
+1
+1
+1
+1
今年是青藏、川藏公路通车60周年,在60年的时间里,这两条险峻、高海拔的天路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心灵圣地的大门,这两条路也让许多向往拉萨与西藏的人梦想成真。
+1
+1
+1
这个鸟应该是黄嘴鸥吧,寻找猎物出击前的那一瞬间姿态优美。
+1
在空中原地盘旋,应该是发现了猎物。这时真正感觉到200的焦距短了。
+1
+1
+1
+1
+1
+1
+1
+1
+1
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
藏传佛教的磕长头需双手、双脚和一身(此五体也),皆要触地,以示全身心的崇敬。用电影《可可西里》导演陆川的话来说:别看磕长头的身上脏,他们的心是最干净的。
手摇转经筒又叫作手摇玛尼轮,质地有金、银、铜等,也分大中小几种。这种可以拿在手中的转经筒主体呈圆柱形,中间有轴以便转动。不仅圆筒上刻有藏传佛教的六字真言,圆筒中间同样装着经咒。转经筒制作一般都很精美,上面刻的经文和一些鸟兽等图案除了其本来的意义外,还用漆绘彩色装饰,如同工艺品。一些转经筒上还镶以珊瑚、宝石等,更增添了其宗教作用以外的价值。手摇转经筒旁边还开有耳孔,系着小坠子,转动圆筒下面的手柄,小坠子也随之而动,靠惯性加速转经筒的旋转。随着转经筒的快速旋转,转经人认定,他的功德也在快速地积累。
+1
+1
一张图告诉你GND滤镜(中灰渐变镜)主要起到些什么作用
+1
+1
转经累了,就在路边小憩片刻。就是这样的生活,简单而重复,但一种仪式上的庄重,使得这些天和平常的日子不同。藏地的生活也许是简单的,转经,使生活有了特别的意义。而且,在藏传佛教中,转经还关系到来世。能不郑重其事吗? •
+1
+1
+1
+1
发现一个很可爱的小旁友,追拍了几张。
+1
+1
+1
康巴汉子,犀利的眼神能杀人,你造吗?
+1
+1
+1
一个月色如水的夜晚,星空如蓝幕,八廓街一座藏式酒馆来了位神秘人物,忽然门外有人掀帘窥望,是一个月亮般娇美的少女,就在那一刻,少女的绝世容颜深深印刻在这位神秘人物的心里,待他追将出去,少女已消失在茫茫月色中。思念的痛苦点燃了他赋诗的激情,也带来了无数美丽的灵感,他在这家小酒馆里留下了许多诗篇。
+1
仓央嘉措的情诗被译成20多种文字传遍了全世界,至今仍不乏新的译作出现。仅仅是近百年问的汉语翻译就不下七八个版本:有民歌体的,有五言、七言体的有现代新诗的。由派生而影响这些诗作同样给当代画家音乐家提供着不竭的灵感和创作资源。特别是经由当代优秀作曲家和歌手倾情打造的仓氏情歌格外的具有魅力。
+1
那一月,我轻转过所有经筒, 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 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这些老人都已经磕不动长头去祈福,走不动长路去转经,于是她们一早就静静的坐在八廓街边上的长椅上,感受着一生一世的信仰。
+1
殿堂之内或外围,教众与信徒们身前铺上一毡毛毯,原地不断磕长头,只是不行步,余者与行进中的磕长头一样,或还愿,或祈求保佑,赐福免灾因不同心理意愿,而犹入无人之境;教徒们认为在修行中,一个人至少要磕一万次。叩头时赤脚,这样才表示虔诚。
+1
+1
当地人中午乃至下午都会泡在这里喝茶,甜茶的味道不错,不能接受酥油茶的游人可以试试这个。
+1
买了十元八磅的甜茶,邀请同桌的藏民一起喝茶。他们只是友好的笑着为我斟茶,直到我为他们的杯中续满甜茶,他们才矜持的与我攀谈共饮,几杯茶后才渐渐的熟络并有说有笑。市井的藏民与景区的藏民完全不是一码事。为显示请他们喝茶没有任何目的,也就放弃了与他们合影的念头。
+1
色拉寺门口当地藏民的特色小吃:炸土豆条,蘸上辣椒粉真是美食。话说甜茶的能量真是充足,我中午到晚上就喝了甜茶加一小碗炸土豆也没觉得饿。
+1
+1
色拉寺内保存着上万个金刚佛像,大多为西藏本地制作。还有许多是从内地或印度带来的铜佛像。大殿和各札仓经堂四壁保存着大量彩色壁画原作。最著名的塑像就是大殿里的“马头明王”像。在四层吉札仓里面,进大殿直走,过一排小殿,最里面就是。当地人会把头伸进一个小神龛里面,用头触那个雕像的基座。
+1
+1
+1
经堂大门面向正南,门外为双排10柱的前廓,廓壁彩绘四大天王像。经堂方柱如林,有长柱89根、短柱36根,面积近2000平方米。经堂中央以长柱升起天井,用以采光。
+1
很多人在排着队准备进入措钦大殿参观,我原先在后面排着队,过了一会队伍越来越长,但前面几乎就没怎么动过,心中有些捉急,离开队伍向前走去看看,一看就打消了我继续排队的念头,最起码的排两个小时吧。
+1
+1
大殿边无忧无虑戏水的少女。看到我的镜头对着她越发的高兴了。
+1
+1
这是她的另一位同伴,正在用冷水湿透的帽子给自己降温。
+1
+1
+1
越看越像是孙猴子
+1
任何一座灵迹都有信徒在转经,有意思的是我看到一条狗也在转经的人群中,看来生活在这样一座圣城里,狗也有了佛性。
+1
这个院落里就是色拉寺的大辩经场。每日下午三时到五时,这里有声势浩大的辩经活动,可供游客观看。
+1
佛门中说一个人悟道有三阶段:“勘破、放下、自在。”如果一个人还不能参透人生,就要好好领悟这六个字,其实六个字很简单,看透了才能放下,放下了才能自在,但其中需要的心力是很大的,堪破又岂能如此简单?我们或许曾经劝慰过许多人,让他放下,是的,放下了就自在了,关键是如何放下,如果没有堪破,放下又从何谈起。
+1
在这个世上,没有遗憾,给你再多的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只有有了那些遗憾,当下一次幸福来临的时候,才会懂得珍惜,才会认真体会。活在当下,只要今天快乐就行,谁也不能保证永远能快乐幸福。
+1
+1
我去的时候就在一座殿里遇到这么一个仪式,一位喇嘛手持金刚杵给前来朝拜的信众击头加持,我在加持后问这位喇嘛,能给您和信徒加持时拍张照片吗?他回答说100元,我呵呵了。
+1
+1
+1
+1
+1
新版请假一天: 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1
霎时伏虎罗汉附体
+1
降龙罗汉也附身
+1
脚一跺、手一拍、心一横,提出了我今年第一个要求:老板,我想请一天假。
+1
老板:你还向公司要求什么? 一年里有365天,52个星期。你已经每星期休息2天,共104天,还剩下261天工作是吧,你每天有16小时不在工作,去掉174天,还剩下87天是吧,每天你至少花30分钟时间上网,加起来每年23天,剩下64天是吧,剩下64天;每天午饭时间你花掉1小时,又用掉46天,还有18天是吧。
+1
通常你每年请2天病假,这样你的工作时间只有16天,每年有5个节假日公司休息不上班,你只干11天,每年公司还慷慨地给你10天假期,算下来你就工作1天。 老板:今天你居然还T M D要请这一天的假!
+1
拍这张照片真的很累,又要屏气,又要取景,又要拼缝,还要按快门,手抖的那个厉害⚠,拍了好几张才选出这一张算是对齐了的。只记得当时这张五十元的钞票经过了无数人的传递才又回到了我的手中。
+1
有新人在拍婚纱照,蹭了几张。没好意思去和专职摄影师抢位,没有布宫的背景,但这样的光线下,新娘给人的感觉也很是圣洁。祝新人们白头偕老,早生贵子!
+1
+1
高原的夏季天黑得很晚,不过晚上的拍摄却很享受,周围都很安静,你可以自己慢慢地摸索,不受外界打扰。可以选择慢快门拍摄,这样可以表现车灯流动的轨迹。
+1
+1
格桑花爱高原的阳光,也耐得住雪域的风寒。格桑花随着季节变幻,颜色也会转变,它美丽而不娇艳,柔弱但不失挺拔。
+1
+1
路边的一团团格桑花紧紧地凑在一起,粉的白的、高的矮的把高原装扮得异常漂亮。格桑花在高原上以一种傲视群雄,鹤立鸡群之势依然盛开在美丽的雪山上。
+1
走进院内,可以先到长明的酥油灯房里随喜点灯,增长自己的智慧福报。制作酥油灯的长者正在细心的为灯座加注酥油。
+1
药王山的佛像
+1
+1
+1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水是安静的,默默地流来,默默地流去,淡看人世间的千姿百态。那纷扰和繁杂只是一种生活的情趣而已。走过了,一切都是回忆里淡淡的遗憾。
树是安静的,淡淡的变绿,淡淡的变黄,无论繁华与凋零,都只是一种风景而已。看过了,留下的只是看风景的心情。
大峡谷中就有这样一段风景带给我安静的感觉,真好!
+1
晚上下了一夜的雨。一大早,我们就沿着尼洋曲上路了,好消息是雨停了,坏消息是云层一如既往的厚。但沿途一路是景,风光摄影题材比比皆是。看到这云、这雾、这山、这无论如何也无法脱茧而出的阳光,体会到了什么是云山雾罩。
+1
八月下旬的林芝已渐渐步入初秋,云雾缭绕的林木还呈现着绿色,但草甸已经由绿变黄,牛群则悠闲的在田野中吃草。浓郁的色彩与简洁的线条碰撞有着不俗的效果。
+1
尼洋河是一条幸福的河流,集大自然的万千宠爱于一身:两岸保存完好的植被保证了它的水量,高山之巅的皑皑白雪倒映在水中,如梦似幻;由于河面宽阔,河中心时常有高出水面的平地,长满青草和树木,有马、牛、羊在草地上悠闲地吃草,有时甚至还可以看见小得可爱的藏香猪,一派优美的田园风光。
+1
+1
+1
雅鲁藏布大峡谷里整个公路联运景区多少让人略显失望。险峻、壮观、神秘、自然的景色不多,而观景台周边又过于商业化,环保车对游客的参观时间限制也多了些。不知道现在自由行是走什么线路?
+1
+1
+1
+1
峡谷激流观景台看到的马蹄弯带来的感觉是震撼。对于无法徒步到高点的情况下,平视大峡谷的马蹄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峡谷河流相得益彰,水流很急,是大自然的一份杰作。 这张照片有点马蹄形的感觉了,拍的时候取了巧,用了七张照片接片达到的效果。还是比较能蒙人的。
+1
小溪的水流迅疾的向雅鲁藏布江奔流而下。
+1
+1
树林中隐匿着蓝顶的藏居,屋外的木栏栅和林木如守护神般护卫包裹着房屋,而外面的公路划门而过,似乎他们就过着这样一种与世隔绝、神仙般的日子。
+1
到达直白观景区时在雾气中没有看到什么值得心动的风景,特别是在直白村,这个南迦巴瓦的最佳观景点,更是连一丝一毫的雪山都没有看到。回程的路上,车上的一位摄友一直不肯放弃南迦巴瓦,举着相机探在车窗外,忽听他大叫一声:“司机师傅请停下车吧,山露出来了!”
+1
司机师傅倒也客气,到了观景台靠边停车,并且饶有兴趣的也一起下车观看,但等了半个小时,还是只见神山腰间,不见真身露面。那时,我有一种冲动,就想像电影《转山》里李晓川那样脱去上衣,与神山袒呈相见,以示诚意。这时司机师傅说:“算了吧,我天天在这里开车,也都有大半个月没看到了南迦巴瓦了”,我心一下凉了。
+1
乘环保车下到停车场,我闲散着向前走,还没有从失望中挣脱出来,却看到同车的东北大姐嘴张的老大了却发不出任何声音,手向天空斜举着和我示意,而她老公正端着相机朝着天空不停地扫射着。我心领神会的立马跳起空中转体180度,看到了南迦巴瓦,迅即打开相机,用24—105的镜头先扫了两张,然后连忙换上爱死小小白,这次换镜头绝对是我有史以来换的最快的一次,然后调整参数连续打出了点射,发发命中靶心。后面还拿出了渐变滤镜拍了没几张,也就两三分钟的时间吧,整座山体又隐匿在了云层之中。
+1
虽然对取景的位置并不满意,虽然焦段也嫌短了些,但我还是看到了并记录下了我的南迦巴瓦。回家整理照片时却又不甘心没有日落金山的影像,于是我又努力的后期,终于凭印象搞了这么一张出来,安慰自己一下。
+1
+1
+1
+1
+1
+1
+1
+1
+1
+1
那古道,似是而非,但这并不重要,这里毕竟有过马蹄声声、扬尘茫茫的岁月…… 那古桥,许是古迹,但这不碍观瞻,军事重镇,通衢四方,哪会少了桥梁呢……
+1
+1
+1
+1
+1
+1
+1
念青唐古拉雪山在云层中或隐或现着冷酷的容颜,锡白的雪峰亦常见的用蓝天做背衬,光彩照人,显得尤为另类。
+1
+1
+1
+1
+1
+1
纳木错最能打动你的是什么?湛蓝的湖水、洁白的雪山、若狂的游人、挂幡的牦牛(当然是要不花钱蹭拍),都是吸引游客眼球的绝佳组合。
+1
用十张照片接图而成的全景纳木错
+1
一对吉林来的小夫妻,相机没电了,让我帮着按了两张。这东北小伙儿的身体素质很好,跳的真高,可惜的是跳了两次后高反,然后就没怎么发过声音。您可是刚从珠峰回来的呀!
+1
+1
合掌石下,制作玛尼石的手工艺人
+1
每个到过纳木措的人,灵魂都仿佛被纯净的湖水洗涤干净。站在纳木措湖边,这世界上最高最美的神湖让人震撼,仿佛置身于一个蓝色的世界。淡蓝、浅蓝、灰蓝、宝蓝、深蓝以及深邃如墨一样的蓝黑,这由浅而深的蓝色,蓝得清澈,蓝得丰润,蓝得迷人,似乎包容了世界上一切的蓝色。
+1
坐在扎西半岛的山顶,头上的风马旗迎风召展,心里有种一下子空了,然后又突然充实的感觉。
+1
每一个旅行者都希望拍摄这样一幅纳木错的标志性照片,其实在没有高反的前提下,这个角度的照片只需走到扎西半岛的山顶上俯视一番,把镜头对着自己喜欢的部分愉悦的按下快门即可。我不是很喜欢过于俯视的视角,于是又退到了半山腰,用稍平视的角度拍了这样一张。
+1
走到山的北侧,远处有几座白塔伫立在岸边,逆光下的纳木错,阳光与白云间的遮掩让水面层次繁杂,如水银泻地般璀璨,波光粼粼的湖面泛起光芒迎面而来,让我有眩晕的感觉。
+1
北边山坡上,偶尔飞驰的汽车竟似剪贴在自然美景里一般,蓝天下成团的白云簇拥着,却无丝毫凝重感。
+1
+1
纳木错,西藏最美的湖泊——无需再用言语去赞美它的风姿,只要你有缘能在扎西山上伫足一会儿,哪怕是一分钟,就能够体会到那无法言传的美至窒息的迷人境界。
+1
+1
整理箱子,看到我买的一本未开封的笔记本,确定了我第三次入藏的理由——因为,山在那里!
+1
今天上午还有三个小时的时间,我犹豫再三,终于说服自己,将相机包放在酒店,去走一次没有相机束缚的行程,让心去感觉、去体会——哲蚌寺——那座没有晒佛,依然是“吉祥积米十方尊胜洲”的格鲁派最为盛大的寺庙。
+1
下午三点半飞机返沪,在回程路上拍到的不知名雪山。
+1
流量管控,经停后即将飞二段的飞机在咸阳机场排队中
+1
+1
是的,在夕阳晚霞中我结束了这次愉悦的寻魂之旅,魂仍是没有全部寻回——因为,山在那里! 西藏,有人辞职而来,有人归去便辞职,皆是拜此绝色美景所赐予的勇气。 我虽然没有辞职而来,也不会归去就辞职,但美景也赐予了我今后再次踏上这片土地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