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5
- 收藏43
- 评论5
- 赞33
+1
出发日期/2013/10/04
天数/11天
人物/情侣
玩法/美食 漫游 摄影
二十岁的时候,旅行对于我来说是去了哪里,看到了什么样的风景
三十岁的时候,旅行对于我来说是感受自己的匮乏,进而丰富自己
二十岁的时候,旅行对于我来说是逃离现实的尘嚣让一切归零
三十岁的时候,旅行对于我去陌生的远方更深刻的认识自己和世界
二十岁的时候,旅行是一种在现实压力下的爆发与抗争
三十岁到时候,旅行是一种对未来的觊望与躁动旅行对于我来说不再是简单地欣赏美景,更多的是思考发生在旅途中遇到的各种事
谦卑的看待世界,感悟人生,探求未知,提高自我
中欧,作为具有一定特征的模糊地理区域,从未作为一个明确边界的实体得到正式认可
随着二战结束,更加巩固了欧洲大陆由东西两部分组成的观念
地处东西欧角力边缘地带的欧洲中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人们所忽视
但历史不会忘记
这里曾经被一系列的帝国所统治,数百年经历了辉煌到没落,每一寸土地都浸满了昔日的记忆
大量的中世纪老城、宏伟壮观的教堂、众多王朝的城堡遗址、社会主义时期的混凝土建筑
终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清澈透底的冰川湖泊、茂密的黑森林、阳光烂漫的波罗的海
海滨莫扎特、舒伯特、德沃夏克、李斯特、肖邦、约翰·施特劳斯
卡夫卡、裴多菲、哈谢克、伏契克、米兰·昆德拉
克里姆特、穆哈、科瓦契、埃贡·席勒
相对于国人更加喜欢的西欧我想欧洲中部是我要去的,那里才是我要亲身去体验一番的地方
中欧,21天,5个国家,13个城市,行程1500多公里,5000余张照片
一路走走停停,有计划内游览,也有意外的收获
我们用自己的方式,探索欧洲神秘的心脏
从欧洲回来已经两个多月,但一切依然历历在目,恍如昨日
有的时候,很想更加详尽的将旅途中的故事记录下来
自己留存,也可以拿出来和朋友们分享
所以我和Amy(斯里兰卡小妞)用文字和照片记录着中欧旅行的一些点滴,更多的是表达我们俩个人在中欧各国的感受
咨询问题,请私信微博@斯里兰卡小妞 或@龙棒喵
布拉格,查理大桥
捷克布杰约维采,普热美斯鄂图卡二世广场
捷克克鲁姆洛夫
哈尔施塔特
巴德伊舍
萨尔茨堡
贝希特斯加登,国王湖
维也纳,老多瑙河
布拉迪斯拉发,老广场
布达佩斯,链子桥、渔人堡、马什本大教堂
山丹丹,Fő tér广场
关于旅行,当你决定出发的时候,旅行最困难的那部分就已经完成了。
决定出发对于我来说从来都不是最困难的,每年国庆前后几乎就是我例行出游的时间,但是到底去哪儿,每次都会在几个区域抉择。
中欧是我一直希望踏入欧洲的第一站,捷克、奥地利和匈牙利又分别是我非常喜欢的西方国家,为了让自己下决心,在5月份开始关注机票,6月中就把机票订了。不想走回头路,选择了布拉格入,布达佩斯出,中间在奥地利停留。因为订的是十月一的票,觉得还有三个月时间,就把制作行程和研究签证的事情放一边了,直到8月初正好去北京,临时决定顺便送签,花费三天时间制定行程和准备签证资料。
看了几篇游记,反着LP,鉴于第一次到欧洲,保险起见,还是选择一些交通方便、设施完善的旅行路线。
布拉格(Prague)、维也纳(Viena)、布达佩斯(Budapest),三个首都,三个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代表,必须要去。
捷克克鲁姆洛夫(Cesky Krumlov),哈尔施塔特(Hallstatt),两个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小镇,即便已经被炒的火热,但一定要去。
库特纳霍拉(Kutna Hora)、萨尔茨堡(Salzburg),一个因人骨教堂闻名,一个因音乐之声被世界认知,不能错过。
剩下的时间,一直在阿尔卑斯山区的因斯布鲁克(Innsbruck)和贝希特斯加登(Berchtesgaden)、匈牙利的古城埃格尔(Eger)和佩奇(Pecs)、以及奥地利第二大城市格拉茨(Graz)和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Bratislava)中选择。因为不想在旅途上花费太多时间,本着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交替的原则,最后我选择了贝希特斯加登、布拉迪斯拉发、埃格尔,由于途径捷克布杰约维采(Ceske Budejovice)、巴德伊舍(Bad Ischl)、圣沃尔夫冈(St.Wolfgang)、多瑙河湾的维舍格勒(Visegrad)和埃斯泰尔戈姆(Esztergom),最后我也将这五个小城加入到计划中。
计划:
北京--华沙--布拉格--库特纳霍拉--布拉格--捷克布杰约维采--捷克克鲁姆洛夫--哈尔施塔特--巴德伊舍--圣沃尔夫冈--萨尔茨堡--贝希特斯加登--萨尔茨堡--维也纳--布拉迪斯拉发--布达佩斯--埃格尔--布达佩斯--维舍格勒--埃斯泰尔戈姆--布达佩斯--华沙--北京
可是根据实际情况,最后旅行中做了一些调整,实际路线为下:
10.4 北京--华沙--布拉格
10.5 布拉格
10.6 布拉格--库特纳霍拉--布拉格
10.7 布拉格--捷克布杰约维采--捷克克鲁姆洛夫
10.8 捷克克鲁姆洛夫
10.9 捷克克鲁姆洛夫--哈尔施塔特
10.10 哈尔施塔特--巴德伊舍--萨尔茨堡
10.11 萨尔茨堡
10.12 萨尔茨堡--贝希特斯加登
10.13 贝希特斯加登--萨尔茨堡--维也纳
10.14 维也纳
10.15 维也纳
10.16 维也纳--布拉迪斯拉发
10.17 布拉迪斯拉发--布达佩斯
10.18 布达佩斯
10.19 布达佩斯--埃格尔
10.20 埃格尔--布达佩斯
10.21 布达佩斯--山丹丹--布达佩斯
10.22 布达佩斯--华沙--北京
我没有申根经历,曾经去过的国家都是南亚、东南亚的国家,所以一直很担心自己被拒签。
看申根签证所需资料和印度签证要求差不多,很多材料去年都做过,而且捷克、奥地利和匈牙利都算冷门国家,只要按照要求准备资料,过签率都比较高,所以我没有考虑过淘宝或者旅行社代签,决定自己送签。
对比了捷克、奥地利和匈牙利三国签证要求,所需资料大同小异,只是办理上有所差别。
捷克需要自己送签,以前只能在大使馆门口排队,现在可以先网上预约,再面签,不可代签。对交通,尤其是跨国交通有要求,需要提供预订证明。网评面试官态度比较差。
奥地利现在由签证中心负责收取审核资料,收取250元的服务费。资料都是申根必须资料,对交通没有特殊要求。递交申请不需要预约(上海领区例外),可以代签,被代签人之前获得过申根签证且要写一份委托书。根据情况可能会被要求面签,随机电话调查。
匈牙利需要到大使馆送签,可以代签,但是需要出示公证书。根据情况可能会被要求面签或者电调。资料基本上都是申根必须材料,没有额外要求,关于网上所提到的跨国交通预订单,当时电话咨询时候大使馆也没有做必须要求。
相比较起来,三个国家各有各的优缺点,根据我的情况,最后我还是选择到奥地利签证中心送签。8月8日递交申请,8月19日被电话调查,8月22日收到寄还的护照,历经10个工作日,奥地利大使馆工作效率还是非常高的。
根据奥地利签证中心规定,所有申请人必须根据领区划分到对应的奥地利签证申请中心申请签证。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的申请人必须到上海的领区递交签证申请,其它地区可以到北京和广州签证申请中心提交申请。申请人需提交有效的暂住证才可以在非居住所属地的签证中心递交申请。
我是在北京奥地利签证中心申请的签证,所以我掌握的方法适用于北京,其他地区只能参考,上海领区额外有特殊要求,具体信息请到奥地利签证中心网站(http://www.austriavisa-china.com)查询。
具体的流程是:
1、在奥地利签证中心网站下载并填写申请表格。
2、打印表格,然后按照签证中心所要求的材料一并带到签证中心提交申请。如果申请人之前获得过申根国家的签证,可以委托代办持申请人本人签字的委托书到中心递交签证申请。
3、申请处理的最长时间不得超过15个日历日,或特殊申请处理不得超过30或60个日历日。
4、护照状态正常并显示返还签证中心后便可以前往签证中心领取,也可以在递交资料办理签证时选择邮寄的方式或者委托他人领取。
所需材料(个人旅游签证):
1、一张用大写字母填写的申请表(贴上照片并签名)
2、两张3.5x4.5cm白色正面照(一张贴在申请表上,一张用曲别针别在护照上)
3、护照及护照复印件(护照末页由申请人签字,护照首尾页的复印件以及使用过所有页的复印)
4、机票预定单
5、住宿证明(涵盖全部旅途的住宿证明)
6、旅行计划(能够清晰展示旅行计划的文件,如交通方式预订、行程单等)
7、保险(保险数额为每人至少30000 欧元)
8、最近3至6个月的银行对账单( 无需存款证明)
9、户口本原件及户口簿所有页的复印件(无需翻译)
10、申请人公司或学校信函原件(英文,要求打印在包含完整邮政地址、电话和传真的抬头纸上,加盖公章及负责人亲笔签名)
11、身份证原件及正反面复印件
这里详细说几点:
1、申请表就是申根标准申请表,内容不是很复杂,如实填写就可以,要用大写字母填写。
2、提供机票预订单即可,不需要提供订单,一些大型机票预订网站都可以提供。申根签证申请下来必须要付款购买机票。我这次因为预定的波兰航空航班,签证拒签可以免费退款,所以在签证之前我就已经购买机票。
3、关于旅行计划,制作了一张详细写明每日的行程、交通方式选择的表格,并提供交通预订方式或交通预订单。
4、关于银行对账单,不需冻结,到银行分别打印一下工资卡流水和主要信用卡流水即可。
5、申请人公司信函需要包括申请人姓名、护照号码、工作年限、职位信息、年收入及准假声明,打印在含公司LOGO及完整邮政地址、电话和传真的抬头纸上,加盖公章并由负责人亲笔签名。
6、我只按照要求提供了简单的行程安排,并未提供酒店预订单及印度火车票订单等。个人觉得按照官方要求提交材料即可,额外材料签证中心是不收取的。
7、签证最早可在旅行前3个月提交申请,建议不能晚于旅行前2周提交申请。
8、签证中心电话很好打入,如有任何问题直接电话过去咨询好了,态度不错。9、签证中心可以复印材料,也可以拍照,但是费用较贵,最好提前多准备一份的证件复印件,如身份证复印件、护照首位页复印件等。
欧洲交通发达,对于旅行者来说,如何在城市与城市间、国家与国家间周转并不困难,但是如何选择快捷、舒适、便宜的交通工具,选择购买哪种车票相比去其他地方旅行要复杂、费脑子比较多。由于欧铁的票太贵,我们这次城市间交通主要以大巴为主,火车为辅。
大巴
在中欧的几个国家我分别选择乘坐了几家不同公司的长途巴士,分别是STUDENT AGENCY、POST BUS、BLAGUSS、DB以及VOLANBUSZ。
STUDENT AGENCY俗称大黄车,主要运营捷克境内及捷克到欧洲各国的巴士,以良好的服务和舒适座椅而得到广大旅行者认可。可以通过官方网站预订、选坐,上车之前出示预订单就即可。这也是我在欧洲旅行的首选,分别从布拉格到捷克布杰约维采、捷克布杰约维采到CK以及从布拉迪斯拉发到布达佩斯三次乘坐,性价比非常高,早买的话或者持国际学生证有时候还可以享受一定折扣。
官网:http://www.studentagency.cz
POST BUS奥地利邮政巴士,由OEBB运营,主要涵盖奥地利境内及奥地利到周边国家。在奥地利从哈尔施塔特到巴德伊舍再到萨尔茨堡乘坐了一次POST BUS的客车,上车前向司机购票,客车类似城市内的公交车,没有放置行李的地方,沿途会停靠多站,车速较慢。从维也纳到布拉迪斯拉发也有POST BUS运营,不过因为票价高于BLAGUSS且要收取行李票,我没有选择乘坐。不过POST BUS特色是加1欧赠送布拉迪斯拉发的市内24小时城市通票。
BLAGUSS是属于EUROLINES的一员,与WEST BUS同属于一个公司。经营线路不多,涉及到奥地利到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及奥地利国内大城市间线路,可以通过官网预订车票。我从维也纳到布拉迪斯拉发乘坐的一次BLAGUSS的大巴,车相对STUDENT AGENCY要陈旧一些,提供免费WIFI。
DB是德铁公司运营的巴士,因为我只涉及从萨尔茨堡到贝希特斯加登旅行,所以对DB没有做太深入研究。如同POST BUS一样,都是上车找司机买票,有单次票和多种套票可以选择。因为我往返萨尔茨堡,以及去国王湖、鹰巢和Hintersee,所以直接选择了RVO日票Tagsticket(daily pass)。
官网:http://www.rvo-bus.de/rvo-de/start
VOLANBUSZ是匈牙利境内的长途巴士公司,负责经营国内各大城市的线路。从布达佩斯往返埃格尔我乘坐了两次VOLANBUSZ的客车,去程是国产金龙客车,回程是类似公交车的巴士,车速差不多,提供免费WIFI,上车买票,国际学生证不可以使用,查票非常严格。
官网:http://www.volanbusz.hu/en/
除此之外,还有几家我没有乘坐的长途巴士公司
ORANGEWAYS类似捷克的STUDENT AGENCY,主要经营匈牙利前往周边国家的长途巴士,网评不错。通过官网查询价格较STUDENT AGENCY和EUROLINE贵,并且收取行李费,可通过官网预订车票。官网:http://www.orangeways.com/en
SLOVAKLINES是斯洛伐克长途巴士公司,主要经营斯洛伐克境内及到周边国家的长途客车,红色车身,跨国线路与EUROLINES共同经。
EUROLINES是涵盖了欧洲多国的巴士路线,不同国家与不同的公司合作经营,如奥地利的BLAGUSS、斯洛伐克的SLOVAKLINES等,不同国家、不同公司的巴士也有较大差距。
火车
在捷克、奥地利及匈牙利分别乘坐了三次火车,布拉格往返库特纳霍拉、萨尔茨堡到维也纳及布达佩斯往返山丹丹。欧洲的火车票都可以提前网上预订,凭借打印出来的电子票上火车,火车站也有售票厅可以购票。如果预订时候没有选座位,一般都上车自己找座位,只要不是已经被预定的座位,都可乘坐。欧洲的火车站都不大,虽然很繁忙,但是没有繁琐的检票程序,一般都是火车启动后才会有列车员查票,所以提前15分钟左右到火车就能赶得上火车。大一些的火车站都会有电子屏,上面会标明您所乘坐列车所在站台,不过要注意,欧洲火车站有时候一个站台可能停靠两趟火车,一定要确认好车次号再上车,以防上错车。小一些的车站,相对陈旧,没有电子显示屏,上车前一定要咨询列车员是否是自己要乘坐的列车,在库特纳霍拉我就遇到有些返回布拉格的乘客,因为着急上了去布尔诺的列车。
提供我所到几个国家铁路官网,该网站除了可以预订火车票外,还可以查询城市间其它交通方式情况。
捷克铁路官网:http://www.cd.cz/en/default.htm提前在网上预订,可以享受一定的折扣。给其官方邮箱发邮件,没有得到任何回复。
奥地利铁路官网:http://www.oebb.at/en/index.jsp提供多种类型的套票及9欧、19欧的特价票。
匈牙利铁路网:http://www.elvira.hu有多种折扣可选,但是基本上不适用于外国公民或非欧盟学生,曾经尝试给官网服务邮箱发邮件,全都被退信。
德国铁路官网:http://www.bahn.de/p/view/index.shtml强大的德铁网除了查询德国境内的铁路、公交路线,还可以查询其它国家的交通状况。
斯洛伐克铁路网:http://www.zsr.sk
公交、电车与地铁
欧洲大城市都具有完备的公共交通系统,公交车、电车、地铁相互交织,非常方便。关于乘坐哪种交通工具,通过google地图就可以查询到,相当方便。每个城市还有一些旅游宣传册,里面也有城市的地图及公交路线。公交车站都有非常详细的时刻表,公交车也都很守时,基本上很少出现苦苦等待公交不来的情况出现。还有为了减少乘客等待时间,很多公交换乘是时间是衔接好的,我在库特纳霍拉和哈尔施塔特都有遇到。
不过要注意的是,周末尤其是周日公交车班次会减少,安排周末行程的一定要关注时刻表,不要错过末班车。
公交、电车与地铁使用通票,一般都有单次票、24小时票、72小时票,匈牙利还有10次票,具体选择哪种就不详述了,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的购买相应的车票,能够节省不少交通费,唯一注意的就是记得在上车后或者地铁站口,在打票机上打上起始时间。
部分城市票价:
布拉格:24 克朗(30 分钟内有效),32 捷克克朗(90 分钟内有效),110 捷克克朗(24 小时内有效),310 捷克克朗(72 小时内有效)
萨尔茨堡:1.6欧(单程),3.3欧(24小时内有效),向司机购买价格要贵很多,火车站的公交站有自动售票机
贝希特斯加登:9.5欧(RVO Tagesticket,一日内有效)
布拉迪斯拉发:0.7欧(15分钟有效)
维也纳:12.4欧(48小时内有效),单程票忘记2.x欧,价格较之前攻略有所上涨
布达佩斯:350福林(单次票)、3000福林(十次票),两人可以共用一本十次票
关于查票,我在捷克、奥地利及斯洛伐克都没有遇到,在匈牙利乘坐公交车也没有遇到查票的,但是地铁站入口会有专门的查票人员,一般情况下他们都会提醒游客出示车票,想逃票或者错过打票误入地铁站是很难的。
Shuttle Bus
从CK前往哈尔施塔特,为了节省时间,乘坐了一次shuttle bus。其实选择shuttle bus多少也有点无奈,从CK前往哈尔施塔特需要乘车前往捷克布杰约维采,再乘坐火车或者汽车到林茨,从林茨倒火车到哈尔施塔特或者先到巴德伊舍再到哈尔施塔特,浪费时间时间不说,费用也不低,最便捷的方式就是乘坐两个小镇间的穿梭巴士。
在CK有众多的穿梭巴士可以选择,比较著名的有shuttlelobo、CK shuttle等,提供门到门服务,可以通过邮件预订,一般情况下提前预付30%费用,在一定期限内可以免费取消。汽车一般是大众的小轿车或者商务车,从CK到哈尔施塔特拼车标准价格为1100克朗/人,不定时会有Last Minute特价。
最终我选择了CK shuttle,价格是950克朗一个人,价格不算高,也不算便宜,服务非常不错,司机会热情的介绍自己和行程,并且时不时的会询问乘客是否舒适。
CK shuttle网站:http://www.ckshuttle.cz
Lobo Shuttle网站:http://www.shuttlelobo.cz
Sebastian Tours& Transport网站:http://www.sebastianck-tours.com
Shuttle JIFI网站:http://www.shuttle-jifi.cz
Shuttle Bus网站:http://www.shuttlebus.cz
最开始看旅游攻略时候,因一篇关于瑞士旅行申请通过签证后大量更改预订被吊销签证的帖子及其网友在欧洲他国的遭遇,给我造成不小的心理压力,害怕奥地利也会有如此严格,在签签证前预订酒店就很谨慎。不过随着时间推移,酒店预订网站促销越来越多,实在不想花冤枉钱,我大多改变了我开始预定的酒店。可能正向网友们评价的一样,瑞士大使馆是酒店保护神,我没有遇到类似网上提到的情况。
办理签证时候,我都是通过BOOKING预定的酒店,预定的都是评分在8分以上,交通便利,且可免费取消的酒店。随后发现HRS每天会推出一个欧洲半价酒店活动,如果赶上我所要到的城市特价,对比后如果觉得更有优势,我便更改预订,不过半价酒店是不可以取消的。
除此之外,在CK、哈尔施塔特及贝希特斯加登这些小镇,拥有众多民居或者家庭旅馆,物美价廉,通过Google地图寻找位置更好价格更低的民居及联系方式,再通过邮件与房东沟通看是否可以预定。分别与捷克、奥地利和德国的民宿打过交道,其中捷克最热情,奥地利最职业,而德国最不好沟通。捷克和奥地利的民宿回复都很快,而且英文都很好,有没有房间都会很有礼貌的告知,如果没有住所的话,还会告诉你其它联系方式或者提供旅游中心联系方式,帮助你解决住宿,无论你住与不住,都给人一种很有好的感觉。反而德国沟通上很麻烦,一般英文都很差,回复邮件都很像通过google直接翻译的,态度上很高傲,这种感觉一直到了贝希特斯加登都有这种感觉。
在中欧19天18个晚上,我们在布拉格住了3晚、CK2晚、哈尔施塔特1晚,萨尔茨堡2晚,贝希特斯加登1晚,维也纳3晚,布拉迪斯拉发1晚,布达佩斯4晚,埃格尔1晚。下面介绍下我住过的酒店或者民宿,有推荐的,也有不甚理想的。
布拉格
Hotel Bona Serva
位于布拉格三区,一个非常安静古老建筑里。酒店位于建筑顶层,房间宽敞明亮,设施虽然简单,但是很床非常舒适。交通还算便捷,门口的207路可以到达Florenc汽车站和老城。酒店提供早餐比较丰盛,虽然种类不多,但该有的都有了。服务员非常热情,尤其是前台的MM,太爱笑了,那种发自内心的笑。由于相对偏远的位置,在出发前我一直想退换掉该酒店,但始终没有找到更合适的布拉格酒店,没想到该酒店却给我留下非常好的印象。
地址:Konevova 1107/54, Prague 03,Praha, 13000,Czech Republic
电话: 00420222716691
邮件:stastny.marian@cmkos.cz
捷克克鲁姆洛夫
Pension Merlin
Merlin旗下有两家旅馆,一个位于河边的Hostel Merlin,一个是位于小山坡上的Pension Merlin。Hostel Merlin是一个独栋小楼,里面提供床位间,更像青年客栈。Pension Merlin是一个私家小院,像一个乡村别墅一样,院外的墙上爬满了的藤条,院内有一个小花园,很温馨。房内有四五间客房,提供共享的厨房和餐厅,房间布置比较简单。预订不需要提前付款,只要提前24小时确认,就会给你保留客房,住在Pension的话,办理check in也要到Hostel那边。整体来说,Merlin是CK性价比非常高的客栈之一。
哈尔施塔特
Haus Höll Herta
位于距离汽车站不远的小镇外,应该说这是哈尔施塔特扩建出来的一批较新的居住区,步行5分钟就可以到达小镇。旅馆房间很新、很大,卧室、厨房、餐厅、客厅及卫生间、浴室都非常宽敞豪华,橡木色的装修风格,设施一应俱全,可以说是我这次旅行中住的最满意的旅馆之一。旅馆提供早餐,女主人会提前和你约好时间,早餐看上去简单,但是能看出主人用心。
地址:Salzbergstraße 45,4830 Hallstatt
电话:067683940843
传真: 00430134242872900
邮件:herta.hoell@aon.at
萨尔茨堡
Hotel Amedia
HRS号称四星的酒店有点虚标,房间安静整洁宽敞,设施齐备,标准的酒店布局。服务服务人员称不上热情,但是比较职业周到。酒店顶楼提供免费的桑拿浴室和健身室,可以免费租用浴袍。酒店房间外有一个很大的露台,可以远眺萨尔茨堡周围的群山。对面有一个比较大的购物中心,附近还有几个大型超市,十分便捷,整体来说物有所值。美中不足的是距离萨尔茨堡城中心城区较远,需要乘坐电车往返老城区和火车站,酒店门口就是公交车站。
地址:Linzer Bundesstraße 6,5020 Salzburg
电话与传真:0043662650100 004366265010060
邮箱:info.salzburg@amediahotels.com
贝希特斯加登hotel hoher göll und restaurant
这是此行中最让人失望的酒店不是因为房间不好,而是因为酒店位于贝希特斯加登火车站对面的山上,远离镇中心步行需要半个小时时间,非常难找岔路很多,我们迷路,在山上走了大约2个小时,后来被一个好心的德国大叔开车送到酒店。酒店老板态度很傲慢,临行前曾经邮件和他联系,问酒店位置是否可以寄存行李,老板只告诉我酒店地址,说没有行李寄存服务迷路中打电话联系,老板也极不耐烦到了酒店服务态度依然很恶略傲慢,给人感觉非常不好。酒店倒是典型巴伐利亚风格面向雪山环境很好,房间保暖隔音性差夜间吵,深秋房间内比较冷,附近没有餐厅只能在他家吃价格昂贵
顺便说一下,如果前往贝希特斯加登,如果不是自驾的话,最好住在镇中心,也就是火车站附近,或者干脆住到国王湖、拉姆绍或者Hintersee,除了有公交车衔接贝希特斯加登外,周边设施完善,性价比更高。
地址:Berchtesgadener Strasse 104,Berchtesgaden-Stanggaß,83471 Germany
电话:0049086524363
邮箱:info@hohergoell.de
维也纳HB1 Schönbrunn Budget & Design
维也纳火车西站附近,酒店顶楼可以望到美泉宫花园。从火车西站步行大概要20分钟时间,酒店时新开的,HB1好像是奥地利一个比较大的酒店品牌。酒店布局紧凑干净设施简单,很像一些大型连锁酒店旗下的快捷酒店感觉。酒店设施都非常新空调很足,且房间保温非常好,关了空调都热的我半夜不得不开着窗户睡觉。酒店外面就有Bella超市,很方便。距离地铁较远,需要步行一刻钟门口有电车可以到达维也纳火车西站。
地址:Linzer Straße 6-8,1140 Wien电话与传真:00436647698000 00436640邮箱:wien@hb1.at
地址:Vysoká 27,Bratislava, 81106 Slovakia
电话:00421252931600
邮箱:reception@filmhotel.sk
布达佩斯
Nemes Apartments
在布达佩斯住的第一家酒店应该算是一个公寓,位于犹太区,距离Ferenciek tere和Astoria地铁站都不远,步行10-15分钟路程。公寓设施完善,卧室、厨房、浴室一应俱全,有燃气暖气,女房东非常热情,见面详细给我们全方面的介绍了布达佩斯吃住行情况。公寓外都是酒吧,晚上很热闹,也有点吵。附近交通很便捷,多趟公交从Szabad大街经过,步行到链子桥、瓦茨大街或者大市场大概半小时。公寓唯一缺点,也是匈牙利公寓共同特点,有浴缸,有淋浴,但是淋浴智能手持,没有架子,比较麻烦。
地址:Kazinczy utca 7. , 07.,Erzsébetváros,Budapest, 1075 Hungary
电话:0036203795015
邮箱:evasos69@gmail.com
Soho
HRS标称四星,其实也就三星水平,酒店房间很紧凑,空间不大,设施倒是很完善。服务人员进出都会和你礼貌的打招呼,但是不够热情。地理位置优越,位于Erzsebert大街和Rakoczi大街交汇处,New York咖啡厅对面,距离Blaha Lujza tér地铁站很近,周边餐厅、快餐店、超市、换汇店比比皆是,非常繁华。早餐是此行中最丰富的,可以说达到四星标准。
地址:Dohány utca 64,1074 Budapest
电话与传真:003618728292 003618728200
邮箱:reservation@sohohotel.hu
埃格尔
Tolle Apartman
老城外一座现代化的公寓楼,对面是四星的Hotel Eger,步行到汽车站大约10分钟。房间很大,设施齐全,光线很好,不过没有空调,暖气也没有供暖,晚上比较凉。燃气热水器,使用起来有些麻烦。房东很热情大方,熟练的给我们介绍了一番关于埃格尔的情况。
地址:Szálloda u.8.,Eger, 3300 Hungary
电话:0036306066252
邮箱:tolleapartman@gmail.com
欧洲整体上有明显的区域性,要不然也不会被统称为西餐。在我个人理解上,欧洲各国菜式主料和做法大同小异,只是在配料是略有差别。不过经过此次中欧旅行,发现虽然同处欧洲中部的几个国家,同样能塑造出不同味道的菜肴。其中捷克菜大体可以说与德国菜接近,匈牙利菜则融合了德国菜、伊斯兰元素及古老游牧民族菜肴的结合,而奥地利则更接近西欧的饮食。
捷克主要是对猪各个部位烤或者炖牛肉浇汁,辅助以蔬菜沙拉、面包和啤酒。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烤猪膝盖、烤猪肘、烤猪肋排、已经炖牛肉和炖鸭子。在捷克5天,分别尝试几家 著名的本地餐厅,布拉格的Kolkovna、两只猫餐厅(U Dvou Kocek)、捷克布杰约维采的肉市餐厅(Masne kramy)及CK的地窖餐厅(Krcma Satlava),其中两只猫使我们认为味道最好的,Kolkovna最热闹价格最贵,地窖餐厅人气最旺量比较小,而肉市场最不值得推荐。
匈牙利菜与中欧其它国家都不大一样,虽然主菜也以猪肉或者牛肉为主,但是红辣椒作为主要调味料而大量使用,而且主菜不怎么配主食,而是配以烤面包。做法上匈牙利人也舍弃了纯烤肉、纯炖肉,多配以蔬菜、土豆,另外汤在匈牙利饮食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匈牙利吃的最美味的要数布达佩斯的红辣椒餐厅(Paprika Vendéglő),这是一家具有浓郁匈牙利特色的餐厅,以美味的土豆牛肉汤,匈牙利特色鱼汤闻名,价格适中,性价比高,但是很火爆必须要提前预约。
除此之外,在中欧各个国家遍布着大量中餐厅、越南餐厅、意大利餐厅和土耳其餐厅。经营中餐厅的华人主要来自中国浙江一代,因为食材闲置,主要是改良中式快餐,味道肯定不能和中国比,但是吃腻了中欧饮食,偶尔吃一顿中餐也会叫人觉得美味。越南餐厅主要是经营面条或者米饭快餐,味道接近中餐味道,价格非常低廉,2欧基本上就能吃饱。大多数意大利餐厅都以经营披萨和意面为主,选择很少,但是味道纯正,用料考究。而土耳其餐厅在中欧多到在任何一条街道都能找到,可能和历史有关,也有可能在盛行猪肉料理的中欧,土耳其餐厅成为了穆斯林外出就餐唯一的地方,最主要的提供就是Kebab、炒菜及各种素食披萨。Kebab自不用说,价格和麦当劳肯德基差不多,但是量很大,一个人吃有时候能吃到撑,披萨味道很一般,大都是冷的,需要用微波炉打一下再食用,炒菜同样是快餐形式,主要以鸡肉和蔬菜为主,味道偏咸。有些土耳其餐厅还会提供新鲜的炸鸡,物美价廉。
将咖啡和甜品单独拿出来介绍,是因为它们是欧洲文化不可忽略的一环,那些古老的咖啡馆,不光是人们日常休闲场所,更是音乐家、艺术家、政治家等人的交流场所。做计划时候,我就适当在每天下午安排到一个咖啡厅喝下午茶休息,虽然行程中没有完全按照计划一家一家咖啡厅走过来,但是也到了不少家。每日午后,走进一间散发着历史馨香的百年咖啡店,闻着香醇的咖啡味,聆赏着优美的音乐,感受着其中的浪漫与风情。
布达佩斯Nagyi煎饼店(Nagyi Palacsintázója)
位于国会大厦对面Batthyány tér边的Nagyi煎饼店绝对是一个让人惊喜的甜品店,所出售的薄薄的煎饼裹上各种口味的水果、酱汁或者调味料,味道独特,物美价廉。出售的煎饼口味非常多,我比较喜欢传统巧克力味和罂粟味(Mákos),Amy对苹果味情有独钟。除了甜味的,还有咸味煎饼出售,不过我没有尝试。在布达佩斯已经有几家连锁店,24 小时营业。
布拉格罗浮咖啡馆(Café Louvre)
这是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咖啡店,据闻爱因斯坦和卡夫卡都喜欢在此流连。正如咖啡馆的名字所示,这是一间充满了巴黎情调的咖啡餐厅,宽敞明亮,装饰典雅古朴,服务员各个笑容可掬、手脚轻快。罗浮的价格虽然不像街边小店那么便宜,但也并没有达到因百年的历史而水涨船高至令人望尘莫及的程度。咖啡和甜点被Amy认为是此行中最好的咖啡馆之一。
捷克克鲁姆洛夫城堡咖啡馆
位于CK城堡彩绘塔下,视野景致非常好,从这里可以俯瞰整座小城,也可以静观城堡与庭院,价格非常便宜,一杯花式特调咖啡加一份蛋糕,价格不到人民币二十块钱。咖啡并不特别,甜品像一角披萨,味道纯正,都是用新鲜的水果和奶油烤制,非常推荐。
巴德伊舍Zauner糕点店(Café Konditorei Zauner)
奥地利著名的皇家糕点店,诞生于1832 年,是当年奥地利皇室贵族在巴德伊舍的时候必定会光临的甜品店。久负盛名之下有点名不副实,服务相对同样百年的布拉格罗浮咖啡馆和维也纳的帝国咖啡馆相差甚远,价格高昂,味道也很一般,只不过里面豪华的装潢,成为了游客们对奥匈帝国黄金时代的缅怀之地。
维也纳帝国咖啡馆(Cafe Imperial)
维也纳拥有众多历史悠久的咖啡厅,如中央咖啡馆(Central)、德梅尔咖啡馆(Demel)、沙赫咖啡馆(Sacher)等,不过因为时间关系最终我只去了帝国咖啡馆。帝国位于金色大厅附近、帝国酒店内,咖啡馆给人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古老奢华,装潢就像霍夫堡宫一样极尽雍容。网上很多人不推荐帝国的蛋糕,但是这里的蛋糕却被Amy认为整个行程中吃的最棒的,并且这家咖啡馆服务也是最好的。咖啡馆不像德梅尔和沙赫满是游客,这里更多是一些穿着考究的本地老者,值得一去。
布达佩斯 Ruszwurm咖啡馆(Ruszwurm Cukraszda)
位于布达城堡山上,马什本大教堂附近,1827年开业至今,是布达佩斯最古老的咖啡馆,也是最受欢迎的咖啡馆之一。咖啡馆不大,两件很小的屋子,咖啡味道中规中矩,招牌甜品cream cake我们觉得过于甜腻,但是其所处地理位置是享受午后阳光,静等布达佩斯落日的好地方。
捷克和匈牙利还没有进入欧元区,捷克的货币是克朗,匈牙利货币是福林,而奥地利和斯洛伐克都是使用欧元。
1人民币大概相当于3.3捷克克朗,或者相当于35福林。
捷克的KB银行、奥地利的Bankomat、 德国储蓄银行(Sparkasse)和BW银行、匈牙利的OTP银行的ATM机全面支持银联卡取款,所以此行我基本上都是使用华夏银行借记卡取款或者直接刷信用卡消费,全部成功,具体汇率按照当天结算,收没收手续费我不太清楚,但是随时随地取钱的确很方便。
关于兑换店,在捷克和匈牙利街头随处都能看到Money Exchange的标志。我在山丹丹和布达佩斯因为临时购物,用美元兑换过福林,西联汇款给的汇率是最差,并且要收很高比例的手续费。普通兑换店给的汇率会高一些,手续费换的少的话还给我减免了。我也在布拉格火药塔附近遇到拉客换汇的商人,口上说着很高的汇率,但是过度的热情和没有店面,给人一种不安全的感觉。反正我感觉在欧洲换汇很方便,欧元、美元都能很方便的换成本地货币,在此提醒两点,第一店铺门口很大招牌给的汇率很多事大额换钞的汇率,换的少的话汇率会有所降低,兑换前问清楚,第二兑换货币时候,一定要问清有没有手续费、税费等,以免奸商钻空子。
可能我们比较幸运,在这二十天旅程中我们遇到不少非常友善本地人,整体来说捷克人最友好,奥地利人礼貌但高傲,德国人(贝希特斯加登)相对严肃傲慢,斯洛伐克人更加质朴单纯,而匈牙利最热情健谈。
很多网评认为捷克人相对冷漠,并不友好,但是从第一天到达布拉格遇到的捷克人却截然不同,她们会放弃自己的事情耐心帮助你,她们会带着走上几条街帮你指路,捷克人的微笑是发自内心的,而不只是出自礼貌,捷克人带有特有的波西米亚的热情与奔放。
在奥地利遇到的人大多数比较有礼貌,但是谈不上热情,可能和德国人历史渊源,骨子里透着高傲,尤其体现在一些职能部门,譬如在萨尔茨堡火车站的信息服务中心,我们拿着地图问路,工作人员一脸冷漠,用生硬命令的口气叫我们把路名念给她听,我们不会说德语,如果能够准确的说出路名就不会拿着地图给她看。不过这也算个案,奥地利人还是很有礼貌,有问题询问他们,他们会很耐心、很详细的讲解给你。
德国人,应该说来自贝希特斯加登的巴伐利亚人,是我遇到的最傲慢的,有的人可以说无力,譬如我住的那家旅馆老板,高高在上,眼神里都透着优越感。当然人各有别,在我们找不到旅馆问路,一家酒店的女招待帮我们上网查询并打印出地图给我们,在我们迷路孤立无援的时候,一位德国老大爷开车把我们送到旅馆,其实很多面似严肃,但当你急需要帮助时候,他们依然会伸出援助之手。
斯洛伐克人其实与捷克人没有什么区别,无论性格还是生活习惯,热情、友好,但是相对落后的斯洛伐克,使他的人们更加淳朴。
匈牙利人则展现出不同于西方人的热情友好,路边你经常会见到几个人站在一起边抽烟边喝酒边聊天,让我们觉得聊天已经成为匈牙利人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待外来人他们也是这样,很喜欢和你聊天,喜欢聊他们自己的国家,聊他们的历史文化,滔滔不绝,很多匈牙利人英语不好,他们甚至用匈牙利语与你沟通。除此之外,对待陌生人他们也会报以友善的微笑。不过匈牙利人口众多,在地铁站、街边经常看到大量的流浪汉,这在其它国家很少见到,因此在匈牙利街头会经常遇到警察,地铁站会有大量检票的工作人员,他们的表情和态度相对“蛮横”一些,总体来说匈牙利是一个热情的国度。
除了这些特点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是对人比较信任。在欧洲超市所有称重都是由自己完成,打印出来的价签自己粘在口袋上。除了匈牙利,在其他几国乘车没有检票员,自助购票,没有闸口控制,出入完全自由,全凭自觉。这个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这无形中也提高了公民的诚信和自律。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的它,也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吸引了我
只是记得那时候它有一个绕口的名字——捷克斯洛伐克
2013.10.4
Warsaw & Prague
华沙是我踏入欧洲大陆的第一站
本想计划在这里停留,哪怕只有一晚,去看看这个饱受战争之苦的国家
无奈北京往返华沙的价格比中转前往其它国家还要贵
只能留点遗憾,以后有机会再到波兰旅行
从北京到欧洲大陆跨越6个时区,到华沙飞行超过9个小时
这是我第一次连续坐这么久的航班
不过无论多久多疲惫,我在飞机上很难睡着觉
一路上百无聊赖的摆弄着座椅上的娱乐设备
游戏、电影、音乐我都不喜欢,唯独飞行轨迹图
结果Amy说我,前面的男乘客看了一路波兰美食节目,而我看了一路世界地图
在华沙只有45分钟的转机时间
对比国内机场,办理入关、安检、找登机口,我们感觉时间非常紧张,45分钟是根本不够的
当看到机场工作人员慢悠悠的工作态度更加让人着急
不过一路还算顺利,在我们跑到登机口,工作人员才告诉我们到了机票上的起飞时间才开始检票
我们都有些崩溃,早知道当初不用那么赶了自己了
总的来说,在欧洲像华沙这样的机场,机场规模与客流量和国内的机场是不可比的
转机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办理手续完全没有问题
我们在机场随便逛了逛,挨到登机时间
按照计划,下午两点就可以到达达布拉格
好事多磨,本来就比预计起飞时间延迟了不少,到了跑道上飞机又迟迟不见起飞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得到消息,飞机出现机械故障,需要检修
大约半个小时,最终机长告知需要更换飞机
所有乘客无奈的返回到候机楼,苦苦等候登机通知
大约又等了半个来小时,我们才算顺利登机起飞
透过机窗,俯瞰欧洲大陆,山川层峦叠嶂,江河蜿蜒如带
当一片片宛如油画般的色彩鲜艳农田出现在视野中,我知道离我孩时梦想又进一步
出行,我做了详细的攻略,恐怕哪点没考虑到,在人生地不熟且语言不通的国家遇到麻烦
不过可能是我还没有进入到旅行的状态,也可能是到了陌生的环境过分的惊慌
初来乍到,即便拿着详细的攻略,还是遇到不少“麻烦”
下了飞机,第一个问题就是取现
捷克KB银行已经与中国银联合作,可以直接在其ATM机上直接取款
根据攻略提示,在机场1号和2号航站楼之间连接处就有KB银行的自动取款机
但是在机场没有发现明显指示标志,提示1号航站楼的方向
我们边往行李提取处走边打听哪里有KB的取款机,大多数人摇头表示不太清楚
最后一家换汇处的员工告诉我们出去后可能有KB银行的ATM机
取好行李,稀里糊涂的出了机场,出口外的大厅空荡荡的,连个小商店都没有
在不知所措的时候,正好一个机场工作人员路过,Amy拦住她询问附近有没有KB银行的ATM机器
这位工作人员非常热情的带我们到机场门口,指着对面一个楼,那里矗立着一个很大的KB银行标志
道谢后,我们一路小跑过去
这是一个新开的shopping mall,就在机场巴士车站对面
商场里的KB银行装修还没竣工,但是自动取款机已经可以使用
取好钱,根据攻略提示找119路公交车
来到巴士车站,看着古董一样自动售票机再次犯难
现在回想其实这个机器并不复杂,但是那时候真是有点慌张
看着三排按钮,不知道点哪个,也没有纸币入口
询问附近的乘客,他们也摇摇头,告诉我们机场里面售票处可以买到票
我们再次返回航站楼
原来在巴士车站身后的航站楼就是我们一直寻找的1号航站楼
这里热闹了很多,旅游公司、售票处、小超市一字排开,估计攻略提到的ATM机也在这个大厅里面
在布拉格我们要待3天,为了省事,直接买了两张72小时的通票
回到巴士车站,很快就上了一辆119路
坐在车上,看着车内外,对于第一次到欧洲的我来说,一切都感到那么新鲜
由于路上修路,两次换乘加上寻找酒店,路上耽搁不少时间,也遇到不少好心人,抵达酒店天色渐黑
赶紧收拾完毕便迫不及待的前往布拉格老城广场和查理大桥
曾说布拉格是世界上最美的城市,全世界的旅人都称布拉格为童话的故乡
同时布拉格又是世界上第一个以整座城市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
我对于布拉格的期待不言而喻
我们乘电车来到布拉格老城的火药塔附近,这是有通向老城广场的主要道路
以火药塔为起点,沿着契里特纳大街,经过老城广场,穿过查理大桥,一直抵达布拉格城堡和圣维特大教堂
这条路线被称作皇家路线,是皇室举行加冕典礼仪仗队所要经过的线路
下了电车拐过一座大酒店,一座灰色的高塔出现在眼前
在夜幕幽暗的灯光下,整座高塔更加富有神秘和魔幻的色彩,在童话般的形态上增添了几分沧桑感
火药塔修建于1475年,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曾被普鲁士人严重焚毁,19世纪得到重建
由于人们曾用它储存火药,故而得名
这座塔是依照查理大桥旧城桥塔为模型而设计建造的,是布拉格的13座城门之一
现在城门只剩下火药塔这一座建筑,扼守着重要的十字路口
火药塔旁边的米黄色建筑物是市政厅,一座宫廷式建筑
14到15世纪这里曾是皇家宫廷,15世纪末国王搬到布拉格城堡居住后,这里荒废了几百年
直到19世纪将这里改建为文化中心,成为布拉格的重要文化场所
市政厅是布拉格新艺术建筑的最佳代表
大门正上方的马赛克壁画是史毕勒的作品,名为“向布拉格致敬”
市政厅中心的史麦塔纳音乐厅是每年布拉格春季音乐节的举办场地,更是1918年10月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宣布独立的地点
穿过火药塔,就是布拉格老城区的主要街道契里特纳街
契里特纳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以街道两旁的精美建筑而著称,建筑多以哥德式和仿罗马式的建筑为主
现在它是布拉格购物逛街的主要商业街之一,很多颇具特色的著名捷克手工艺商店都能在这里找到
走到契里特纳街机头,豁然开朗,这里就是久负盛名的旧城广场
“我就站在布拉格黄昏的广场,在许愿池投下了希望,那群白鸽背对着夕阳,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旧城广场在国内闻名可能是因为这首“布拉格广场”
一个多月后的我仍能清晰地记起第一眼布拉格旧城广场的样子
巴洛克、洛可可、罗马、哥特式建筑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石砌的地面、露天的酒吧、旧时观光马车、形色各样的街头艺人、熙熙攘攘的人群
入夜的布拉格就如同一个精灵的城市,布拉格的美也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
那时我仿佛置身在中世纪的欧洲,抑或是一个童话的世界
我本能地忘却时间的存在,迷失在布拉格广场
天色慢慢黑下来,深秋的布拉格已经有了几分寒意
一天都在赶路的我们几乎没有怎么吃东西
饥寒交迫的离开旧城广场,来到附近颇有名气的比尔森啤酒厂Kolkona餐厅吃饭
这次旅行和以前不太一样,以前大都是饿了就随意在附近找一家餐厅吃饭
但是回来给一些旅行网站撰写旅游攻略时,发现曾经去过的城市,很多有特色的餐厅我们都没有去品尝过,很是遗憾
因此在这次出发前,我做了详细的攻略
对比LP推荐、到到排名和网友推荐,绝对要把中欧的美食一网打尽
中欧饮食以肉为主,主要是猪的各部位,对于肉食性的我来说已经垂涎已久
我们在布拉格吃到的第一顿饭就是最著名的“烤猪膝盖”
猪膝盖的个头十分猛烈,比国内吃到的肉要多很多
对于绝大多数东方人来说,两人一份足以
配以纯正的捷克啤酒,对于我来说简直是人间美味
而那些沙拉、汤我是基本无视它们的存在
酒足饭饱后,我们穿过布拉格广场,沿着中世纪的古老街道,前往查理大桥
查理大桥建于1357年,横跨在伏尔塔瓦河上
在布拉格历史上,曾经担任过连接布拉格两岸的重任
这座欧洲最古老最长的桥两边护栏上有30尊形态各异圣者雕像,都是出自捷克17~18世纪巴洛克艺术大师的杰作,被欧洲人称为“欧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美术馆”
不过刚到布拉格的我们对捷克的天气情况预计不足
只穿着一件冲锋衣的我俩,在伏尔塔瓦河的寒风中被冻的瑟瑟发抖
草草拍了几张照片便匆匆离去,还好按照计划将来两天还要多次经过这里
回到酒店,盘算着一天的经历,初来乍到,有欣喜,有紧张,有激动,有慌乱
哪怕是做了非常详尽的攻略,依然遇到很多不可预知的麻烦
出发前看了不知多少张关于布拉格的照片,但真正身处其中时,其中的喜悦、兴奋,哪怕一些遗憾,都难以表达
可能这些不确定性就是旅行的魅力所在吧
米兰·昆德拉的一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使人们对布拉格充满了文艺的幻想
或许是波西米亚风情的感染,也或许是各种文化的积淀
在布拉格处处散发着文艺的气息
哪怕这个国家历史上遭受过多次入侵和战争
但人们仍然没有淡忘自己的灵魂
文学、音乐、绘画支撑着捷克人的精神
布拉格,这座令人充满无限遐想的城市
全身都发散着古典的文艺气息,在平凡中凸显出卓而不群与众不同
2013.10.5
Prugue
清晨醒来,感觉睡的非常舒服,扫去前一天旅途的疲惫
常年在家熬夜的经验,反而让我与欧洲作息时间吻合,完全没有时差影响
吃过早餐,离开酒店开始一天布拉格的旅行
布拉格是中欧一个重要的古城,历史上曾经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多年,在欧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伏尔塔瓦河蜿蜒流过,把城市分为两半
西岸主要是布拉格城堡和小城区,现在这里是国家政府部门和各国使馆所在地
东岸则集中在旧城广场和犹太区,这里保留着较为完好的中世纪风貌,几乎每条大街小巷都能找到13世纪以来的古老建筑
我们住在布拉格三区,处于老城区的东面,是布拉格比较大的一片居住区,非常安静
布拉格已进入深秋,寒风瑟瑟,即便是暖日当空也让人不禁感到一丝凉意
初到捷克的我们还一时无法适应
不过布拉格公交系统非常完善,几乎每隔5-10分钟就会有一班车
而且公交站有详细的公交时刻表,乘客可以准确的判断候车时间,所以不需要在寒冷中等待太久
今天计划的第一站是布拉格城堡
起初做攻略时候,前往城堡有两个方案,一是到老城附近换乘22路有轨电车,另一个是查询谷歌地图提示的乘坐1路有轨电车直达
不过保守起见,还是选择网上攻略常常提到的22路电车,换乘地点就在鲁道夫音乐厅附近
鲁道夫音乐厅是布拉格最重要的新文艺复兴建筑之一,是19世纪捷克建筑的代表
现在则是捷克爱乐交响乐团之所在,也是布拉格之春音乐会的主要场地
前一晚我们便在这里等车,当时就对这座辉煌大气的建筑颇感兴趣
换乘电车比较顺利,车上的乘客从装束也能分辨出大都是去城堡的游客
电车过了伏尔塔瓦河,沿着弯曲的山路一直上山
透过车窗,整个城市清澈而明亮,不远的前方城堡的曲线在阳光中时隐时现
越接近城堡,我就越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
布拉格城堡位于伏尔塔瓦河西岸的山丘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城堡长570米,平均宽约130米,是世界最大的古城堡,也是整个布拉格最醒目的地方
这座城堡曾是波西米亚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王宫,后来捷克历届总统办公室也都设在城堡内
可以说这里一直是捷克的政治中心
城堡的制高点,便是圣维特大教堂的尖顶
这座有着“建筑之宝”称号的教堂兴建于14世纪,直到1929年才完全建成,可以说是世界上建造历时最久的教堂
大教堂不仅是布拉格总教区的主座教堂,也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加冕教堂
城堡区其他的名胜还有旧皇宫、圣乔治教堂和黄金小巷等
下了电车,城堡外已经被大批的旅行团和无数游客占领
这种景象和每日故宫门前没有太大区别
穿过人群向城堡走去,快到城堡大门时,一队英姿飒爽的捷克卫兵突如其来
人群蜂拥而至,我也冲到最前端,好奇的欣赏换岗仪式
士兵们身着由经典电影《莫扎特传》服装设计师设计的制服
个个人高马大,步伐整齐,表情坚定
仪式没有什么夸张的表演
卫兵在相互敬礼示意后,用枪托敲击石板地,铿锵有力、清脆而明亮,庄重威严
换岗仪式结束,跟随卫兵远去的身影进入布拉格城堡
进入城堡大门,从第一个庭院向左穿过一道拱门,那座雄伟庄严、高耸入云的灰黑色哥特式建筑迎面袭来
虽然在旧城区多个角度欣赏过这座宏伟的建筑
但真正站在圣维特大教堂的脚下,依然会被那种气魄所震撼,敬畏之感油然而生
游客们挤在门口争抢着位置拍照
不过真的很难拍出一张正面全景照,因为它太高大且离入口的建筑实在太近了
唯有尽可能向上仰望,才能看到它那高耸入云的塔尖
说到布拉格,说到圣维特大教堂,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查理四世
1346年查理四世登上波西米亚王国的王位,选择在布拉格建都
次年,他又被推举成为德意志国王,1355年复活节时接受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冠
作为一位野心勃勃的君王,查理四世一心想把都城布拉格建设成为当时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正是在他的统治下,布拉格修建塔楼、城墙、教堂、城堡,建造了各式各样华丽优美的建筑,使其迅速发展成为繁荣的欧洲中心城市
早期在布拉格城堡山上是一座罗马式圆形教堂
1344年,查理四世下令在原教堂的基础上建造一座哥特式教堂,拉开了圣维特大教堂长达600年的兴建史,直至20世纪初才最终完成
1378年,查理四世逝世后将遗体葬在了这座教堂主祭坛的地下
在查理四世统治时期,是捷克民族在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更是捷克人民的骄傲
攻略中提到圣维特大教堂是免门票的,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决定先进入大教堂参观
大门处在两座对称的尖塔之间,其实这里是圣维特大教堂的西门
原本教堂的大门是朝南方向的金色大门,现在已经封闭
随着人群挤入教堂发现没有门票的游客只能在教堂大厅一个很小的区域远观,而不能进入教堂内部
不得已我们只得挤出教堂去对面的售票处买票
售票厅不大,人也不多,没有遇到攻略里所说的排长队买票的场景
布拉格城堡有几种门票,A类门票包含9个景点,而B类门票涵盖了圣维特大教堂、旧皇宫、圣乔治修道院和黄金小巷等4个主要景点
我们买了B类票,涵盖了城堡的精华,大约半天时间可以逛完
如果英文好的话,最好租用一个英文讲解器,要不很难看懂
售票员服务态度很好,很专业的在门票上标出我们要参观的各个景点位置
再次排队进入教堂
圣维特大教堂保持着哥德式教堂外观的三大特色
但是因为历经建筑年代太过久远,后期也融合了巴洛克、文艺复兴乃至现代装饰艺术风格
令圣维特大教堂仿佛一部活生生的建筑史丛书
进入教堂,其内部空间的壮丽非凡、高旷统一,人在教堂里显得格外渺小
游走教堂,所见无不震撼,视感冲击强烈
修长的立柱、直升的线条,给人极强的飞天感
尖肋拱顶,交线汇聚,俨然天国境界
五彩缤纷的彩色玻璃窗是教堂的精彩之笔,太阳打进来的时候,透过窗户墙上折射出七彩的光影
玻璃上的圣经故事栩栩如生非常漂亮,这可以让不识字的信徒也能领会基督教教义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分别是教堂“金门”上方由四万片马赛克拼成的镶嵌画“最后的审判”和捷克著名画家穆夏的彩绘玻璃窗“穆夏之窗”
除此之外,大教堂还有两个个非常值得看的地方——帝王陵墓和让·内波姆斯主教墓
帝王陵墓位于教堂中殿圣坛之前,而且于大教堂的地下室保存有帝王的棺椁
著名的有圣瓦茨拉夫、查理四世及斐迪南一世一家的墓
让·内波姆斯主教墓位于大教堂东面一个侧殿,纯银制作,灵柩上面手持十字架的圣·让·内波姆斯神情和手势栩栩如生
让·内博姆斯是十四世纪卢森堡王朝时期的布拉格教区红衣主教
他因为拒绝泄露皇后忏悔的内容被愤怒的瓦茨拉夫四世国王从查理大桥扔下伏尔塔瓦河里溺死
也正因此让·内波姆斯后来被人们宣为圣人
圣维特大教堂的规模非常庞大,每一个角落都堪称完美
依依不舍的离开大教堂,内部参观就此结束
走出大教堂,仰望这座布拉格全城最为显赫的建筑
单凭圣维特大教堂建筑本身,也是极有看头
教堂西面两座哥特式尖塔高达97米
教堂南侧,为钟楼
钟楼极雄壮,与正门两座尖塔等高,唯尖顶不是歌特式,换成了青铜色的巴洛克式
过钟楼前行,紧贴教堂外墙,一组“飞扶壁”扑面而来
“飞扶壁”顶端建有许多小尖塔,飞升向上,轻盈空灵
绕过圣维特教堂,眼前是一处广场,为圣乔治广场
广场前端是一座醒目的绯红色建筑,名叫圣乔治教堂
圣乔治教堂由瓦茨拉夫一世建于公元十世纪,是现今全捷克保存最好的罗马式教堂
教堂后面两个哥特式灰白色尖塔,那是十世纪留下的踪迹
绕着它走上一圈,会惊诧于这整体的素色与正面的红色搭配出如此不和谐的完美
教堂内没有圣维特大教堂那么高大森严、华丽阴森,但十分端庄古朴
尽头半圆室依稀可见着被岁月冲刷过的12世纪壁画碎片
教堂边上是一座两层青砖建筑,是圣乔治修道院,为波西米亚第一座女修道院
曾被严重损坏,现被改建成布拉格城堡画廊,收藏了不少14-16世纪哥特、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艺术品
出了圣乔治教堂,我们才发觉由于只顾得欣赏圣维特大教堂,而忘记了参观城堡中另一古老建筑——旧皇宫
旧皇宫位于圣维特大教堂南面,是一座正对金门的三层建筑
从外表看毫不起眼,难怪当时会忽略它的存在
旧皇宫建于1135年,原本是捷克公主的居所,到了13-16世纪,这里称为国王的宫殿
满怀期待的进入皇宫,里面的景象却让人感到意外
内部陈列简洁,和富丽堂皇的皇宫毫不搭界
特别是和近在咫尺的圣维特大教堂的装饰比较一下,这种反差尤其强烈,很难想象这里就是国王的住所
不过没有华丽的装潢,建筑本身却称得上是一件艺术品
皇宫中央是哥特后期式拱形屋顶的弗拉迪斯拉夫大厅
拱形屋顶上的流畅交错的线条与宫殿中文艺复兴矩形窗形成强烈对比,极为美丽
大厅曾经用作骑士们进行马上竞技以及国王加冕仪式等重大国事活动的场所,现在还作为国宴举办场所
皇宫下层是哥德式的查理四世宫殿和仿罗马式宫殿大厅,楼上是一些简单地陈列室
所有房间虽极其朴素,却显得历史沧桑感十分浓厚
整个旧皇宫最吸引我是弗拉迪斯拉夫大厅外的露台
高高在上的地势可轻松将整个布拉格旧城尽收眼底
那些红色的屋顶,正无边无际地蔓延开
无声流淌的伏尔塔瓦河,在平静中蕴藏着力量
出了皇宫,沿着圣乔治教堂边上的道路走到底就是著名的“黄金小巷”
黄金巷两侧均为小巧房舍,大多为两层,每一层也不过两米高,简直像童话里精灵的居所
最初这里是皇宫仆人所住的地方,后来成为为国王打制金器的工匠们聚居之处
18-19世纪又成为贫民聚居区,而后不少作家、艺术家渐渐占据了此地,其中22号是捷克作家卡夫卡的故居
现在巷子中一部分屋舍被改造成出售手工艺品的店铺,另一部分则还原了它们在16-18世纪时期的模样
这条长度不过两三百米的小巷,每天都挤满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热闹非凡
走到22号小屋,亮丽的蓝色涂满整面外墙,显得在绝望里有希望,在冷静里有张扬
走进去,这里已改成一个书店屋子很小,书架上重要的位置都摆放着卡夫卡的传记和作品
黄金小巷的尽头、城堡的东北角处是布拉格城堡的监牢
地上一层是审讯室,陈列着当年的刑拘和囚笼
地下一层空荡荡的,估计也是用来审讯犯人的地方
在地下一侧中间有一个不大的洞,下面是地牢,用来羁押犯人
监牢不大,条件恶劣,关押在这里的犯人估计十有八九不可能再活着出去
监牢外面是一个平台,平台下面就是城墙花园
站在这里俯瞰布拉格老城
蓝天白云下布拉格尖塔林立,蓝色的伏尔塔瓦河把城市一分为二
西岸高低起伏的小城区与东岸一马平川的老城区形成对比
沿着城墙花园旁边的城堡阶梯一直向下,就离开城堡
布拉格城堡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堡复合体,以圣维特教堂为中心,汇集各种风格建筑,高低错落
我感觉这里更像一个社区,皇宫、教堂、办公室、民居各个部分既独立又相互关联,风格迥异又统一和谐
布拉格城堡经历了数个世纪的变化,与伏尔塔瓦河一样,见证着布拉格的历史
从城堡下来,夹在从城堡顺势而下的梯级形花园和伏尔塔瓦河之间的区域是小城区
这里原本是8世纪时候建立的市集区,现今是政府机关、各国使馆以及富人们的聚居地,氛围十分优雅
中世纪的狭窄街巷和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风格的漂亮房屋形成一个和谐而多样的群体,别致整齐又各俱特色
两边建筑留存完好,一楼很多改建成商铺、书店、酒吧或是咖啡馆
但这里没有招揽客人的嘈杂与喧嚣
布拉格以一种安静的热闹呈现于世人眼前
走进小城区,总会让人想到一连串的名人、作品或者建筑,像卡夫卡博物馆、聂鲁达故居,圣尼古拉斯大教堂、以及席勒笔下的“瓦伦斯坦”
出了瓦伦斯坦宫,过街穿巷,一路往前就是布拉格小城中心广场
广场中间是圣三位一体柱,另一边是圣尼古拉斯教堂
圣尼古拉斯教堂是欧洲恢弘的巴洛克式教堂
它那巨大的穹顶和高耸的钟楼,在远远的街头巷尾便一眼可见
教堂曾是莫扎特练琴的地方,后来人们在这里纪念他,这里也常常被名家选为音乐会的地方
德国戏剧家席勒所创作文学巨著“瓦伦斯坦”的主人公瓦伦斯坦,在历史上确有其人
他是捷克贵族,神圣罗马帝国的军事统帅
他的宫殿便在布拉格的小城区内
LP上这样介绍瓦伦斯坦
阿尔布雷赫特·冯·瓦伦斯坦是“三十年战争”中的一名臭名昭著的将军
开始加入清教徒,但后来投奔到天主教徒
他用之前自清教徒处没收的财产修造了这个宫殿
1634年,哈布斯堡皇帝费迪南二世获悉瓦伦斯坦准备在此改变立场,就把他暗杀了
也有一些截然相反的评述
瓦伦斯坦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位功勋卓著的将军
在三十年战争中瓦伦斯坦为帝国的利益南征北讨,连连报捷,使他成为斐迪南二世的左膀右臂
一时被誉为“皇冠上的第三颗宝石”
他被晋为公爵,世袭领地也空前扩大,财大势大,威震一时
1627年以后,瓦伦斯坦主张宗教自由,以缓和国内矛盾
这和皇帝的意见不合,皇帝开始猜疑他
最后众叛亲离,于1634年2月25日被部下刺死
瓦伦斯坦的一生曲折复杂,300多年来引起史学家浓厚的兴趣
正如不同人理解不同
对瓦伦斯坦正反两面的评价,一切皆由后人评说,交由历史定论
现今瓦伦斯坦宫的主楼是捷克共和国参议院所在地,所以宫殿只有周末两天对公众开放
进入瓦伦斯坦宫并不需要购票,也没有复杂的安检程序,但监控非常严密,随处有工作人员或者摄像头
瓦伦斯坦宫是一座巴洛克式宫殿
内部装潢十分华丽和考究,甚至超过了布拉格城堡的旧皇宫
出了瓦伦斯坦宫,过街穿巷,一路往前就是布拉格小城中心广场
广场中间是圣三位一体柱,另一边是圣尼古拉斯教堂
圣尼古拉斯教堂是欧洲恢弘的巴洛克式教堂
它那巨大的穹顶和高耸的钟楼,在远远的街头巷尾便一眼可见
教堂曾是莫扎特练琴的地方,后来人们在这里纪念他,这里也常常被名家选为音乐会的地方
转过圣尼古拉斯大教堂,隐约可见高高的双子塔,那里就是查理大桥
这是一座见证了布拉格成长的大桥
从1357年至1841年,查理大桥在500年的时间里一直是布拉格唯一的大桥,沟通着伏尔塔瓦河两岸的往来
查理大桥建于14世纪,由查理四世主持修建
它全长516米,宽9.5米,共有16座桥墩,桥面为砖石所砌,没用一钉一木
桥的两端耸立着哥特式门楼,东侧一个为“老城桥楼”,西侧有两座大小不同的门楼
桥的两侧石栏杆每隔20多米就相对立有雕像,共30座
当年查理四世皇帝下令造桥时,桥上只有一座耶稣受难的雕像
后来天主教会觉得大桥上应该有点什么来纪念教会的伟大
于是从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的两百年里,陆陆续续竖起了其他29座巴洛克式雕像
雕像虽然落成于不同年代,视觉效果却是出奇的浑然一体,简直就是露天的天主教雕像展
因此查理大桥赢得了“登峰造极的巴洛克雕塑露天博物馆”的美名
由于大自然的侵蚀和战争的破坏,这些雕像的原件保存下来的已经很少
即便大多只是复制品,但却一样让人感觉到震憾
这些雕像中最著名、最受瞩目无疑是那座青铜色的圣内波穆克像
第一次见到它是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捷克馆,当时我就被这尊雕像深深吸引
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在它的老家再次相会
作为查理大桥的守护者,雕像脚下有两块铜浮雕,日夜都有成群的人簇拥在那里,据说只要用心抚摸就会带来好运
在秋日暖暖阳光下,徜徉在这座东欧最古老的石桥上
桥上游人如鲫,随处可以见精美手工制品的小摊,美轮美奂的画作、水准甚高的街头表演
桥下伏尔塔瓦河静静的流淌着
我仿佛感觉自己在走过一座历史长桥
这座以建造它的国王名字命名,象征着国家的荣誉与历史的古老石桥,无论昨天还是现在,它承载了太多太多
过了查理大桥,就来到旧城区,沿着前一晚的路线来到旧城广场
白天再次走在这条通往旧城广场的步行街道上,发现街道两旁建筑也很有看头
古老的哥特式建筑、优美的巴洛克风格装饰,在街道两边交错
布拉格几乎可以说是欧洲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古老大城市
进入旧城广场,首先迎面而来的就是就市政厅及布拉格的象征之一的天文钟
每天都有众多游客在这里驻足观赏
天文钟分为上下二座,是一座精美别致的自鸣钟
根据当年的地球中心说原理设计,上面的钟一年绕一周,下面的一天绕行一圈
每逢正点都会有包括骷髅拉动时间、圣徒现身、雄鸡鸣叫等各种报时
每天中午12点,十二尊耶酥门徒从钟旁依次现身,6个向左转,6个向右转
随着雄鸡的一声鸣叫,窗子关闭,报时钟声响起
这座大钟至今走时准确
据说为了保证世上没有同样的钟出现,建造此钟的工匠被刺瞎了双眼。
看了看时间,距离整点报时还有半个多小时,我们决定先登上市政厅塔楼
我是一个非常喜欢登高远眺城市的人
能在布拉格的旧城中心,爬上制高点,看波澜起伏的红色屋顶,这个机会我是绝对不能放弃的
登塔楼,需要先乘坐电梯到达5楼,然后买票检票后,再乘坐电梯或者爬楼梯到塔楼顶端
上塔楼顶端的电梯,看上去也十分魔幻
全透明的圆形电梯,好像某种穿越时空的工具
当我登上塔楼最高处的一刹那,映入眼帘的绚丽红色让我心头为之一颤,思维也瞬间凝固了
那种感觉就和在焦特布尔,从梅兰加尔堡俯瞰蓝城一样
在安静、不受打扰的塔楼上,眼前是数百年积累的各式建筑,一望无边,如同红色海洋,此起彼伏
细细打量,每一个建筑,每一个屋顶又各有各的风姿,风情万种
布拉格似乎凝固住了中世纪的氛围,刻画了世界的变迁,时间的流逝
从塔楼下来,我的内心依然不能平静
出了市政塔楼,已接近整点,广场上原本分散的游客,忽然都向着同一个方向靠拢
不一会天文钟下就聚集起了一大群人,个个仰起头,翘首以盼,我们也不能免俗,站在人群中
时间一到,一阵音乐声响起,天文钟上的几扇“小门”咔哒一下打开
然后……其实我的确没有看出什么端倪,直到最后响起的敲钟声以及伴随而来的鼓掌声
准点仪式结束,而我思绪还徘徊在塔楼之上
离开旧城广场,天色渐晚
我和Amy沿着浮华而优雅的巴黎大道,向着伏尔塔瓦河的方向而行
巴黎大道是通往犹太区的主干道,也是奢侈品聚集地
犹太区是布拉格旧城重要的一部分,曾是布拉格的贫民区,后来随着犹太人财力越来越雄厚,这里得到彻底改造
大道两旁多是豪华的公寓、豪车、奢侈品商店、高档餐厅
不过可能是天气原因,也有可能是道路两旁树木过于高大,亦或是二战中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
整个犹太区显得气氛那么的忧郁
犹太人太会做生意,所有景点都要收高昂的费用
我和Amy放弃了游览那些景点的想法,在伏尔塔瓦尔河边乘坐电车前往高堡
到了高堡附近,发现天空完全乌云覆盖
正在犹豫到底还去不去的时候,发现伏尔塔瓦河边热闹非凡
这是一个露天的啤酒市场,挤满了当地人
捷克人对啤酒的热爱可谓世界闻名,甚至德国都自愧不如
在捷克接头随处都能发现酒吧,麦当劳也有啤酒出售,甚至在街头总能看到左手啤酒右手烟的年轻女孩
啤酒已经在捷克日常生活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在这个露天市场晃荡一圈,看着啤酒烤肉,肚子也开始叫了
既然看不到日落,我们决定放弃前往高堡,乘车返回小城区吃晚饭
白天经过小城区,发现这里的很多本地餐厅价格低廉
当时就决定改变原有计划,晚饭要回到这里吃晚饭
经过对比在瓦伦斯坦宫附近找了一家内部装饰更加有特色的餐厅
点了捷克著名的主菜炖牛肉配“饺子”和芝士猪排,外加捷克著名的啤酒Kozel
所谓的“饺子”其实就是白面包切片,类似中国的馒头,很松软
这道菜味道很符合我的口味,牛肉酥烂,很入味,酱汁也刚好可以用来蘸面包吃
酒足饭饱,走出餐厅,布拉格已是灯火阑珊
一个个露天的小酒馆、咖啡厅中,人们在灯光与啤酒的包围下喝酒聊天,享受一天最放松的时光
查理大桥上游人散去,在华灯照耀下穿梭着遛狗的老人与跑步锻炼的青年
远处的城堡照亮自己,在宁和的夜幕里,宁谧美丽
伏尔塔瓦河无波的流淌着,倒映出城堡的华美曲线
布拉格老城广场露出了少见的轻松,没有了白天的匆匆和拥挤
人们放慢了脚步,或牵手、或相拥、或静坐,浪漫而悠悠
夜晚的布拉格褪去绚丽和辉煌,而多了些神秘和暧昧
布拉格就像是一个穿越了时间的城市
几个世纪来还是文艺复兴时期模样,大街小巷弥漫着浓浓的文化和艺术气息
漫步在古老蜿蜒的石板路上,布拉格的美在我眼底一点一点堆积
“那天清晨,我缓缓地走上大桥,没有人知道我想干什么。就在这时我突然听见了伏尔塔瓦河的激流在撞击查理大桥的声音……”
被誉为“捷克音乐之父”的斯美塔那在晚年的回忆录中这样描述伏尔塔瓦河和查理大桥带给他的精神震撼
1874年,他患耳疾而痛苦万分并,一度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谁想,伏尔塔瓦河以及查理大桥不仅拯救了他的生命,还带给他灵感
后来斯美塔那将自己对这条河、这座桥、这个城市的热爱,全部写进了他的著名交响诗《我的祖国》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查理大桥如此热闹
即使我心里有所准备,还是被白天查理大桥上汹涌的人潮惊呆了,以至于有点不知所措
只有清晨的查理大桥,才是我相像中该有的样子
10.6
Prague
在写这篇游记的时候,一直循环播放着《伏尔塔瓦河》
这段抒情诗一般的极富感染力的优美旋律
把我带回到一个多月前的那个清晨
那是一个有点阴郁的早晨
不到六点我被闹钟叫醒
透过窗外的微弱的灯光,云量非常多
阴沉的天气给我泼了一盆冷水,让我犹豫是否清晨再去一次查理大桥
不过“晨雾中查理大桥”的画面一直在眼前萦绕
无论天气怎样,我都想看看期待中查理大桥的样子
清晨的布拉格分外静谧,与喧闹的白天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尼采说过
当我想以另一个字来表达音乐时,我只找到了维也纳
而当我想以另一个字来表达神秘时,我只想到了布拉格
白天的布拉格虽然浪漫美丽,但好像与“神秘”二字不相干
而清晨我站在空荡荡查理大桥上
远方若影若现的红色屋顶在点点灯光下扑朔迷离
眼前中世纪的塔楼和雕像在熹微的晨光下朦胧且极富诗意
伟岸孤寂的查理大桥萧瑟至极
缓缓流淌的伏尔塔瓦河波光熠熠
此时的布拉格是那么沧桑而神秘
随着太阳的升起,人流涌动
伏尔塔瓦河和查理大桥也从主角的位置上退下来,变成配角,甚至只是背景
其实,布拉格只是在考验你的耐心,她需要你静下心来品味
《伏尔塔瓦河》一遍又一遍的循环播放
我对布拉格的回忆也被定格在那个充满风情的清晨
流连在查理大桥上,伏尔塔瓦河强劲而安静地从脚下流过
波光、房屋、大桥、绿树,所有这一切似乎都在随着节奏跳动
如同《伏尔塔瓦河》的旋律宽广妩媚,从容欢乐
如果没有伏尔塔瓦河,布拉格也将失去灵魂
一个有历史的城市,总是与河离不开
伦敦与泰晤士河、巴黎与塞纳河、维也纳与多瑙河……
布拉格的伏尔塔瓦河,名气虽不是最响亮,但在捷克人民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它不仅孕育了波西米亚人民,更蕴藏了历史的百转千回
河水从一个世纪到另一个世纪,不停地流淌
的确,时光在流淌,人间的故事在一天天上演
但是伏尔塔瓦河以它不变的情怀,包容着人们的喜怒哀乐,凝聚着捷克精神
一座有故事的城市离不开一条河的渊源,有河的地方就一定会有美丽的桥
伏尔塔瓦河上有十几座或现代或古典的桥梁
其中查理大桥是最久负盛名的一座
不仅在于它的雄浑壮美,更在于它充满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浓郁的艺术风情
查理大桥曾被汹涌的洪水淹没过,也被纳粹的铁蹄践踏过
它饱经风霜却依然屹立,和伏尔塔瓦河一起见证着布拉格世事变迁
很多人在清晨来查理桥上拍照
扛着各种装备的摄影师,各自寻找着有利位置
我也夹在其中
在捷克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
如果查理大桥没有走九遍的话,那就不算来过布拉格
起初我对这句话是噗之以鼻
但这个清晨我不知道我来来回回在桥上走了多少遍
住在查理大桥西岸的斯美塔那称,伏尔塔瓦河的激流声是捷克人心灵的呼唤,历经几百年风雨血火的查理大桥是他心中的祖国
而查理大桥的东岸诞生的另一位天才卡夫卡,干脆把查理大桥称之为他生命的摇篮
这位出生在查理大桥桥墩边上的犹太人曾对他身旁的好朋友雅努斯说
查理大桥给了我生命和思想
卡夫卡去世后,雅努斯在著名的回忆录《卡夫卡对我说》中写道的
我经常会为卡夫卡如此钟情查理大桥而吃惊
他从3岁时便开始在桥上游荡
他不但能说出大桥上所有雕像的典故
有好多次我甚至发现他竟在夜晚借着路灯的光亮在数着桥上的石子
捷克著名思想家米哈尔说过
他的生活就是在桥上或桥下
只有看了他的作品
你才会理解这犹太人对查理大桥的情结
是的这就查理大桥无穷的魅力
这座赋予作曲家和作家灵感源泉的文学历史艺术桥,便是布拉格的神秘所在
当阳光一点点洒在桥头、洒在雕像上
漫天的朝霞渐渐染红了这座城市
布拉格是那么安静美妙
如果时光能够停留
我愿布拉格永远是此刻般温情
如果我能够停
这是一个不应该被人遗忘的地方
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里都值得被人们发现、到访、欣赏、沉思
而不是闲暇之余点开网页
从轻描淡写的文字中让它存活在没有任何意义的想象之中
10.6
Kutna Hora
从查理大桥拍完照片回到酒店
Amy已经吃过早饭等我一起前往布拉格郊外的库特纳霍拉
出发前在国内我们就已经在捷克铁路网上预定好火车票
可生成的电子客票上除了日期和人数外,票面一片空白
既没有火车车次号,也没有站台号,甚至都没有始发和终点城市
发邮件给CD也没有得到回复,最后只能忐忑的怀揣着这份电子客票上路
提前半个多小时到达布拉格中央火车站
车站更像一个购物中心,超市、餐厅、商店一应俱全,显示车次和时间的屏幕也遍布各个角落
我们仔细研究了一阵电子显示屏,唯独前往库特纳霍拉的火车没有站台号
车站里也没有任何铁路工作人员,焦急的我们只能询问商店的营业员
营业员也不是太清楚
最后到售票厅咨询才知道布拉格的火车都是在到站或者出发前几分钟才知道被安排在哪个站台
等站台安排好会在电子显示屏上显示出来,没有办法提前预知
这都是在国内养成的“坏”习惯,必须要提前一小时到车站,提前半小时准备检票上车
而在欧洲是不需要的
火车站也没有繁复的安检、检票手续
提前十来分钟到车站,自己找火车,自己找空座就好了
不要侥幸要逃票,因为在火车上会有检票员检票
布拉格中央火车站建于1871年,不过我们到的时候这里正在大规模的整修,到处是脚手架和保护网
在忙碌的火车站里很容易让人忽略头顶上的“精彩”
其实这是一座令人惊叹的“新艺术风格”建筑
透过保护网望去高高的穹顶,彩色玻璃窗,马赛克墙画、形态各异的雕塑,美轮美奂,华丽无比
难等可贵的是,时隔一百年后,当年的部分月台如今仍然沿用,虽然破旧却依然不减风采
顺利登上火车,火车上乘客不少,但大多是是学生和游客
温暖阳光透过车窗晒在身上
车窗外是起伏的山地和草原,虽然波澜不惊,但总是给人惊喜
在捷克有很多迷人的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小城
选择前往库特纳霍拉完全是源于偶然看到的一张图片
几年前查询西藏阿里的攻略时,在一篇介绍天葬和颅骨墙的文章中提到西方奇特的人骨教堂
一张略显恐怖但极富艺术性的照片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就是库特纳霍拉的人骨教堂
从那时起我就期待有一天能去拜访这个地方
库特纳霍拉距离布拉格大约一小时火车车程,而乘坐客车则需要两个多小时
库特纳霍拉有两个火车站,总站Hl.n.和城市中心站Mesto
一般火车都停靠在小城北部的总站,人骨教堂就位于总站附近
如果要到市中心,总站有小火车和公交车前往
火车抵达库特纳霍拉火车站后,大批乘客在这里下了车
车站另一条轨道上停着一辆绿黄相间的小火车,估计这就是前往市中心的
根据攻略,人骨教堂就在总站附近,步行即可前往
因为对路线做了充分的研究,当大多数乘客站在车站迷茫的研究公交路线的时候
我们轻松的走出简陋的小车站,走在乡间小路上
大家来库特纳霍拉的目的地基本都是人骨教堂
所以在我们走出车站后,后面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游客也都很有默契地跟着我们前行
虽然都不认识互相也都不会搭讪,但却形成了一支很有趣的松散的队伍
根据手中地图提示,大约十分钟,来到一个小十字路口
在左手出现一座教堂,不过从外观和位置感觉都不是人骨教堂
在这座教堂对面有一个游客服务中心
进入服务中心,里面是一个热情的小伙子
问明我的问题,他熟练地拿出一份库特纳霍拉的地图,把该地重要的景点和公交车站点、时刻标注好,然后一一解释,非常专业
买好门票,沿着地图指示,沿着游客服务中心门前的小马路一直往里走就是人骨教堂
人骨教堂其实很小,藏在众多建筑物后面,要不是有地图指引,我们险些要与它失之交臂
单从外面看教堂也没有任何特别之处,灰蓝色的砖瓦,褪去白色的陈旧的墙
孤独的立在清幽的墓园里,反射出清冷的光
朴素的外表,与其盛名有
但是当你来到教堂门口,就会有突如其来的视觉冲击
教堂的结构和普通教堂有些不同,低于地平面许多
在教堂的进口处,可以向管理人员索取中文版的解说
进口处悬挂着用人骨拼就的拉丁文和希腊文字样的“JHS”,代表着人类的救世主基督的含义
两侧的墙壁上各有两个人骨圣杯,面朝入口的墙上还有一座人骨十字架
拾阶而下,右侧墙面上用人骨拼出“FRANTISEK RINT ZCESKE SKALICE-1870”的字样,这就是人骨教堂始作俑者的大名及修建时间
进入教堂,里面非常陈旧,斑驳的墙面,锈蚀的钢条,无不显示岁月的痕迹
拱门上方环绕装饰着一列列含着交叉腿骨的头骨,天蓬上悬垂下来的是一簇簇的大腿骨
教堂位置中央是四座骨骸堆叠起来的巴洛克式的枝状烛台
上方一座由人体各个部位骨头所组成的枝形吊灯,繁杂到令人眼花缭乱
在教堂四角的副堂各有一座用人骨堆积而成的巨大尖塔
这些尖塔都意为“无论多少人都没有资格面对上帝的冠冕,哪怕一直到死也没有区别”
里面的头骨据说都是胡斯战争时期战士们的
左边塔楼副堂有一个Schwarzenberg家族的盾形徽章,由大量人骨很细致的拼接完成
徽章右下有乌鸦啄穿士兵眼睛的图案,那颗头骨代表土耳其士兵,象征着Schwarzenberg家族在1591年对土耳其人战争的胜利
走在大厅巨头仰望
教堂天顶上装饰着众多头骨,这些头骨全都面部朝下,仿佛是天国的使者,俯瞰着几百年来出入这里的芸芸众生
人骨教堂全名为Kostnice Sedlec Ossuary
1278年,人骨教堂前身的Sedlec修道院院长Henry受国王派遣,前往圣地耶路撒冷
后来他将带回来的一把耶稣受难地的泥土撒在教堂周围的墓园里
人们相信埋骨于圣土可上天堂,因此吸引了波希米亚地区,甚至中欧的众多富豪将墓葬设于此地
Seldec也因此远近闻名
14世纪时,黑死病肆虐,多达2500多万人死亡,墓地一时紧缺,许多地方不得不将原有的尸骨挖出,安葬新近过世的人
15世纪的胡斯战争,大量死亡人口使修道院决定再建一座礼拜堂,来容纳多年积存下来的遗骨
1870年,一位受雇于 Schwarzenberg家族的木刻师傅Rint将此地挖掘出来的4万具枯骨经彻底消毒,并把人骨排列成各种图案,并最终形成了今日的人骨教堂
进入教堂之前,以一个中国人的观点这将是一个阴森恐怖的地方
当真正站在教堂里面,环顾周身那些森森的白骨之时,竟无一丝半毫的恐惧感
恐怖、惊悚,这些词真的不属于这里
出了教堂,环顾教堂外的墓园
如果说教堂内体现了对死者的态度,那么教堂外却反过来从死亡中彰显出生命的力量
墓园里的每一座坟上都摆放着数盆鲜花,品种繁多,色彩鲜艳,简直像个露天花市
还有许多坟墓干脆在坟墓上方铺上厚厚的泥土,种上花草
有些墓有的已经完全被藤萝包成绿色的一团,连墓碑都看不见
还有的墓上丛丛鲜花长得高大,开得招摇,简直抢尽风头
这哪里还像是个墓地
这种生与死的强烈对比,令人印象深刻,叹为观止
其实整个人骨教堂小之又小,十来分钟即可走完,但从世界各地特意来参观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
是什么样的力量吸引着他们来瞻仰这4万多根白骨装点成的教堂呢
也许是源于某种顿悟吧——对死亡的敬畏,还有恰恰与死亡相反,对生命的敬畏
正如导游手册上的一句话“建造这一奇观,只是为了提醒人们俗世的短暂”
人骨教堂地处库特纳霍拉东北部郊区,在教堂外主路上有公共汽车前往小城中心和圣巴巴拉教堂
传说人骨教堂距离城中心只有两公里,曾经我还想步行过去
乘车后我才发觉汽车路线很长,人骨教堂距离城中心真的很远
汽车开出去,首先经过的是一栋栋公寓楼和现代联排别墅
完全和世界文化遗产的没有半点关系,让我对库特纳霍拉有些失望
当到了Centrum站下车后,发现这是一个类似中国省道一样的大路上的一个小车站
四处都是树林,我们和其它游客都茫然地沿着公路往有建筑的方向走
当到了一个丁字路口,我们前面的人分别朝着两个方向走去
一边是继续沿着大马路往前,一边是拐下小镇的石子路
我和Amy犹豫了一下,到底往哪个方向
看着小镇漂亮而古朴的建筑,我们决定先进入小镇
其实下面的小镇才是库特纳霍拉老城
走在古老而又幽静的中世纪街道上,库特纳霍拉无比宁静祥和
路上行人非常少,偶尔能看到几个游客
天也适时的阴沉下来,小城略感凄凉
14世纪伊始,因发达的采矿业和银制品加工业而富庶一方的库特纳霍拉
曾一度与布拉格相抗衡,成为波希米亚地区最重要的城市,就连当时的波希米亚国王也搬到这里居住
那时用这里的银矿资源铸成的货币是中欧的硬通货,更是占到了全欧洲产量的一半还多
17世纪中期,银矿被开发殆尽,城市的繁华不再,库特纳霍拉的地位也变得不再重要
今天,这个人口仅有两万人的小镇依然保持着中世纪的市容,拥有很多迷人的、不寻常的历史古迹
1996年库特纳霍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
我们在犹如迷宫般小巷穿来穿去,突然一座庞然大物立在山头的悬崖上
那里就是圣巴巴拉大教堂
圣巴巴拉教堂建于公元14至16世纪之间,历时五百年才竣工,具有晚期哥特风格与巴洛克风格结合的特点
它是库特纳霍拉最大的教堂,能和布拉格的圣维特大教堂媲美
从外面看去,教堂那些密集的尖顶像一丛利剑刺向苍天,蔚为壮观
有别于其他的教堂,这个教堂供奉的保护矿工的女神——圣母巴尔波拉
因此这座高耸的哥特式建筑象征着这座矿山之城的权利和重要地位,成了世间独有的一座教堂
独特的内涵加上新哥特式的美丽建筑,2005年圣巴巴拉大教堂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尽管人骨教堂名气更大,但论规模或建筑的精美程度,圣巴巴拉教堂才是当之无愧的王者
通往教堂的走廊和查理大桥非常相似,一侧护栏上都是圣人雕塑
透过护栏是远眺下方的古城,整个库特纳霍拉显得那么安宁
教堂建筑本身已经足够吸引我们,而内部作为非教徒的我和Amy却缺少继续参观的兴趣
反而库特纳霍拉这个古老的小城我们无法割舍
不知道平时的库特纳霍拉就是如此安静,还是因为周末的缘故
哪怕中央广场,城市最繁华热闹的地方,家家紧闭窗门,除了寥寥游客几乎看不到当地人
我们放弃地图就这么随着自己的兴子走着,也分不清方向
从虽已破败但还精致的建筑和废弃的教堂里,很容易让人想象出过去那一段盛况和辉煌的岁月
可现在剩下的只是繁华落尽后的真淳,但一切都刚刚好,什么都未被惊扰
网上关于库特纳霍拉介绍并不多,甚至旅游书籍对它也大都是一笔带过
这个被大家忽视的小镇,因其辉煌的历史,内容真的十分丰富,非常值得拿出一天时间走一走
提前预定了返程火车票,回到布拉格时间还比较早
连续两天的狂奔,已经开始觉得有些疲惫
离吃饭时间尚早,我们来到瓦茨拉夫广场附近的Cafe Louvre喝下午茶
Cafe Louvre始于1902年,是布拉格第一批开店的咖啡馆,爱因斯坦、卡夫卡是这里的常客
咖啡馆位于临街建筑的三楼,门面并不起眼,对面是肯德基餐厅,Louvre的名称招牌不难发现
正如咖啡馆的名字所示,这是一间充满了巴黎情调的咖啡餐厅
整个三楼都属于卢浮,宽敞明亮,装饰典雅古朴
服务员各个笑容可掬、手脚轻快,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工作的热爱
Louvre的价格虽然不像街边小店那么便宜,但是对已百年的历史而水涨船高至令人望尘莫及的程度
而品质永远是他们追求的第一准则
所以有机会的话,不妨去这里喝个下午茶或者吃上一顿饭
从Louvre出来,因为时间和天气原因,无法去河对岸或者高堡看日落,也算给布拉格留下一个小小的遗憾
我们决定回瓦茨拉夫广场看看
瓦茨拉夫广场有别于我们对“广场”的一般认知
与其说它是一个广场,倒不如说是一条大街更为合适
广场两侧店铺林立,中央狭长区被种上了各种花卉,使修长的广场添了一分田园气息
广场尽头是新文艺复兴式的建筑国家博物馆,博物馆平台上是著名的圣瓦茨拉夫骑马像
这里游客和本地人云集,大家在这里逛街、歇息、喝咖啡、用餐,热闹非凡
广场原本是中世纪时的马匹市场
19世纪中期的国家复兴运动时改名为瓦茨拉夫广场,得名于波西米亚的主保圣人圣瓦茨拉夫
随着历史的演变和社会的变迁,这里渐渐地变成了人民表达对社会发展不满的论坛
这广场见证了多次捷克人民抗议政府的示威游行,也记载了人民保卫祖国独立、抗议侵略的历史事件
瓦茨拉夫广场已经被赋予了一些独特的意义
夜幕降临,我们来到网上推荐的一家餐厅吃晚饭
这家餐厅有个很有意思的名字叫两只猫(U Dvou Kocek),就在Louvre附近的一条小街道上
不是很好找,最后临近放弃时候误打误撞找到的
据说这里没有游客,都是本地人
不过不可能是因为菅泽佳代的那本《叫醒布拉格》极力推荐,有很多日本游客在这里用餐
餐厅生意非常好,大多位置都被预定
我们还算幸运,因为去的较早,中间正好有一个空桌
店内布置很有波西米亚气息
店堂里还有一个慈祥的老先生微笑着拉着手风琴,音乐到高潮时候在座的顾客齐声合唱,很是热烈
这家餐厅大都是四五十岁的女服务员
个个虽然干练,但是态度相对傲慢,和下午Louvre服务有天壤之别
只是到最后,经过几次交流后,她们才露出友善的笑容
不过还得要夸奖下他家的菜,两只猫是Amy认为在中欧最美味的餐厅之一
菜的名字已经忘记了,只是记得有一个肉类的拼盘,混合着半只鸭子、炖牛肉、火腿、猪排、还有捷克特有的“馒头”
非常入味,酱汁味道也好于前一天在布拉格小城区吃的炖牛肉
另一个火腿拼盘、沙拉和芝士蘑菇汤,也各有特色
啤酒,传说他家有自酿啤酒,不过我还是没喝出独到之处,和比尔森差别不大
吃饱喝足,我们漫无目的又无拘无束穿梭在新城区迷宫一般的街道中
布拉格这个斑斓、灿烂、文艺、童话、庄严、古朴的城市,处处充满风情
就这样我们迷失在一个童话与现实交织着的世界里
世界有时候就是这样不公平
有些城市不用多作介绍,单单城市本身的名字已经引起无限遐想
比如布拉格,提到这个名字就能联想起浪漫,文艺、优雅,艺术,自由等等等等
然而偏偏有些城市就算长篇累牍的去描述也无法引起人们共鸣
甚至看着名字都不知道如何去念,更不要说记住它
没错,世界就是这样的不公平,哪怕它有它的“风景”
10.7
Ceska Budejovice
早上吃过早饭告别布拉格前往捷克南部小镇捷克克鲁姆洛夫
在布拉格与捷克克鲁姆洛夫之间有一个名为捷克布杰约维采的城市,名字非常绕口
如同捷克克鲁姆洛夫被人们简称为CK一样,捷克布杰约维采也被习惯称作CB
捷克布杰约维采是南波西米亚州首府,位于伏尔塔瓦河和马尔谢河汇流处,是捷克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和机械制造中心
提起捷克布杰约维采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是提起百威啤酒几乎家喻户晓
这个国际啤酒品牌与这个城市颇有渊源
捷克布杰约维采原叫做Budweis,曾经是德国的领土,后来加入到捷克后才改成Ceska Budejovice
Budweis早在700多年前就以酿造优质的啤酒而闻名
1876年,百威创始人Anheuser Busch选择了Budweiser作为自己产品的牌子,理由很简单,在他的德国老家“Budweis”就是啤酒品质的象征
然而也正因为这个名字,百威啤酒在欧洲多年来一直官司缠身
直至2007年,美国百威付出巨资,捷克百威独立使用Budweiser Budvar标识后,纷争才有所平息
姑且不论百威品牌纷争,这个建于十三世纪颇具德国风味的古城同样不乏美丽的景致
因为正好途径此地,我们也计划在这里停留半天时间
出发前提前订好了STUDENT AGENCY的黄色大巴
传说中的大黄车果然名不虚传,座位舒适,提供耳机、咖啡、热巧克力,有电影、有音乐、有wifi,还有卫生间
两个小时的路程过得非常快,貌似没有享受够就已经抵达捷克布杰约维采
捷克布杰约维采的长途车站在老城外一个Shopping Mall顶楼上
楼下非常热闹,超市、餐厅、商店一应俱全
车站内的问讯处可以寄存行李,我们存好背包,开始寻找老城
从捷克布杰约维采下车的好像只有我们两个人,更多游客直接前往CK
虽然捷克布杰约维采是南波西米亚最大的城市,但是从车站出来路上行人寥寥
打听道路都很困难,只能拿着LP对着上面的地图猜测着去老城的道路
只要在路上遇到行人我们就赶紧拦下来确认方向,以免拐错
在捷克布杰约维采我们又遇到很多热心友善的本地人,有的甚至放弃自己要去的地方,而带着我们走上两条街帮我们指路
以前在网上看到国人对捷克人评价是冷漠、不友好,而在捷克几天我们所遇到的恰恰相反,甚至有时候热情的让人感动
汽车站距离老城其实不算太远,步行大概一刻钟
当越来越多中世纪的哥特式、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式的建筑出现在眼前,便进入了老城
捷克布杰约维采有十三和十七世纪建筑古迹以及十六世纪的黑塔
伏尔塔瓦河蜿蜒绕城而过,更使古城增添了秀色
这里已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
但这里一直都不是热门的旅游城市
看看捷克布杰约维采的四周都有什么就明白了
城市北边是布拉格,南边是童话世界捷克克鲁姆夫,东边是世外桃源泰尔奇,西边还有著名的圣约翰教堂
捷克布杰约维采的四个方向都被世界遗产包围,使得她的受关注度大打折扣
不过正是游客关注度相对较低,这里至今仍保持着幽静的氛围
漫步在老城区,街道两边尽是保存完好的中世纪风格建筑
它们形态各异、色彩鲜明却相互协调
老城中央是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广场,被称作普热米斯尔·奥托卡二世广场,它是捷克最大的广场之一
广场被五彩缤纷的巴洛克式建筑和文艺复兴式建筑包围
建筑下方环绕着18世纪的回廊,悠悠的长廊内侧遍布着餐馆、酒吧、商店
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巨大的巴洛克式喷泉,名为参孙喷泉
因《圣经旧约》中的大力士参孙屠狮的故事而得名,号称是捷克国内最大的喷泉
如果不是偶尔遇上几个穿着现代服装的居民或没有广场上停着的小汽车,还真有穿越到中世纪的感觉
当我们进入老城,天空中乌云褪去,露出湛蓝的天空,好像欢迎我们这两个东方的客人一样
沿着广场附近的街道闲逛,途径捷克布杰约维采最著名的啤酒馆 Masné krámy
Masné的捷克文是指肉类,Krámy是指市场,正如它的名字,是由肉类商店改建而来
餐厅里一格一格的包廂,大概就是当年一个一个摊位吧
墙上挂着各个时期的老照片,很多和酿造啤酒有关
中午时分餐厅很清静,里面大都是本地的老人用餐
选择这里午餐除了悠久的历史,更重要是为了品尝百威啤酒
实话实话,对于我来说喝过的捷克三大啤酒并没有太多区别,也分不清孰好孰坏
离开肉市,我们就围着这个没有什么游客的城市漫无目的的闲逛
想想这个被游客忽略的城市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好,起码少了熙熙攘攘的旅行团,多了一份难得的悠闲
因为时间关系,放弃了参观著名的百威啤酒厂,而把更多时间留个这个宁静的小城
我们在捷克布杰约维采只停留了短暂的几个小时
对它没有更深刻的认识
但在这里真的感受不到都市的喧嚣和繁忙,更多的是安逸和舒适
到底欧洲有多少可以被称作“”童话小镇“或者“世界上最美的小镇”的地方
可以说数不胜数
不过无论对评选的标准究竟是什么
我相信去过捷克的那个叫CK的小镇的人,一定会把它算进去
整座小镇如同绘在画里,柔情不是冷艳,妩媚不失典雅
10.7
Cesky Krumlov
离开捷克布杰约维采,乘车半个小时就到了捷克克鲁姆夫
在这里下车的又只有我和Amy两个人
攻略中提到捷克克鲁姆洛夫有两个汽车站,一北一东,相距很远
看看周围的绿色草甸和远处点缀的红房顶,我又开始怀疑是不是下错站
找售票员确认这里是捷克克鲁姆夫的哪个公共汽车站
售票员确认这就是CK,但具体哪个车站她们也不清楚,反正这就是STUDENT AGENCY的终点站
说完大黄车扬长而去
车站也没有其它乘客,我们只好背起背包,翻过快速公路向红房顶走去
小城四周被群山环抱,小河绕城而过,远方一个热气球缓缓的飘起
我们穿过一座古老城堡的弧形门洞
一条古朴的石块路伸展开来,路两侧色彩鲜艳的建筑在阳光下闪烁发光
瞬间让我感觉就要步入一个世外的桃花源
穿过古老的城门,午后的小城宁静得仿佛还沉睡在遥远的年代
我们也不知道自己所处CK的位置
沿着深灰色石块铺就的蜿蜒小路穿行,古朴而又崭新的一座座中世纪的古典小楼令我目不暇接
我强忍着脚痛(被布拉格和库特纳霍拉石块路上磨出两个泡)和拍照的欲望
边走边寻找着Pension Merlin
虽说CK不大,但是横穿走下来的确有点虐
小镇的街道起伏不平,岔路很多,一不留神可能就走错路
来到Pension Merlin发现这是一个独立的小院,里面有4间客房,布置简单,但非常用心
推开房间的窗户就能看到维特克教堂
简单收拾了一下再从客栈出来已经暮色四合
迫不及待的爬到Pension Merlin附近的高出远眺CK
与布拉格的瑰丽壮观相比,CK更加精致纯朴
小巷、木桥和蜿蜒的伏尔塔瓦河,以及那些彩色的房子,相映成趣
河岸四周的房屋,红色的屋顶曲线轻轻舒展,错落有致
遗憾的是接近傍晚,小镇少了光影的效果
从小镇高出拾级而下,穿过伏尔塔瓦河,离吃晚饭时间还早
趁着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决定沿着伏尔塔瓦河边的一条小巷闲逛
此时小镇的宁静而祥和,没有如织的游客,有的街巷中甚至连一个人影都没有
街道两边是各种旅游纪念品商店、餐厅、酒吧
不知不觉就走回到小镇的中心广场
广场四面被建筑所包围,旅游问讯处、著名的餐馆、市政厅都在这一带
哥特风格建筑和浓烈的色彩散发着波西米亚式的浪漫
天色黑下来,街道两旁的店铺中透出暖洋洋的光线
因为没有预定上著名的地窖餐厅,随便在广场边找了一家意大利餐厅晚餐
餐厅不大,但是布置非常独特
遍布房间各个角落的绿植、古老的装饰物及中世纪的武器
使得很多就餐的游客从上到下细细端详
虽说是一家意大利餐厅,但是提供各种南波西米亚菜肴
吃完晚餐,又回到小镇转悠
不到8点,小镇上大部分餐厅都已经关门,路上人迹罕至
只有街道旁的小酒馆里透着昏暗的灯光,时不时传出动人的音乐和说笑声
整个小镇静的有点叫人害怕
慢悠悠的我们往Pension Merlin走
途径一个超市,老板是一个东方模样的年轻人
他用中文和我们热情的打着招呼
我们询问他来自哪里,在CK多久了
这个年轻人冲我们笑了笑,用生硬的中文说我不是中国人,我是越南人
而后告诉我们,在CK有不少中国人开饭店,因为和他们待久了,会说一些简单地中国话
的确是这样,在布拉格、捷克布杰约维采和CK都看到不少华人开的中餐厅
吃完晚餐,又回到小镇转悠
不到8点,小镇上大部分餐厅都已经关门,路上人迹罕至
只有街道旁的小酒馆里透着昏暗的灯光,时不时传出动人的音乐和说笑声
整个小镇静的有点叫人害怕
慢悠悠的我们往Pension Merlin走
途径一个超市,老板是一个东方模样的年轻人
他用中文和我们热情的打着招呼
我们询问他来自哪里,在CK多久了
这个年轻人冲我们笑了笑,用生硬的中文说我不是中国人,我是越南人
而后告诉我们,在CK有不少中国人开饭店,因为和他们待久了,会说一些简单地中国话
的确是这样,在布拉格、捷克布杰约维采和CK都看到不少华人开的中餐厅
拎着从超市买的水果和面包、火腿回到住处
我们住的是套间,客厅旁是一个大厨房
里面炉灶、微波炉、电水壶、面包炉,以及锅碗瓢盆、餐具一应俱全
厨房外是一个很大的户外花园
如果不是夏天,在花园里喝啤酒看星星相比十分惬意
当天只有我们两个客人,整个旅馆就像自己的家一样
晚安,捷克克鲁姆洛夫
有些风景是因为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雕琢令人心醉
有些风景是因为历史沉淀才变得华美异常
捷克克鲁姆洛夫这个藏在波西米亚河谷里的小镇
虽然历史悠久,但当我身处其中时,我就已经失去了深入了解它的耐心
我希望将所有的时间都挥霍在这个小镇的外表上,仅凭感观与直觉来触摸它精巧绝伦的模样
2013.10.8
Cesky Krumlov
不到六点被闹钟从睡梦中惊醒
简单收拾一下,摸着黑走出旅馆
第一次认识捷克克鲁姆洛夫模样是通过几张小镇晨雾景色的照片
如同仙境一般
为了一睹这样的美景
依照攻略提供的信息,绕出古城往小镇外的山上爬
这时的CK小镇还处于沉睡中
大街小巷人影全无,只偶尔听到一两声狗吠
根据地图穿过CK老城外的新居住区一直爬到山坡上
但是总觉得视角不是很好,视线多少都会被前方的建筑遮挡
可能这份两年前的攻略太过陈旧,小镇的房子越修越多、越修越高
不爬到山顶,已经不太可能有太开阔的视角了
我试着继续往高处走
可是密林深处古怪的鸟叫声和深一脚浅一脚的草地弄的我多少有点害怕
走了一段,来到比较靠近森林的位置就再也不敢往里面走了
站在草甸上,寒风一阵阵袭来
回望小镇,灯光点点
天空被厚厚的云盖住,完全没有日出的希望
等到小镇所有灯光熄灭,天空亮一些
云依然没有散,更没有期待的晨雾出现
在山上等待了半个多小时
没有等到照片中的风景,我只好悻悻而归
回到小镇上,路上依然空荡荡的,只有三三两两等校车的的小学生
感觉时间还早,肚子也不饿,趁着小镇没有人,我又闲逛起来
灰暗低沉的天空给CK抹上了一丝波西米亚式的惆怅
捷克克鲁姆洛夫坐落于捷克南部的波希米亚地区,位于伏尔塔瓦河的上游,只有14000多名居民
小镇所在的这块土地早在公元前6000年就有人类在此长期居住
公元13世纪,当时南波西米亚豪族维特克家族在此建造城堡
14世纪时,维特克家族消亡,而罗热姆威尔克家族成为当地的统治者
由于其处于穿越伏尔塔瓦河的中世纪东西向重要的贸易通道上,16世纪小镇一度繁荣至极
5个多世纪以来小镇幸运地平安的发展
城市没有受到工业化的影响,避免了大灾难和战争所带来的损失
它的建筑遗风被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成为欧洲中部中世纪古城的一个杰出典范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它“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的头衔
今天,从马蹄形穿镇而过的伏尔塔瓦河两岸的房屋,从那高高的彩绘塔,还依稀可以想象昔日盛景
围着CK走了一圈,返回旅馆
吃完早饭,天空的也云慢慢散开,太阳放出耀眼的光芒
锁好旅馆的院门,出发去城堡
此时的CK,大批旅行团还没有抵达,游客寥寥
纪念品商店也都刚开门营业
因为一天都待在CK,时间很充裕,边走边看消磨着时间
我们沿着伏尔塔瓦河向城堡漫步
流水综综,小鸟啾啾,小镇弥漫着潮湿清新的空气
五颜六色的老房子在阳光的装扮下,格外妩媚动人
清澈平静的河面上倒映着形态各异的建筑
这些老房子展示着各自的魅力,典雅、纯朴、色彩缤纷但决不媚俗
一路逛去,小城处处皆画
经过一座小桥过河,这里就是城堡花园的入口
花园入口外的崖壁上层林尽染,红叶黄叶遍布,幽兰的河水如诗如画
缤纷色彩在秋意融融中凸现
我和Amy打趣说在这里拍出的照片都会让人怀疑咱们是不是在九寨
过了桥是横跨在山坳处的城堡廊桥,廊桥下方是一个拱门
穿过拱门就是城堡后花园的起点
这里几乎看不到什么游客,清净、安逸
沿着小路一路向上,穿过一道小门,来到城堡花园平台,视线豁然开朗
眼前完全是一个仿佛只会在童话里出现的景象
伏尔塔瓦河呈完美的马蹄型蜿蜒而过,围绕着小镇的中心
红色屋顶层层叠叠又高低错落,如玩具一般沿河搭建而起,可爱精致
捷克克鲁姆洛夫城堡是CK最引人注目的建筑,也是仅次布拉格城堡的捷克第二大城堡
城堡是中世纪堡垒的一部分,始建于13世纪
后来800年间来建筑样式历经哥德、文艺复兴以及巴洛克等不同阶段的风格变化
成为了一个各个时代的建筑风格巧妙融合在一起的大型建筑群
这座东西走向的城堡中共有5个庭院,40栋建筑物组成
几个世纪以前,这里是波西米亚贵族的活动中心,城堡内社会系统自成一体
我们是从城堡后面的花园而上,这与大多数游客游览方向相反
过了城堡平台,经过一座廊桥,名为纳普拉什蒂桥
廊桥前是一个利用地下洞窟建成的画廊
迷宫一般的洞窟灰暗而寂静,充分利用灯光来营造气氛
里面主要展出世界各国的现代美术作品,是东欧许多前卫艺术家的一个特别的实验场地
进入城堡,发现这是一个又一个带有中庭的庭院,这也是欧洲的皇宫和城堡常常使用的建筑形式
比较有意思的是,城堡中无论哪个庭院,每一座建筑上面都密密地绘制了几何图案和人物壁画
这些彩绘几乎可以乱真
据说建造城堡时捷克人向往南方建筑的富丽堂皇和明亮色彩,但捷克物资缺乏
当时工匠们吸取了意大利的空间透视美学,在城堡的外墙上用彩色画笔画上色彩斑斓的大理石式贴面
由于模仿逼真,以至于外人根本看不出它外墙那美丽的色彩是用水彩笔画出来的
这种做法后来也普及到捷克的其他地方,成为当地建筑的一大特色
城堡最外的一个院落是城堡最大的露天庭院,也是城堡中最古老的部分,名叫“赫拉德克”
庭院四周由建筑包围,院中央是一个喷泉,而院落的一角是一座高塔
高塔圆柱形的设计和红绿相映的色彩繁复而精致
在小镇的几乎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透过小巷瞥见这座醒目彩绘塔
城堡的第三庭院,也就是我们进入的第一个庭院
其外墙上文艺复兴风格的绘画最令人啧啧称奇
有别于欧洲其他建筑,该庭院运用大量雕塑的手法,炫目的画风令人印象深刻
我们没有进入到城堡博物馆内部参观,只是咨询了一下彩绘塔的关闭时间
计划下午等阳光没有那么强烈了,再爬上这座有着繁复而精致彩绘的高塔欣赏小镇360度的美丽风景
出了大门,城堡外侧有一道3米深的壕沟,里面养了两头狗熊
养熊据说是中世纪时专门为了防止外界强盗跳墙而入所采取的方法
现在,壕沟和饲养的熊依然健在,不过只是供人游览的一大景观
从山上的城堡下来,回到小镇
我们放慢脚步,穿梭在巷弄间
将地图和攻略抛之脑后,走到哪里是哪里
蓝天白云下的小镇如梦如幻,美到令人窒息
城中民居风格多种多样,竟没有一座是和别的建筑相雷同的
每一座房子在建筑结构和色彩装饰上融汇了精妙独到的艺术构思
每一座房子都让你确信,数百年前它就是这个模样
每一座房子又让你忘却它的年龄和它的陈旧,仿佛它刚刚建成不久,依然透露着青春靓丽的气息
作为一个以旅游著称的小镇,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学者、商人
过度的关注会成为负累,破坏也将成为必然
但相对其他文化遗产名城,CK的商业化速度“矜持”得多
如今在旧城广场和小花园里,仍能看到本地人读书看报晒太阳
街边的花店、书店、纪念品店安之若素,连招牌都与建筑本身融为了一体,许多年来都未因为游客而改变
随意一条小巷或者毫不起眼的小院,不经意的布置或散落放置的艺术品与环境相辅相成
处处彰显生活和文艺气息
这是一个小镇应有的模样,也正是这些东西需要被悉心保护起来
CK小城按照自己的节奏,用艺术和再创造,不断在新时代实现旧时代的复兴
在这个深秋的的下午
我们就这样沿着伏尔塔瓦河,走在克鲁姆洛夫古老的街巷里
看着那古朴而斑驳的墙,看着那淙淙的河水,看着颜色风格各异的建筑
我们融入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中,掉入了一个童话的世界里
下午走累了,我们回到城堡彩绘塔下的一间咖啡屋
从这里可以俯瞰整座小城,也可以静观城堡与庭院
这间位于CK小镇最著名的景点中、景致最无敌的咖啡馆
价格却便宜到令人吃惊,一杯花式特调咖啡加一份蛋糕,价格不到人民币二十块钱
在后面旅行中也逐渐发现,并不像国内或者曾经去过的地方
景区内或者景区附近物价非常高
而在我去的这几个国家,景区附近的物价和城市其它地方差别不大
尤其是纪念品,很多只有景区内才有,而且价格平易
午后暖暖的太阳透过窗户晒到桌子上
Amy读着刚刚在城堡下买的书
我百无聊赖的趴在桌子晒着太阳,不知不觉的睡着了
一觉醒来,已经四点左右
窗外的阳光依然很强烈,遂放弃上彩绘塔
走出咖啡馆,沿着城堡往上走
沿途进过两个平台,这里挤满了游客
从这里往下望去
蓝天白云下
蜿蜒清碧的伏尔塔瓦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河畔各种艺术风格的建筑、大片错落有致的红屋顶,在城塔的统领下依次展开连向远方的青山
那些童话般的风景,蓝绿与砖红之间的微妙光影,使人无憾地屏息凝眸,长久怀想
过了平台,继续往上沿途遇到一个金发女孩
她蹲在树下的草地上,双手划着落叶
我和Amy好奇的望她在寻找什么
不一会,这个女孩意识到有人盯着她,不好意思的抬头冲我们笑了笑
然后摊开双手,手里有几个野核桃
她把核桃塞给Amy,然后又从口袋里拿出一把
很腼腆的说,十分不好意思,有点土,不过很好吃
然后羞涩低下头,拎着小篮子离开
我们多少有点惊讶和受宠若惊,望着女孩离开的背影
城堡走到底就是城堡花园
这是一片很大的巴罗克式庭园
覆盖着浓郁的绿意的岩石围住了整个个庭园,庭院四周是高大修剪整齐的树木
整个花园很安静,只听到鸟儿的叫声和喷泉的流水声
夕阳西下,Amy留在花园中看书,我迫不及待的返回城堡平台拍照
此次中欧之行,我都尽可能的寻找到一个可供登高远眺的地方
或是教堂的钟楼,或是城堡的高塔,亦或是小城周围的山顶上
总之似乎这些大城小镇都在建造之初便约定好了一般
一定要有适合俯瞰的城市本身美好模样的地方
站在城堡的平台上,迎着山谷清新的风
捷克克鲁姆洛夫在夕阳霞光的映照下
那些鲜艳的、错落的、被马蹄铁形伏尔塔瓦河怀抱的哥特式和巴洛克式建筑更显出火焰般的色调
仿佛一群红色的精灵,在伏尔塔瓦河的上空自由奔放地起舞
这是属于波斯米亚的热情与浪漫
在你悴不及防时,突然向你袭来,让你感动得不知所措
光线暗下来,我和Amy走下城堡
大约晚上7点钟来到著名的地窖餐厅晚餐
早在出发之前一个月,我们就通过邮件预定好了今晚的座位
地窖餐厅如今太火了,开始预订前一晚早已经没有了座位
下午路过餐厅时,很多人还在门外等位子
晚上来到餐厅,寒冷的夜晚门外的餐桌也都坐满了游客
餐厅内部的装饰就像就像酒窖一样,半地下的餐厅给人一种坐在地窖里用餐一样的感觉
因为地窖餐厅在国内名气太大,里面大都是东风面孔
服务生领我们入座,点上蜡烛,递上菜单
餐厅最出名的主菜就是烤猪的各种部位
烤炉就设在进门后的就餐区边上,一派热火朝天的样子
前面在布拉格和CB尝试了烤猪膝盖、烤鸭、烤猪肘
于是这次点了烤猪肋排
不过略微失望的是猪肋排没有想象的大份,尤其是和维也纳的那个惊人的烤肋排比
可能这几天在捷克胃口大开缘故吧,也就是一人多量
不过味道很滑嫩,一点都不老
在这个中世纪的烧烤场内点着蜡烛以及开放式的烤架上正烤着香喷喷的肉食
烤架上的火焰闪闪发亮,火焰闪烁照亮烧烤场倒是显得非常浪漫
走出地窖餐厅,晚上的大批旅游团已经散去
游客们也只是散落在小酒吧内煮酒论英雄
街上空荡荡的,星星点点的窗口透出朦胧的暖意
路灯把你孤独的身影长长地投射在斑驳的石块小道上
时光仿佛又回到了中世纪
有人称它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小镇,未免太过绝对
这样的盛名放在哪个小镇头上,估计都会引起非议
但如果你来到这里住上一晚,就会发觉这样的美誉不是空穴来风
我们修饰美景的词汇日益匮乏,天堂和仙境这样的称谓每天都在被送出
我不知道如何形容哈尔施塔特才够恰当
2013.10.9
Hallstatt
Lonely Planet 上是这样描述哈尔施塔特的
色彩斑斓的光影家园,优雅的天鹅,崇山峻岭旁碧波的荡漾
美的惊人的哈尔施塔特仿佛来自祝福平静安宁的贺卡画面
在我决定前往奥地利,同事给我强烈推荐的地方就是哈尔施塔特
当我读奥地利游记,看到的第一张照片也是哈尔施塔特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几乎所有去奥地利的旅行团都会把这个叫哈尔施塔特的小镇加入行程
一个小镇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魅力
有网友说这是一个被亚洲人炒起来的小镇,其风景远不如湖区其它小镇
但不管评论怎么样,我把这个湖光山色的小镇作为抵达奥地利的第一站
早晨8点shuttlebus准时到旅馆来接我们,车上还有一对韩国母女
司机非常友好,时不时询问着我们乘坐是否舒适
小汽车行驶在去往林茨的山间公路上
道路两旁是草甸、树林、农舍、村庄,几乎看不到车辆和行人
车开了一个多小时,司机回头告诉我们已经进入奥地利
从这里看不出任何国界痕迹,连一个边境检查哨所都没有
进入奥地利境内,草甸更加开阔,星星点点的湖水散落其间,路边的建筑风格也与捷克的建筑大不同
我们在林茨城外的一个加油站稍作休息,然后顺着林茨的环城公路直接上了通往湖区的高速路
高速路上没有什么风景,只是天上的云越聚越多
不知不觉我就睡着了
偶尔睁开眼睛,车厢外面下起了雨
我的心情也变得凝重起来
阴雨的哈尔施塔特还会那么妖娆美丽吗
穿过一条长长的、古老的隧道,汽车把我们送到已经预定好的旅馆
旅馆位于群山之间,背后是通往山顶的缆车
我有些差异,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哈尔施塔特,怎么与曾经看到的图片完全不一样
甚至湖水都看不到,只有一条小溪流经小镇
经过确认无误,我们向司机道谢后分别
女房东迎出来,她说还在打扫房间,让我们稍等一会
我们将行李存放在客厅,然后寻找着图片中的哈尔施塔特
原来我们预定的旅馆位于盐矿缆车附近新开辟的居住区
地图上看位于汽车站以南
而真正的湖边小镇需要步行5分钟距离
这时候还在下雨,整个小镇被一层厚厚的云雾覆盖着
心里只能猜想着在阳光下看到这些木头房屋,又会是怎样一番场景
哈尔施塔特小镇沿着哈尔施塔特湖湖畔一线排开
小镇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名中的Hall源自古克尔特语的“盐”,村庄也因附近的盐矿而得名
现今哈尔施塔特不足1000人,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小村庄
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过了旅游旺季的小镇更显得萧条而冷清
进入小镇最引人注目的是湖边几乎是贴着山坡立体展开的一间间小木屋
因为纵深太短,镇上居民的房子不得不一层一层建造在陡峭的山坡上
年复一年山上那些鳞次栉比的小木屋成了小镇的一道风景
十月阴雨的哈尔施塔特真的很冷
然而,淡雅的建筑、浓郁的花草,浑然没有失去本色
沿着湖边的柏油路走了一段,我们被冻的瑟瑟发抖
不得不沿原路返回旅馆加衣服
干脆利落的女房东把我们引进客房
简单帮我安顿了一下,询问了我们所需要的早餐及用餐时间就忙自己的去了
房间已经收拾妥当,没想到是一个非常豪华的套间
卧室、厨房、客厅、浴室、现代化的电器一应俱全
看着窗外的雨,我干脆也不着急逛小镇,先洗了个热水澡,休息了一会
当接近中午,外面的雨渐渐小了,停了,肚子也有点饿了
我们才再次出门
哈尔施塔特体积比CK要小上许多
整个镇子其实只有一条主路,也就是沿着湖的那条
一头通往可以拍摄小镇标准明信片的地方,另一头在小镇汽车站附近,中间是镇中心广场
从南到北不过二十分钟
你站在湖边上随意一拍,几乎就能把整个小镇收进镜头里
不过你想走完很难,小镇不大但玲珑八面
以尖耸的教堂为中心,各式童话般的小木屋或依山而建,或沿湖排开
所有院墙、门洞、阳台、窗台,都被房主用鲜花艳丽五彩地装饰起来
为了不同于别家,每家每户还会在屋形、色彩上表现自己的风格
这里的居民似乎个个都是唯美的艺术家,而他们的房子就像是被精心打扮的女人
虽然大门紧锁,但透过一些细节依旧能感受到主人的用心和生活情趣
单单这些建筑或许我呆上几天都看不够
哈尔施塔特的美不是用行政和资本“打造”出来的
而是这里百姓一种唯美的生命气质自由自在的散发
晃悠一圈下来已经到了下午,我们在中心广场的土耳其快餐店简单吃过午饭
这时雨又开始下起来,小镇又湿又冷
这淅淅沥沥的小雨浇熄了我们的热情
原本计划的爬上小镇高处、去纳骨堂、看瀑布的想法荡然无存
我们沿着原路返回旅馆,好在旅馆里非常温暖舒适
Amy提议晚上到超市买点食材,自己做晚饭
我们来到汽车站边的超市,一询问没想到6点钟就要打烊关门
在超市服务员的催促下,我们连酒带肉随便选了几样,匆匆离开
出了超市,天色渐晚
哈尔施塔特湖被一层薄雾笼罩
整个小镇显得更加深幽、恬静、神秘
我们沿着湖边往小镇里走,雨时下时停
这时候旅行团大都渐渐消失了,小镇上更加看不到什么行人,只留下当地三三两两老人
除了一些营业酒店灯火通明,其他店铺早已一片漆黑
不知不觉又走到哈尔施塔特“标准明信片”处
这里依然聚集了一些游客在拍照
小镇的这个角落就是明信片经常取景的地方,也是哈尔施塔特最迷人最有特点的一角
哈尔施塔特的夜景其实绝对没人刻意设计过,就那么几支稀稀拉拉的街灯
可是在镜头里,比我们常见的那种花花绿绿美得多
幽蓝的暮色中,房屋、教堂错落有致
深蓝色天空与深邃湖水浑然天成
零零星星暖暖的灯光点缀其中
无论从哪个角度,换什么镜头,拍出的哈尔施塔特都像一张明信片
在“标准明信片”处总觉得匆匆拍几张照片很不过瘾,“咔嚓咔嚓”在这里扼杀了我不少快门
相信很多人早就看过从这个角度拍摄的哈尔斯塔特
而我当初也是被一张同样构图、同样风景的照片所震撼,下定决心来哈尔施塔特的
沿着原路返回,路上更是看不到任何人
不到七点,整个小镇已经入睡
夜深人静的街巷,就像卸去晚装的女人,没了文饰,多了温存
2013.10.10
Hallstatt
早上7点女主人准时把早餐送到房间
早餐虽不能说豪华,但是处处可以看出主人的用心
吃过早餐,我独自一人来到小镇
小镇飘朦的雾气散去,古老的石板路被雨水冲刷的泛着清冷的光泽
狭窄的街道上,总也见不到一个人
清澈幽蓝的湖水深不见底
天鹅优哉游哉的在湖水中慢慢的游荡
风掠过湖面,忽而皱了水纹,渐渐又平展如镜
湖对面葱翠的山峰云雾依然缭绕
我感受到所未有的平和和安宁
这个时候总觉得语言是贫乏的,很多感受难以言说
前些日子网上报道惠州某地仿造哈尔施塔特小镇
引起各方媒体和哈尔施塔特人关注
仅仅从自然条件来说,惠州仿造就已经是东施效颦之举了,更遑论人文内涵
站在“标准明信片”处,我期盼着阳光的到来,哪怕一瞬间
湖边的山头虽然云遮雾绕,可是还有那么一丝的云隙透露出一丝阳光
但是当天空刚刚露出一点蓝天,马上又被云覆盖
为了那一抹阳光我等了许久,实在是不甘心
当我失望的往回走,小镇再次飘起小雨
回旅馆途中经过码头我注意到一条告示,说火车已经停运
按照原计划乘坐摆渡倒火车的计划也落空,只能乘坐公共汽车前往巴德伊舍
到旅游服务中心咨询汽车时刻,临近一班将在40分钟后出发,而再晚的将要等两个多小时
欧洲如果不是自驾旅行的话,有时候汽车间隔真的太久
悻悻的回到旅馆,Amy已经把房间打扫干净并把行李收拾好
我们决定乘坐下一班公交车离开
离开的时候我们却找不到房东
其实这两天,除了早晨房东送早餐出现过一次外,她从不过来打扰客人
退房也根本不过来查房
在CK也是一样,对客人有充分的信任
Amy给旅馆主人留了张字条压在钥匙下,表示对他们的感谢
当我们离开旅馆走了一段距离,女主人从楼上的窗户探出头,摆着手和我们告别
可能是老天的眷恋,也可能使时来运转
当我们来到汽车站的时候天上云完全打开,太阳出来了
明晃晃的阳光洒满整个湖面,看着竟然有些炫目
眼前的哈尔斯塔特忽然换了一张面孔
阳光下的哈尔施塔特清新干净,隔着淡淡的雾气亦真亦幻恍如仙境
汽车站里可能我是最兴奋的游客
看了下时间,距离开车还有一刻钟
到“标准明信片”处拍照怕是时间已经来不及
我们坐在树下,晒着太阳,欣赏着眼前的一切
在哈尔施塔特,我们看不到霓虹闪烁的广告,也感受不到灯红酒绿的嘈杂
尽管岁月已逾千年小镇依旧平静如水
尽管游人南来北往哈尔施塔特人依然波澜不惊
在这个连空气里都充斥着欲望的浮华世界上
有多少地方能够独善其身守住这份平和和安宁
哈尔施塔特以一份难得的淡定让小镇变得人人见人爱
没有一个女孩子会不喜欢看“茜茜公主”
喜欢她至真至纯的善良仁慈,喜欢她执着热烈的自由乐观,喜欢她天使般迷人的魅力,更喜欢她心无旁鹜纯真圣洁的睿智
相信影片中茜茜公主的形象深深影响了一代人
小镇巴德伊舍是茜茜与弗兰茨相遇的地方,是那段美好爱情故事的开端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Amy坚持要在这个很多游客经过却很少驻足的的地方停留
哪怕是第一次到巴德伊舍,眼前的这一切或许会让你感到似曾相识
10.10
Bad Ischl
大巴缓缓驶出哈尔施塔特
阳光下的奥地利湖区亦真亦幻,纯净温润
湖光山色浑然天成
嫣然一个童话的世界
到达巴德伊舍火车站,我们按照攻略把行李寄存
寄存箱非常大,一个中号的箱子能够塞进一个60L和一个32L的背包
出了火车站,穿过马路,来到一个三叉路口
路口中间是一个小喷泉,这个喷泉正前方的道路就可以到达小镇的中心
巴德伊舍,意为伊舍温泉
它位于伊施尔河与特劳恩河的汇合处,是萨尔茨卡默古特的文化和地理中心
巴德伊舍最早是一个重要的盐转运地
十九世纪时,巴德伊舍人发现了盐的药用和疗养功效,并在1823年建立了奥地利现存最古老的盐浴场
不过事实上,这座以温泉出名的小镇,与奥地利王室有着不解之缘
传说,弗兰茨·约瑟夫的父母——大公爵弗兰茨·卡尔及其夫人索菲因为膝下无子而第一次来到巴德伊舍疗养
或许是此地的温泉确有奇效,或许是这里的山水风光令人心情舒畅
总之,大公夫妇不久后连得数子,其中包括后来的弗兰茨·约瑟夫
自那以后,这里便成为奥地利王室专属的温泉度假圣地
二十多年后,年轻的弗兰茨在这里邂逅茜茜并一见钟情,在巴德伊舍举行了盛大的订婚典礼
两人订婚后,索菲王后将此地的一处宫殿送给他们二人作为夏宫
行宫被改建成了一个E字形,恰好是“Elisabeth”的第一个字母
这段故事随着“茜茜公主”这部电影蜚声全球,也让许多人第一次知道了巴德伊舍这个小镇
现在来到巴德伊舍,有关茜茜公主的东西会经常出现在眼前
街边海报、报亭的明信片、纪念品店橱窗里的玩偶
进入小镇中心是一座不起眼的教堂,无论从外部形态还是教堂规模,似乎没什么特别
甚至LP和网上也很少有它的介绍
这座名为圣尼古拉斯的教堂建于1344年
自巴德伊舍成为奥地利皇室度假胜地开始,这里就成为了一座皇家礼拜堂
教堂内结构并不复杂,也没有太多雕像,但每一个角落都画满了精致的彩绘
出了教堂沿着布满落叶的大街往小镇中心走
随时随地都可能遇到一小片绿地或者街边咖啡厅
当地人发呆、看报、聊天或者喝着咖啡,时间就这么打发过去了
转个弯,沿着大街前进,在一片很大的花园中间出现一座宫殿式建筑
这个名为Kongresshaus,算是Bad Ischl的标志性建筑及“景点”之一
回来查询资料,才知道这是一处温泉水疗宫
在公园逗留了一段时间,阳光时不时的又开始被云朵遮挡
天空时晴时阴,小镇也阴晴间变的神秘莫测
转个弯,沿着大街前进,在一片很大的花园中间出现一座宫殿式建筑
这个名为Kongresshaus,算是Bad Ischl的标志性建筑及“景点”之一
回来查询资料,才知道这是一处温泉水疗宫
在公园逗留了一段时间,阳光时不时的又开始被云朵遮挡
天空时晴时阴,小镇也阴晴间变的神秘莫测
过了Kongresshaus右拐,我们来到特劳恩河边
我们沿河而行,遥想当年的茜茜与弗兰茨相遇的情景
巴德伊舍其实很小,只有那么几条街道,想迷路都难
当我们走在巴德伊舍的大街小巷时,我和Amy总在讨论这里是不是曾经在电影里出现过的地方
那条小路是不是茜茜翻窗户出来走到电报局的路
这座建筑是不是那个茜茜发电报的电报局
哪里是茜茜“钓”到皇帝弗兰茨的地方
那座房子是举行订婚典礼的地方
当然,只要你熟悉茜茜公主这个电影才能知道我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指的是什么
在这个群山环绕的小镇上
特劳恩河蜿蜒流淌,河水清澈透明,河底的水草和鹅卵石清晰可见
在深秋初冬时节,河岸两边满眼金黄,地上的落叶宛若一席金色的地毯,映衬着蓝天、白云,有一种别样的美
巴德伊舍的风景,从来不深刻,更无沉重
山水树木鲜花,都是那样简单明快,毫无分量,也毫无压力
很多人到巴德伊舍都有另一个目的地——著名的Zauner皇家糕点店
它诞生于1832年,这里的蛋糕是弗兰茨·约瑟夫皇帝最喜欢的甜点
糕点店就位于小镇唯一的步行街上,建筑外粉刷成艳丽的玫红色,你绝对不会错过
作为当年奥地利皇室贵族在巴德伊舍必定会光临的糕点店
现在更是当地人生活的一部分
无论是清晨还是午后,都能见到穿着考究的老年人来到这里,一杯咖啡,一份点心,慢慢的享用
当然更多的是慕名而来的旅行者
说实话,现在在Zauner品尝的已经不是糕点,更多的是体味历史情怀
出了Zauner,斜对面是一家名为Sissi的咖啡厅
橱窗里布满了茜茜和弗兰茨的照片、饰物
据说这是茜茜喜爱的咖啡厅,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来得及光顾
看还有点时间,Amy提议到夏宫kaiservilla看一看
根据地图绕到火车站后,这里是特劳恩河和伊施尔河交汇处
两条河水颜色一深一浅,未经分明
由于地图标注不是很清晰
我们走错了路,后来询问路人才找到了夏宫的入口
因为走了一段冤枉路耽搁了时间,加上天空飘起小雨
我们放弃了进入皇宫别墅
远远的眺望了一下,匆忙赶到火车站
取了行李,顺利跑上150路前往萨尔茨堡
虽然仅仅在巴德伊舍短暂停留几个小时
但在离开巴德伊舍的刹那,我发现我们是如此的喜爱这里
虽然电影中的画面早已与现实混淆于一体
但那份真切的美好感受依然感染着我们
从巴德伊舍到萨尔茨堡沿途会经过好几个临湖的美丽小镇
起初看了在山顶俯瞰湖区的帖子,我也心动的要在这里停留
但是最后因为时间关系不得不放弃
这里的每一个小镇都和世外桃源一样,风光绝美
如果有时间真的要把这些小镇一个一个走遍
如果没有标志性的城堡、莫扎特和电影《音乐之声》
萨尔茨堡可能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地方
因为这里除了盐矿,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吸引人的了
而现如今整座城市被收录世界文化遗产
它的全貌和十七世纪描绘全城景观的彩色版画几乎一样
种种所谓人类的进步,既不曾遗忘这里,也不曾翻天覆地的改变这里
这足以说明时间的变迁已经让这个城市变得很不平凡
10.10
Salzberg
离开巴德伊舍后雨越下越大,到达萨尔茨堡时几乎变成中雨
在寒冷的车站,我们迷失了方向
原计划是步行到酒店,但是寒冷的秋雨和疲惫的身体
我们放弃步行的计划,到处咨询如何到达我们所住的酒店
接二连三遇到几个十分不友好、十分傲慢的车站工作人员
也差点破坏了我们对奥地利的好感和影响旅行的好心情
不过这些只能算是旅行中的小插曲吧
当友好的公交司机在上车时赠送给我一份有关萨尔茨堡交通指南和景点地图
当友好的女孩跑了两个站台帮我们确认公交车
当友好的阿姨一个一个教给我们这些外国游客如何使用自动售票机
在深秋冷雨中的我感受更多的是温暖
顺利到达酒店,安排好住宿
发现酒店周边没有中意的餐厅,不得不乘车返回到市中心吃晚饭
饥寒交迫的我们下车后淋着雨走了一段距离,缺少目标的我们随便找了一家餐厅解决晚饭
这家在米拉贝尔宫附近名为L'Osteria的意大利餐厅非常火爆
门口挤满了等位置的人
因为我们没有太多要求,正好一个过道的小桌子上空着,我们被安排在那里坐下
餐厅主要提供披萨和意大利面等特色意大利饮食
我和Amy参考国内分量点了一张披萨、一分意面和一份蔬菜沙拉
当菜一个个上来时候,我们震惊了
意大利面足有国内两份那么大,而直径45厘米的披萨已经几乎超过我们的桌面
第一次遇到这么大的菜量
当我硬着头皮吃完一整张披萨后,连续几个月看都不想看到披萨
出了餐厅,雨貌似没有停止的迹象
打乱了我计划爬上卡布金纳山观赏萨尔茨堡夜景的计划
早早回到酒店休息
期盼着转天能有个好的天气
10.11
Salzberg
由于对萨尔茨堡日出的期待,半夜起床上厕所我都拉开窗帘看雨到底停了没有
直到天亮发现外面已经变成雨夹雪
我翻来覆去的睡不着,最后还是决定冒雨爬卡布金纳山
乘车到圣安德鲁大教堂,穿过马路,围墙里面就是米拉贝尔宫
米拉贝尔宫殿花园曾经是电影《音乐之声》拍摄的外景地之一
电影中,玛丽亚带着七个孩子,围绕花园中心的喷泉载歌载舞
孩子们将通往玫瑰山的阶梯当作音阶,并唱出脍炙人口的"Do-Re-Mi"
我在萨尔茨堡的旅程就从米拉贝尔宫殿和花园开始
位于尔茨堡城市中央的的米拉贝尔宫原名为阿尔特瑙宫
这是大主教沃尔夫·迪特里希为他的情人莎乐美·阿尔特在城堡之外所建造的宫殿和花园
宫殿的每一扇窗都遥望萨尔河畔的霍亨萨尔斯城堡,也就是主教的的住所
1612年沃尔夫·迪特里希大主教被迫免职,而后被关在要塞中
在后来继任者马尔库斯·西提库斯·冯·霍亨内姆斯为了抹去大主教的不光彩历史,将“阿尔特瑙宫”改名为“米拉贝尔宫”
“米拉贝尔”是意大利语,有“惊人的美丽”的意思
毫无疑问,这是萨尔茨堡最秀美的宫殿
这座建于1606年的宫殿,现今是萨尔茨堡人最常举行婚礼的地方,被称为“欧洲最美的婚礼堂”。
我从侧面的小门进入
这是一座典型的巴洛克式庭院
处处透着皇家花园的气派,文艺复兴晚期的艺术氛围,令人赏心悦目
花园里众多按照希腊神话而建造的人物雕像也是构成这座巴洛克杰作的重要部分
不过米拉贝尔宫殿当时并未对外开放,若大的花园中只有我一个人冒着雨晃荡着
出了米拉贝尔宫,穿过两条街来到一座古旧的中世纪石头拱门,如果不留意很容易错过
由此进去,沿着阶梯上山,山上有一处隔河与要塞相望的瞭望台
此处可以拍到萨尔茨堡老城的正面并可俯瞰萨尔茨新城
虽然绵绵细雨,又是只有我一个人痴痴爬到山上拍照
萨尔茨堡的雨无止无休,我只得返回宾馆
简单吃了点早餐,然后找酒店借了把雨伞再次回到萨尔茨堡市中心
连续往返几次,逐渐对萨尔茨堡熟悉起来
这次是从米拉贝尔下车后过萨尔斯河进入萨尔茨堡老城
萨尔茨堡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起这里就有人居住,公元45年的时候有了城市自治权
公元5世纪这里建成了第一座修道院——圣彼得修道院
在此后的1000多年里,萨尔茨堡始终是教统区
天主教在萨尔茨堡历史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一代代的大主教成为萨尔茨堡最高的统治者
公元755年开始,萨尔茨堡因为发现了盐矿而变得繁荣
经由穿城而过的萨尔茨河,山中出产的盐被运往各地
换来的财富建造了包括城堡和萨尔茨堡大教堂在内的巴洛克建筑群
1816年,经历过神圣罗马帝国的政教分离
几经波折,萨尔茨堡才完全并入哈布斯堡君主国,它成为了奥地利历史最悠远的那一部分
萨尔茨堡老城道路并不像新城那么宽阔,崎岖的小巷如同巨大的蜈蚣,弯弯曲曲,幽深而诱惑
一场秋雨过后,老城更让人感觉干净清爽
经过粮食胡同,大多店面还没有开门营业
夹峙在街道两边的建筑又高又陡
墙壁上千疮万孔,到处是岁月沧桑的遗痕
店铺的那些铁艺招牌,一件件早已够得上博物馆的藏品
商业街的尽头是莫扎特广场,在广场上能很清楚地看到左边的主教大教堂
我们并不着急进入教堂,钻过古老的拱形门廊,一块开放的休闲广场展现出来
广场上有很多小吃摊,提供热烘烘的新鲜面包和咖啡
游人们大都选择在这里歇息
当时广场上正在搭建舞台,不清楚又要有什么文化活动要举行
萨尔茨堡每年有一系列的音乐节及文化活动,而我眼前这块广场,可能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地
广场上比较吸引人是是一个白衣黑裤的人物雕像站立在金色的大圆球上
这座艺术雕塑的人物面无表情,眼神坚毅,遥望着城堡山
广场一边是通往要塞城堡的山路,疙疙瘩瘩的路面保存了中世纪的遗留
这些古老的小巷上有不少小吃店、画廊和纪念品店,还有几家有特色的专门给游客拍摄中世纪风格影像的摄影店
稀里糊涂的走到了城堡缆车入口
由于寒冷的天气,我们放弃自己走上城堡,选择轻松的乘坐缆车
缆车修建于1892年,缆车的年头本身就已成为历史
缆车运行速度非常快,几分钟时间到达山顶
当然如果沿着山路走上城堡还是要破费力气的
下了缆车是城堡上一个可以俯视山脚下景色的观景平台
似乎上到城堡的人们都会有点小小的兴奋
这从人们迫不及待拍摄四周景色的迫切心情中表露无遗
城堡处于陡壁之上
360度的观景台满足了游客们纵览萨尔茨堡秀丽全景和德奥边境阿尔卑斯雄伟壮观的雪山风光的心情
萨尔茨堡城堡全名为霍亨萨尔斯城堡
它建于1077年,之后每一位大主教都为城堡添砖加瓦,直至16世纪
时至今日,其外观大体上仍保持着16世纪的原貌,是现今中欧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城堡
在萨尔茨堡城堡漫长的历史中,没有任何进攻者能攻占下它
城堡过去既是一座防御设施,还是大主教的住所,同时它还充当过兵营和监狱的角色
因此人们常把它称作要塞
可能受到老天的眷顾
当我们上到城堡,天空的云逐渐散开,阳光洒满整个城堡,忽然有种重见天日的豁朗
我站在城堡观景平台,贪婪地看着眼前的景象
萨尔斯河的一边是密密麻麻的教堂、巴洛克式的建筑
另一边是幽幽的草地,童话般小木屋的田园景色
一边拥挤,一边舒缓,形成截然不同的对比
蜿蜒的萨尔斯河从城市中穿过,整个萨尔茨堡色彩鲜明充满灵动
北海渔店是一家以经营海鲜为主的快餐店,在做攻略的时候就多次看到网友提到过它
由于比较好的声誉,所以我们也特意安排在这里午餐
隔着橱窗看着着各种海鱼、海虾、贝类十分诱人,但真正吃味道多少令人失望
可能是奥地利并不临海,海鲜大都是从德国运来,新鲜程度大打折扣的原因
各种冰冻海鲜是本来就不温暖的我们变得更加寒冷
从城堡上下来已经到了中午,我们打算先逛逛粮食胡同,吃完午饭再回来
这时候的粮食胡同已经变得相当热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熙熙攘攘穿梭在这条不宽的中世纪街道上
来到萨尔茨堡,莫扎特是躲不开的话题
座落于粮食胡同9号是莫扎特的出生地
在他35年的人生里,有一半时光是在这里度过
现今这座被称为“莫扎特之家”的房子也成了了解莫扎特的重要博物馆
不过面对昂贵的门票以及网上提到的简单陈列,我们没有选择进去
在门口拍了两张照片就来到隔壁的北海渔店吃午饭
匆匆吃过午饭,我们返回到大主教教堂
萨尔茨堡大主教教堂是萨尔茨堡最重要的宗教建筑
教堂最初的建造时期可追述到公元774年
在经历了1598年的一场大火后,直到1614年萨尔茨堡大教堂才开始重建
大教堂门外有4座巨大的雕像,刻在门栅栏上的“774”,“1628”,“1959”分别是三次修葺的年代
进入大教堂,由高大的圆形穹顶带来的压迫感油然而生
幽暗的光线透过玻璃窗摄入到教堂,使教堂显得更加神圣和肃穆
教堂内的墙壁和天花板以典雅的灰白色为主
巴洛克的繁复和华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雕梁画栋上,细致得令人瞠目结舌
这座规模宏大的教堂,并不收取门票,可以根据情况自由捐献
出了大教堂,一阵空灵的歌唱声飘来
我和Amy被吸引而站在那里聆听了许久
广场上人来人往,几乎没本地人驻足倾听
我猜不是因为他们不爱音乐
在萨尔茨堡,莫扎特和卡拉扬的故乡,这种街头表演已经司空见惯
在大教堂附近有另外两个著名的教堂——弗朗西斯卡教堂和圣彼得修道院
弗朗西斯卡教堂与萨尔茨堡大教堂一样,其历史可以溯源到萨尔茨堡基督教早期
但两座教堂具有完全不同的风格与作用
萨尔茨堡大教堂是巴洛克式主教教堂,主要用于宗教活动
而弗朗西斯卡教堂则是细长的歌特式,在这里人们可以静静地祷告
我们到的那天弗朗西斯卡教堂没有对外开放
不过满目疮痍的外观已经让我惊叹不已
弗朗西斯卡教堂的斜对面的城堡山山坡下是一座有三重侧廊的罗马式长方形会堂
这就是萨尔茨堡唯一的罗马式教堂——圣彼得修道院
修道院虽然体量不大,但是内部装饰相当精美
廊柱与走廊的尽头布满罗马壁画
在修道院建筑中心的天花板上还有许多描绘宗教的画像
该修道院还有一片精心照看的墓地,这也是圣彼得修道院真正看点
在《音乐之声》中男主角一家逃亡时的藏身之处
圣彼得修道院出来,天气越来越冷
迫不得已,我和Amy返回酒店添加衣服
回到酒店我们先到对面超市买了些食品,为转天在国王湖野餐做准备
然后当我们回到酒店,我透过窗子发现对面的山完全被晚霞染红
我顾不得再多穿什么衣服,马不停蹄的乘车回到城堡对面的卡布金纳山
一个风景如画的城市,如果没有个能登高望远的地方,总觉得是一个巨大的缺憾
那些让人陶醉的瞬间,很多都是在高处鸟瞰时的感受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萨尔茨堡实在是得天独厚
这里拥有多个可以登高望远的地方
站在山顶的观景平台,旧城、新城、城堡、大教堂、盐河尽收眼底
整个城市依山傍水,建筑高低错落,层次分明
晚霞透过云层,将天空染成瑰丽的胭脂红、粉金和玫瑰紫
古老的城市躺在燃烧的云彩里,宁静而致远
华灯初上,白天的朴素隐藏在辉煌的夜色里
此刻的萨尔茨堡,流光溢彩
才不到七点,大街上行人寥寥,两侧商铺已经悉数关闭
透过店铺的橱窗总能看到与莫扎特相关的一切
现如今莫扎特几乎就是萨尔茨堡的招牌
莫扎特广场、莫扎特咖啡馆、莫扎特商店、莫扎特巧克力……只要能够起名字的地方,恨不能都和莫扎特扯上关系
想当年音乐家穷困潦倒,在故乡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没成想死后却备受关照,后人们尽可能的利用他的剩余价值
萨尔茨堡的夜晚是宁静的、舒适的、迷人的
没有拥乱的争吵,也没有刺眼的光
恬静宽广的萨尔茨河,水面波平如镜
行走在萨尔茨堡的小巷中
莫扎特小夜曲那不疾不徐的音符从临街窗口或阳台里不经意的飘出
一切仿若在梦里
奥地利这个悠远之地安然沉睡,无忧无虑
10.12
Salzberg
早上起来,明媚的阳光洒进房间
萨尔茨堡总算摆脱了前两日的阴霾
我们临时改变计划,前往海尔布伦宫,去寻找《音乐之声》的玻璃房子
在米拉贝尔宫换乘25路,大约20分钟后就能到达海尔布伦宫
一车的游客在这站下车的只有我、Amy和另外一个中国女孩
我们当时都怀疑是不是下错了车
拐过一个路口,看到黄色矮墙上的海尔布伦宫明显的指路标志才安心
原来很多游客目标是前往德奥边境的翁特斯山
那个中国女孩原计划也是到那里,但是稀里糊涂的提前和我们下了车
这个女孩简单听我介绍了一番海尔布伦宫,然后返回车站等下一班25路
而我们继续寻找那个玻璃屋
海尔布伦宫是一座巴洛克别墅,是萨尔茨堡大主教的夏季日间住所
其最大的看点就是喷泉
不过我们对这些倒没有太多兴趣,当然也没有足够的时间
我们径直走进海尔布伦宫的花园
海尔布伦宫的花园非常大
因为花园无须门票完全对外开放
所以在里面随时都能看到当地居民跑步、遛狗、野餐、读书、晒太阳
《音乐之声》圆形玻璃房子被放置在海尔布伦宫花园的一角
在电影中,这个玻璃屋是上校家大女儿与小男友晚上约会的所在,也是玛利亚与上校互诉衷肠的地方
但真实的玻璃屋并不华丽,它简单的不能再简单
并且与周围环境很不搭调的被随随便便地置于花园角落里
虽然时间不多,但是花园的美景和惬意吸引着我们
我们围着花园一圈圈的转着
要不是时间紧张,在这里度过阳光明媚的一天应该非常有趣
结束了海尔布伦宫的游览,我们也将告别萨尔茨堡
之前对它的了解也不过是莫扎特的故乡和电影《音乐之声》拍摄地
所以萨尔茨堡之行多少显得有些仓促,安排的时间不算多
加上连续不停的阴雨和寒冷的天气
开始萨尔茨堡几乎让我完全提不起精神,只是漫无目的地瞎逛
但,直到最后离开的那刻,天气放晴
从海尔布伦宫汽车站眺望四周
萨尔茨堡城外高耸的山峰开始显露出积雪的顶盖
我才意识到自己可能忽略了它的美丽
游客趋之若鹜的国王湖,本不在我中欧计划之中
我也没打算进到德国境内
最初的设想是前往阿尔卑斯脚下的因斯布鲁克和奥地利人钟爱的格拉茨
不过一次意外的搜索彻底改变了我的计划
鹰巢,对于每一个二战迷或者说看过《兄弟连》的朋友并不陌生
这个纳粹重要的大本营与国王湖同处在一个名为贝希特斯加登的地方
对于有历史、有风景的地方我是断然不能放过
舍弃南奥一线,最终我们来到了这个巴伐利亚的边境小镇
10.12
Berchtesgaden
从海尔布伦宫回到萨尔茨堡后,我们匆匆取了行李退房,然后乘车赶到萨尔茨堡火车站
在火车站麦当劳对面的Forum 1购物商城外有RVO巴士(840路)直达贝希特斯加登
车程仅仅45分钟,甚至比从慕尼黑过去还要快
由于是周六,平日一小时一班的840班次也相应减少
这在欧洲是比较常见的情况
不像国内,越到周末和节假日公交车越要增加班次
12点多一辆840巴士准时停靠在车站
贝希特斯加登虽然不大,但是无论去国王湖还是鹰巢都需要换乘公交车
而这些公交车都是由这家巴伐利亚地区的巴士公司运营
为了省事,上车后向司机购买了RVO日票(Tagsticket)
车票当日有效,可以在贝希特斯加登乘坐除鹰巢专线外所有公交车
毫无先兆,仅仅30公里的距离
从萨尔茨堡出来还是晴空万里,到了贝希特斯加登却已阴雨密布,时不时还会飘起小雨
这只能说阿尔卑斯山区的天气说变就变
按照计划当天下午要计划前往国王湖
没有灿烂阳光,国王湖必定少了很多风情
而且还下着小雨,迫使我们临时改变计划
先去鹰巢转天再去国王湖
毕竟去鹰巢主要是室内活动,就算下雨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现在回想来我应该为当时一时决定而感到后悔
下了840,游客一窝蜂的聚集到前往国王湖的841路公交车站
看了一下前往鹰巢838路还要等一个多小时
我们不紧不慢的到火车站寄存了行李,然后在贝希特斯加登火车站闲逛起来
贝希特斯加登火车站建于1937年,三层砖石结构
车站不大,但很有特色
大厅内有一家百货店,出售着一些有关贝希特斯加登历史的书籍
Amy饶有兴致翻阅着这些书籍
而我慢慢的在车站踱来踱去,想象着当年希特勒一行纳粹高官乘坐火车来这里的场景
贝希特斯加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102年,因为丰富的盐矿被世人知晓
十九世纪初,贝希特斯加登几经割让,最后在1810年成为巴伐利亚的领土
从此贝希特斯加登成为了巴伐利亚皇室度假和狩猎之地
到了近代,这里便成为纳粹的休闲胜地和第二政治中心
1923年,希特勒因迷恋上贝希特斯加登的湖光山色,在附近的奥伯萨尔茨堡山修建度假住所,并完成了他的著作《我的奋斗》第二卷
希特勒上台纳粹掌权后,奥伯萨尔茨堡山经过多次扩建成为希特勒与纳粹高官的官邸区
1937年纳粹德国在奥伯萨尔茨堡山的山脚下建造了希特勒政府的驻地
从此贝希特斯加登成为纳粹德国除柏林外的第二政府驻地
正是在奥伯萨尔茨堡期间,希特勒推行了贝希特斯加登计划从而吞并奥地利,瓜分捷克斯洛伐克,并策划了对苏联的大举入侵
直到1945年5月贝希特斯加登被盟军占领,这里才恢复原有的平静
1978年贝希特斯加登国家公园建立,从此贝希特斯加登成为德国人最值得夸耀的风景胜地
挨到2点多钟,一辆838路来到车站
我们上了车,车上只有四五个游客模样乘客,和前往国王湖的841路形成鲜明对比
山里天气真是多变,刚刚还布满乌云的瞬间放晴
贝希特斯加登周围的雪山也全都显露出来,在强烈的阳光下异常的刺眼
巴士驶出中心车站,往小镇外走了不远便开始上山,这座山就是奥伯萨尔茨堡山
阳光照射在嶙峋陡峭的岩石上,条条裂纹如同刀劈斧砍那般深刻
皑皑白雪覆盖着茂密的的灌木丛
深秋季节里的楸树、榉树、桦树、松树,斑斓绚丽,层林尽染
坐在车中的我除了兴奋,还是兴奋
脑子中幻想着站在Kehlstein山顶的鹰巢上俯瞰阿尔卑斯山谷的样子
从中心火车站坐838 到奥伯萨尔茨堡文献馆站下
车站的斜对面就是上鹰巢专车的停车场和售票厅
同车前来的的一个男孩飞快冲下车
当我们跟随他往售票厅方向走的时候,这个男孩已经从售票厅返回
男孩一边走一边嘴里嘟囔着什么,我隐约能听懂是一句脏话
我和Amy一边走讨论着这个男孩好笑的举动
当我们走到售票厅看到上面张贴的告示也一下子蒙住了
告示上写到因为下雪,鹰巢专车考虑到安全而停运,鹰巢也关闭一天
这下我明白了刚刚那个男孩满嘴脏话的表现
同样,我千里迢迢到鹰巢的幻想破灭
失落之余,我也开始想骂脏话
这路上的雪不都已经融化了吗,干什么不对外开放,放着钱不赚
无奈的我们不得不返回汽车站
下一班返回中心车站的汽车还需要等一个小时,这也是当天最后一班车
由于担心错过这班车,我们只能在车站附近活动
文献馆附近曾经是希特勒及纳粹高级将领的官邸
现在都已经夷为平地,只剩下山坡靠里的一堵布满苔藓的墙截出来的一片平地
我们站在这无线风景的地方,遥想当年希特勒站在这里指点江山的场景
乘车回到中心车站才三点多钟
时间还早,我们决定前往拉姆绍外的Hintersee
拉姆绍位于贝希特斯加登西南,从中心车站乘坐846路,终点站就是Hintersee
巴士犹如一叶轻舟在阿尔卑斯绵延起伏群山中忽上忽下地行驶着
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深邃寥远
远处的山峰皱褶分明白雪皑皑,脚下的林海苍茫浩瀚无边无际
绿色缓坡上片片民居宁静安详点缀其间,没有喧闹嘈杂的声音,没有光怪陆离的色彩
自然纯朴之中充满着原始的野性,静谧和谐之中张扬着生命的活力
好美好美的阿尔卑斯风情,让人留念,令人难忘
很快巴士抵达拉姆绍,一个夹在群峰中间迷你的小镇
蓝天、白云、雪山、草地、小桥、流水、标志性的教堂,完美的构图让人赏心悦目
从拉姆绍教堂与Hintersee之间的树林被称作魔法森林,在这里诞生过小红帽故事
森林中有小路想通,森林里树木茂密蔽日,河流飞泻而下,鸟鸣清脆响亮,恍如童话世界
很多游客都从这里下车开始徒步穿越魔法森林
不过因为时间关系,我们继续坐车往前
出了拉姆绍,一路上山
弯弯曲曲的山路穿越在郁郁葱葱、参天的黑森林中
大约十几分钟,豁然开朗,一片湖水呈现在眼前
这就是Hintersee,贝希特斯加登三大湖之一
前面连续的不顺使得我看到Hintersee的一刹那异常兴奋
车未到终点我们就选择下车,想尽快与湖水近距离接触
Hintersee面积不大,碧翠清幽,云雾袅袅,湖面如镜,视野开阔
湖水色彩层次分明,清澈见底
野鸭闲情的在七彩的湖水中游荡,留下一段光滑的波纹
湖里婀娜的芦苇丛,舒展着卓越的身姿,微风过处,裙翼摇摆,频频起舞
湖边成片的如茵草地上散落着多间木屋,牛羊优哉的踱来踱去
在大山的掩护和青草野花的装扮下,一派田园景象
远处逶迤的雪山衬托在湛蓝色的天幕上,若隐若现
天际游走的浮云,变幻着各种形状,雪白轻盈
湖岸的景色与湖面的倒映叠叠相应,端庄静谧,温婉秀丽,犹如仙境般奇妙
Hintersee游人不多
一些自驾而来度周末的本地人,大都全家老小共同出行,绕着湖边慢慢的散步
好心的孩子捏着面包屑,撒向湖面
远远的野鸭嗅到了食物味道,嘎嘎的扑腾着如舰艇一般冲过来
摇摆着笨拙身躯砸在湖水上,溅起一小片一小片水花
本来平静的Hintersee,突然间热闹起来
Hintersee,安静,清新
在明媚的阳光下,充满了神秘温馨的气息和朦胧浪漫的意境
围着湖我们走了大半圈,
由于是周末,六点之前就没有巴士再返回贝希特斯加登
为了赶最后一班车我们不得不告别Hintersee
再次途径拉姆绍时,太阳偏西
暖暖的阳光照射在教堂镶铜尖顶上,闪闪发光
澈蓝溪水,含着浅浅的蓝,在木桥下哗哗流淌
山坡上小木屋,被五彩缤纷鲜花装点
发黄的白杨树叶在温和的秋风中微微摇曳
远处的山峰露出赭色的岩石纹理
好一派绚丽的阿尔卑斯山风光
如果不是已经在贝希特斯加登预定了酒店
真想在拉姆绍或者Hintersee留住一晚
这里风光远甚于贝希特斯加登镇上
再次回到中心车站天色已晚
我们从火车站取回行李,按照手中的地图往小镇方向走
当我们兴奋的讨论着一天的遭遇,没想到一个大的“灾难”降临
在贝希特斯加登镇中我们找来找去根本找不到我们的酒店
我们来到一家酒店,酒店前台是一位胖胖的爽朗的日耳曼女孩
当听说我们迷路后,她哈哈的大笑,然后告诉我们不用担心
她根据我提供的地址,研究了一会小镇地图
然后告诉我们的这家酒店不在小镇里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
怎么会呢,是不是看错了,出发前我明明在谷歌地图上定位过酒店位置
酒店距离火车站仅有1公里多的距离,怎么会不在镇上
这时候这位女孩用打印机给我们打印了一份清楚标明路线的地图
然后说,这一片都属于贝希特斯加登,但是我们预定的酒店在对面的山上
如果步行的话大约需要四十分钟
先从火车站后面的天桥跨国铁路,沿小路上山直到大路,然后怎么拐怎么走
吧啦吧啦叮嘱了我们两遍
在询问我们还有其他需要她帮忙的事情后,又开始哈哈大笑
我们道谢后离开这家酒店
因为之前查询的只有一公里距离,也没有询问有没有公交车前往,就按照她说的路线往山上走
这一走发现起止一公里,蜿蜒的山路没有尽头
由于天色已晚,路上行人稀少,只要遇到行人我们就咨询如何往我预定的酒店走
没想到,可能这里的人对公路名和酒店名极其陌生
连续在路途中打听确认路线,我们却一路走到了刚刚经过的前往拉姆绍的公路边
这里既没有村庄,也没有行人,只有巍峨的山峰和飞驰而来的汽车
当我们打电话求救酒店,酒店也只是重复着路名,不能给出一个具体的路线
天越来越黑,完全无助的我们不敢再妄自乱走,拿着地图在幽暗的山谷中不知所措
最后只能在路边拦截过路车辆寻求帮助
但是,拦车永远不像电视里拍摄的那么简单
一辆辆途径的汽车中司机摇摆着手,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天无绝人之路,最终一辆宝马CRV停下来,一位老大爷摇下车窗问我们遇到什么困难
我们如同抓到了救命稻草,告诉他我们迷路了,并且把地图递给他看
老大爷看了看琢磨了琢磨说,他曾经好像看到过这家酒店,不过不太确定
然后又说,要是不介意的话他可以带我们去,不过他很不好意思的回头望了望自己的汽车
我们通过车窗看到他车后后备箱装了一只大狗
我们那能嫌弃,激动的道谢后,钻进汽车
老大爷用德语叮嘱着他的爱犬,而那条大狗也好奇的盯着我们这两个落魄的东方游客
原来我们在前面一个路口拐错了方向
而后面连续有路人非常确定的告诉我们酒店就这条路尽头,致使我们最终完全走反了方向
老大爷很快把我们送到酒店门口,然后指着远方的小楼说和我预定单上酒店的照片很像
我确认了一下的确就是我们的酒店,一时激动的说不出话
Amy眼含热泪的对着这位老大爷说他真是一个好心人的时候
老大爷那坚韧严肃、冷若冰霜的脸庞上飘过一丝微笑
老大爷帮我们把行李取下后,和我们挥手告别
在我们惊魂未定情况下进到酒店,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
可能因为亚洲人的面庞,并不被高傲的日耳曼老板所尊敬
不很礼貌的语言和生硬的服务态度,让我们非常生气
如果不是这周边只有他家一家酒店,我宁愿选择搬离
在贝希特斯加登的半天时间
虽然有鹰巢关闭的遗憾、迷路的惶恐以及对酒店老板的态度的不爽
但是在Hintersee意外遇到的风光和沿途德意志人民的热情帮助
足以弥补了上述一切遭遇所带来的郁闷心情
让我们更加期待新的一天到来
没有去国王湖之前,听过太多对它的赞誉之词
作为德国人最值得夸耀的的风景胜地
论“天堂般的景色”和“壮观的气势”,可能都比不上国内很多地方
但结合贝希特斯加登周围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国王湖自然有它的魅力所在
10.13
Berchtesgaden
早晨被窗外刺眼的阳光照醒
推开门,走到阳台上,深吸一口气,一幅绝美的的田园风景展现在眼前
远处蓝天白云下是高高耸立、闪着银光的雪山
山上笔挺的落叶松将山峦包裹的严严实实密不透风
雪山下一片片嫩绿色的牧场像翡翠镶嵌在山上
红顶白墙的小木屋点缀在山林与草地之间
黑白相间的奶牛散落在草场上,悠闲地吃着草
弯弯曲曲的白色木板围栏,时隐时现地描画在草甸上
由远及近,层次清晰,色彩分明
贝希特斯加登没有城市的繁华喧嚣,没有纷繁的尘世打扰,只有那沁人心脾的美丽
匆匆吃完早餐,收拾好行囊,出发前往国王湖
昨天在沿途看到过前往火车站的公交巴士
但是如此美丽怡人的风景,让我们选择继续步行
可能一路下坡,也有可能因优美的景致而心情舒畅愉快
我们脚步轻盈,边走边拍,边说边笑
可能这就是旅行带来的最大的享受和快了吧
到了火车站,我们照例先寄存好行李,确认好最后一趟返回萨尔茨堡的840时间
然后在火车站门前的汽车站等待去往国王湖的巴士
国王湖作为德国最著名的旅游景区,每天会有来自世界各的大量游客前往
我们挤上841路,拥挤程度和国内上下班高峰期不相上下
景区广场和商业中心熙熙攘攘,售票处前人龙见首不见尾
这些都是在欧洲很少看到的场景
我们到了国王湖,先去对面车站确认返程时刻表,以防错过最后一班返回萨尔茨堡的巴士
然后排队买票,国王湖虽然人多,但是极有秩序
游船班次相当密集,基本上十分钟就回出发一班
很快我们就上了船,几乎没有什么耽搁
我们买的是到Salet的船票,途径红顶教堂的St.Barthaloma码头停靠
游客可以先下船游览一番,然后再乘船去Salet
据称买不同的区间的票要乘坐相应的游船
不过根据我观察,现在没有这么死板
无论是到St.Barthaloma码头还是到Salet的船,在红顶教堂停靠时,游客基本上都会下船
然后在红顶教堂码头等候的游客再换乘其它游船前往Salet或者返回
踏上穿梭游船,看着它划破湖面,荡起细微的水波
蓝天白云,青山碧水,陡峭的山峰矗立两岸
游船在大山腹地的湖中悄无声息地前行
国王湖位于德国贝希特斯加登国家公园、阿尔卑斯山的深处,为一冰河侵蚀的湖泊
湖水四周被悬崖峭壁环抱,好像是苍翠山林中被捧在掌心的一颗翡翠绿宝石,宛如人间秘境
据说国王湖的名字来源于这四围的高山,一个像国王,一个像王后,中间的小山峦则是他们的孩子,远处还有一座躺下的巫婆峰
也有传说,德国著名的新天鹅堡主人、被废黜的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在此溺水而亡的,因此得名
不管其名字真实来源,国王湖因其清澈的湖水被誉为是德国最深、最美、最干净的湖泊
正由于这个原因,1909年起,只有电动船、手划船和脚踏船才被允许在湖中航行
至今,湖区水质依然能够保持饮用水标准
船上坐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不知道是不是日耳曼人素有的优越感,面对每日有成千上万的外国游客,竟然不提供英文讲解
船长拿着话筒用德语向乘客们依次讲解国王湖的景点、经过的山峰以及有关国王湖的传说和故事
逗得船上懂德语的游客捧腹大笑,而我们只能羡慕的看着他们
从码头到红顶教堂St.Barthaloma的途中
如传说中的一样,经过回音壁,船长会停下船,将身体弹出船舱,吹起小号
这便是游船的著名节目“来自国王湖的回音”
我们竖起耳朵仔细聆听,那简单的音符,在山谷中飘荡开去,又曼妙地回荡而来
余音缭绕,挥之不去,这山这水,如此空灵
船长吹奏完毕,顺势拿出一顶帽子走向每一位乘客
多数游客很知趣的掏出零钱,微笑着放到帽子里
船长不分多少,一一表达着谢意
过了回音壁,船上回归平静,讲解也告一段落
后面的行程显得极其无聊乏味
唯一一次激起我的兴致就是远方山巅处探出的一处建筑
那不就是昨天我没有去成的“鹰巢”吗
试想当年,每当希特勒及纳粹高官来此度假,居高临下赏玩湖光山色,势必别有一番滋味
船行大约四十分钟,船上重新骚动起来
不少人端起相机,身体弹出船舱,“咔嚓咔嚓”的声音此起彼伏
我向远方眺望,一个白墙红顶的建筑梦幻般的跃入眼帘
这就是St.Barthaloma礼拜堂,教堂的红顶,在周边一派绿色的衬托下格外醒目
随着船行渐近,St.Barthaloma礼拜堂也越加清晰
红顶白墙枕在秋树怀抱之中,在清澈的湖水中映出清晰的倒影
像是遗落人间的红宝石
都说国王湖是德国最美的湖,行至此处,才算真切领略到它的美
船停靠过去,船上的游客基本都离船上岸
瓦茨曼山脚下的这片谷地特别平坦,而且向着湖水中间伸展出去,行成一个小小的半岛形状
岛上落叶缤纷,绿草茵茵
秋的的金黄、春的嫩绿、冬的洁白同时呈现,与教堂的红顶白墙、蔚蓝的天空、碧绿的湖水相映成趣,让人惊叹
坐落在半岛上的红色洋葱型穹顶的St.Barthaloma礼拜堂小而别致,是国王湖的标志
它始建于12世纪,16世纪开始发展成为巴洛克风格
礼拜堂的名字取自农神St.Barthaloma,它被认为是阿尔卑斯山里农民和挤奶工的主保圣人
半岛上有若干条徒步路线,时间由四十五分钟至四五个小时不等
我们选择了在Salet徒步,所以在St.Barthaloma我们浅尝辄止,欣赏着国王湖精华部分的美景
在St.Barthaloma逛了大半个小时,我们继续乘船前行
大约继续前行20分钟,就到达终点站Salet
从这里开始,沿着山谷中的小路徒步,深入到崇山峻岭之中欣赏Obersee的风光
上了码头,湖岸边是一座小农场和大片的草甸,周围是茂密的松树林和雄伟的群山
从Salet码头沿着林间小路步行大约10来分钟就是Obersee
这是一汪被直立的峭壁和倾斜的山坡包裹着的湖,清澈见底
如镜的湖水将四周的峭壁、山坡、树丛倒映其中,映出万千色彩
很多游客止步于Obersee开口处便返回,但沿湖另有一条徒步路线,能够到达湖尽头的小木屋和瀑布
我们沿着湖右岸峭壁边的小路继续前行
湖边的小路树枝交错,浓郁覆盖
地上铺满厚厚的落叶,柔软舒适
宁静的湖水一直伴随在你的左右,偶尔会传来野鸭嬉闹的欢声
在这里你完全可以体会到身心与自然完全融合的感觉
湖对面小木屋后是木栅栏围起的一片牧场
听说平日这里供应真正新鲜的牛奶,不过我们到的那天牧场已经关闭
大家静静的坐在牧场的长凳上,聊天、休息、看风景
从这里回望Obersee,完美可见的“镜像”效果显得开敞而不憋闷
悬崖峭壁下是深邃的森林,千姿百态,犹如童话世界
贝希特斯加登三湖国王湖、Obersee和Hintersee,实在是各有各的风情
国王湖磅礴大气
Hintersee如小家碧玉一般清秀瑰丽
而Obersee就像深闺的大家闺秀,婉约静谧,宠辱不惊
休息一阵,时间已经不早,我们没有再继续往上徒步到瀑布
但是Obersee的美景,已经足够让我们满足
在欧洲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全身上下装备齐全的一家老小,以徒步穿越或者骑自行车的方式旅行
我觉得这种旅游方式,恰恰体现体现了西方人民特有的对待大自然的态度
这就像尼泊尔一样
当地的居民并不希望过多的游客对自然环境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于是也没有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大规模的改造,以方便大批量游客
而是在原有山间小路基础上,加以维护
让更多游客以徒步这种健康的形式,用双脚丈量、用身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就这样,人与自然更能友好地相处
上船返程,坐在船舱中瞭望湖水
俗话说“瑞士归来不看湖”,但国王湖确实值得一看
虽然这种湖水清澈无比和颜色变化多姿的景致在中国西部比比皆是
有网友甚至将这里比作九寨沟
但是我觉得在中国很多地方过于喧嚣,而这里安静纯粹
停船靠岸,我们也没有在商业中心过多停留,害怕错过返会萨尔茨堡的巴士
虽然紧张,但是经过昨天的磨难,今天显得非常顺利
5点多我们返回到萨尔茨堡
今天的萨尔茨堡天气晴好,阳光刺眼
但由于是周日,城市显得更加冷清
很多商店和餐厅全都停业休息
这就是欧洲的生活,越到周末,城市越发的清净
距离8点多的火车还有不少时间
因为Amy对L'Osteria的意大利面念念不忘,我们又来到这家餐厅晚餐,顺便我又来到萨尔茨河边
我站在Makartsteg桥上,远方萨尔茨堡的天空逐渐被夕阳映红
暖暖的光,笼罩着远处的萨尔茨堡,很惬意舒适
脑中不禁又回荡起那段熟悉的旋律
Doe, a deer, a female deer
Ray, a drop of golden sun
Me, a name I call myself
Far, a long, long way to run
喜欢上维也纳的理由有很多
音乐之都、建筑之都、文化之都、装饰之都……单单维也纳这个名字都显得那么诗意
当我快要离开的时候,其实还不曾发现维也纳的全部面貌
在我回忆这段旅程,却发现对这个城市的印象却如此苍白
10.13
Viena
在贝希特斯加登的两天彻底耗光了所有体力
早晨一觉醒来已经过了大半个上午
不紧不慢的收拾妥当乘坐地铁前往维也纳老城
从地铁圣斯蒂芬教堂站一出来,抬头便见到圣斯蒂芬大教堂
这座气势恢宏的庞然大物,矗立在古老狭窄的街道围起的一个不大的广场中央
大教堂高137米,成锥体型直插云天,是欧洲最高的几座哥特式建筑之一
教堂前的广场上游人如织,大量打扮成莫扎特形象的音乐会门票推销员也聚集在此
我们穿过幽暗压抑的大门,教堂里豁然开朗,令人不禁屏气凝神
进教堂是免费的,但到教堂中庭、主祭坛参观就要买票
现在的教堂内已经被各国旅行团所攻占,少了教堂应有的安静和肃穆
我们在铁栅栏外徘徊,远距离拍了几张照片便挤出教堂
简单围着教堂转了一圈
其实教堂的每个细节都非常值得推敲
它建于12世纪末,整个教堂的建筑风格呈奇特的混合式
朝西的正门是罗马风格,尖塔是哥特式,而圣坛是巴罗克风格
将这些不同的建筑风格融为一体,是人们历时四个多世纪并不断改建、修建的结果
又是维也纳人折中调和才能的体现
当年的能工巧匠花费了将近两个世纪将大教堂建成
如今圣斯特凡大教堂以哥特式尖塔和马赛克花样的屋顶享誉全球,也是维也纳的象征
史蒂芬大教堂周围,是整座城市最繁华的所在
向南是克恩滕大街,连接了大教堂与国家歌剧院,云集了众多珠宝饰品店、高级时装店
向西是格拉本大街,虽然不长却繁华锦绣,奢侈品店鳞次栉比
这两条商业街以及延伸出的密密麻麻的小巷是奢侈品爱好者、购物狂们最爱消磨时间的地方
我们虽没有打算购物,但是格拉本大街浓缩了各种精华
于是沿着熙熙攘攘的大街,向西而行
没有走太远,在路的中央一座金色冠顶的纪念柱格外惹眼
这是为了纪念十七世纪死于黑死病的受难者而建造的尊黑死病纪念柱
黑死病(鼠疫)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之一
此病多次在欧洲蔓延,总计共有2亿多欧洲人死于这场瘟疫
1679年的维也纳黑死病肆虐,吞噬了几乎三分之二维也纳人的生命
黑死病结束之后,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決定建一座还愿柱,感谢上帝终结黑死病
这座纪念柱是巴洛克时代有代表性的雕刻建筑,布满繁琐的雕像
描绘了神创天地、黑死病流行、最后的晚餐等
1693年下令兴建柱子的国王利奥波德一世也被雕在上面
他正跪着半跪在地上祈求上帝保佑自己的臣民
黑死病纪念柱边一个街口闪现一座宏伟的巴洛克式教堂
在街道两旁建筑掩映之中,外观动感强烈
上面的穹顶是凸出的曲面,而下面两层墙体则是凹入的曲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就是维也纳老城中心区最古老最经典的教堂——圣彼得教堂
圣彼得教堂是卢卡斯昂希尔德布兰特设计建造,他曾经建造了上美景宫
教堂外表平时无华,13 世纪罗马时期的入口大门正在维护
进入教堂,内部简直美轮美奂璀璨辉煌
密密麻麻的壁画和各种浮雕围绕着教堂四周
抬头仰望穹顶,便是世界闻名的巴洛克风格穹顶画“圣玛丽亚登天”
在梵蒂冈,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也叫圣彼得教堂
而在维也纳,在圣斯特凡大教堂的光芒之下,这座同名为圣彼得的教堂绝对值得一看
由于教堂里正在做礼拜,我不敢轻易走动,害怕打扰到他人
走到格拉本大街尽头左转直走,通向霍夫堡皇宫
霍夫堡皇宫是哈布斯堡王朝奥匈帝国皇帝的冬宫
自1275年至1913年间,这里历经多次修建、重建、扩建
最终才演化成了现在这个由18个翼、19个庭院和2500个房间构成的迷宫
自然,风格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呈现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风格的多样的统一
现在部分皇宫房间对外开放,整个霍夫堡包含有数个博物馆,包括皇家珍宝馆、茜茜博物馆等
霍夫堡宫前广场的中央陈列着1989年至1991年发掘的古罗马建筑遗址
公元1世纪至5世纪时这里是古罗马士兵的家眷居住区
广场的对面在众多巴洛克建筑的包围下,晚期罗马式的米歇尔教堂显得格外特别
米歇尔教堂建于13世纪,早年曾是哈布斯堡王朝的宫廷教堂
虽然它的主体部分属于晚期罗马式,但是它却拥有一个早期哥特式尖塔
米歇尔教堂还是重要的宗教音乐表演场所
作曲家莫扎特的最后一部作品《安魂曲》便是在这座教堂里首演的
穿过皇宫那巨大的穹底,走廊一侧是哈布斯堡王朝创立于的西班牙马术训练学校
走出走廊,就来到了老霍夫堡皇宫前的弗兰茨广场
广场中间是是弗兰茨二世皇帝青铜塑像
弗兰茨广场上搭起茜茜博物馆临时售票处,出售霍夫堡宫及美泉宫各种组合的门票
本来进入霍夫堡宫参观并不在我计划中
但是广场上巨幅的茜茜宣传画及茜茜生平介绍还是吸引了了Amy
经过选择她决定参观茜茜博物馆和皇家珍宝馆
而我对皇宫的没有丝毫兴趣,更想围着维也纳老城多走走,看看帝国的都城
就这样我们分开,Amy去了解茜茜公主的生活,而我继续暴走维也纳
出了霍夫堡宫,按照出发前做好的路线图,独自穿梭在维也纳最繁华的市区
维也纳的道路宽敞,路标清晰,非常容易辨认
没有太费时间就来到环城大街,也叫戒指路
环城大街原本是以圣斯特凡大教堂为中心,围绕维也纳老城区的旧城墙
当年在抵抗土耳其奥斯曼军队围攻维也纳时曾起过重要的作用
后来,随着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的发展 ,维也纳的人口也越来越多
从1858年起,旧城墙开始被拆除,修建起环城的林荫大道
环城林荫大道有4公里长, 57米宽,绿树成荫
大街两旁云集众多各种特色的建筑物,汇集了奥地利人文艺术的精华,是维也纳最大的豪华大街
这里的建筑物大都建于十九世纪下半叶
当时皇帝邀请欧洲各地的著名建筑师参与建设环城大街的建筑
在短短几十年里,一座座仿古典风格的豪华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在建筑史上赫赫有名的“环城大街风格”应运而生
显示出昔日奥匈帝国的雄风和荣耀
来到环城大街,正对面跃入眼帘的是5座尖塔,中间的一座直入云端
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显得层次十分鲜明而壮观
这不是教堂,而是维也纳的新市政厅
这座建筑出自德国建筑师费里德里希·冯·施密特设计,1872年至1883年建造,是环城路上最高的建筑物
整栋建筑采用新哥特风格,中间耸立的尖塔使得市政厅呈现左右对称的建筑模式
中央高耸着钟楼高达九十九米,象徵着维也纳市民觉悟的提高,是维也纳的吉祥物
相传,市政厅旁边的感恩教堂高一百米,当时的非教堂建筑不能超过这个高度
市政厅塔楼的建造计划遂遭到教会的反对
于是设计者就将塔本身限制在九十九米,然后又在塔尖上又加上了一尊高达三米四的“市政厅铁人”,与教会权力抗衡,教会对此也无可奈何
如今,市政厅广场前一年四季举办各种活动
其中最精彩的是每年夏天的在名为阿卡登园的中庭举办的“维也纳之夏文化节”
而到了圣诞节前一月,市政厅的市集广场前更会开办圣诞市集,使得市政厅外总是热闹不已
市政厅大厦对面是城堡剧院,原是特瑞莎女皇于1741年所建
1888年后,改建为现在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
二战时严重被损坏,战后花了七年时间才得以修复
如今城堡剧院是欧洲著名的剧院之一
正门是文艺复兴式的装饰,顶上的雕像是希腊神话音乐之神阿波罗
内部是漂亮的新巴洛克式装饰,有奥地利著名画家克里姆特绘制的天顶画
市政厅右侧是维也纳大学
大学门口及附件草甸上聚集了无数年轻人,热闹非凡
环城大街边文艺复兴风格的教学楼是1873年至1884年建造
由设计感恩教堂而一鸣惊人的建筑师海因里希·冯·费尔斯特设计
创立于1365年的维也纳大学,是目前德语区内最古老的大学
如今维也纳大学是奥地利最大的大学,欧洲最大的大学之一
曾经有27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出自该校
沿着环城大街往前尽头是一座哥特式双塔教堂——感恩教堂
茜茜公主的丈夫——弗朗茨·约瑟夫皇帝在此地遇刺,幸得有副官和一名屠夫的护驾
皇帝的弟弟、后来的墨西哥皇帝费迪南公爵为感谢上帝保佑哥哥而筹款修建了这座感恩教堂
这座新哥特风格典范的感恩教堂由建筑师海因里希·冯·费尔斯特设计,建造时间从1856年至1879年
被誉为“爱国主义和帝国臣民忠于皇室的丰碑”
从外面看去,白色的主楼与两个直立云霄楼塔是最主要的特征,复杂精巧凝重之美无以言表
不过教堂正在修缮,大门紧闭
感恩教堂前的公园,大人带着小孩在这里玩耍
这就是欧洲,处处都可以有很自然很优美的环境
作为维也纳重要的交通干道,环城大街上的机动车道也并不像国内那样拥挤
在环形大街上,自行车和有轨电车承担了更多的功用,非机动车道也与机动车道宽度几乎相近
在环城大街密集的分布着很多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既方便游客使用也保护了维也纳的环境
我研究了一番这个租赁系统,不过因为语言关系,害怕操作失误,最后我放弃了汽车沿环城大街游览的想法
在感恩教堂附近随便上了一辆沿着环城大街的电车,沿着来时的道路往相反方向走
在新市政厅下一站下车,过了路口就是国会大厦
国会大厦建于1874-1884年,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为了向民主主义的发祥地希腊致以致上最高的敬意,整座国会大厦的外观模仿希腊神殿的建筑形式
正面八根柱子采取柯林特廊柱的形式,让人仿佛感到维也纳有一座希腊神殿
三角檐上雕刻的是弗兰茨一世皇帝向17个民族颁发宪法的场景
大厦前是高大的智慧女神的雅典娜的雕像
雅典娜头戴金冠左手持长矛右手托着有翼的自由女神
她脚下的雕塑象征着奥匈帝国的四大河流:多瑙河、莱茵河、易北河和摩尔多瓦河
国会大厦门前人头攒动,聚集了各国游客
我感觉前几日的疲劳这时候一下子爆发了,双脚无力的坐在国会大厦前晒太阳
可能是胸前挂着的相机显得我比较专业,各国游客都邀请我帮他们拍照合影
从手机到各式古怪的相机,我尝试了个遍
休息了半个小时,估摸着Amy可能快餐馆完茜茜博物馆,就沿着环城大街逆时针往霍夫堡宫走
环城大道两旁有不少小块绿地,上面有不少名人雕像
才疏学浅的我大多数也不认识
在环城大道拐弯处有一座第一共和国纪念碑
纪念碑中的三个头像为奥地利第一共和国成立时的社会民主党的领袖
再往前是两座巨大的广场
左手靠近霍夫堡宫是英雄广场
右手则是玛丽亚·特蕾西亚广场
特雷西亚广场两侧是两座完全对称的建筑——自然史博物馆和艺术史博物馆
广场中央是特雷西亚女皇纪念碑
这两座如同两栋孪生子般的博物馆建于1872年至1881年,由统治欧洲近7个世纪的哈布斯堡家族出资兴建
建筑师选用了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来装扮它们
与特蕾西亚广场相对的是英雄广场
这是维也纳政治中心的广场,国宾的接待仪式通常在这里举行
广场上有两座雕像,分别是几年与土耳其人大战中战无不胜的欧根亲王和成功抵御拿破仑的卡尔大公爵
从英雄广场尽头的大门进去就是弗兰茨广场
疲惫饥饿的我坐在弗兰茨皇帝的青铜像下边看攻略边等Amy
在维也纳很多景区内都提供免费的WIFI,非常方便游客搜索攻略
从英雄广场尽头的大门进去就是弗兰茨广场
疲惫饥饿的我坐在弗兰茨皇帝的青铜像下边看攻略边等Amy
在维也纳很多景区内都提供免费的WIFI,非常方便游客搜索攻略
经过一上午的暴走我已经筋疲力尽,中午一定要大吃一顿来恢复体力,最终我决定去著名的Purstner
烤肋排是维也纳一定不能错过的美食之一,Purstner无疑是是维也纳做烤肋排最出色的餐厅
Purstner的晚餐非常火爆,据说不预订的话,通常根本不被允许而入
出发前我通过邮件预定座位,但是邮件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音
不过午饭在德奥并非正餐,在环城大街我就看到很多当地人吃一角披萨或者三明治草草了事
所以中午不预定一般也能吃上,餐厅里人不会很多
在弗兰茨广场上大大的太阳晒得我昏昏欲睡
约莫又等了大该1个小时Amy才从茜茜博物馆出来
她异常兴奋的给我介绍着里面的茜茜展,里面信息量很大,说这十几欧的门票非常值
跟随着谷歌地图我们来到Purstner
沿途有一段路透过高高低低的建筑空隙,可以清晰的看到圣斯特凡大教堂马赛克屋顶上哈布斯堡王朝双头鹰标志,甚是壮观
到了Purstner,整个餐厅空荡荡的,一桌客人都没有
很难想象这里晚上一座难求、排队都等不上位置的壮观景象
这是一家有点摇滚乡村风格的餐厅,装潢很有特色
墙上挂满猎物制成的标本,护墙板上也是森林狩猎图
我们点了一份烤猪肋排,一份混合沙拉和一大杯奥地利本地啤酒
在捷克顿顿大肉大酒的我,这是在奥地利第一次开荤
当Purstner的特色烤肋排端上来的时候,我们几乎惊讶的合不上嘴
一块大砧板盛着和我胳膊一样长的巨大猪肋排,配以松软的烤土豆和沙拉
肋排烤的外焦里嫩,美味无比,吃完数了一下,足足有二十几根肋骨
据说当地人要吃三根这样的肋排,实难想象奥地利人是一种什么样的食量
可以说这顿饭吃的我们前弓后仰
酒足饭饱有了体力,穿街越巷来到城市公园
城市公园是老城区众多古老建筑的后花园
公园虽然不太大,但这里的繁花绿草和郁郁葱葱的树林
在周围建筑巍峨耸立的高塔尖顶包围下显得格外清新
公园最显眼处,莫过于小约翰施特劳斯的雕像,金灿灿的夺人心魄
出了城市公园,我们沿着环城大街行走
一幢幢富丽堂皇的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秩序井然的矗立眼前,雕梁画栋、美轮美奂
电车天线如蜘蛛网般布满城市的半空
川流不息的车辆行驶在古老的石板的街道上
如同电影中十八、十九世纪的场景
我们来到卡尔教堂
这座同为感谢神灵终结鼠疫而建的巴洛克式教堂,相比于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显得风情万种
不过门前的水池水已经被抽干
工作人员正在搭台布置会场,不知道有什么重要活动
马路对面就是在国人心中著名的“音乐圣殿”——维也纳金色大厅
写这篇游记的时候,国内媒体充斥着宋祖英在金色大厅开个唱开了“坏头”的报道
不去关心争论的焦点,我只关心建筑本身
金色大厅始建于1867年,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
外墙黄红两色相间,屋顶上竖立着许多音乐女神雕像,古雅别致
金色大厅的外表与周围的金碧辉煌的建筑物相比显得朴素无华
转过金色大厅是维也纳最尊贵豪华的帝国饭店
虽然这一段走的不远,但我们又都感到身体非常疲惫
本就打算到帝国咖啡品位维也纳咖啡文化,那么到了门前断不能错过
进入帝国饭店,一派浓厚的欧式宫廷风格,陈设极尽雍容、富丽堂皇,菜单的设计和摆设更是讲究
这座酒店1873年由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揭牌
二战之后,这里又称为苏联占领军的司令部
酒店大堂右拐就是帝国咖啡厅,Amy说这里的装饰和她参观的霍夫堡宫内十分相近
咖啡厅内只有我们两个是游客模样的客人
其余大都是老人,从穿着打扮、行为举止就能看出都是当地上流阶层
点了两杯咖啡,一块Imperial Cake,听着缓缓的钢琴曲,全身心的放松
作为欧洲咖啡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维也纳有太多著名的咖啡厅
中央、德梅尔、沙赫、哈维卡、兰德曼
可能帝国不是维也纳最原汁原味的老咖啡馆,也可能不是最受欢迎的咖啡厅
但是确实环境最奢华、服务最好的一家
本人对咖啡了解不多,反而对各式甜点兴趣浓厚
在欧洲,一般有好咖啡的地方一定会有风味卓绝的蛋糕可吃
帝国蛋糕是Amy认为整个中欧之行吃过最好的
个人认为,帝国的蛋糕外观实在是太精细了,充满了挑逗,有些让人不忍对它下手
口感偏硬偏干偏甜腻,非常适合就上一杯咖啡,这会让整个品尝过程浓厚愉悦,使人得到极大的满足
离开帝国饭店,环城大道华灯初上
灯火中的城市披上了金色的外衣,如梦如幻
继续沿着环城大道游荡,在克恩滕大街与环城大街交口是一个气宇轩昂的建筑——国家歌剧院
相对金色大厅,国家歌剧院才是这座音乐之城中真正至上的音乐殿堂,素有“世界歌剧中心”之称
建于1869年,世界四大著名歌剧院之一,单看建筑外部就已经十分华丽
国家歌剧院是一座高大的方形罗马式建筑,是仿照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剧院的式样,全部采用意大利生产的浅黄色大理石修成的
正面高大的门楼有5个拱形大门,楼上有5 个拱形窗户,窗口上立着5 尊歌剧女神的青铜雕像,分别代表歌剧中的英雄主义、戏剧、想象、艺术和爱情
在浓浓的夜色里,它灯火通明,辉煌璀璨如同一座皇宫
我跑到街对面,凝望它许久
离开国家歌剧院,继续往前是布鲁克林公园
公园里可以看到气势宏大的霍夫堡皇宫的背面,还有东北面的皇宫蝴蝶馆
再继续往前就是胜利广场和特雷西亚广场
由于Amy上午去参观了茜茜公主博物馆,我们在这里随便搭上一趟电车车观我上午走过的一段
夜幕下的环城大道,也换上了另一番模样,灯光璀璨更加动人
从维也纳大学的地铁站下车后,换乘地铁返回维也纳西站站
在这座伟大帝国都城的第一天至此结束了
不知道明天的美泉宫和多瑙河会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动
一个懂音乐的城市必定是灵动的
一个充满艺术的城市必定是浪漫的
悠闲,散漫,浪漫、闲适,就是维也纳的生活,一种我向往的生活
维也纳,曾经离我那么遥远,这一刻,它就在眼前
10.15
Viena
因为在维也纳预订的特价酒店只有两晚,今天一早需要搬到美泉宫外的另一家酒店
这家酒店位于区域应该是穆斯林区,门前有大量土耳其餐厅
一早我们搬过来的时候还没到入住时间,我们寄存好行李,开始维也纳的第二天行程
对于维也纳,如果仅以单个景点排名,那么美泉宫一定是个中翘楚
美泉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
14世纪初开始这个地区称为卡特尔堡,经营一座磨坊和一家葡萄酿酒厂
1548年起成为维也纳市长的办公地
直到1569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二世买下了这块地,从此成为哈布斯堡王朝的所在地
美泉宫的名字来源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蒂亚斯
传说1612年他狩猎至此,饮用此处泉水,清爽甘冽,遂命名此泉为“美泉”,此后“美泉”成为这一地区的名称
1743年,奥地利女皇玛丽亚·特蕾西亚对美泉宫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改建,拉开了美泉宫鼎盛的序幕
建筑师仿照法国的凡尔赛宫来设计,蓝图上的宫殿规模和豪华程度与凡尔赛宫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惜的是,哈布斯堡家族的财力无法与波旁家族媲美,设计未能完全付诸实现
即便如此,最后美泉宫落成时,它那1741间房间和2.6万平方公里的园林,也足以显示出皇族的气派
前往美泉宫沿途路边已尽是各种美泉宫的招贴画
我们来到美泉宫门口,美泉宫的院子里已经聚集了不少游客
在游客身后一个鹅黄色凹形的宫殿张开巨翼,孤零零立在广场中央,辽阔而又寂寥
这和中国的东方宫殿群式的设计大相径庭
现在的美泉宫共有1441间房间,其中45间对外开放供游客参观
整个宫殿是巴洛克风格的,但是其中有44个房间是洛可可风格的
我们买了Imperial Tour门票,可参观27个房间,包括了主建筑、皇帝皇后的房间、中国阁、大小宴会厅等
然后从宫殿正门进入,寄存背包,排队检票、领中文解说器
就这样有点激动,又有一点窥探的踊跃和好奇进入宫殿
宫殿内是不允许拍照的,所以很遗憾没有办法记录欧洲宫廷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美泉宫洛可可风格的房间线条纤巧而自由奔放,简单大气的金与白为主色调,格外显出一派高贵清雅气质,彰显了奥地利帝国鼎盛时期的气派和辉煌
不过这种豪华也是相对的,不要说和中国的皇宫比,就是和我曾去过的印度皇宫比都显得相对简单
总体来说奥地利皇室生活还是比较简朴的,很多房间没有太多华丽摆设,最多的装饰品就是家人的照片
美泉宫虽然和许多名人都有渊源,但最值得一提的是两个著名的女人——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和茜茜公主
美泉宫的鼎盛时期是1740年到1780年奥女皇玛丽亚·特蕾西亚当政的时期
这里成了奥地利政治和上流社会生活的中心,最多时有1000多人生活在美泉宫
正是特蕾西亚女皇执政的40年里对宫殿进行的几次改扩建
最后使这座洛可可风格的宫殿达到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规模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玛丽亚·特蕾西亚,美泉宫就不可能有今天的辉煌
特蕾西亚女皇是奥地利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位女皇
她用“开明专制”变革国家,使古老的哈布斯堡王朝重现焕发了活力,深刻影响了18世纪中后期的欧洲格局
宫殿长廊挂满哈布斯堡正朝历代皇帝的肖像和记录画以及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所生16个儿女的肖像画
特蕾西亚女皇超凡的睿智与个人能力把她的每个孩子都推向了权力顶峰
儿子约瑟夫二世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而女儿也大都居于欧洲各国的王后之位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后来随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同上断头台的法国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
人们曾开玩笑称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为“欧洲丈母娘”
除了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传奇的一生
在美泉宫的故事中,流传最广、人们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茜茜公主与奥皇弗兰茨?约瑟夫的相爱与浪漫
然而,这更多是电影里的故事
美泉宫见证的却是茜茜公主太多的无奈与不幸
茜茜公主生于巴伐利亚的慕尼黑
父亲马克斯虽是巴伐利亚公爵,但他对政治和社交活动却毫无兴趣,喜欢骑马和户外运动
茜茜深受父亲的影响的,她崇尚自然,无拘无束
从今天的角度看,茜茜嫁到美泉宫,与奥地利皇帝结婚所导致的悲剧是必然的
奥地利王室已延续了数百年,是欧洲的主要皇室之一
作为这样一个欧洲大国的“国母”,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维护皇室的传统和体制
茜茜也曾努力去适应皇宫的礼教,但对她实在是太难了,结果是叛逆性格使茜茜适应不成后去反抗
从此茜茜越来越不喜欢美泉宫,不喜欢宫里的一切
只要有可能,她尽量在四处旅行
直至1898年她在瑞士日内瓦湖畔遇刺身亡
如今,这里还保留着茜茜的梳妆间和卧室,里面陈列着她在不同时期的多幅画像
茜茜是美丽的,是当时欧洲公认的美人
为了保持良好的身材,她每日以水果为主食,骑马和运动成为每天的重要内容
她打发时间的另一个项目就是打理她的头发
据说她的头发有1米
走出皇宫,踱到后面的花园,清新的空气一扫史实的阴霾
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座典型法式的园林花园
白色小碎石子道路两侧
草坪修剪的整整齐齐,绿草如茵,宛若小张绒毡
花圃按照几何图案来排列组成,错落有致,与浅黄色的宫殿相得益彰
高大茂密的绿树灌木修剪整齐的呈高墙状矗立,远远地向前伸展
花园的尽头是一个小陡山坡,巨大的圆形喷水池镶嵌其中,一组花岗岩雕塑生龙活虎地在吐水泻流
绿草如茵的坡顶,耸立着一幢浅黄色多拱门的凯旋门,壮观气派
离开美泉宫已是中午
在美泉宫讲解中特别提到弗兰茨最中意的食物是维也纳炸猪排,听的我们极其向往
翻看攻略找寻推荐炸猪排的餐馆,最后选定7 STERN BRAU
根据攻略和到到推荐7 STERN BRAU炸猪味道美味,而且每天中午炸猪排还特价
餐馆不算是很好找,从美泉宫乘坐地铁再换乘了一辆公交车才到
这是一家颇似酒吧的餐厅,提供各式各样的自酿啤酒
餐厅必点主餐就是维也纳炸猪排
硕大的一块猪排,上面放着一块柠檬
把柠檬汁挤到炸好的猪排上之后配以沙拉酱就可以享用了
猪排不是很厚,肉鲜嫩,炸得恰到好处
虽然是中午,7 STERN BRAU客人也不算少
很多当地青年到这里喝啤酒聊天,气氛非常浓烈
这是维也纳非常特别的一座公寓楼
乘坐一路电车到Hetzgasse站下车,往前走几步一眼就能分辨出那幢色彩鲜艳、长满绿树的建筑
维也纳的建筑大多为灰白色调,比较内敛低调,给人高贵典雅的感觉,犹如文质彬彬的欧洲绅士或气质脱俗的贵族少女
不过在这个充斥着文艺复兴和巴洛克等传统风格的城市里,还是有人“离经叛道”的
白水公寓就是其中之一
百水公寓的建筑风格可以说完全不受规则的束缚,好像是童话故事中才会出现的奇妙幻境
整座建筑全部采用不规则的线条,每层高度高低不齐
公寓的楼下,彩色瓷砖拼贴的五彩柱子进行支撑,每一根也都各不相同
墙面上大块大块鲜艳的颜色拼在一起,让人目不暇接
地面颠簸起伏,和整幢建筑融为一体
窗户阳台高低错落,形状各异
绿色植物或镶嵌或扎根于各个楼层,看似不经意实又巧妙有序、独具匠心
还有欧式宫庭喷泉和阿拉伯式大圆顶,都令时空交错又分裂地显示在一起,似曾相识又新鲜如初
这些就是百水公寓最大的特色:艳丽的色彩,拒绝直线和回归自然
这栋充满童话般的住宅是维也纳政府在1985年为低收入的居民修建的福利房
它的设计师百水先生,是奥地利著名的建筑师,艺术家
作为奥地利最古怪的艺术家之一,百水先生拒绝理论,相信感官领域,重视色彩,痛恨直线
在他的建筑设计中,也突出的体现了这一美学观点
抽象的如梦境一般的画面、明亮艳丽的色彩,令观者仿佛进入了童年记忆里的童话世界
确实,在色调略显单一的维也纳,乍见百水公寓实在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
公寓内部有居民居住并不对外开放,游客无法参观建筑里面的样貌
不过,公寓对面有个仿造百水公寓內部建筑的市场可供参观,里面全是纪念品店和餐厅
这里是仿造百水公寓的风格所建,荡漾着昏黄而温暖的光,如同童话的街区
沿着着不平整不规则的碎片铺成的楼梯下到负一层
在五光十色的灯光交织着马赛克碎片里,一个充满童趣的空间闪现
这里只是一个公共卫生间,被冠以“现代艺术厕所”美誉
相比起实用功能,卫生间的参观猎奇价值已远远超越
离开百水公寓,我们开始漫无目的的在乱逛
其实计划中还有美景宫、还有中央公墓,还有数个博物馆和特色教堂没有去
不过,我们已经不想再去那些景点
只想在城市的某个角落去接触更纯粹的维也纳
在维也纳很难找到一条笔直的路
当你走在夹在五六层建筑之中略显阴暗的街道上,抬头看到一线蓝天和阳光洒下
那时我就想,要是每天抬头都能看到湛蓝的天空和烂漫阳光那该是件多美好的的事
维也纳普通居民楼的基本都是五六层的老楼,看着得有八九十年的历史
每栋建筑看似相似,却又总能找到他们各自的特点和亮点
维也纳人喜欢绿色,绿树、草地随处可见,他们就生活在层层叠叠的绿色包围之中
维也纳人爱花,他们总是喜欢把自家的窗外摆满花盆,街道旁栽满鲜花,到处姹紫嫣红、芳香四溢
走在维也纳街头随处可见跑步的人,不分时段,不分天气
走在维也纳街头不经意间就会看到一家咖啡馆,里面人头攒动,或是聊天看报,或是发呆消磨时间
走在维也纳街头时不时就从街头巷尾传来一阵阵小提琴声
是的,维也纳人的生活就是这样浪漫,他们也有着足够的理由去浪漫
灿烂的阳光、秀美的山川、绚丽的花朵、柔软的草地
维也纳的惟美、纯真、自然、闲适,维也纳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和舒缓的生活节奏,无不让我羡慕
就这样我们走了几个街区,无意中来到多瑙运河
一提到维也纳人们就能想到多瑙河,而一提到多瑙河自然而然想到维也纳
就好像多瑙河为维也纳所独有一样
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维也纳段的多瑙河
可能都是因为一曲“蓝色的多瑙河”,使穿城而过的多瑙河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