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3
- 收藏48
- 评论3
- 赞54
+1
出发日期/2013/07/06
天数/18天
人物/三五好友
玩法/海滨海岛 踏春 温泉 徒步
这地方在科莫市中心,记得我十六年前的秋天到达这座城市的时候,这地方有个大院子,干啥的我也搞不清,只知道里面很多我勉强能抱得过来的大松树。那时人地生疏语言不通,忙于设法安生立命,也没怎么注意它。没过几个月,发现那边热闹起来了,有人到游行、演讲,慷慨激昂,还贴了很多抗议标语,给那些大树们献上鲜花和黑纱。 凭着我当时认识的有限的意语单词,我看懂了最大的那条标语: “要绿色,不要停车场”。哦,懂了,这地方要修一个停车场,那些老树,要被砍了。
那么多挺拔葱郁的老树要消失了,这的确是一件让人有点伤感的事情。但是,“不要停车场”?这也有点太不食人间烟火了吧!我估计这些抗议的人肯定不是住附近的。 意大利老城市里停车都是老大难问题,当时我的一个客户每次来找我都要花十几分钟才找到停车位,还经常停在距离老远的地方,走半天才能到我办公室;而我另一个住在附近的朋友家里没车库,有一天回家花了四十分钟转了好多圈都没找到车位,一怒之下,打了个紧急灯把车扔在楼下,上楼回家吃饭去了,吃饱了再接着找车位!
大树到底还是都被砍倒了,停车场开始动工。不知道是了一年还是两年(意大利人修工程慢着呢),有天从那里走过,忽然发现工地的挡板都拆掉了,路边上,冒出一个花园!咦,不是说修停车场么,怎么弄成街头公园了? 仔细看了一下,哦,还是停车场,只不过是个花园式的停车场。
这就是地下停车场的入口, 一年有三个季节,它都会被这样密密匝匝的蔷薇花儿包围着。
这样粉色的蔷薇花墙从停车场入口处开始,绕着整个停车场地表的花园大半圈,足有一两百米。
挖地下停车场挖出的土, 在地面被堆了一个小山坡, 盘旋上升的红砖小路一直延伸到坡顶。小路两边都是花儿,还有这样拱门状的花架。
那些花架上有很多种不同品种的藤本月季。 是的,是月季啦,每次我这么写都有人跟我说这是藤本玫瑰啊,是蔷薇啊,上次请教过园艺专家了,这就是藤本月季。
品种很多,我没法一一叫出名字。这些花儿的花期也不一样,有些谢了之后另些才开放。我懒得一趟一趟跑去拍,一年端着相机去一次,拍到哪种是哪种了。
还有很多不攀援的月季啊蔷薇啊什么的,品种更多了,花期也差别更大,我也只是拍到其中一部分。
欧洲最贵的东西就是人工,这么多花,要靠人工浇水的话,在意大利可就费用吓人了。所以园子里都安排了滴灌,看到上面那两张图中的黑色塑料管子了吧,那是花花们的生命线。
园子周围一圈都是花, 中间的小坡上也都是花,从某些角度望过去,就觉得是一圈花围着另一圈花,满眼都是花。
还有很多绣球花,我最喜欢的花儿之一。
这种植株比人还高,一簇簇锥形的花球都骄傲地朝天盛放的,叫圆锥绣球。
这种植株也比人高,一簇簇花球也是圆锥状的,却温柔的低着头,叫栎树绣球。
还有温柔雅致的丁香
这是啥,不认识,应该是蔷薇科植物。
这个是啥,更不认识了,春末的时候一串串开着,素雅而浪漫。
其实那个停车场里一年四季都不缺花,即使现在天寒地冻的,还有几棵树开着淡粉色的模样很象垂樱但比樱花小很多的小花儿,也不知道叫啥。要想把那里的花草名字都叫出来,我得带一本植物词典去才行,品种太多了。
大叔在鲜花盛开的小坡顶上锻炼。
大爷在鲜花边的长椅上看书。
孩子们在花草间奔跑游戏。
年轻人找个安静的角落亲热。
到达基奥贾已经太阳西斜,停了车,在旅馆休息了一小会儿,再出门发现小渔村已经沉浸在淡蓝的暮色里了。河边的路灯都亮了,暖黄的灯光成串倒影在水里,象项链。
站在桥头拍河景, 正在船上忙碌的两个汉子看见了,立刻站直了面对镜头:)
这是基奥贾的城门。上面雕刻着带翅膀的狮子,那是基奥贾历史上被威尼斯征服的标记。 当年的威尼斯雄霸一方,就是距离它两三百公里外的城市,如贝尔加莫、博洛尼亚、锡耶纳等,也能看到这样的飞狮形象。
与人民大街平行的,就是基奥贾最主要的一条运河,或者说,是老城区唯一的运河。基奥贾的白天就很安静,此时这静随着夜色的变浓也在一点一点变浓。河边只有些稀稀朗朗的人影,都是当地居民,不见游客。
小伙子外出工作回来,把船停在码头边。
我很喜欢看这样的小店的灯光倒影在河水里的感觉,小地方的夜色是有些昏暗朦胧的, 这一点点的灯光看上去有些寂寞却又很温馨。
我很爱威尼斯,也喜欢基奥贾。
天空的蓝色在一点一点的加深,水巷变得越来越静。没有风,河面上的倒影几乎纹丝不动,看上去倒有几分梦幻了。
回到旅馆了,旅馆就在这条运河边,面对一个有很多雕像的小花园。斯夜枕着河水入眠。
半夜一点多的时候,第六感把我从被窝里拖了出来,走到窗前一看,外面竟是漫天雪花。 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白天可是蓝天白云阳光灿烂的啊! 看密密的雪花被急速的风卷着,飘过窗下的孤灯,无声坠入到运河里,瞬间化为无痕,那感觉,就象在做梦。舍不得睡觉,抱着一杯茶站在窗口看了很久,才想起拿相机拍一张,不然第二天醒来,一定会以为是自己的梦了。
城门之内便是基奥贾唯一的大街,人民大街。
遛狗的居民。
河边也经常传来大声的说笑,各种亲朋好友聚会,在家门外扎堆闲聊。
临河的蔬果摊子,灯光下看着很温暖。
从河边拐到大街上,想找个地方吃饭。黄昏时熙熙攘攘的街道此刻空了下来,人都坐进了街边的酒吧里。大街上吧很多,提供酒水和简单的食物,正规的饭店却很少。
在一条与大街垂直的小巷里发现了这家饭店,名字叫“RISTORANTE AL BUON PESCE"(好鱼餐厅)。停了下来,因为看到门口的招贴画上写着,这里每个周日都有阿根廷探戈表演。可惜,我到的时候是周五。
餐厅里有两个厅, 一个是木板地面的,周日表演探戈时才开,平时营业的是这个厅。 装修颇花了点心思,古典中有现代, 墙上的壁画有些波西米亚的新艺术运动创始人慕夏的调调,清新妩媚中透着点颓废。
找了个靠墙的位置坐下,经理拿上来菜单,翻了一下,不贵。 点了一份海鲜前餐,12.5欧元,又要一份海鲜面,还是12.5欧元,再叫了四分之一立升白葡萄酒。餐厅里此时没有别的食客,因为之前经理说,可以随便拍照,于是我便离开座位拍,刚拍了两张,他就端着我的前餐上来了。 这么快!
终于磨蹭到经理和厨师都吃完了, 俺果断吃掉盘里的小龙虾。 然后坐等我的海鲜面。 时间实在太早,餐厅看上去太空空荡荡,我便开始拿着酒杯玩创意。拍了这么一张无聊的照片,仙女的洗脚水
主菜上来了。
餐厅里的人也慢慢多了起来,都是些老头老太。 音乐也响起来了,老派的爵士,萨克斯风,低沉而迷离的旋律。
吃完海鲜面,经理又走过来,“漂亮极了的索菲亚,你还想要点什么?我们有自己做的巧克力蛋糕,提拉米苏,都是很新鲜的。”哈,我通常不吃甜点的,架不住人家这般恭维,那就来个提拉米苏吧。
出了餐厅一路逛会旅馆, 见到桥头一家风味餐厅的灯光,在夜色里看上去很有感觉,便想拍张夜景,不想隔着二十来米也被门口扎堆聊天的人们发现了:“看那个中国人在拍我们!” 于是纷纷朝我挥手,一个个笑着:“我们要去中国咯!这下子我们也去中国了!” 其实我拿着一个超广角,距离他们这么远,根本拍不清人, 这张是把大图剪裁之后的结果,我原来想要的什么静夜桥头的灯光的画面全被我裁掉了。灯光再温暖,怎么比得上这热情的笑容温暖呢!
正走着,两个骑自行车的老头忽然从后面超了上来,又忽然一刹车,停在路边的讣告栏里。“你看,朱丽叶.梅达戈,是她。” “真的是她, 真的走了。” 老头们又骑上了自行车,看上去很平静地离开了。
马焦雷湖沿岸的庄园别墅不象科莫湖那么多,却有一项极为霸气的景观:BORROMEO众岛。那是湖中间五个大大小小的岛屿, 当年米兰最为显赫的贵族BORROMEO家族把它们买了下来,在上面盖房子,修花园,砸了大把金子打造成私家水上梦幻秘境, 其中美丽岛(ISOLA BELLA), 妈妈岛(ISOLA MADRE), 渔夫岛(ISOLA DEI PESCATORI)现在都成了湖上最著名的旅游景点。
其实我这次本来想去美丽岛的,那里有意大利最大的水上巴洛克花园, 是几个岛中名气最大的一个。结果本该在美丽岛对面的STRESA小镇停车的我,一不小心油门踩狠了,来到一公里外叫BAVENO小镇。 俺一向是随性的人, 一拍脑子决定将错就错,咱们去妈妈岛吧!
买票上船,也就是几分钟吧, 反正湖上的风还没有吹够,就来到妈妈岛的码头了。
小岛上建筑不多,除了一处宫殿一处教堂,基本就是个大花园。 看过别人拍的不同的季节里的照片:长长的台阶上空架着紫藤的长廊, 文艺复兴式的宫殿下攀援玫瑰组成的漫长的花墙, 英式花园的草坪上大片浓烈的杜鹃......不过这个迟来的春天刚开了头,这些都看不到, 此时,花园的主角是茶花。
园子里到底有多少种茶花,我也搞不清楚,反正到处都是茶花组成的花墙,红的粉的白的花的,有些花朵大到直径能有十二三公分。本来我拍照的时候还曾经搞了些参照物,以区别那些型色相似尺寸却差距很大的品种,最后发现,那么多品种,根本拍不过来,算啦,别学究气了,随便拍随便贴几张吧!
上面这六种都是茶花,如果你愿意看, 我还可以拿出好几种的照片来,不过,咱又不是在做茶花目录,就这些吧:)
园子里有很多种颜色的虞美人, 白的黄的粉的红的橙的,薄而多褶皱的花瓣在风中显得特别的柔美。 我老觉得它们象我们小时候用一种皱纸做的花, 把皱纸在筷子上卷得紧紧的,两头一挤,打开来,就是一瓣又卷又皱的花瓣了......
玉兰,很多种玉兰和木兰。这树白玉兰的花很密集,远看整棵树给人感觉叠叠累累珠光宝气的。
这种白玉兰一棵树也没几朵花,但花朵的尺寸真是惊人,俺中学时候曾经混过六年排球校队,我可以很负责地说,这花的尺寸也就是比排球稍微小一点点而已。
这个叫啥不晓得了,意大利的春天挺多见的。
今年暖得迟,大多数杜鹃都还没有开。但是在园子一角看到这种叶子很大的淡黄色杜鹃,花朵如同一串玉质的铃铛,还带着露水,真真是世外仙株的感觉,很惊艳。
这俩都不认识,只知道都好精致啊,象首饰......
这个也不认识
这些是认识的,三色堇和银莲花。
安琪是学艺术的,最近要完成一些作业,她有一些大片的构思,却苦于没有资金租用服装和模特,于是决定“拍一组不知所云的东西冒充艺术范儿”。 当我看到这水中的云影树影,立刻叫她,“过来看看,这里能整出点不知所云的东西不?”
园子里好几种不同的洋水仙,安琪是福建人,对水仙自然不陌生,可她却问我“这是什么花啊”,我说水仙啊,她说“什么?水仙?这么大?太颠覆了,太颠覆了。” 嗯,洋妞丰满,洋水仙也健硕,朵朵都鸭蛋那么大。
我喜欢蕨类,总觉得是一种很神秘的植物。妈妈岛的花园里很多大型蕨类,好像花园的主人特意把它们都砍了,只留下根部,到了春天,便冒出各种有趣的芽来。
花开美,花谢亦美。为什么我总觉得满地落红的画面比满枝繁花看上去更有感情。
其实满枝繁花也好,满地落红也好,甚至远处连绵的雪山也好,近处碧蓝的湖水也好,再加上那个文艺复兴时期的华美宫殿里数不清的珍宝也好,如果仅仅这些我就觉得妈妈岛美得象梦幻,那我也太没见识了。妈妈岛最致命的魅力是, 不仅你可以悠然自得穿行在这些美景美物之中,还有不知道多少只多少种大白天也穿着礼服拖着华丽长尾巴的鸟族跟你一样大摇大摆地在其中晃荡!
刚开始遇到一群这样的家伙排队从我面前跑过的时候,我真是惊讶得要命。后来才知道,它们不算什么。P.S.这东西的学名叫白鹇,又叫银鸡。
穿得更华丽的立刻就出场了。 五彩锦鸡啊,那一身艳丽的羽毛。
满树的茶花,也不过是给我遮阳的华盖! 这样漫不经心懒洋洋的家伙才真是贵族血统啊!
躲在花阴里舒展一下翅膀。
在园子里呆了很久,也不见孔雀开屏,快走的时候,不知为啥,居然开了,而且是两只!! 那个华丽的色彩啊,那个不可一世的气场啊,瞬间秒杀园子里其他鸟族。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的。正面看雍容华贵气概不凡吧,在你所不了解的背面,开屏的孔雀是这样的.....
利古里亚海沿岸的著名景点很多: 首府热那亚是哥伦布的故乡,它那宫殿林立的历史中心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圣雷莫(SAN REMO)是著名的音乐之城,每年的圣雷莫音乐节在西方音乐界享有盛誉;波多菲诺(PORTOFINO)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幽雅的环境,成为有钱人趋之若鹜之地,它的名字在欧洲几乎就是浪漫与尊贵的同义词;还有近年来越来越被中国游客所熟知的五渔村(CINQUE TERRE),也在利古里亚海边的悬崖下。
但这些地方都不是利古里亚海边我的最爱, 在这段山海交错的海岸线上, 有两个地方让我去过之后一直念念不忘, 一个是与五渔村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韦内雷港(PORTOVENERE),传说中拜伦游泳横渡海湾的地方,还有一个,就是今天我要说的卡莫利(CAMOGLI)了。
其实我五年前去过卡莫利,只是黄昏时分一次短短的停留,便让我一直惦记这地方(五年前的照片见博文《渔村夕照》)。一直想着要不等这个朋友来再去吧,要不等那个朋友来再去吧,朋友来了一拨又一拨,但意大利可看的地方太多,卡莫利始终未列入行程。不知怎么的,我忽然想起了我的一个意大利朋友,他是一个企业主,五十多岁了,却从未去过威尼斯。他说,年轻的时候,觉得威尼斯这么近,啥时候都可以去,不用急,结果一晃就岁数不小了,又觉得既然这么多年都没去,再去就需要给自己一个特别的理由,比如跟某个特别的人一起去,结果是一直没去成威尼斯。我疑心,这个跑遍世界的富裕的意大利人可能这辈子都去不了威尼斯了。于是决定不再等了,上个星期六,给小车装满油,独自出发,奔向我思慕已久的卡莫利。
我家二妹九重春色就说,三年前她在这里捡过石头。我拍不到她,拍俩捡石头的比基尼女孩吧!
卡莫利的海滩并不是沙滩,而是石头滩。这些五颜六色的鹅卵石在海水天长日久的冲刷和浸泡下变的非常圆润还带点光泽,看着让人有想捡几块回家的冲动。
周末的海滩上人不少,大多数是从热那亚等周边大城市赶来的。石头滩上铺个毯子,一呆就是一整天。
有没有觉得这俩姑娘连晒太阳都象构成了一幅现代风格的油画?
人晒,狗也晒。
这样无所事事地呆在太阳底下打盹,是意大利人心中最甜蜜的事情了。
漂亮的小妹妹还不习惯无所事事,不停打搅正在看杂志的年轻妈妈。
也有闲不下来的大人,居然在鹅卵石滩上做瑜伽,太强大了!这样做,是不是兼有瑜伽和背部按摩的功能啊!
闲不下来的孩子们也有自己的去处: 海滩上方有几个大平台,那里不仅是观海的好地方,也是孩子们的天下:打排球的,踢足球的,骑自行车的,溜旱冰的,玩独轮小车的,互相穿插跑来跑去简直热闹非凡,经常看到玩旱冰和小车的孩子们从一团混战的踢足球的队伍中穿过,或是足球飞到了排球的领地,居然也不见孩子们吵架闹矛盾,个个自得其乐。
但卡莫利我最喜欢的地方并不是海滩,而且村子最西端的一个小码头。那里停着许多五颜六色的渔船,与五颜六色的房子一起,把海水染得色彩斑斓。
船头上居然站着这个东西,神奇啊~~
如此浪漫的海滨,自然是谈情说爱的最佳场所。 到处都是相依相偎的情侣。
这女孩背的包上都是海边的情侣的形象呢,太应景了! 我夸她的包漂亮,她说是在热那亚的一家连锁店里买的。其实女孩答完我的话之后,就跟男朋友热吻上了,那姿态绝对是完美的浪漫造型,堪比电影画面,可我距离他们太近了,实在不好意思拿着个大单反对着人家咔嚓啊!
看左边这小两口玩得多HIGH! 嗯,泡妞是个体力活啊!
据说在海边,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以前我一说去海边了,就有朋友笑我:“你一个人跑那么浪漫的地方干啥?”可拥有如此悠闲的时光,是可耻并快乐着吧!
据我观察,在卡莫利遇到“可耻”的家伙,都拿单反相机。
这俩哥们不孤独也"可耻",一天遇到他们N次永远在拍照,天都黑了,我都吃晚饭了,他们还站在我餐厅下面的沙滩上支着架子拍暮色中的海浪。如此不解风情的工作狂,真是辜负大好风景。你们就不能停下来静静地用心而不是用镜头看看眼前的世界么?
在海边当了一天的可耻的孤独者之后,我差点干了件更可耻的事情:CAMOGLI小港边有堵渔网墙,上面挂了很多这种情侣们山盟海誓的红心。忽然就想,要不我也拿个心先填上我的名字,N年之后会不会有个人来找它,填上另一个名字?
这是个不分季节的理由。意大利的海岸少有平坦开阔的,基本都是山海交融曲折多变。许多象卡莫利这样历史悠久的小渔村或伫立于绝壁之上,或隐藏于悬崖之下,人文之美与自然之美水乳交融,处处都是旖旎风光。
早成八点多,卡莫利的海滩上还很安静, 已经有人在海边的钟楼下晒太阳钓鱼看书了。
随着太阳慢慢升高,海滩上的人也越来越多。 你看这一家三口,老爸老妈在阳光下安然闭目养神,女儿则专心玩起填字游戏。
这个也是在玩填字游戏的帅哥的腿也不短哈:) 看书和填字游戏,是海滩上最流行的打发时间的活动了。
主人早晒得昏昏睡去了,狗狗还在精神抖擞地张望。
两个半小时之后,我站在了卡莫利的海边, 那片海水的名字叫“天堂湾” (GOLFO PARADISO)。这是个藏在悬崖下的小渔村,以密密麻麻的五彩缤纷的房子而著称。
村子在山脚下,公路在村子的头顶上,下到海边要经过许多这样的台阶。
从山上看海边的房子,别有一番风情。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句话现在已经被用泛滥了,真心不想再说,可这就是这个季节的卡莫利的真实写照啊! 坐在这样鲜花盛开的小院里晒着太阳听潮声,生活还能再美好一点么!
坐在这样的长椅上,面对大海一整天,从日出呆到月升,不知道是什么感觉。不过要想占领这些椅子可得趁早,天气好的周末,只要一过早上九点半,卡莫利的海滩上就开始人潮汹涌了。
利古里亚海边建筑的一个特点,是在外墙上画上以假乱真的建筑结构做装饰。 上图右边的房子不仅下方那些“大石块”是画的,墙上那些浮雕一样的花纹是画的,连中间那扇绿色的窗户也是画出来的。
这家人不仅画了个假窗户,还画上一只猫瞪着海滩和过往行人,一眼看上去绝对以假乱真。 这猫我五年前拍过,一千好几百个日夜过去了,这壁画颜色似乎没什么变化,是又重新画过了呢,还是这一带下雨太少?
这堵画着非常逼真的栏杆的矮墙,其实是CAMOGLI小镇的垃圾场的围栏, 墙内放着七八个巨大的垃圾箱,外面一边是这样的墙,另一边是一组放大的本地风景的黑白老照片,矮墙上还放了一大排各色仙客来。随性的意大利人,要么不捯饬,随便自家外墙满是岁月风雨痕迹,可捯饬起来,比谁都能捯饬。
还有更能捯饬的:这是CAMOGLI海边的一家餐馆的露天座位, 每个位置上的盘子的花纹类似却不相同,各个座位上的杯子形状一样颜色不同,餐巾还用不同颜色的绢花扎起来,看上去真是满桌子春色啊!
有些城里人会找一片自己喜欢的海,买一个度假小屋, 不需要很大,只要面朝大海,洒满阳光。海边有很多居民也会把家里富余的房产作为度假屋出租,所以,如果你买不起海边的三百六十五天,你就买下海边小屋的五六个夜晚吧,支付一笔还算合理的租金,你便可以象海边人家一样站在面海的阳台上赏花、一边眺望着窗外远处的帆船一边烧菜、当然,还有听着潮起潮落的声音入眠。
我是很爱这样的小渔村里的日子的,忍不住多贴几张。 卡莫利跟利古里亚海岸很多地方一样, 民居最大的特色就是外墙上的手绘装饰。你看上面这两张照片,其实就是一堵堵平面的墙壁,除了窗户是真的,那些有浮雕的窗框啊,墙壁上的装饰啊,都是画出来的。据说是因为这一带古代不算太富裕,要在屋子外面弄上真正的浮雕什么的造价太高,这种以假乱真的装面子的方法变流行起来,渐渐演变成了传统。 在这种外表画得华丽丽的大楼里住的都是普通人家,只要阳光好的日子,各种衣物被单就挂满窗外,华丽的古典趣味与平实的生活气息相印成趣。
这样画面,让我觉得那些床单每一寸上都充满了阳光和海洋的味道。
干晒总觉得少点意思,卡莫利的海滩边一长排很多小酒吧和冰激凌店之类,春天的下午,很多人在这里边吃边喝边晒。
意大利的海因为山海相交, 所以徒步也是海边最流行的活动之一。经常是看到这边有人一身泳装躺在大石头上无所事事,那边有人全套户外装备沿着山路暴走不停,那种对比很有趣。
这也是俺在卡莫利进行的主要活动之一,没办法,买快艇钱不够多,玩潜水胆不够大、闲躺着晒太阳心不够静、面对大海谈情说爱找不到搭档, 只好徒步咯!
终于走到那个岬角了,其实风景挺普通,就是一条几十米长的岩石堆伸到大海里,岩石上有一个废墟, 岩石周围的海滩上长着茂密的仙人掌,颇有野性的气息。
从半山的S. ROCCO走到这个岬角大概一个小时的路程吧,这老老少少前赴后继地走到了之后干啥呢? 还是一样,晒!太!阳!!! 走半天也就是换个地方晒太阳,对着大海发呆,或者看书看报纸甚至有位夫人坐在岬角的最最顶端一块石头上写东西----我看了,不是填字游戏,大笔记本上写得密密麻麻的不知道是啥。不同民族享受生活的方式真是不一样, 我一直觉得欧洲人比国人有更多的冒险的野性冲动,却又有比国人更为安静的内心。
放假的头一天,意大利北部各高速统统堵成了停车场,原本4个半小时的车程硬是开出了7个小时,让独自驾驶的我郁闷不已。但当这样的起伏如波涛的原野变得越来越近,最后我的小车完全在这些“波浪”之间穿行的时候,所有的焦躁与疲惫都消失了,我只是轻轻在心里念叨,我终于又回来了,托斯卡纳。
迎面而来一座中世纪的古城门,曰“狄亚娜门” (PORTA DIANA), 我知道的目的地要到了。我选的那个寓所之所以取名为“大门”,就因为它紧靠这座古城门。上图中右边的石墙,其实就是寓所停车场的围墙了。
这就是“大门寓所”, 坐落在沃泰拉城边一个小山坡上, 被松树、橄榄树和各种绿色包围着。
那真是很大很大的一株紫藤,连卢洽娜也说不清它应该有一百多少岁了。它遒劲的藤条如八爪鱼的触须般四面八方蔓延,几乎布满了前院平台的每一个角落,将那些台阶、古井、座椅等都庇护在它密密匝匝的紫色花串下。它真的是太大了,而且延伸的形状不规则,以至于我换了N个角度用我的10-22的超广角都不能把它拍全了!
因为这片紫藤的存在,住户们似乎都变得懒了半拍,经常看到有人坐在花下看书、上网、玩手机或者干脆就是呆坐,置咫尺之外的壮丽田园和古雅的小镇于不顾。尤其一对德国老夫妻,每天早上我到院子里闲逛看见他们坐在花下吃自己做的早饭,傍晚我出门进城吃饭看到他们坐在那里吃自己做的晚饭,有天晚上我在城里酒足饭饱之后慢慢逛回来,静夜里觉得那紫藤的香气格外醉人,忍不住在那花架下停住了脚步,忽然听到一声hello,吓我一跳,原来是那德国老爷子正独坐花下某个角落里呢:)
落花也罢了,那么大一树紫藤,让整个院子都浸在浓郁的香气里。尤其那样清凉的夜里,那香味愈发浓得化不开了,在那花下坐久了,被熏得有点微醉的感觉。
尤其依地形而建的小花园,各种植被的颜色造型搭配得错落有致,方寸之间步移景换,精致得就象个迷你伊甸园。我觉得我能在那院子里上上下下拍个半天,事实上我也差点这么做了,只是好心的卢洽娜以为我闲得无聊了才这么干,推荐我去看那个附近的古墓,我才很不好意思的走出了院门:)
有几套客房门口的小平台就对着花园,坐在那大遮阳伞下吃饭喝茶聊天看书,都说不出有多惬意。
橄榄树下的虞美人。
橄榄树林的边缘上种了不少鸢尾,白的、紫的,雍容而优雅。
寓所的院子外有一条小路,经过开满野花的橄榄树林和边上种着大排鸢尾花的小菜地,弯弯曲曲一直伸进山谷里。我曾经在那小路上走了一阵,真是各种野花盛开啊,诱得我越走越远。走了好一阵才醒悟过来,我到托斯卡纳不是为了钻深山老林的吧,这才掉头跑了出来
说了半天尽说花花草草去了,既然是寓所,比花草更重要的是住得舒服啊! 这次我订的是一个小公寓,一室一厅一卫,可供两人居住,可惜我是独自前往,连个分摊房租的人都没有。好在房价不算贵,75欧元一晚。喏,上面这个就是我的卧室了。
这是厨房兼客厅。卢洽娜给我介绍了半天厨房设备,此行我就一个人,所以没有生火做饭。托斯卡纳的乡下厨房绝对是个消磨意志的地方,四年前的夏天我跟三个朋友一起到托斯卡纳也是住在一个带厨房的农庄里,结果每天发生这样的对话:“这么大的太阳,要不在家吃饭午饭再出去吧?” “这地方人那么多那么挤,不如我们早点回村里烧饭去吧?”行程因此被改得乱七八糟,大把世界文化遗产就这样让位给了厨房!这次看我两个德国邻居也差不多,进进出出永远看见他们在吃饭,在我的印象里,他们这次就是到托斯卡纳的紫藤花下烧饭吃饭的!
厨房设备挺全的。水龙头有三个,一个冷水,一个热水,还有一个干啥的? 告诉你吧,最左边这个是饮用水龙头。所以我这个喝惯了冷水的家伙,那三天连开水都没烧,彻底犯懒,想喝水就拧开龙头,出门前还把自己的两个水壶都管满了:)
很喜欢公寓里的这些小物件,它们是朴素的,却又是精致的,很有田园气息。
洗手间不大,但是很干净。
细节最能体现性格与品质。寓所浴室提供的洗浴用品都是纯天然的,这样素雅的包装跟乡村风格的装饰非常和谐。有趣的是,那浴液号称是加了人参的,洗个澡干啥要用人参啊,我一直没搞懂。
沃泰拉是比萨下属的一个小镇(嗯,就是有个斜塔的那个比萨), 但这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风景与比萨都截然不同。 英国著名的经典“黄书”《查泰来夫人和她的情人》的作者劳伦斯(D.H.LAWRENCE)访问意大利时曾这样描述这个小镇:“沃泰拉如同内陆中的孤岛,依然令人好奇地孤立着,并且严峻。” 九十多年过去了,现代交通的触角改变了沃泰拉的生存状态, 但不管是我站在沃泰拉的城头眺望城外的原野,或是在城外的原野中遥望沃泰拉的时候, 我依然能够清楚的体会到当年劳伦斯为什么会觉得沃泰拉象一个孤岛。
沃泰拉其实是有着非常多古迹的地方。这里曾是伊特鲁里亚文化的重要中心。伊特鲁利亚文化是古罗马之前就存在在现代意大利疆土上的一种古老文明,曾对古罗马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到了罗马时代,沃泰拉就已经是一个城市了。 现在的沃泰拉有保存完好的高大宽阔的古城墙,行人可以在城墙上散步,参观与城墙融为一体的那些要塞碉楼,还可以到城墙附属的公共花园里小憩, 还有一座古罗马的剧场,以及大量的中世纪的不同风格的教堂和民用建筑。
几十公里的比萨外毗邻大海的波涛, 沃泰拉周围没有碧蓝的海水,却有一望无际的大地的波涛。 这里的丘陵舒缓起伏连绵不绝, 而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沃泰拉,就在上图正中那个山顶上。
站在沃泰拉的城头,放眼望去,周遭360度尽是这样起伏的绿色原野,一直铺排到天边。那时候,你真的会感觉到,沃泰拉就象这无边绿波中的一个小小的孤岛。 我曾经有些懊恼我去的那几天天气不好,照片效果不太理想。 后来想明白了,天气再好,我也无法用我的镜头身临其境时所感受到的震撼。
这是沃泰拉的一个古城门外,正值春暖花开。
这就是沃泰拉的古罗马剧场。我都记不得自己看过多少个古罗马剧场了,不说在意大利了,跑到法国土耳其等国家也看过好几个。沃泰拉这个古剧场的规模并不算大,而且舞台上的雕塑什么也荡然无存了, 但金色的夕阳里,这个芳草萋萋中的废墟却格外的容易让人产生“行人莫问当年事”的感慨。
夕阳里,沃泰拉城北角上的一个中世纪大教堂的身影。
沃泰拉很小,但在它的小巷里乱转是很容易迷路的。因为那些小巷横七竖八曲里拐弯的方向很不规则,而且还有高高低低的上坡下坡。我本来是个方向感极好的人,在朋友中素有“鸽子”的称号,在沃泰拉的深巷里居然都走错过两次!不过我并不担心在沃泰拉走丢,反正走到头不是这个古城门就是那个古城门,大不了沿着城墙走一圈,总能走到你想去的那个门;我也并不介意在沃泰拉的小巷里迷路浪费时间,因为无论走到哪里,到处都有充满生活气息的小美好。
我随便走过一个小拱门,穿过挂满鲜花的小巷子, 再拾阶而上,便是古城墙。
我喜欢天竺葵,更喜欢他们这种挂天竺葵的方式。
这样挂也不错。
其实现在的沃泰拉已经是很商业化的旅游地了,很多饭店、酒吧、披萨饼店、工艺品店。街头巷尾充满着讨好游客的捯饬劲儿。 不过好在意大利人个个从小受到不错的审美教育,所以不管他们怎么捯饬,都不觉得突兀和令人生厌, 反而处处透出点可爱的小匠心来。 你看这家卖土特产的,把意大利面和小红酒挂在门边,引人注目,也讨人喜欢。
而这家红酒店的橱窗布置方式,简单却出人意外, 视觉效果相当震撼。
有天吃完晚饭在街上闲逛,看到一个老爷子正在店里做滑石雕刻,便驻足观望。 店门口站着另外两个老爷子,大概是雕刻师的老朋友了,跟我说“进去看,进去看啊!” 于是便进去了。 老爷子正在雕一个大乌贼鱼, 是按照客人提供的照片接的订做活儿。 我问他怎么晚上还工作,他说他每天都工作,从星期一到星期天,白天也工作晚上也工作,真是个勤快人啊! 问他这个乌贼要几天才能做好,他说两天半到三天,我说那挺快啊,他说不快了,这乌贼挺难做的,因为那些触角乱七八糟绕来绕去的,中间很多镂空的地方,很费工夫。
这些就是老爷子用滑石雕的作品,蛮可爱的吧。
到一个小纪念品店里去买了一个小冰箱贴,付款的时候发现店主站在收银台后忙着做手工。 于是有点好奇:“您在做什么啊? 这是片木头么?” “是啊, 我要把它抛光,再镶上螺钿,然后贴上表面装饰的薄木片。喏, 做完之后是这样子。”“哦,这是门牌么?” “不是啊,这是吉他的琴头啊!” 哈,丢人了,居然没认出这是琴头,去年9月我还去参观过一个瑞士的吉他厂呢。正跟老爷子瞎聊着,有人买东西了,不敢耽误人家生意,赶紧闪人。走到店外,看到橱窗里的吉他,就拍了一张,老爷子在店里隔着玻璃看见了,又拿着一张名片追了出来,原来人家还是一家乐器作坊的老板,又开了个小店挣点小钱。
在展厅里转了一圈,觉得有几幅画很不错,便问门口接待的老爷子是否允许拍照,老爷子说:“随便拍,没问题。” 我谢过他,端着相机转身想去拍照, 不想老爷子又跟上来,把我带到几幅画前,挥着胳膊比划着说:“这些,这些,那些,全部,都可以拍,你尽管拍好了!” 哎, 我说大爷,你能不能别那么热情啊,其实我也不是每个作品都喜欢的,原本我就想拍两三幅画的,被他这么一来反而觉得不装模作样拍上一大圈都对不住他了。
这两幅画是同一个画家的作品,笔触有点彩派的遗风,用光用色都很有特色,我挺喜欢的。
展览中有位雕塑家的作品也颇为有趣。这个跳马的女孩从发梢到脚跟每一寸都显得活力十足。
一看这眼神就知道是个“坏”丫头,干坏事还满脸得意劲儿。 这图,不用局部马赛克吧, 艺术作品嘛。
我也不是只跟“搞艺术”的人聊啦, 意大利人大多数话唠,我也天生话唠一个,所以呢,闲着没事就满街瞎聊呗。有时候,觉得旅行中的风景看得多了时间长了慢慢记忆就模糊了,而那些遇到的好玩的人好玩的事儿却总记得。 路过一个大宅子,这个有着精美雕花的大门吸引了我。一个男子坐在那里看报纸,来往的人中不断有人跟他打招呼:“CIAO, 罗贝托!” “CIAO!”“最近怎么样?不去哪哪哪了么?” “挺好的,我一会儿就要去哪哪哪啦,现在这呆一会儿。” 有时候是他主动跟人打招呼:“保罗,去哪里呢,星期天好啊!”
宅子内部没有我想象的豪华,不过小天井里简洁轻盈的廊柱和喷泉看上去倒也优雅。 我看到走廊上贴了一些招贴画,是关于儿童健康啊教育啊之类的内容,还有一些公告,便猜这里是个小学或者儿童福利机构之类的吧,有点好奇,就往二楼走。
走到二楼门口,只见一个衣服有点寒碜的老头从里面出来,我楞了一下,问他:“这是学校么?” “不,这是公共机构。” 哦,我于是掉头想走。老头说:“没事啊,你进去吧,任何人都能进去的,记得进去之后关楼梯门就行了。”
我于是进去了,刚走到走廊上,只听到第一间办公室传来一个清脆的女声:“请进!”
在城门边看到这家小饭店,那门脸、那旧自行车装饰,那张贴菜单的牌子,一切都跟我七年前拍过的几乎一模一样。那一刻,仿佛觉得时光倒流,有一点点感动。仔细看那自行车三脚架上钉着的小木牌,又笑自己真是太矫情,人家上面写着这家叫做“和平风味餐厅”的历史开始于1939年,相比这下我这短短七年的回忆算个 啥,说不定人家七十多年来样子都没大变过。
“全世界最浪漫的花园”, 这可不是我说的,世界那么大,花园那么多,我才去过几个啊,这是MONTY DON 对意大利拉齐奥地区的NINFA花园(GIARDINO DI NINFA)的评价。 MONTY DON何许人也? 英国著名园艺家、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主持过BBC两个著名的花园系列纪录片《环球80个花园》(AROUND THE WORLD IN 80 GARDERNS》和《意大利花园》(MONTY DON'S ITALIAN GARDENS),可谓“阅花园无数”,他的话应该说有点权威性吧。 也有不同说法,比如《纽约时报》则把NINFA花园称为“全世界最美的花园”, 我觉得“美”有很多种,很难比较出个“最”来, 还是MONTY DON的说法比较确切一些。
NINFA在意大利语中“女神”的意思,通常是某块土地或者水域森林的保护神,其实就是咱们中国神话中的土地公公的工作到了这西方神话世界里换了一个美女来做, 这名字本身就带有浪漫色彩。 现在NINFA是个花园,它的前世却是一座古城,一座始建于古罗马时代到中世纪曾经相当繁荣的城市。公元1159年,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就是在NINFA加冕的,后来还在此居住。该教皇在与神圣罗马帝国著名的红胡子皇帝的战争中失败,导致NINFA城被严重破坏,加上疟疾的肆虐,1382年之后古城逐渐衰败成了一座废城, 被荒草所覆盖。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贵族家庭成员GELASIO CAETANI被NINFA废城令人浮想联翩的神秘气氛和他英国血统的母亲所启发,开始在废墟间种植鲜花树木。经过多年经营,NINFA成了一个典型的英国式花园, 一个位于意大利领土上却被英国园艺家MONTY视为比所有英国花园更为浪漫的英式花园。
所谓英式花园,与欧洲其他风格的花园有着截然不同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在欧洲,从十六世纪中往后一百年,是意大利式花园领导潮流,作为宏伟的庄园建筑与外部自然山水之间的过度地带,意式花园的山坡、草木、水体都被建筑化了,处理成几何图案,有明显的中轴线,整体对称,并利用山地地形设计出形式多样的动态水景;再往后一百年,随着路易十四领导下的法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在意式园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式园林成为潮流。法式古典园林也是几何园林,体量却比意大利园林大得多,其主轴线上的花坛更华丽、喷泉更辉煌、雕塑更精彩,除了主轴线之外,还有网状分布的次级轴线,整个园林更恢弘华丽,用以体现太阳王路易十四的伟大和光荣。
十八世纪下半叶,英国大革命已经完成,法国大革命即将开始,经过启蒙运动后的欧洲充满着“平等、自由、博爱”的思想,启蒙思想家们主张“回到自然去”,相信在自然状态下人的个性能自由发展,人与人互相平等真诚,道德完美,跟万物和谐相处。园林不再只是宫廷和大贵族的宠物,人们也厌倦了处处炫耀人工、力量、权威和财富的古典园林,在英国,人们率先抛弃了充满人工趣味的几何花园,将自然引入园内,让其具有自然的粗犷之美,又不失艺术的细腻风雅,让艺术隐藏在自然之中不露形迹。英国园林以一反欧洲两千多年造园传统的自然、感性的面目崛起,从十九世纪起成为欧洲最时尚最流行的园林风格。这也就是为什么,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意大利贵族GELASIO CAETANI,将NINFA改造成了一座英国式园林。
NINFA花园目前还是私人财产,一年中只在三月到十一月初开放,每个月只开放两三天。今年西欧的春天一直偏冷, 直到今天意大利北部的气温最高也只有二十度左右,眼见着五月的开放日只剩5月26日最后一天,我琢磨着花园里的花儿怎么都该开了,便决定周末跑一趟,地区火车转高铁再转地区火车再转出租车,来回一千二百多公里,只为看一眼这世界上最浪漫的花园里的春色。
参观NINFA花园必须在导游的带领下分组进行的, 每十分钟进一组人,每组最多也就是二十来个人。站在门口等候入园的时候,看到明媚春光中的怡红快绿,忍不住按下了上面这张照片。
此行之前,我已经把BBC那部美轮美奂的纪录片中关于NINFA花园的片段看了很多次了。印象中,这花园应该是有几处花环水绕的废墟。 身临其境才知道,原来此园中有无数处废墟,什么教堂、城堡、市政厅、水渠、磨坊、城墙.......一个曾经繁荣过的中世纪小城大部分建筑都在这里,虽然已经坍塌颓败;而每一处废墟无不是绿叶披覆、藤蔓摇曳、鲜花簇拥。 那些攀爬上高高的碉楼的蔷薇,那些覆盖了河边要塞的残墙的紫藤,那些盛放在古朴的石桥边的鸢尾和菖蒲,一切都曾煞费苦心经营,一切却又宛然天成全然不见匠心的痕迹。
站在NINFA花园里,任何想用摄影机或者画笔扑捉它的美丽的人都会变得茫然无措, 巨大的空间里,各种建筑花草的布局错落有致,而每一处的细节又是那么层次丰富、充满变化,想在有限的画面里同时体现大布局与小细节的妙处,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多少次,我面对着眼前整体壮观、细部美妙的景物哀叹:“如果人可以用眼睛拍照该有多好!”
英式园林受中国传统园林的影响也很深,十八世纪的英国著名造园家 WILLIAM CHAMBERS爵士就出版过好几本介绍中国建筑、园林等方面的书籍和图册。英式花园跟中式花园一样,是一幅不断变化的动态图画,步步是景,步移景换。
矮墙上覆盖着茂密的藤蔓和鲜花。墙不是笔直的,而是略成弧状,让小路更显得隐秘、清幽。
碉楼下殷红的攀援玫瑰与浓香的银丝茉莉以及各种浓密的绿色植被组成有香有色、既热烈又幽雅的画面。
绕到碉楼的另一个立面,是这样一堵残墙, 残破的楼门成了天然的画框,把一个芳草萋萋的院子和远处当年一个重要建筑的残壁框成了一幅画。
走近看那“框”内的“画”,可以看到那残墙上还有着色彩极为鲜艳的古代壁画, 而这残墙四周也是各种鲜花与丝柏环绕, 时光与生命,在这里组合成令人遐想的画面。
镜头的表现范围实在太有限了, 我不得不再添两张竖图更完整地表现这个碉楼的风貌。
NINFA花园的地势很平坦, 但意大利人还是保留了一点他们对水游戏的爱好。 上面这张图中的水不仅是流动的,而且是立体交叉的,横向的水渠成排跨越纵向的水沟, 上下都是清流潺潺。
园中最令人迷醉的水景无疑是这条小河。河底长满绿丝带般的水草,在清澈的水流中微微摇曳。河上有古桥,河边有众多的形态不一的废墟, 岸边的草坪上鲜花处处, 而水草交汇之处,点缀着左一簇右一簇的鸢尾、水仙、菖蒲等花卉,以及一些叶片巨大形态奇异的绿色植物。
我在这里掉队了, 因为实在舍不得离开。 导游的脚步太快了,我需要沿着河边慢慢走,用如同那小河流水的速度一般缓慢的步伐,让我那贪婪的眼睛尽可能地留住眼前每一步的美丽。 站在小河接近城墙处,可以看到美得相片无法表达的画面,河在面前一直延伸到远方,两岸数不清的花草和造型各异的废墟沿着河水也延伸到远方, 河上还有三座桥,造型各不相同,由近及远,整个画面极富层次感,可我怎么拍也拍不出来。
在水之湄的花花草草与与河底的水草相映成趣的画面本已足够动人,却偏偏还要有那些沧桑的残垣断壁加入, 苍凉与生机、凝重与明媚同时散发着吸引力, 实在太考验构图能力了。
水边随风轻摇的花朵, 凝望着水里白云的倒影。
站在这样的美景前,我无助得差点把相机掉到水里了。因为我怎么也没法同时拍全对岸层次丰富的花木、水中趣味横生的倒影、还有此岸草木扶疏中的碉堡废墟。
水墨画一般的场景。
水墨画一般的场景。
水墨画一般的场景。
水墨画一般的场景。
水墨画一般的场景。
六月的第一周,我终于可以脱掉了薄毛衣和风衣, 他们说,初夏了。
夏天了? 那春天呢? 谁把我的春天给偷走了?
今年欧洲的气候极为反常,一直到五月下旬,德国等国家还忽然下雪,而意大利北部从三月份到五月份,天气就象是老天爷随手翻牌决定的,反复无常,这三个月的日子基本上80%为冬天,20%为夏天。
2013年的意大利北部,春天就是个传说,它只存在于那些盛开过的鲜花里。
我是个花痴,看到漂亮的花总忍不住按几张,不知不觉中,手机里、相机里,都攒了一堆花花的照片,它们便成了春天今年曾经来过的证据。
第一次感到春天的来临是3月底在博洛尼亚郊外,旅馆对面有一个果园,满枝密密匝匝的花朵都快挤不下了。我对蔷薇科的各种木本花卉诸如桃李梨杏之类总有点识别障碍,纵然相关科普知识看过N多变,也只能确认这不是梅花、不是桃花、不是樱花, 只好求助于万能的微博,得到答案:南意的大杏子的花也!! 原来是杏花, 听到这个词,总想到“杏花,春雨,江南”, 是那般婉约缠绵朦胧悠远的意境,怎么这杏花到了意大利就变成了这般热情奔放的德行。
然后就轮到了各种红的白的粉的蔷薇科木本花乱开的时节。别问我这都是啥啊,我也搞不清。看到上面这张有个帅哥看书的照片我就生气,那是3月底的时候拍的,结果我5月底的时候穿得都比他这张照片上多,这都什么气候啊!
我比较熟悉的,就是这满街的红叶李,满城到处都是。这花原本可以开得更嚣张一点,真正做到铺天盖地的,但是因为影响到主干道上公共汽车的行驶,每年冬天都被修理树冠,所以春天开出来比应有的规模要小了不少。
黄昏, 一个社区公墓外小路上的红叶李,把通往天国的小路染满了生命的气息。
然后各种花都乱开了。 木兰,欧洲的木兰开起来就是一树吵吵闹闹的,繁盛得吓人。
洋水仙, 个头比国内的水仙大两倍以上。
这个不知道名字,意大利和瑞士南部都很多,据说在花园里能养上百年。
郁金香通常是成片的,难得湖边这几支零星的,别有一种清丽的感觉。
然后就是八重樱隆重登场了。 欧洲人喜欢八重樱的繁丽,很多地方都种植,花期挺长的,能开三周左右吧,一开起来,整条街都亮了。
不过这些八重樱运气不好,没开几天就冷空气来了, 我住的城市下了一场极为密集的冰雹,第二天上街一看,满地八重樱的落红,不过,让人惊讶的是,枝头依然有很多花儿,虽然在暴雨和冰雹的洗礼后有点不那么精神,却依然妩媚。
路边的栏杆上也落满了花儿。
一地落红
我喜欢暴雨和冰雹过后那些贴在湿漉漉的树干上的花瓣儿。
金链花开了。
芍药,总让我想起中国。
烂漫的杜鹃
这是啥?
我最喜欢的,还是各种清秀的小花儿。
五月, 月季、蔷薇、玫瑰的季节。 到处是这样爬得满墙满篱笆的娇艳,红的、粉的、黄的、白的都有,风情一万多种。
站在这窗户下,抬头, 仿佛漫天花雨。
科莫火车站附近一个老宅子,好像是铁路的办公机构,花开成了这样。其实实景上的花比这还多,但下班时间人家关大门,上班时间门前永远停着车,我拍不到一个完整的角度。
你还能认出这是一扇门么? 当然,没人能从这门出入了,估计半夜里,会有花仙子在期间进出?
这还比较象个门的样子。
这个六月,亚平宁好像是直接从冬天跳进了夏天, 每天一睁眼便是明朗得让人绝望的阳光, 天空之下,所有颜色象拼了命似的以最浓烈的姿态涌现出来,空气也渐渐变得又干又热, 让人不免有一丝丝焦躁。暑假还遥远,周末到乡下找个地儿,在蓬勃葱郁的绿意里享受清凉与清净,同时享受这块历史悠远的土地馈赠的美酒美食,不失为浮生中偷得短暂闲情的最可行的方式。于是上个周末,跟朋友们一起去了位于艾米利亚罗马尼亚大区的BERTINORO的“天堂酒庄” (FATTORIA PARADISO)。
作为世界上最早种植葡萄的国家,意大利从南到北跨越10个维度的土地上都有着连绵不绝的葡萄园,世界上没有一个葡萄生产国在品种的多样性上能与意大利比肩,这造就了意大利葡萄酒品种繁多、特色鲜明而独步天下的丰富口味。艾米利亚罗马尼亚的葡萄酒虽然不及皮埃尔蒙特、托斯卡纳、西西里等地的几个大牌那样声名远扬,却也有许多个性鲜明、口味独到、让人一见倾心的美酒。
“天堂酒庄” (FATTORIA PARADISO) 位于风景如画的中世纪小城BERTINORO附近,小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十九世纪末佩兹(PEZZI)家族从贵族手中购得了这块土地,开始了葡萄园的经营。 葡萄园位于一片小山丘上, 东坡迎着亚得里亚海的海风, 西坡遥望连绵的亚平宁山脉,两边种植的葡萄品种和口味都大不相同。其中一种只有当地才有的口味极其与众不同的红葡萄长期没有名字, 天堂酒庄的主人马里奥.佩兹(MARIO PEZZI)决定种植并推广它, 以此开发出了该酒庄的旗舰品种。因为酒庄面对的城堡为外号“红胡子”(BARBAROSSA)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居所,于是马里奥将这种葡萄和这种酒都命名为“红胡子”。
走在天堂酒庄的葡萄园里,满眼赏心悦目的青翠,远处缓缓起伏的山顶上的,便是“红胡子”大帝的城堡。
酒庄的餐厅里也处处装饰着玫瑰, 现在的酒庄女主人、马里奥.佩兹的女儿戛布里艾拉.佩兹(GABRIELLA PEZZI)告诉我们, 这些玫瑰都是从葡萄园里剪来的。 传统上,在葡萄园里种植玫瑰,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病虫害预警系统,因为玫瑰与葡萄会感染同样类型的病虫害,而且玫瑰比葡萄更敏感, 一旦玫瑰上出现了某种病害,就意味着葡萄也即将感染同类病害,人们就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灾害的发生;如果某一年的玫瑰长得特别茂盛,那一年的葡萄收成也会特别好。到了现代,人们有了更先进的科技手段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玫瑰的预警功能渐渐被人们遗忘,但马里奥.佩兹先生相信,如果在葡萄园里种植玫瑰,通过花粉的传播,葡萄中会含有玫瑰的芬芳,所以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他又开始在葡萄园里种植玫瑰。而博洛尼亚大学实验室的分析结果表明,佩兹先生的想法是对的,天堂酒庄的葡萄酒里果然有玫瑰的味道!!
葡萄园里居然还有孔雀!看到这样华丽的身影不时从藤蔓之间优雅踱过,感觉真的很穿越。 我们甚至还看到了几只灰色小孔雀,一扭一扭地摆着屁股排队前行,场面相当搞笑。 这些孔雀都是酒庄的主人养的,一共四十多只。吃午饭的时候,不时听到孔雀们此起彼伏的鸣叫,声音怪滑稽的。
比孔雀更吸引我眼球的,是每排葡萄前的这些玫瑰, 明艳的红,轻快的绿,这样的搭配恐怕绝不仅仅是为了美观吧?
戛布里艾拉夫人吩咐工作人员到酒窖里给咱们取几种好酒来午饭时享用。 我们跟着进了酒窖,我的天,这满天满地满眼的酒啊!!!!!!!!!!!还好我们都没有密集恐惧症哈。
真的是天上地下到到处是酒啊。好酒之徒到了这里,会不会有老鼠掉进米缸的感觉啊,哈哈。
仔细看,好些酒的年头不少了呢,瓶子上积着薄薄一层尘埃。
阴凉的地窖里,橡木桶里各种佳酿正在时光中慢慢酝酿。
酒庄里还有一个葡萄酒博物馆,陈列着世界各地的各种年代各种品牌的葡萄酒,我们甚至还看到了中国的通化葡萄酒!
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酒庄生产的各种葡萄酒, 右边这瓶,就是他们的拳头品种“红胡子”。
这是马里奥.佩兹先生当年获得世界杰出葡萄酒制造者奖项时的留影。
在酒庄中闲逛也是件挺有趣的事情。这扇被爬山虎包围的小门背后,是酒庄储存酒瓶的地方,看上去很有些年头了。
这是现代化的生产车间。 戛布里艾拉夫人告诉我们一个颇为意外的事实:目前天堂酒庄最大的出口目的国是----中国!! 我们去的时候,他们正在准备发两个集装箱的货到中国去呢。据说广州有好些餐馆里有他们的酒, 著名的“小蛮腰”塔上的餐厅便是其中之一。
转了一大圈,早就饿了馋了,总算到点儿了, 美酒佳肴接踵而来。从开胃菜一直到饭后甜点,体贴的主人专门为每一道不同的菜配了不同的酒,居然每一种都那么好喝,俺不得不提醒自己可别贪杯,喝醉了就有失形象啦!
那顿饭喝的每一种酒都很好喝,但真正让人欲罢不能的有两种,一是这种叫做Peti' Trufi' Cagnina di Romagna 的餐后甜酒, 用红葡萄酒酿制,醇厚、温和而略带甜味,如同成熟而稳定的爱情,回味悠长。
另一种另我迷恋的也是餐后甜酒,是用Albana白葡萄配制的,名为Gradisca, 这是意大利著名大导演,三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并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费德里科.费里尼(Fedrico Fellini)的最爱。 费里尼的经典电影、曾获戛纳金棕榈大奖的《甜蜜生活》(LA DOLCE VITA) 让 LA DOLCE VITA这个词成了描述意大利生活的经典词汇,电影是一部讽刺性的喜剧,而费里尼眼里真正的意大利甜蜜生活该是怎样的滋味呢?或许我们可以从Gradisca酒中找到答案。
费里尼与佩兹家族有着深厚的友情, 他曾经对酒庄留下这样的评价:“在天堂酒庄,你会觉有这样的感觉:葡萄酒是一种能赋予你超现实感受的现实之物!”
酒庄里原有的两幢十三世纪和十八世纪的农舍,被改造成了接待来客的度假公寓, 酒庄所在的山坡的最高处还修建了宾馆,让更多人可以在这里体验以历史酿造的甜蜜生活。
蒙特堡, CASTEL DEL MONTE, 位于意大利南方普利亚大区,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在十三世纪建的一座八边形的城堡, 素有“意大利最美的城堡”之城。
而去过三百好几十处世界文化遗产的大名博七色地图同学说,这是他迄今为止去过的最难到达的世界文化遗产。我去过的世遗有限,无比较无鉴别,我只知道,昨天正午站在南意赤火炎炎的街头,有一刻我以为我们恐怕会白白赶了两班火车也无法一睹它的芳容了。
蒙特堡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它的形象被刻在意大利的一分钱欧元的背面,几乎天天见, 但对我来说,它太遥远了,我从未想过要去那里。 普里亚位于亚平宁半岛的最南方,在意大利属于比较偏远贫困的地区,而我依然对普里亚情有独钟,曾经两度夜车来回去过那边的莱切、阿尔贝洛贝罗、奥斯图尼等城市,但这蒙特堡孤零零地立在一个十三不靠的山坡上,若非自驾想去那里太费周折。而且有些东西因为名声如雷贯耳了反而失去了了解的兴趣,就象许多经典名著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却并未阅读过也没有想要阅读的冲动,一分钱欧元背后的蒙特堡,对我来说就是这样的“经典名著”。
这就是蒙特堡的平面图, 完全对称的八边形,正对任何一面看过去都是这样的形状, 简单大气得有点象天外来物,跟亚平宁半岛上其他中世纪城堡相比显得十分另类。为了这个前后左右都一样的城堡,我一大早爬起来都来不及多看一眼我心爱的马泰拉,神速解决洗漱早饭旅馆结账等问题,直扑火车站。我跟七色同学说,让我为一座城堡放弃一座城, 我很怨念!
终于看见它了,蓝天之下, 橄榄林之上,一座小山顶上, 蒙特堡从一分钱欧元的背后走了出来,站在了眼前的阳光下。
烈日当头, 费尽周折才到达的城堡触手可及,我迫不及待地朝台阶走去, 后面有人喊:“站住啊,这儿还不拍一张到此一游吗?”
好吧,来一张,这几年很少拍到此一游照了,不过,来到这里太不容易了,是该留个纪念。
这就是平面上完全对称的蒙特堡,让人有点奇怪,在等级森严的欧洲中世纪,腓特烈二世为啥要盖这么一座所有房间完全一样的城堡?传说这是给嗜好打猎的腓特烈二世用来做打猎时的居所,可身为帝国皇帝,如果来到这里,跟手下随从奴仆住在一样户型的房间里,这不太可能吧?那腓特烈二世干嘛要盖这么个奇怪的玩意呢? 没有人知道。
城堡在小山顶上,除了一圈伞松再无其他树木,更凸显出城堡孑然独立、超凡脱俗的形象。
山下,除了近处的橄榄林,远处是这样的田园, 连绵无边,非常壮观, 俯瞰这样景色,觉得蒙特堡就象浮在空中。
蒙特堡内部的天井, 一方八边形的蓝天。
七色地图同学之工作照之一。
七色地图同学之工作照之二。
二楼房间朝外的窗户
二楼的房间朝内的窗户, 站在那里只能看到对面的墙壁,跟自己这边一模一样,感觉跟照镜子差不多吧。
往下望去,蒙特堡象一口巨大的井。
七色说跳一个吧? 好吧,跳一个。
如果一个年轻人说,他住在几千年前的祖先留下的洞穴里, 这是一种耻辱还是骄傲,不同时代的马泰拉人有不同的答案。
马泰拉位于意大利南部巴西利卡塔大区, 其老城区萨西区被推测为意大利最早的人类居所,旧石器时代就有人居住。所谓萨西,意大利语中的SASSI,原意为石头,在这一地区特指在钙质岩石上掘出的供人居住的洞穴。漫长的历史中八方风云在这片荒凉的山地间来来去去,从古罗马到伦巴第,甚至它还在拜占庭和德国皇帝的角力中左右为难,又曾经被来自来自北方的诺尔曼人统治。不管权利如何在各方枭雄手中更迭转移,马泰拉的洞穴民居一直在峡谷两边的山崖上静默地存在着、蔓延着,成了几千年来那些山崖的一部分。
1993年,拥有大约三千座可居住洞穴和一百五十座石头教堂的马泰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成为意大利的骄傲的一部分, 但时光倒流六十年,这里却是意大利最为贫困落后的地区。 意大利作家、画家Carlo Levi 三十年代因为犹太血统和反法西斯的立场被流放到巴西利卡塔大区,他在其代表作《基督止步埃波利》(Cristo si è fermato ad Eboli)中描述了当时那些靠着数千年前的祖先挖掘的洞穴躲避风雨、每天都在饥饿与死亡边沿挣扎的人们的赤贫生活, 但同时,他也称马泰拉为一个“的的确确美到极点,宛如图画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城市。”( È davvero una città bellissima, pittoresca e impressionante. )
这本在1945年出版的书唤起了意大利社会对马泰拉地区的注意。从1952年起,政府花了六年时间在老城区边上建了新城区,让那些在老城区洞穴里住了几千年的家庭逐渐搬入新区。老城渐渐被遗弃了,一直到1980年代,萨西区依然被视为马泰拉的贫民区,能离开的都离开了,很多洞穴都空着。但这种独特的古老居住方式却引起了许多外地游客的好奇。 在当地政府、欧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好莱坞大片的联手推动下, 马泰拉的洞穴越来越多地被改建成了旅馆、饭店、酒吧,成为从世界各地来到马泰拉的游客们首选体验的下榻处。
马泰拉在意大利,在地中海边,但它那古老苍凉的外形让很多人联想到了东方古老的基督诞生地。好莱坞导演梅尔吉布森觉得马泰拉就象他想象中的古代耶路撒冷,2004年,他在这里拍摄了《基督受难记》 (THE PASSION OF THE CHRIS), 2006年美国导演凯瑟琳.哈德威克在这里拍摄了《基督诞生记》(THE NATIVITY STORY). 事实上,在马泰拉取景的著名电影多达十几部,可以说,大屏幕在马泰拉重生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们在一个骄阳如火的夏日到达马泰拉。火车站在山下,老城区在山上,于是决定奢侈一把打的,没想到汽车走了大概才三分钟就停在一个广场上,司机说前面老城区是步行区,他陪我们走路到旅馆。
走着走着,司机手一指:“那边是马泰拉老城区里最新的部分,只有一千年四百年的历史。” 什么? 只有? 一千四百年年?我对此深表怀疑。 司机满脸骄傲肯定地说:“是啊, 马泰拉是世界上现存的城市中第二古老的, 最古老的是约旦的佩特拉!” 噢, 好吧,我没考证过,姑且一听。
旅馆就在半山上,有个视野无敌的大露台,站在露台上举目望去,视野所及皆是这样层层叠叠的屋子,中间隐匿着无数迷宫般曲折上下的小巷和台阶;低头向下望,则是高高低低的屋顶和小块的广场。
旅馆经理年轻,热情, 下午时间住客都出门逛了,他没啥事,便跟两个女孩在露台上喝咖啡。 我问:“听说马泰拉老城区最年轻的部分的历史有一千四百年?那最老的有多少年啊?” 小伙子笑眯眯地回答:“不知道。世界诞生有多少年? 自从有了世界,就有马泰拉!”
哈,好诗意的语言。难道马泰拉盛产文学家? 一个朋友说她在马泰拉有人跟她说:“我们依然住在祖先九千年前住的屋子,同一间!”
年轻的经理用手指着他背后的墙上:“你看,它在这里会有多少年了!” 我顺着他的手指望去, 是一个贝壳的化石。沧海桑田啊,跟这贝壳的故事比起来,就算几千年的历史也太过短暂了。
旅馆的部分房间就是洞穴的。 经理很随和,我便得寸进尺,让他打开别的空房给我看,这间洞穴,他也说不清多少年。
相比之下,我住的房间简直历史短得丢人,我的床铺上方的拱形屋顶上有块带雕刻的装饰物,上面刻着1820, 才两百年都不到啊,太寒碜了!!!
这样错综复杂的道路,让我忽然想起荷兰版画家 M.C.ESCHER笔下那些诡秘的空间,那些阴阳正负在不觉间偷换的画面。
象不象?
太阳渐渐变得温柔,空气渐渐变得冷静,走出旅馆,穿过这样拱门走进斜阳里的马泰拉。
最爱看黄昏时分人家院落里的日子。
也爱看各种角落里不起眼却独具匠心的小细节。
这是一家小饭店的招牌。
某户人家栅栏小铁门的装饰。
炊烟从萨西区的老屋子上袅袅升起,延续了几千年的生活还在继续。
这样长长的台阶总让我浮想联翩。如果有一个白色连衣裙的窈窕背影孤独走过,那该是多么美妙的画面。 正在遗憾没有模特, 背后传来脚步身,不是妙龄女子,而是一对中年游客, 缓缓的步履中透着几分从容和惯性,另一种优雅与魅力。
扛着背包大相机一路向南玩夜奔的女人啊,妖娆不起来也优雅不起来,那么放开来跳一个吧!
斜阳快要照不到远处山口的SANT AOGOSTINO教堂了, 天空中盘旋的鸟儿飞在回家的路上。除了那些被列为世遗的有着绚烂壁画的洞穴教堂, 马泰拉还有很多其他风格的教堂, 从罗马风的,到巴洛克的,到拜赞庭的,又或者是几种风格交融的,大有看头。可惜这次停留时间太短,只能留下次了。
伫立斜阳做抒情状,可惜拍跳跃照时专门翻到T恤外面压住衣服下摆的腰包忘记藏回去了,演砸了演砸了
沿着台阶走到一个小山顶,一群游客正在听导游介绍维修中的马泰拉主教堂。 偷听了一耳朵,导游说当年这里曾经有一次严重的地震,大多数房屋都毁了,大教堂却毫发无损。
这对可爱的爷俩从大教堂旁边一个小院里出来,见到我举起相机,很配合地摆造型。 南意人民就是热情友好啊!
绕过教堂, 又是一大片老屋子密密麻麻沿着山坡铺展开来。 这跟置顶的图片可不是同一个山坡,这是背对背的两个山坡。 我这时候才明白为什么我认识的漫画家阿梗老师会一再用“太壮观”来形容马泰拉, 之前我看任何照片都不能领悟这两个字, 现在才明白,这个沿着数面山坡延绵的城市,没有一张照片能把它的壮丽完全收进画面。
一条叫Gravina的小河切割出这个深邃的峡谷, 峡谷两边的山崖上都分布着洞穴。可惜这张照片拍的时间光线不对, 照片右边山崖上那些新房子的下面,阴影里, 有一大片从小图上看比较碎的密密麻麻的石头,那其实就是扎堆的洞穴民居。
另一边的山崖上也有很多洞穴遗迹,但是看上去都已经完全废弃,洞口荒草凄凄了。
残阳中,那块藏着洞穴教堂的突兀的大岩石看上去宛如天外来物。而它脚下左边那个San Pietro Caveoso小教堂是马泰拉最重要的教堂之一。
夕阳终于隐去了。宝蓝色的透明天幕下,山坡上的灯火次第亮起。 夜色让马泰拉从古朴苍凉厚重变得神秘浪漫妖娆。
我换上了高跟鞋连衣裙,独自走在这些迷宫般的小巷里。 明明知道,用细细的鞋跟丈量这样高低不平的路面完全是自虐, 可我就是想听见幽静的巷子里自己的脚步声。其实我向往马泰拉很多年了,因为各种原因行程总是一再耽误, 在这个幽静的夏夜里,我想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真的来了。
上上下下的台阶,横七竖八的岔路, 有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走向哪里。一拐弯,或是寂寂无人的角落,或者谈笑声中飘来的美味的气息。
夜色让每一条小巷都显得格外神秘。
穿过小巷来到新城区,这里有宽阔的街道,时尚的商店,气派的市政厅,还有几处精美的教堂。 虽然已是夜晚十点,街上依然热闹。 马泰拉正在竞选下一届欧洲文化之都, 所以活动不少,一位比我晚去十来天的朋友在那里碰上了免费的露天交响音乐会,把她美死了。
巴里, BARI, 意大利南方第二大城市, 普里亚大区的首府。
估计国人听说过这个地方的人不多,其实,旅居意大利北方十六年的我,对巴里也了解也接近于零,虽然我曾经数次经过这里去别的南方城市。
听说这次去南方的几个世遗需要多次在巴里转车,结伴同行的走遍天下的七色地图同学冒出一句“巴里的名声可不太好啊”。
之前我在法国的朋友懒日子JENNY因为工作关系曾经几度去巴里出差,她说,那时候都是当地的供应商陪着,不然不敢去逛, “不过,巴里的海鲜夜市真过瘾。”
两年前曾经有一家中国媒体打算做一个丝绸之路的专题,采访团队要到巴里,据说那是古代丝绸之路的总要目的地之一。有关记者出发前问我巴里的情况, 我也是人云亦云地回了一句:“意大利南方都比较穷一点,巴里听说治安不好。”
这便是此前我对巴里的全部认识。
这一次去南方看马泰拉、阿尔贝洛贝罗、蒙特堡等几个世遗,两天之内不断在巴里某个广场上一字排开的四个火车站钻进钻出,感觉有点破有点乱。等计划中的行程结束,七色同学登上大巴横穿亚平宁继续他的世遗之旅,我有了四个小时的时间与巴里的黄昏独处。没查过地图,没做任何功课,也没有任何计划,只是凭着直觉随意地穿过一条又一条街道,我觉得前面应该是大海。
老巴里,BARI VECCHIA, 老城墙内一个从十四世纪到十九世纪慢慢积累下来的有着四通八达的网状街巷的居民区, 一直到数年以前,这里还被很多巴里本地居民视为最好不要踏入的区分,因为传说中破旧落后、小偷横行。近几年巴里市政府在老区搞了不少改造计划,据说居住环境和治安情况都有所改善。
我下意识地摸了一下自己的腰包,同时却眼前的景象兴奋不已:那些曲曲折折四通八达的巷子,那些琳琅满目略带凌乱的摊点, 那些街头淡然闲坐或者兴致盎然聊天的人们, 一切都仿佛是从老电影中走来一样,带着一点地中海味儿一点阿拉伯味儿一点说不清道不白的混搭味儿,还有扑面而来的浓浓的人间烟火味儿,一下子迷住了我。 走的地方多了,越来越觉得最好玩的是人,风景看多了有时会审美疲劳,生动有趣的人们却总让人难忘,而眼前满街都是好玩的人儿啊!
其实巴里的街道比预想的漂亮得多,有不少华美的建筑、绿地、喷泉还有很多名牌服装店,怎么说也是有一百万人口的城市,在欧洲算大都会了。但我没兴趣拍照,那几天拍得太多了,也不想因为购物而在这个传说中小偷很多的城市暴露了我的钱包,于是径直走到了海边,在老港湾边面朝斜阳中的大海,独坐放空。
不知昨夜,谁在灯下就着涛声畅饮, 几个空酒瓶里好象还有夜的回声。
无目的地闲逛了一会儿,跟一个钓鱼的老爷爷聊了一阵, 他说这天水太清了没有鱼,还说他听说我住的城市科莫很美可惜从未去过,老爷子正想聊下去,但我觉得有点饿了,看见海边林荫道边的有一个古老的拱门,好象是通往市中心,便走了进去。
穿过拱门,面前赫然一个大广场,周边一圈米色大理石的罗马风建筑,大教堂、小教堂、城墙、城门、城堡....... 原本对拍照已经了无兴趣的我忽然又有了按快门的冲动。我素来对这种地中海情调的米色石头城市缺少抵抗力,从西西里到马耳他到突尼斯到莱切,这类米色石头砌成的古老建筑总让我顿生好感。
广场上,两个女警俯身在摩托车椅上忙着写什么,我觉得她们的样子很帅,便想拍一张。通常来说,在意大利是不让拍摄警务人员的,于是我便上前请求她们的许可,没想到她们开心地放下工作摆起了造型让我拍,受宠若惊之余我也有几分遗憾,姑娘们,我想拍要的就是你们工作时的自然状态啊!好吧,摆就摆吧,虽然不那么自然,帅还是帅的。
两对男女衣着隆重像是要参加什么晚宴的样子,施施然走过空阔的广场, 走向通往海边的拱门,风吹着女人们的长发和裙摆都不断飘啊飘。
教堂的附属院落里,一个男人心情沉重、若有所思。
看这老太太们的手势多好玩! 看上去应该都是老朋友了,却不知道在激烈争论着啥,看摊的老头饶有兴致地旁听并不时插嘴。
这些孩子们,让我感觉像是从《天堂电影院》或者《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走出来的,打扮和气质都和意大利北方城市的孩子有所不同。忽然有窈窕高挑的美女走过,孩子们都停止了聊天致意注目礼:)
拱门之下是一个咖啡馆,一群老少爷们坐在门外的椅子上闲聊或者发呆,或看路人来往, 那一派闲散的气氛让我忽然想起前一阵一位意大利北方的朋友去南方度了个周末, 他是个年近六十的企业主,回来之后大发感慨:“南方人才是在生活啊, 店铺的装修和氛围都象是五十年前的样子,人都过得很自在,不象我们科莫人,整天就知道工作工作工作,天天跟打仗似的......”
两位老人从拱门下走过,看到远处的我举起镜头,表情动作便下意识地配合。
只要注意到镜头的人都很配合。这个红衣服的帅哥本来在跟轮椅上的老爹聊着什么,见到我举起相机立刻摆好了姿态。
左边的胖女士一直在摩托车上大声地讲着电话,忽然有熟人迎面走来,跟她打了个招呼,说“那边人家在拍你呢”, 她立刻扭过头来给我一个灿烂的笑容。
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眼前的一切都那么富有戏剧性。 你看这帅哥的墨镜的色彩跟他的摩托车多么登对!
随便一条巷子都象老电影。
其实老城区里的大大小小的教堂都非常精彩,但一向迷恋建筑的我,此刻眼光只在周围的人群里流连, 就象在看一部电影,一个故事。
女孩们坐在大教堂前的台阶上不知在等谁。 咦, 隔壁班那个帅哥发了条短信过来,看看他说啥......几个闺蜜好奇地凑近........
哈哈哈哈,他居然说.......女孩乐不可支,满脸幸福。
一群象是大学生的帅哥在聊天。 嗯,这个国家最不缺的就是帅哥了,哪拍哪有
这像是个学生乐团,好像在等候进大教堂演出。
夕阳明朗而清澈,给老房子们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辉。我猜这可能是老城区最迷人的时分之一吧。
钻出蜘蛛网一样的巷子,来到十二世纪修建的SWABIAN城堡,这是一座占地庞大、建构复杂、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庞然大物。 但这一次,我没有象通常那样纠结于无法用镜头真实反映它的全貌,因为城堡周围一圈坐着的乘凉聊天的人们看上去比城堡本身更好玩。
看老爷子们讨论得多投入。
这几个帅老头子主动摆造型让我拍。
一个小帅哥有点忧郁地坐在一个僻静的角落里,不知道在想什么,见到我的镜头,也满脸善意地摆了个造型。
Bagno di Romagna 是意大利 Emilia Romagna大区的一个始建于古罗马时代的小镇. Bagno在意大利语中是浴室的意思, 顾名思义,此地自古以来就以温泉浴著称。六月里的一个周末,结束了骄阳下一天的活动之后,我们驱车来到这个群山环抱中的幽静的小镇,打算好好享受温泉中的宁静和悠闲。
到达时正值黄昏, 只有几千人的小镇看上去并不象想象中的沉静。街角上有人在放声高歌,小巷里有人在排练器乐演奏,小广场上也搭起了舞台。一打听,原来今晚人家要过节呢!
什么节呢? 原来, 从去年起,Bagno di Romagna 与Emiglia Romagna大区的共计18个温泉小镇一起每年夏天都将举办名为“蓝夜”的节庆。蓝色象征着温泉水,而温泉是这些小镇上千年文明滋生繁衍的载体,是小镇的灵魂,在初夏湛蓝透明的夜色里举办一场以蓝色为主题的狂欢,是这些小镇向自己的传统致意、向八方宾客展示自己的魅力的独特方式。
蓝夜节庆从日落时分开始到午夜结束。 太阳才刚刚西斜,街头已到处是各种蓝色的装饰。
蓝色的桌椅、蓝色的彩带、蓝色的气球、蓝色的风车.......连人们的着装也到处可见蓝色。你看这蓝色上衣的时尚帅哥跟这个古典风格的蓝裙模特组成了多么有趣的画面。
这位卖美食的大叔,不仅上衣是蓝色的,连手套都要戴蓝色的。
当地人都极为热情,大叔主动拉着街头演唱的歌手一起摆造型给我拍。
我预先并不知道“蓝夜”是咋回事,也没有刻意准备。但我是真心太爱蓝色啊, 我有N条蓝色连衣裙,这晚上碰巧俺就穿了蓝裙子,还是带水波图案的,这也太符合主题了,我与这小镇是多有缘分!
一脸爽朗笑容的服务员端来了鸡尾酒,不会吧,连这都是蓝色的啊,太能整了.......
第一次喝蓝色的鸡尾酒,凉凉的,一点酒味,一点甜味,挺好喝。
比较神奇的是我们四个结伴而行的中国人,事前谁也不知道这蓝夜怎么玩法,而且谁也没跟谁就着装问题预先沟通过,到了日落时分往酒桌边一坐, 居然四个人都不约而同穿的蓝色!!!我们跟这小镇是多有缘分!!
美女
各种美女
多么可爱的小丫头们
男孩们一脸严肃等待出场
欢快的乐声里,街头到处是兴高采烈吃吃喝喝的人们。 图中右边这位蓝色T恤的大叔正好过生日,一大群朋友又唱又跳地热闹极了。看到我这个东方人举起相机,寿星大叔的铁杆哥们立刻恶作剧地摆出这样的造型,而大叔的太太则在一旁淡定的笑颜如花。意大利男人再大岁数都是小孩子,随他们闹好了。
广场上的音乐会,乐手们唱得很卖力。演出的风格和服装都让我想起上世纪八十年的ABBA等演唱组,简单欢快很富感染力的电子乐,于是台上跳,台下也跳。
伴舞女郎各种千娇百媚。
夜渐渐深了,原本半透明的蓝色天空变得深不可测,而小镇里的活动还在继续。 此夜除了歌舞演出和各种娱乐之外,镇上的各家酒店、SPA也推出种类繁多的特价服务,让来客们充分体验这初夏夜里的蓝色温柔。
我们在艾米利亚罗马尼亚(EMIGLIA-ROMAGNA)。 这是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大区, 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光是顶着世界文化遗产的头衔的小城就有费拉拉(Ferrara)、拉文纳(Ravenna)、摩德纳(Modena), 首府博洛尼亚(Bologna)拥有全世界最古老大学和世界最长的长廊,该大区出产法拉利、兰博基尼、马萨拉蒂、帕加尼等超级跑车,以及欧洲最有名的醋、意大利最好的干酪最好的火腿,还有全世界人民都认识的高音王帕瓦罗蒂。太出名的地方咱就不逛了,找几个不那么为人所知的城镇消费周末时光,看看能有什么发现。
第一站是法恩扎(Faenza),这里在文艺复兴时期曾是欧洲最著名的陶瓷生产地之一, 法恩扎的国际现代陶瓷博物馆(Museo Internazionale delle Ceramiche)是欧洲最大的陶瓷博物馆, 藏品纵向上从古希腊、古罗马还有比古罗马还老的伊特鲁尼亚文化时期一直延绵到当代,其中包括毕加索、马蒂斯、夏加尔等现代大师的作品, 横向上有来自中国的、有非洲的、还有哥伦布到达之前的美洲的瓶瓶罐罐,可谓五花八门洋洋大观。 要想把这些陶瓷全都细细欣赏一遍, 没个三四个小时是不可能的, 我们时间有限,只好走马观花挑选最感兴趣的看了。
早期的欧洲彩陶,色彩绚丽、造型朴拙,工艺有点糙,有一种带着乡土气的华丽。
栩栩如生的一盘水果。
我喜欢这组西洋的青花品,尤其左边那两个,造型别致,素雅飘逸,上色浓淡层次分明,颇得“墨分五色”之妙。
到十九世纪之后欧洲的古典陶瓷作品就变得非常精妙了。看这一组上的彩绘色彩丰富而柔和,笔触细腻而不繁琐,非常耐看。
精致生动的小瓷人。那些小花朵真是秀美!
陶瓷博物馆里最有震撼力的还是当代作品。 上面这两张照片是米兰一个艺术家的大型陶瓷壁画的局部,作品有两米多高,线条造型很有张力。
我最喜欢的是这件,第一眼看到,脑子里立刻跳出“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句子。怎么可以这么纯净、这么精致,这般媚而不妖、静而不呆, 让我的眼睛几乎无法挪开。
这件最有意思了, 也是欧洲艺术家的作品,上面写的却是中文。 “......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 这是玄奘法师翻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片段吧, 我不懂佛学,但在一个满是千奇百怪创意的西方当代陶瓷艺术品展厅里看到这么一件,那感觉,亲切而穿越,也很好奇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先做好再砸碎的,还是直接雕刻成这样的造型? 好神奇。
这是一颗”树“,长着五颜六色的陶瓷叶子,阳光下它的投影很有韵律感。
之后我们来到距离不远的小镇布里西盖拉(BRISIGHELLA). 这座低调的小城游客不多,内容却相当丰富:有着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古城区、有从十九世纪就开始营业的SPA温泉,在本来就以美食著称的艾米利亚罗马尼亚大区里布里西盖拉的烹饪也是赫赫有名的。老城区中心的中世纪老房子排成一长串,那鲜艳多样的色彩让我想起小时候玩的积木。
美国来的卢卢同学是色彩控,看到这样的景象,立刻要求拍张她的招牌悬浮照! 漂在空中的摄影师,多酷!
受其感染,我也想起我的招牌造型了,已经两年多没跳过了,好吧,咱也来一下。于是就有了本篇顶上那张照片。 谢谢卢卢让我又有了飞的冲动,之后一发不可收拾,三天里面飞了三张。 不要笑我太疯狂,都这把岁数了,再不抓紧就飞不动啦!
房子外表五颜六色还不算什么,真正独特的秘密藏在这些小楼的肚子里! 看见二楼那一长串圆拱了么? 原来这是一条路,名曰“驴道”。 这是中世纪时当地人为抵御外来攻击别具匠心的设计, 路在楼里,人、畜都能自由跑动,物质运送方便,可以居高临下打击敌人,却不容易被攻击到,妙!
墙上挂着可爱的小提示牌:“小心驴”! 哈哈, 其实现在这里已经听不到驴的脚步声了,来来往往的都是游客
同行的美国姑娘凯特在专心致志地拍照,驴道的拱窗把她镶嵌成了一张美人图。
这是我从拱窗望出去的所见。
布里西盖拉老城区有条“时光之路”(IL SENTIERO DEL TEMPO), 跟着这样的标记走, 你会感觉仿佛穿越到中世纪。
时光之路开始沿着山坡盘旋,忽然发现山上的岩石居然含有水晶成分。看着图案,象不象蝴蝶?
布里西盖拉的老城区被三座小山头包围着,每个山头上伫立着一个老建筑,这是一个钟塔。
另一个山头上站着一个城堡,它背后远处还有一个山头上有一个教堂。
我们顶着炎炎烈日爬上了那个骄傲的钟塔,站在塔顶举目四望,果然一派风光。
老城区的红屋顶在艳阳下如此炫目。
小城很小,被这样连绵起伏的田园抱在怀里,红色屋顶在一片翠绿中格外醒目。
布里西盖拉的美食是很有特色的。
看着很眼熟是吧,不就是一个加油站么? 可是,这里加的别说是汽油柴油了,橄榄油都不是, 人家是“加酒站”,来客想来买红酒就拔出这样的“枪”自助! 酷吧,真是酷极了!
看这个品种, 1.4欧元一立升,真不贵!比汽油便宜! 今年意大利的95号油可是在1.7-1.8欧元每立升之间波动呢! 手边没容器,不然真有点冲动,咱也豪迈地打上一桶酒,回家慢慢喝去!
我想,每个人的心里都一些这样的风景吧,你在书里、照片里、屏幕上被它们的美丽所惊艳,幻想有一天自己也置身其中,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一直无法成行。渐渐地,那些风景成了远方的“熟人”,你闭上眼睛就能想出他们的样子,却依然不曾在睁开眼睛的时候见过它们。
特罗佩阿(TROPEA)于我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这是位于亚平宁半岛最南端的卡拉布里亚大区的一座小城,伫立在海边一片陡峭的悬崖上,而它所在的那片海岸,山崖奇峻、水清沙白、繁花盛开,从古希腊时代起就被认为是众神出没的地方,所以被称为“众神的海岸”(意大利语 COSTA DEGLI DEI,英语COAST OF GODS)。说起来我也住在意大利,要去那里应该不算太难,但那是亚平宁半岛上最偏远的地方,经济和交通也相对落后,从罗马乘火车去要六至九个小时,从米兰去要十几个小时,所以虽然我曾数次乘夜车周末到南方去,特罗佩阿却一直很遥远。就这样,它成了我心底的一个秘密、一份暗恋,在我能够亲自站在那悬崖上凭海临风之前,我甚至舍不得向其他中国人介绍这个地方。两年前,名博七色地图同学与一群艺术家结伙到意大利,他在电话那头给我念行程,在意大利呆了十几年的我,对那些耳熟能详的地名早已没了兴趣,直到他有点磕磕巴巴地念出“特-罗-佩-阿”, “什么?你们要去TROPEA?是TROPEA么?”我在电话这头狂叫起来,那一刻,感觉如同失恋,“我的特罗佩阿”被他们捷足先登了。
终于前一阵在廉价航空公司EASYJET上发现10月初米兰到卡拉布里亚大区的LAMEZIA有优惠票,来回票如果提前订的话才六十个欧元左右,而从LAMEZIA到特罗佩阿的火车只有一个来小时。要不就跑一趟吧,趁着国内国庆放假。本来因为现在意大利经济不景气,今年的订单就少得让人想哭,整个九月份我一个常规订单都没拿到,这在我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里是开天辟地头一回。与其坐在办公室里百无聊赖中对未来忧心忡忡百般纠结,不如去看海,反正这年头只要有网络有手机,跑到哪里客人都能找到我。就这么定了!
LAMEZIA火车站距离机场极近, 出租司机一边开车一边接手机还不系安全带。我问:“你怎么不系安全带啊?在意大利北方你这得罚款几百欧元,开车打手机最多可以罚两千欧元!”司机笑嘻嘻不以为然地说:“我们这里市区才有警察,郊区没人管。没事,我开车绝对安全。” 哎,好吧,传说中不靠谱的南方,一直被意大利北方人所鄙视却让我深爱不已的意大利南方,就是这样了,不管他。“你乘火车去哪啊?” “特罗佩阿。”“那不如我开车带你去啊!这一路风景有多好你知道么?我们可以在吧啦啦、吧啦啦啦、吧啦吧啦......等等地方一路停车拍照啊!你不是背个这么大的相机嘛!火车能拍到啥啊!”“多少钱?”“70欧。”嗯,这人看着面相油滑,倒也没宰我,网上前两年的价格是50至80欧元,他给了个中间价,何况意大利这两年光增值税就涨了2%,样样都跟着涨价,老兄还算是厚道的了。“可惜啊,太贵啦!我是穷人呢,如果五十欧我就跟你跑了!要知道火车才3.5欧元啊!”“五十欧?来回一百五十公里啊!现在汽油什么价!不行不行,最少60欧。怎么样,60欧,真的很便宜了。”我知道的确很便宜了,同样距离,在意大利北方价格要翻一倍。但经济危机的时代,能省则省啊,我塞给他10欧元的起步价,跳下车门,直冲火车站售票处。
一切顺利得超乎想象,我坐上了四点四十五分LAMEZIA直达TROPEA的地区车。
飞机下午两点四十起飞,四点十五分就到了LAMEZIA机场,居然比预计的时间提前了二十分钟。原计划我要在LAMEZIA火车站呆两个多小时而且还要转一趟车才能到达TROPEA的,这会儿居然有希望赶上前一班直达车了。赶紧拔腿往机舱外跑。一出舱门,哇,这蓝天白云阳光灿烂啊,正是我期待中的南意大利!要知道我所在的意大利北方已经秋风秋雨凄凄切切好些天了呢!兴奋得明知要赶时间还是用手机按了两张,南意,我来了!
只有三节车厢的小火车叮叮咣咣地开动了。车窗外,天蓝云白,满眼郁郁葱葱的绿色,一派明媚的南国风光。
很快,大海出现了。是那样明朗而平静的一片蔚蓝,不断在每一次钻出隧道的黑暗后令人惊艳地闪而过。后来我都掌握规律了,每次出隧道必可以看到岬角和海湾,所以在隧道里就提前端好相机,眼前一亮就开始瞎按,总能按出几张构图还凑合的来。虽然舍不得付60欧的出租车费,3.5欧的火车待遇咱也一样要拍照!
而那海岸边上,一路不断闪过密密的橄榄林、松树林,各种仙人掌、三角梅、牵牛花、马樱丹还有叫不出名字的花儿们开得恣意放肆横七竖八,有时候看到紫色的牵牛花铺了一地都快爬到铁轨边上了,而在某个小站停车的时候,这芦苇几乎要伸进了我的车窗。这真是被众神们宠爱的海岸啊,这般丰美繁茂,这般生机盎然。
终于六点差一点的时候到达特罗佩阿。虽然下榻的酒店极具个性和情调,但夕阳正好,我几乎是扔下行李洗了一把脸就往外跑。
也没看地图,也没问路,就这么一头钻进古老的小巷,只知道这片海岸是朝西的,此时有阳光的方向就必然是大海的方向,错不了!而夕阳里的特罗佩阿的小巷们是多么的迷人啊,那些略带沧桑的米色房子此刻都成了金色,有着意大利老电影里那样迷离而醇厚的色调。
小街尽头,豁然开朗。有一大片面海的平台,很多人在那里喝着聊着看日落。
我终于站在这里了,在众神海岸的高高的悬崖上,对面,一轮正在缓缓落向海面的太阳把悬崖染成了金红色,把周围的人染成了金红色,也把我染成了金红色。
平台对面就是特罗佩阿的标致性景观,一个叫“美丽岛”的小岛。此刻,这小岛的色彩让我明白“残阳如血”绝非夸张的修辞手法,这一片浓郁耀眼的红啊!
大家都呆在这个平台上看日落,我决定走到海边去。
就是这样的碎石铺就的台阶,从悬崖上一直延伸到海边,此时,这台阶也仿佛被那些古老神话中的神仙们光芒照耀着,一片金灿灿的。
台阶两边各种的植物,此刻也在夕阳的金辉里静静长成了一首首小诗。
下到海边了,一回头,特罗佩阿是一片高耸的血红的断崖。
找了一片寂静的沙滩,被半月形的海湾环抱着的,就在这里了,看那些闪烁着红光的海浪一波接一波地冲刷着沙滩,看夕阳沉入远方的海平面。
沙滩上有块孤独的大石头,看上去就象神话里人鱼唱歌的地方。一位瘦高的老头正坐在上面看夕阳。过了一会儿,一个健硕的中年妇女也爬了上去。两人各自占据大岩石的一角,都几乎一动不动,仿佛也石化了一样。我一开始担心自己的快门声打搅了他们的宁静,犹豫了一阵子,还是也爬了上去,因为那感觉实在太好了!
给自己留给影。经常一个人东奔西跑,遇到那些不舍得忘记的风景,我就用这种方式把自己放进去。前些天有个女孩在微博里问,怎样才能下决心独自旅行呢,她说会担心安全,会怕路上孤独无聊,甚至会发愁没人帮忙照相...... 我说,需要下决心就不要去,旅行不是生活的必须,不旅行也可以活得很好的。安全是一定要注意的,至于其他的担心嘛,当你内心行走的冲动超过了这些担心,你自然就会上路了,不要模仿别人,也不要勉强自己,随心而动才会有真正的快乐。
咸蛋黄一样的太阳终于沉到海平面以下了,海平面上依然有一抹红光。远远看到层层云彩之下,有一个锥形的小岛,那是一个活火山岛,STROMBOLI岛,是埃奥利群岛中的一,其名称来源于希腊神话中半人半神的风神埃奥鲁斯。这一头是众神的海岸,那一头是风神的群岛,这里的太阳就这样日日沉入一片流传了数千年的神话之中。
夜色渐浓,海面上已经看不清什么了,只有有节奏的海浪声还不断在海湾里回响。那个中年妇女走了,我也从大石头上下来了,只有那个老爷子继续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高高的石头上,依然面朝大海,不知道在想什么。或许,他从那涛声里听到了神的耳语?
站在特罗佩阿的悬崖上,看到远方夕阳沉入大海的地方,有一个圆锥型的火山岛,那是斯通波利(STROMBOLI)岛,一座两千年来几乎天天喷发的火山造就的岛屿,隶属于埃奥利群岛。
埃奥利群岛,英语Aeolian Islan, 意大利语Isole Eolie,是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东北部的一串火山群岛,它的名字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风神埃奥鲁斯(Aeolus),所以埃奥利群岛实际上就是“风神群岛”的意思。
出发前在网上看到从特罗佩阿有船出海去埃奥利群岛一日游的,心想要是方便就去一次。到了特罗佩阿才知道,实在是方便得不行,不止一家旅行社做这个项目,街上到处都是广告。找了一家顺眼的进去,经理用非常地道的德语在跟两个德国游客做介绍,轮到我,开口就是意大利语:“CIAO,你下午从LAMEZIE乘火车来的吧?”看我有点惊奇,他说:“你在LAMEZIE的站台上问过我打票机在哪里啊!”哦,缘分啊!于是决定就是他家啦!拿了导游资料给我看,有两种项目,一种是行程12小时的一日三岛游,一种是下午两点半出发、半夜11点钟结束的专门看火山爆发的“斯通波利之夜”。导游资料上有很多种文字,但一概都是西方语言,日文韩文之类也没有,看来这边亚洲游客极少,我问经理:“为啥没中文?”他说:“我们这里没有中国游客啊!” 我说那是我还没舍得告诉我的同胞们呢,回头我只要在网上喊几嗓子,他们就会跑来啦
开船的时间是第二天早上7点半,天不亮就得起来啦。从悬崖上的特罗佩阿走过长长的台阶来到藏在悬崖下的小码头,发现已经是岸边已经是人头涌涌。
虽然已经是淡季的开始,游船的生意依然很好,一转眼就满坐了。人人都在往前看等着开船,我回望了一眼特罗佩阿,正好看到初升的太阳点亮了悬崖上的老房子,立刻离开座位跑到船尾拍了这么一张,然后我旁边的游客也跟着拍了这角度,再然后,一串串的人都跟着跑来拍同样角度......数码时代的旅行真是抹杀个性,哈哈。
船终于离岸了,特罗佩阿就这样渐渐在身后退去。
其实还算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但是船头的浪花真大啊。这张照片上的浪绝对算是很小的了,因为再后来就没有办法拍了,那些浪直接打到甲板上给我们冲“淋浴”了!第一个浪头打上来的时候,大家都楞了一下,过了两秒钟,一片爆笑。接二连三的浪花很快把我们原来坐的那部分的座椅和地板打得湿漉漉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大部分游客都退到了楼下封闭船舱里,只有我和旁边几个瑞士老女人不舍得离开,退到两三米之外扶着栏杆、顶着已经被海水打得又湿又粘的乱发,随着船身的起伏东歪西倒,相互对望笑得乐不可支。
渐渐地,周围除了海水和天空的蓝色以及白云和浪花的白色之外,几乎再没有别的颜色了。偶尔开来一艘集装箱船,都稀罕得让我按动了快门。站在海边,人是感受不到海洋到底有多么浩瀚的,只有在海水中间,才觉得再大的船都显得那么渺小那么不堪一击。而我们只是在被大陆包围着的内海地中海上、而且是距离大陆很近的地方,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这时候才觉得那些驾驶着小帆船行驶在大洋上的人,需要多大的勇气。
在戴上耳机听了N首乐曲、被海水打湿的头发被地中海炽热的太阳晒干、又被海风吹得乱如稻草之后,“风神群岛”的八个岛屿依次出现在我们的船舷外。旅行社的经理指着更远放的一片影子:“那边,就是西西里岛,墨西拿市的方向。”
首先抵达埃奥利群岛最南端的VULCANO岛,中文翻译为“武尔卡诺岛”,其实VULCANO就是意大利语“火山”的意思,这岛的名字很直白:火山岛!看看码头边上这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就觉得很有火山的脾气吧!事实上,这岛上的火山是意大利四大非海底活跃火山之一。
武尔卡诺岛有21平方公里,要想上火山口或者到岛上别的村子去得乘出租车。可我们只有一个半小时停留时间,只能在靠近码头的地方转转。匆匆几眼,给我的印象就是岛上有很多疯开的鲜花,很多很可爱的小房子,还有很多被疯开的鲜花包围着的可爱的小房子。看到当地人家屋檐下挂的一串串红艳欲滴的西红柿干,好想找个门前有比屋顶还高的仙人掌的小房子住下来,安安静静呆几天。
跟我同船到达的很多游客都换上了泳装,到火山的热泥浆里游泳去了。这可是天然活性火山泥啊,绝对美容啊!
除了滚泥浆,还可以旁边的岩石上这样呆着,据说那些石头也是热的,对身体也有好处。
离开武尔卡诺岛,我们向下一站驶去。离开岸边没多久忽然有人喊“快回头看”,循声望去,武尔卡诺岛的山顶上热气腾腾,那就是火山口啦!真想能站在那山顶上体验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的感觉啊!
第二站是埃奥利群岛上最大的岛屿利帕里岛(LIPARI),也是那天我们去的三个岛屿中最美的一个。利帕里岛面积37.6平方公里,上面有古希腊卫城的遗址,有西班牙人建的古城,有如诗如画的小渔村,更不用说玻璃般清澈的海水、奇形怪状的礁岩和幽静秀美的海湾了,总之是从人文到自然,要啥有啥。
这么大的岛,也就给我们两个小时,两种选择,一是自己随便逛,二是花十块欧元乘坐环岛游的大巴。我选了后者,我也不知道我的选择是否明智,反正这么美的地方这么短的时间,怎么选都是错,怎么选都是挂一漏万。
旅行社经理带着我们匆匆忙忙穿过利帕里镇的小巷去赶大巴。利帕里镇是利帕里岛的中心,紧靠海边,小巷里有很多色彩鲜艳的房子、独具风情的酒吧饭店和小商店。原谅我拍的这些照片这么没感觉,要知道当时我是跟着导游以行军的速度前进,身边还有四五十个同伴啊!
大巴沿着崎岖的山路往高处驶去,就觉得好多好多鲜花盛开的房子,好多好多如画的村子和海景在窗外呼啦啦地向后退去。利帕里市是西班牙人建的古城,城里五颜六色的房子依着山势起伏,海边高处有教堂和城堡傲然挺立,从山上过去,衬着一片无边的蔚蓝做背景,非常壮观。可惜大巴不停地在山路上转来转去,我最后只抓到这张角度一般般的。
我平时基本都是自驾游的,习惯了按取景构图来踩煞车了,乘旅游大巴这是头一回,只觉得有无数美得惊心动魄的画面从窗外飞快的一闪而过,看得见、摸不着、抓不住,真是叫人很抓狂啊!好在这岛无处不风景,即使在大巴上隔着玻璃乱按,也总能按出几张像样的,上面这些都是大巴上抓拍的。你看那片透明的海,让人真想跳下大巴一头扎进去!
印象最深的是在一片山崖下有一个幽静的海湾,有一长串五颜六色的可爱的小房子和很长的沙滩。十月初的阳光依然热烈,沙滩上的人却很少,只有几个美女躺在那里看书或者假寐,那份怡然自得实在让人嫉妒。我默默记下了那个村子的名字CANNETO, 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回去。
环岛大巴就停车了两次。第一次是看上面这个全景。其实是非常壮观的景象,远处就是我们前一站武尔卡诺岛(看见半山上那一线白烟了么),近处是挤满仙人掌等茂盛植被的山坡,中间是曲折的海湾、玻璃般的海水和几个造型独特的岩石。可惜老天不作美,一路天气挺好的,偏偏这时候飘来巨大一片云,海和天都变得灰蒙蒙的没有了颜色。很想呆在那里坐等云开日出,可是大巴只停五分钟。唉,跟团真是太坑爹啊!
还好第二次停车看另一个岛的时候是碧海蓝天了。远远看去,对面的小岛就象浮在海面上的仙境。
利帕里的城堡耸立在海边一个小山样的大礁岩上,上面有个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和几个阿拉伯风格的建筑,混搭得非常有趣。可惜我没有时间上去慢慢转,只能在半道上远眺一下那教堂拍张照片了。曾经笑话我朋友跟的欧洲N国十四日游的团是“远眺团”,没想到我也有今天啊!
又要离开利帕里岛了。内心满是独自私奔的冲动,要不我就故意迟到赶不上船吧,管它明天晚上的飞机呢,管他大后天上班的日子呢,我就呆这了,呆在海边睡个午觉让阳光亲吻我的身体,呆在码头边跟那几个英俊的船夫聊天,呆在那些五颜六色的小巷子喝一杯果酒、再挑一件花色斑斓的连衣裙换上,呆在那鲜花盛开的门廊下吃着西西里的大葡萄发呆,呆在那城堡的高处画一张海湾的全景,再租一辆自行车拜访岛上每一个幽静的秘密海湾......就这么胡思乱想着,却发现自己已经坐在了船上。唉,终归是个中规中矩从不出格的人啊!
船终于开向我曾在特罗佩阿的黄昏里眺望的斯通波利岛了。这座岛上的火山两千多年来几乎天天有小的喷发,它那红色的岩浆夜里映红了周围的海面,因而被冠之以“地中海的登塔”的绰号。从特罗佩阿有专门有去看它喷发的夜班船。上世纪五十年代,著名影星英格丽.鲍曼曾经主演过意大利著名导演罗伯特.罗塞里尼的一部经典电影就叫《斯通波利》。行驶在海上的时候,远远可以看到斯通波利岛山顶上有一团白色的很低的云,事后我才反应过来,那应该是前一次喷发时尚未散尽的烟吧。
靠近斯通波利岛有一串造型千奇百怪的小岛。 不过船头的浪真不小,我想拍一个小岛的特写结果拍成了这样
意大利南北的差异和对立,重复一下我以前在《乘着夜车出国去》中写的文字吧:“所谓南方是指罗马以南的意大利,大多数中国游客印象里象征意大利的东西如米兰华丽的橱窗、威尼斯妖娆的刚朵拉、佛罗伦萨辉煌的宫殿、法拉利和兰博基尼不可一世的速度、阿玛尼和瓦伦蒂诺优雅的线条,这些跟南方都没有什么关系。我们脑海里的意大利是北方的意大利,一个以文艺复兴为基础的光鲜华丽的工业资本主义社会,而南方是早已失落的古罗马文明的摇篮,是深受希腊和阿拉伯文化影响的田园牧歌式的农业社会。经济与文化上的差异甚至导致了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和对立,北方人眼里的南方人是一群蒙昧落后而懒惰的农民,南方人眼里的北方人是奸诈冷血的资本家和满口空话的政客,如果你看过那部著名的意大利电影《邮差》(POSTINO),你就会了解南方的贫困闭塞和当地人民翻身做主的政治意识,所以政治上南方一直是左派的势力范围,而北方理所当然地被右派所控制。”
而众神的海岸所在卡拉布里亚大区又是意大利南方各大区中经济最落后的地区。人穷,自然不能安分,跟西西岛一样,这里还背负着“黑手党”的名声。 我曾经看过一个英国人的写的地中海游记,据说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这里的村里几乎不受意大利政府管辖,警察都不敢进村!不过最近三十年来,意大利打黑成绩斐然,南方经济在政策扶植下也有了较大进展,前两年电视上,出生在卡拉布里亚大区的著名球星加图索率领一群热情洋溢的面孔推广卡拉布里亚的旅游,口号是:“三面都是地中海!”其实不仅仅是三面被地中海包围,卡拉布里亚91%的土地都是山地和丘陵,山海交汇分外壮丽,而且这里有很多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文化遗产,绝对是旅游度假的绝佳之处。
那天,当这片海岸出现在火车的车窗外,几乎是第一眼,我就知道陷落是不可避免。那样曲折壮丽的悬崖峭壁,那样纯净透彻的海水,那样花乱开草乱长的生机勃勃的海岸, 处处散发着纯净野性却又骄傲自在的美,难怪从古希腊时代起这里就被称为“众神的海岸”,真是只有被神祝福过的土地才有这样的气质,想不迷上它太难。
其实我去的时候已经正值季节转换,天气不算太好,但即使在多云天里,这海水依然有着迷人的颜色。靠近岸边的地方,是玻璃一样的透明,即使浪花翻滚的起风的天里,依然能看清水底的沙石。
越往深去,海水渐渐由蓝绿变成深沉而明朗的蔚蓝, 蓝得耀眼。
与这样纯净的海水交错相拥的, 是曲折的峭壁、 嶙峋的怪石、和幽谧的小海湾里平整的沙滩。
悬崖之上,长满了高大的仙人掌、三角梅以及各种叫不出名字的奇奇怪怪的植物。
很多野生多肉植物,不过不是眼下流行的那种装盆子里的小清新的迷你小玩意儿。那些仙人掌仙人柱什么的都比人甚至比房子还高,在海风中胡乱地伸展着胳膊腿儿,扭成各种奇怪的形状,野性十足。海边的仙人掌实在太多也太大了,以至于不少情侣在上面刻下了海誓山盟。
光有美丽的自然景观也不稀罕。这里我还是引用我的朋友、淘宝某名店创始人屈丹小姐的话吧。这位美女是个海滩控,一有空就满世界各个角落找海滩游泳晒太阳,目前她的置顶微博是这么写的:“去过很多海滨,特罗佩阿的海是最震撼的!意大利西海岸特殊的光照方向,让海水颜色难以比拟的艳丽,海滨高高的峭壁上是中世纪的古城,让人有穿越的感觉。这样的海景,是南亚海滨单调的沙滩椰树无法相比的。” 屈丹小姐的微博原文点这里, 你可以看她从还面上拍的悬崖上的特罗佩阿老城,还有雪白的沙滩和通透的海水。
其实意大利国土周围一圈绝大部分都被地中海包围,美丽的海景比比皆是。东北部的RIMINI以沙滩著称,但是那里的山不靠海,有点单调;西北的利古里亚海有富豪名流们偏爱的波多菲诺和现在中国游客日益熟悉的五渔村;那不勒斯以南更有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列为“人生必到之处”的阿玛菲海岸,这几处都是很美的,却没有沙滩。众神的海岸论海岸线的曲折优美不逊于阿玛菲海岸,但这里悬崖下还隐藏着很多砂质细腻洁净的沙滩,这不管是阿玛菲海岸还是法国蔚蓝海岸以及希腊的很多海岛都缺乏的。
有海的地方总是煽情。这样浪漫的景色中,怎能忍住不深情相拥。注意哦,这不是两个人的拥抱,是幸福的一家三口哦,还有一个没出生:)
一群说英语的游客在玩沙滩排球。看得我真是手痒脚痒啊。真后悔事前看天气预知道最高只有二十度上下,以为很冷,没带泳装,要不我也扔掉相机跟他们玩一把,好歹,二十多年前俺也曾经是两支市级中学生排球冠军队的队长啊
这一个个帅哥美女的,身材真让人嫉妒啊!
这个好像也是孕妇哎,居然还打排球,太强悍了。
除了迷人的海水,让人难以抗拒的还有那些花儿啊!刚到特罗佩阿一出小火车站,就看到野生的牵牛花密密麻麻爬满路边歪歪扭扭的铁丝网一直蔓延到人家的墙上,花挤花的开出去十几米,都黄昏了也没凋谢。进了旅馆,后院两层楼高的树上也是爬满了蓝色的牵牛,夹着白色的马樱丹,下面开着白色和红色的木槿,旁边爬着一颗老大的紫红色三角梅,真是看得人眼花缭乱。
这是什么,颜色粉得那么柔美。 跟它长相类似的还有红得象火一样的凌霄花。
三角梅,地中海边最常见的花儿。这海岸上的三角梅有大红的、紫红的、粉红的、白的,体型硕大得吓人。特罗佩阿邮局对面的小楼门口,一株两层楼高的粉色三角梅跟差不多高的仙人柱纠缠在一起,虽然我遇到它的时候是一个雨天,虽然那花大半都残了,还是把我看得目瞪口呆。
扶桑也很多,有大红的、粉红的、白的、黄的,动不动一开两三米高,有时一朵花都快赶上我脸那么大了,要知道我可不是什么巴掌小脸的美女!
蓝雪花,也是岸边人家篱笆上的常见品种。前天给一个擅长养花的朋友看我拍的南意一泻好几米的蓝雪花,原本沾沾自喜的她立刻羞愧地说:“天啊,我的蓝雪花相比之下真是弱爆了。”
曼陀罗,也是有粉的有黄的,硕大的花型看上去宛如弗拉门戈舞女的裙子,夸张而华美。
“意大利最美小村”是个名号,2001年意大利国家旅游协会( Associazione dei Comuni Italiani) 为了刺激旅游业搞了个“意大利最美小村”俱乐部,被拉进俱乐部的那些村子于是就享有“意大利最美小村”的头衔,村子的名单请看这个机构的官方网站: http://www.borghitalia.it/?lang=en
其实美不美这种事情,各花入各眼的,“最”不“最”的更是难以衡量,这个名录里的村子我去过好些了,说实话,我一点也没觉得它们比很多没列入名册的小村更美。比如我住的科莫湖上唯一享有这个头衔的村子是Tremezzo,在我看来,Tremezzo境内的那个古典大花园别墅Villa Carlotta堪称湖上Villa的代表之作,除此之外,村子本身实在不比湖上绝大部分小村漂亮多少,不是说它不美,是大家都很美,没觉得它突出。
同理,我这篇里介绍的这个小村只不过是一个列入了“意大利最美小村”名录的在海边的小村而已,它绝对不是意大利海边最美的小村,连我见过的意大利海边最美小村都不是:)
我承认我第一张图有挂狗头卖羊肉的嫌疑。 那张图片上的村子叫MARINA GRANDE SCILLA,它并不是那个“最美小村”,这张画上的村子才是,它叫CHIANALEA DI SCILLA,二者背靠背修建在同一个岬角的东西两面山坡上,共同簇拥着岬角顶的城堡和山脊上的教堂。他们都是SCILLA市的组成部分。说实话,我对意大利的“市”的概念一直很困惑,米兰那样市区人口一百好几十万的是个“市”,而SCILLA这样人口不足五千一百人的也是个“市”,在我看来,这简直就是个村子嘛!我在那个最美小村里走了两个来回,不过没从海上看它的全景,所以就从www.turiscalabria.it 上借用一下
我是午后从TROPEA附近一个小站乘火车来的,中途转了一次车。SCILLA火车站在山脚下,极小,没有售票窗口、没有自动售票机、没有候车室、没有洗手间、没有任何工作人员,就是铁路边上一幢所有门窗都紧闭着的小房子,还有一块站台地名牌,一个电子车次预报牌。
走出车站,望见马路对面一条小巷的另一端,露出一小块碧蓝的海水,把一条躺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黄白色小船衬托得分外耀眼,旁边,一颗棕榈玉树临风。于是就从那条堆着乱七八糟鲜花的小巷穿了过去,来到一大片半月形的沙滩上,这就是MARINA GRANDE SCILLA了。
夏天卖冷饮的小木屋也关闭了。
风不知道从哪个方向吹来一大片云,太阳躲了起来。不能晒太阳,拍照光线也不好,我决定现在村口酒吧吃个冰激凌。这么大一杯,开心果和柠檬双球的,2.5欧元,真划算。
忽然不知哪里冒出一对白发老人,下到海里泡去了。老太太还穿着比基尼,悠然淡定的神情令人羡慕。鸡皮鹤发了还有穿比基尼的自信总是令人羡慕的,鸡皮鹤发穿比基尼还有个老头肯欣赏就更令人羡慕了。
村里酒吧外墙上镶嵌这甲壳虫乐队的一句话:“最终,你得到的爱等于你制造的爱。”嗯哼,说得很有道理。
穿过依山而建的层叠的小屋来到山顶,闲着没事,买了张票到城堡里转了一圈。
城堡三面环海,居高临下,视野很不错。站在城堡的炮台上,往东面山脚下望去,看到一长串红屋顶簇拥着一条狭小的巷子沿着海湾成弧形延伸开来,巷子的一头是个小码头,另一头连着公路,这就是CHIANALEA DI SCILLA了,那个荣登意大利最美小村名录的村子。虽然此刻没有了阳光,虽然只是高处远眺,依然可以清楚看到村外海水下的礁岩,可见海水之清澈通透。
CHIANALEA真的只不过是一条巷子,如果没有独特的地形和纯净的海水,如果没有岬角上的城堡教堂,它不过就是一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意大利小巷了。
村里人大概蛮在意自己的“最美”头衔的,所以比起附近其他小村满不在乎的样子,这里多了几分捯饬劲儿。花花草草挂了不少。
连门牌号码也是花样百出。哎,左下那个五号应该是我的房子嘛,你看,明明写着“索肥”,俺的意大利名字的昵称,而且我的生日就是五号啊!哪个土豪跟我做朋友吧,赞助一下,让我把它买下来?
这其实就是房子外墙上两个放电表煤气表啊之类的方坑,主人连它们的外表都这样精心装饰过了。
这家人乍看朴素低调,细看那瓷壁画、邮箱、门把手、门牌号以及主人姓名缩写,处处都是花了心思的。
各种可爱的彩瓷小画。
这个门楣上的雕像应该有点年头了吧,怎么这么忧伤。
温暖的气候合适种植多肉植物,横七竖八恣意张扬的那种,有个性。
不知道为什么那天下午村子里安静极了,基本见不到人。难得看到一个老奶奶下楼浇花。
小教堂里有三个老太太在唱经,气氛极为庄重,我站在教堂门口看了一会儿,不敢走进去打搅她们,别说拍照了。
偶尔有摩托车风一样的驶过,都看不清骑士的脸。
这两只猫之间不知道有怎样的爱恨情仇, 这只望着那只的时候,那只必然扭头只给它一个背影,反之亦然,死活不肯对望。
其实呢,我并不是很喜欢这个小村,不是因为那个下午没有阳光,而是因为没有人。看不到游客叫做清净,那是让人喜欢的,但连居民都看不到,就让人觉得有些荒凉了。村里有些屋子大概只有夏天才有人住了,门窗紧闭,门外风吹来的垃圾和树叶都堆了起来,更显落寞之态。忽然冒出一辆大巴停在村口,二三十个老人七嘴八舌地跟着领队进了村,挤进村里唯一在营业的纪念品店买了一堆乱七八糟的特产和明信片之类,然后又七嘴八舌地上了大巴,一转眼消失了。热闹了十几分钟的小村又恢复了寂寞,是更加寂寞了。
那个下午,我感到了旅途中少有的无聊情绪。 站在村口看了半天海面上的云,远处的大船。我决定离开。
走在山脊山,忽然觉得眼前一亮,原来是西面厚厚的云层里裂了一条缝,夕阳从那缝里露了一小脸,就那么一点光,被它照到的角落立刻变得不同。连路边的小破摩托车都忽然熠熠生辉了。
CHIANALEA在山的东坡,此刻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被阳光照到了,反而西坡的MARINA GRANDE有了瞬间的光彩。
真是瞬间的光彩而已,也就不到5分钟吧。我在沙滩上给自己留个一个影--就是本篇的头图,你们看见我的影子了吧,然后转身走向山脚下的小火车站。
没想到火车晚点半个多小时,我独自在山脚下的铁轨旁站了五十分钟。等到迟到的火车开出站台的时候,我远远望见CHIANALEA的那些灯,亮了。
近几年初秋的时候,科莫湖边的古典庄园别墅VILLA ERBA都举办名为ORTICOLARIO的花展。今年展览的时间是10月3-4-5三日,我4日晚上才从亚平宁最南方的海边回到科莫,就赶了个收场。
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冷,从南方阳光炽烈的夏季情调一下子调换频道满眼羽绒服和夹克衫的世界,有点儿不习惯。加上门票12欧元,比我们这儿的中餐自助餐午餐还贵,所以一直犹豫着要不要去。最后赶到会场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距离花展闭幕也就三个多小时了,没想到售票窗口前是举着雨伞排长队的人群,真让我大跌眼镜。这意大利人民原来这么花痴啊!
不是经济危机时期大家都能省就省么,咋还顶风冒雨花钱跑来看花呢?仔细一想就明白了,展会闭幕前,参展单位都会降价甩卖展品,虽然是危机时代日子不好过,几代人积累下来的生活习惯和审美标准没有变,日子里还是少不了花花草草点缀心情,遇到可以低价买到好花草的机会怎能错过呢,只要多买上几样门票钱就赚回来啦!嗯,难怪越危机这花展还越热闹了。
瞧瞧这人流。
花展的主要内容是卖花。进了园子便是满眼姹紫嫣红。要在万花丛中脱颖而出,不花费点心思吸引眼球是不行的。你看这家把站台做成精致的小红凉亭,独立在翠绿的草坪上,格外显眼。
小红凉亭展台里是一家三色堇的供应商。这原本欧洲夏天街头巷尾花坛里到处都是的最平民化的三色堇被这么一捯饬,显得格外小清新。
欧洲很多人家都喜欢在院子里种上一颗果树,可以尽享春华秋实夏绿荫,既赏心悦目又饱口福。这家就是卖果树苗的展台,各种各样的苹果、梨子、李子、杏子、桃子、无花果等等在站台上排成一个个色彩清新明媚的同心圆,细看简直象各种古典静物油画的大集合。
好象我也是第一次注意到,原来,每一种水果都有那么多种品种;原来,水果们的色彩这么妩媚,与花儿相比一点都不逊色!
光是石榴就有十多种......
我对苹果的感情一般,但是这细雨中的苹果实在是太有诱惑性了,恨不得拿一个起来啃啃。
欧洲的梨的品种特别多,模样也是各种各样, 基本上没有一种的味道能跟咱中国的大鸭梨比的,但这样子还是挺俏的。
这家是卖孤挺花之类大型球根花卉的。我原本以为孤挺花也就是红的白的粉的几种了,原来还有这么多种颜色和花型啊!
最爱绣球花了,尤其这种绿色的。可惜我家没院子,放阳台种盆子里夏天需要天天浇水而我暑假要回国的,不舍得摧残它们,看了半天还是割爱了。
展会上最显眼的摊位是这个树屋。 可惜等待参观的队伍排得太长,我怕耽误了时间看别的,所以到头来我也不知道上面是展览啥的。
除了卖花草果树,还有很多关联产品参展。这是卖人造草皮的,把一辆菲亚特500全用草皮给覆盖上了,很抓眼球。
有一家法国公司是卖花草茶的,有不少来自亚洲的茶叶,包装非常漂亮,你认出哪一盒是中国的了么?
还有各种各样的普罗旺斯花草茶,铁皮盒上的画实在好看得让人燃起买椟还珠的冲动。可惜都好大一盒,不然的话,我一定搬几盒子回家。
这是现场教授如何用新鲜花卉和瓜果蔬菜摆成美丽的小装饰的,引来大批主妇们围观。
展会上的人大多是大盆小盆的往车上搬,不仅女人们经常是满手花草,大老爷们也没闲着。
看这些花园里的小摆设多有喜感。
就两字: 优雅。
看到这筐子苹果,终于明白夏娃为什么会犯错误了。
信手拈来,处处是画儿啊!
瓜果蔬菜也能摆得这么迷人。
怎们摆都是温馨和爱。
拥挤的摊位上逛久了有点闷,到湖边的摊位换口气。 这些紫红色的原本是露天酒吧的充气沙发,可惜下雨了没法坐。
我的朋友、资深建筑师蔷薇窗在科莫湖上转过好几天,她说:“我觉得湖就那样,湖上华丽丽的村子我印象深刻,风格跨度很大,丰富多彩不重样。”其实,村子就是湖的一部分是奇迹的一部分啊。科莫湖上常年规律地刮两种风,每天早上从6点到10点,从东北往南刮一股名字叫TIVANO的风,每天上午10点到下午6点从南往北刮一股名字叫BREVA的风。在湖上交通完全由无动力船只完成的的年代里,如此规律的风让帆船的行走变得无比容易,所以古罗马时代起湖岸就有王公贵族修建度假别墅,各种村子更是星罗棋布散布于湖岸,湖上经济由此变得发达,各种文化艺术遗产才应运而生。这正是贝卢斯科尼说的“自然创造了历史而历史创造了文明与艺术”啊!几十公里外的马焦雷湖论自然风光比科莫湖更胜一筹,但因为没有这样的风相助,虽然湖上几个小岛的贵族花园宫殿华丽得令人咂舌,湖的沿岸就没有多少像样的古建筑,站在马焦雷湖边看湖上很壮观,可在马焦雷湖上往四周岸边看就有点乏味了,不象科莫湖如流动画廊,一路步移景换。
今年秋天意大利北部的雨水特别多,从10月初到11月中旬科莫湖上彻底放晴的日子几乎还不到十天。就在那没完没了的连绵冷雨中,湖边山崖上连绵的爬山虎黄了红了飘落了,让人心里莫名涌起一点怅然的感觉。好容易11月初有一两天晴朗的日子,俺撒腿就往湖边的山上跑啊。
这是TORNO, 湖的东岸距离科莫市区最近的一个湖边小镇。不是旅游景点,也没什么名气。但是,它真的挺好看是不是?你看山上那一串串红屋顶,有不有点象天上的星河?
这是CERNOBBIO, 湖的西岸距离市区最近的村子。这里有获得过全球最佳旅馆称号的古代别墅改建的豪华酒店VILLA D'ESTE, 由它组织的一年一度的老爷车展是欧洲最顶级的老爷车展, VILLA D'ESTE 不远处就是另一个古代花园别墅VILLA ERBA,前面说的这个老爷车展和我前一篇博文中写的浪漫花展都是在这个别墅里举办的。不过CERNOBBIO最触动我心的却是一个藏在山沟里的小花园,是一位当地一位老奶奶把山谷里的一个垃圾堆改建成的,沿着溪流展开,精致如同小小的伊甸园。
站在湖边的山上俯瞰山下小村小镇的秋色,温馨而浪漫。
这样的山间草甸在垂直高度上跟湖有一点距离了,不过我还是愿意把它们视为湖的一部分。
从深秋到初冬,意大利北方乡下到处可见这样小灯笼一样的柿子,看上去暖暖的、软软的,特别朴实平静而喜悦的感觉。
那次跑到山上才发现,原来从科莫市区出来湖有这样一个壮观的大拐弯!天气好的季节里我经常沿着这段健步,从来没察觉呢!那天只带了长焦上山,拍对岸的村子没问题,想拍个全景却束手无策,只好掏出手机按这么一张啦!只要光线风景好,器材啥的没那么重要:)
然后又是没完没了的暗无天日的阴雨天。终于在11月下旬的某个周六醒来,发现窗外居然有阳光。于是决定出门吃早饭。市区看了十几年的湖岸,在晨光中平静空灵得让我都觉得有点陌生,掏手机,拍一张。
玩帆船的人恐怕是望眼欲穿等了好久了吧,终于等到了可以扬帆的天气,于是迫不及待地出发。
玩帆船的人恐怕是望眼欲穿等了好久了吧,终于等到了可以扬帆的天气,于是迫不及待地出发。
玩帆船的人恐怕是望眼欲穿等了好久了吧,终于等到了可以扬帆的天气,于是迫不及待地出发。
老爷子们成群结队展开了钓鱼比赛。
天虽然已冷,可阳光正好,色彩也正好,赶紧抓紧各种户外运动。
然后,天是真的冷下来了,夜间都到零度以下了,但阳光却变得出奇的好,每天都是艳阳天。傍晚时分走在湖边,看蜜糖一样粘稠而透明的光线笼罩在湖面上,觉得那才是我熟悉的意大利的太阳,那才是我熟悉的科莫湖。这照片上的小镇还是TORNO,也就是说在市区湖边也可以看见“雪山”了。其实这不是雪山,只不过山上气温低,山下下雨山上就下雪了,每年有三分一时间这些山都会冒充雪山。
真正的雪山要到湖中心看。十六年前我跟朋友八月份乘船到湖上,这些山峰也是明显的白雪皑皑。最近几年气候异常,夏天山顶的雪越来越少了:(
冬天,植被稀疏了,阳光好的白日里,湖面显得更外单纯、清俊、平静。站在湖边某个小村子的岸边,那条独自划来划去的小船是视野里唯一的动静,却让湖面显得更加安静了。
坐在村口晒太阳看湖的人,也几乎是一动不动。 在这样久违的阳光里,恨不得把自己当成一块石头晒吧!
冬天湖面船少,风小的日子,水面更为平静。 湖中央著名的BELLAGIO小镇在湖上投下长长的倒影。
这是LENNO小镇,那个曾被作为《星球大战前传》和《007皇家赌场》里谈情说爱戏的外景地的VILLA DEL BALBIANELLO就在这个小镇的一个半岛的顶端。而它背后隔着一片树林的那个华美的古代别墅的主人传说是车王舒马赫。
意大利的黄昏光线就是格外的迷人。我都分不清这是哪个村子了,反正那些村都成串了,就觉得美。
这还是TORNO,不是因为它特别美,就是因为距离市区近,老被我拍到哈:)
湖边上山的村子。
如今湖上各种公交船很多了,速度最快的就是这种喷气船了。
夕阳金色的光线里,冬天湖显得如此温暖。
每到春暖花开,不能免俗地就想面朝大海。去哪里呢?想起了有一次,在广州工作的意大利籍节目主持人罗密欧的一条微博,大意是幸福是拥有一艘小小的船,从寂静湾划到童话湾......他说的地方,叫做SESTRI LEVANTE。
SESTRI LEVANTE 位于意大利利古里亚海边,曾经是个小渔村。利古里亚的山海之间隐藏着许多明媚秀丽的小渔村,其中不少现在都成了炙手可热的度假胜地,其中最著名的,一是在西方人眼中象征着尊贵与浪漫、成为诸多时尚品牌灵感来源的波多菲诺(PORTOFINO),一是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五渔村, SESTRI LEVANTE就位于这两者之间,并不太为外国游客所熟知,却是象罗密欧这样土生土长的意大利人的最爱。
植被丰茂的山崖、清澈碧蓝的海水、五颜六色的小房子,这样的组合是利古里亚小渔村们的标配,让SESTRI LEVANTE人骄傲的挂在嘴边的与众不同之处,是这村子拥有“两片海”。
SESTRI LEVANTE位于一个半岛上,一条极为狭长的平地将半岛顶端的小山与陆地相连,小渔村最早就建在这条左右都是海的平地上。两个海湾,一个隐秘秀美,小渔船们的天然避风良港,名曰“寂静湾” (BAIA DEL SILENZIO),又名“美丽港”(PORTOBELLO),另一个则更为大气开阔,名“童话湾”,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1833年曾在这里小住的丹麦童话家安徒生。
清晨,太阳从寂静湾背后层层叠叠的大山上升起,金色的光线浮动在港湾里五颜六色的小楼上。
还有什么比坐在这样的阳光里享受早餐更美好的开始一天的方式呢? 何况,背后就是寂静湾而眼前是童话湾?
只是初春,周末白天里的寂静湾已经热闹非凡了,须得赶在晒太阳的人潮还没有涌进之前,才能真正体会到那份寂静。八点钟,整个寂静湾里几乎只有我一个人,海水有节奏地冲刷着沙滩,每次海浪退去,便在沙滩上留下一块湿润平滑的狭长地带,镜子般倒影着五颜六色的小房子,只是还不等人看清,新的一波海浪又涌了上来,被淹没了的镜像碎成了波浪间跳跃的小色块,但旋即,海浪又退去,五颜六色的倒影又在沙滩上浮现出来,如此反反复复,反反复复。
十点一过, 海滩上边渐渐热闹起来。各种躺椅、浴巾、比基尼、排球、塑料桶和小铲子......纷纷出现。
孩子们总是沙滩上最活跃的因素,因为来晒太阳的主要是附近本国居民吧,寂静湾里的孩子特别多,到处是跑来跑去的小身影,到处是不知谁堆的沙堡、挖的沟渠。
碧海蓝天总是最能调动人的浪漫情怀。 SESTRI LEVANTE的沙滩上、小巷里、码头边,到处都是接吻拥抱秀恩爱的。可是我觉得这一对的境界才是最高的:无需言语和拥抱,我知道你愿意在一样的阳光下跟我做一样的梦。
沙滩上的人流密度随着阳光热度的上升而上升。这位夫人够聪明,远离人头涌涌的沙滩,独占了寂静湾里一个真正寂静的角落,好不惬意。
就这样静静独处一隅,让肌肤接受阳光和清风的抚摸,读几段有趣的文字,发几段随心所欲的白日梦,除了偶尔飞过的海鸥投下的影子,再也无人打搅。
海边的岩石上,没有用歌声吸引王子的美人鱼或是诱惑船长的水妖,年轻的渔夫低头专注洗着渔网,毫不炫耀却十分坦然地展示着健美的身躯。米开朗基罗的国度,习惯于欣赏这样的健康阳光的男性魅力。
太阳西斜了,沙滩上的人群渐渐散去。走到高处远眺夕阳中的小镇,如诗如梦。
看过寂静湾,再看看童话湾。童话湾有一大片开阔的沙滩,是利古里亚海边小镇中位数不多可以直接停车在旁边的沙滩。与沙滩平行的海滨街道上,棕榈树影掩映着精致的小楼和各种店铺。虽然看上去颇有风情,但我总觉得这海湾太商业、人间烟火味太重,跟童话不沾边。可当太阳西斜,夕阳的余晖把海水染红,层叠的远山朦胧如水墨大师的手笔,沙滩回归空寂,海湾里的小船们也不再忙碌,只有成群的海鸥盘旋在海湾上空,清亮的叫声随风回荡,那一刻,我真的觉得看见了童话。
太阳沉入了大海,童话湾从金红色变成紫红色变成淡蓝色,越发童话了。
其实呢,看风景我愿意去寂静湾,而在童话湾边我最愿意的事是一边看着日落,一边享受APERITIVO。 APERITIVO,意大利独一无二的传统,在晚饭之前先吃上一顿开胃餐。通常是点上一杯鸡尾酒,配上一点小吃。在意大利混了这么多年,我自然是知道在酒吧里点鸡尾酒是要送小吃的,可没想到这6.5欧元的一杯会送那么多东西啊!那天我碰巧爬山回来,觉得饿了,还点了一个4.5欧元的面包,结果这一堆东西上来我就叫苦了:完了,计划中的海鲜大餐晚餐要取消了!顺便说一下,我那杯酒的名字叫“她的脸庞”,够浪漫吧?
小镇主街道上也有不少酒吧饭店,下午五点之后这里渐渐热闹起来,晒够了太阳的人们凑到这里喝上一杯,谈天说地、打情骂俏。
下午两点的街道却是空空的, 人都在沙滩上呢, 厨师们趁机溜到后街小巷里歇歇。
镇上小教堂有人举行婚礼。我路过时婚礼已经结束了,只剩下教堂前台阶上满地祝福的米粒。
傍晚在另一个教堂前看到一群衣着考究的老人,现在欧洲街头很少看到穿得这么正规的了,变忍不住多看了两眼。便有人起哄:“这两人刚结婚!” 哦, 是么? “刚结婚四十年!” 老“新郎”说:“我以为八十年了, 是她告诉我才四十年这么短!”哈哈,这些意大利人。
从小镇中心花一个小时便可爬山附近一座叫PUNTA MANARA的山头,一路山花烂漫,山顶风光无限。
一路相伴攀登到山顶,坐在野花盛放的悬崖边一同凭海临风, 这才是大浪漫啊。
在意大利马焦雷湖畔修建了著名的VILLA TARANTO大花园的苏格兰船长EACHARN说:“一个美丽的花园无需很大,但它必须是你的梦想的实现,哪怕它只有几个平方米并且在一个阳台上。”
阳台上的花园,已经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花园了,与其说它是在阳台上,不如说是在心里,是从心里开出来的花。很多时候,人的梦想会比实际生存空间更大,对很多人来说,这年头买个带阳台的房子的都已经是奢侈,想要一个后院显得那么遥不可及。但若你心里有花,就让它们开出来吧,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角落,认真的开放总会美丽。
前个周末去意大利中部翁布里亚大区,原本是冲着SPELLO的花节去的,却被那些古城镇开满鲜花的小巷影响了行程节奏。原来真的是这样,你甚至可以连阳台都没有,也可以让心中花园蔓延到现实的空间。
第二天早上,跑去发花痴........
不用花园,甚至不用阳台,只要一堵墙,就有办法让鲜花盛开。原谅我拍了好多构图角度基本一致的“纪录片”,不过我觉得这样粗犷古朴的罗马风式样的石头房子跟那些花儿这是绝配啊!
岁月的沧桑与生命的灿烂,全都融入这样的画面里了。
灿烂
巷子很窄,你家的窗户上映射着他家的花影,里里外外繁花一片。
这张本来不想贴的。那家人种了十几大盆各种颜色的绣球花把房子绕了一圈,很美,却太花太挤太多颜色,很难拍,其他片子最后都不能看。不过这张上居然无意发现一只白色小蝴蝶,特意签名在它下面:)
阿西西城内的花没那么眼花缭乱,但摆放的位置和色彩的搭配都用过心思,不多不少点缀得恰到好处。
原来,只要一个简单的玻璃罐子,也可以搞得那么简单诗意。
斯佩洛(SPELLO)是意大利中部翁布里亚大区一座只有八千多居民的小山城。小城建城于古罗马时期,中世纪风格的城门、城堡、教堂、碉楼等等,错落有致地布局在半山上,风景如画。但意大利哪里不是历史悠久风景如画呢,附近就是大学城佩鲁贾和天主教圣城、圣方济各的故乡阿西西,来头比它大得太多,甚至周边其他一些小城的也比它出名。所以在一年大多数时间中, SPELLO是宁静的,很少有游人的脚步会触及到这里。只有每年复活节后的第九个星期天,小城忽然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人,他们游走在巍峨的城堡、狭小的古巷、宽阔的广场之间,举着相机发出此起彼伏的惊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一切,都是因为一年一度的宗教花节LE INFIORATE DI SPELLO。
把鲜花象马赛克般拼成各种图案用来装饰宗教活动的传统,始于十七世纪巴洛克艺术流行时期的梵蒂冈。据说最早的有图案的鲜花地毯出现在1625年6月29日的罗马。如今,南欧许多天主教国家尤其是意大利很多城市都有这一传统,意大利罗马附近的GENZANO小镇和西西里的NOTO的花节也非常出名。但别处的花节叫LA INFIORATA,而SPELLO叫LE INFIORATE,字面上是单数和复数的区别----别的城市通常是利用一条街道铺一条连绵的长长的图案,而SPELLO是满城铺很多块花毯,从60年代起,SPELLO还在节日这天搞花毯比赛,发展到今年,有一百好几十块花毯参赛!
SPELLO花节的历史相对于别处并不长,1831年的时候,该城市的大主教在宗教节日 Corpus Domini 前要求居民把各自门前的街道打扫干净,让其绕城一周的宗教仪式显得更为庄严神圣。有些居民就开始在门前撒上花瓣、树叶等以示对神的尊重,最后发展成了用鲜花拼铺图案的传统。鲜花弄碎之后难以保鲜,花毯的铺设工作在宗教活动的前夜才能开始,第二天上午八点前必须完成,所以全城老少为了这个宏大而绚烂的工程一夜无眠,而相关的设计和选择收集鲜花品种等准备工作几乎要花掉一年的时间。想象一下吧,这样一个通常宁静古雅的小城,一夜之间大街小巷忽然被一百多块色彩绚丽、造型各异的鲜花地摊所覆盖,那不是奇迹是什么?而在四个小时的展示和比赛之后,隆重的宗教仪式队伍将从花毯上走过,下午,数以吨计的五颜六色的花瓣就会被一车一车的垃圾车运走,那场面,也是不折不扣的凄美大片。
这就是SPELLO和它的如画街巷,即使没有花节,这也是一个花一样的小镇。美丽处处有,奇迹却难寻,SPELLO的花节的确是个让人见过一次就终身难忘的奇迹。
今年的花节是6月21、22日, 我们在21日的下午抵达SPELLO。这是小城的城门。
刚进城就看见一群学生模样的青年在把花瓣从一种紫兰色的小花上一片片摘来下来,这些花瓣都是做拼图的材料。意大利男生长得帅,也爱秀,我一举镜头,几个男生都停下了手中的活儿摆造型,左二那位还特意推了一下他前面的黑T帅哥让他别挡着自己,中间的白T帅哥则移开墨镜以便露出真容:)
古老的碉楼下已经支起了隧道型的白色帐篷,这是专门为铺设花毯准备的。帐篷内,有人开始铺贴花毯的设计图稿。图稿有手工画的,有电脑打印的,上面详细注明了每一部分用什么品种什么颜色的花瓣。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今年参赛队伍一百多个,最淡定的队伍居然没有预制一比一的图稿,而是当天下午五点多种才在地上用粉笔打格子现场描稿!
SPELLO人对他们的活动很骄傲。走在路上,被一家人请到屋里看他们如何准备花瓣,小屋里男女老少三代或许还有邻居共计七八个人,紧张、安静而愉快地忙碌着。又走几步,看到一扇半开的门,往里一看,大大小小几十个纸盒子分别装着各种不同颜色和形状的花瓣,还有人不时捧着在别处整理好的花瓣送到此处里集中。
这真不是一件简单的活儿,不仅需要非常耐心、细心,还需要一定的想象力和绘画基础,并且还需要团队协作精神。这位头上胳膊上到处戴着鲜花的姑娘正在推敲如何表现一张面孔,我还看见一个姑娘为了拼出写实风格的手掌举着自己的手看半天,更有趣的是,一支队伍里两个看上去象老师级别的人物为如何表现一个细节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那边在铺着花毯,这边在准备花瓣,流水作业,一个环节都不能断。
打碎花瓣的方法很多,可以用手撕、用剪刀剪、还可以用机器。关于花毯的原材料也有很多规矩,比如可以使用花瓣、树叶、浆果,但是不能使用木材,花瓣可以打碎,但不可打成粉末。
铺设花毯的队伍中有很多小朋友的身影,甚至有整支队伍都是小学生或者幼儿园的小朋友组成,在老师的带领下认真投入地忙碌着。这个小美女正在妈妈的指导下铺花瓣。那天我拍了很多很多孩子,可惜博客篇幅有限放不下了。其中最小的一个孩子才一岁十个月,也参加铺花瓣了。而距离她不远处,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正在剪花瓣。传统就是这样传承的吧!
那一夜,整个SPELLO城都通宵投入这项绚烂和宏大的工程中。我是熬不住了,回到十几公里外的酒店公寓睡觉去了。
花毯的铺设活动规定周日早上八点结束,我们七点半赶到古城。清亮的晨光里,许多作品已经大致完工,参与者们紧张而耐心地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为了保持花瓣的新鲜娇艳,他们还不停地给花毯喷水。
如此复杂图案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参与者们依然不急不慢,保持着高度认真精心的态度,善始善终。
收尾工作由身强力壮的青年人负责,累了一夜的小朋友们在铺设花毯的帐篷边睡上了。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看到镜头,不停地朝我们做各种鬼脸,萌极了。
一支队伍把他们用的花瓣种类也陈列在帐篷边了,你看看这是多少种!我路过这个帐篷的时候他们还没有完工,所以我没拍大全景,前几天一看比赛结果,他们居然是冠军啊!!!是因为他们用的花瓣种类多么?
只好从该节日的官方网站上借一张图片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冠军花毯的真容了。顺便说一下,关于花毯的规格也是有规定的哈,要么长度超过12米,要么面积超过24平方米。
这是同一条花毯从不同方向看。这就是别家预制纸稿而他们下午还在地上用粉笔画格子的那家,而且铺花瓣的晚上他们还在帐篷外支起了一个烧烤架子靠排骨吃,真是会干活会享受,够超然。其实观看这个图案最正确的方向是站在侧面看上面一张张现代绘画风格的面孔。我也拍了,不过贴不下了就不贴了吧。
当帐篷一个个拆除,一幅幅完整的花毯出现在古老的街巷中, 晨光中的水珠滚动在柔美的花瓣上,那样的画面真的很动人。
八点了,大批参观者开始涌入。
在我去过的所有城市中,有两个值得来客按特定的路线走向它,将进城的过程变成一种庄严神圣的仪式,一个是布拉格,另一个就是曼托瓦。
曼托瓦(英文MANTUA,意大利文MANTOVA)是意大利北部伦巴第大区东南角的一座古城,三面被湖包围。初见它是2007年圣诞节前,依然记得那个阴霾的冬日午后,我驾着小车在波河平原上奔驰,忽见一片湖水迎面而来,一条长桥穿湖而过,桥的那头,高耸的碉楼、教堂的圆顶、巍峨的城堡还有高低错的民居组成一座古城的轮廓,弥撒的薄雾给它们披上神秘冷峻的外衣。车行桥上,那些古建筑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宏伟,那一刻只觉得时空错乱,仿佛自己正驶向数百年前。
这明媚的夏末初秋,我又回到了曼托瓦。正值当地每年最重要的活动曼托瓦文学节,整个城市人来人往喜气洋洋。为了听一段作家演讲或者作品朗诵会,广场上常排起上百米的队伍,这让我很吃惊。意大利人都是文艺人,这个我早知道,但文学节这种听上去本该曲高和寡的活动居然收到普通百姓如此热烈的追捧,还是很让我吃惊。这次在曼托瓦住了整三天,愈发爱上这座城市,爱它丰富灿烂的文化积淀,爱它清新独特的自然环境,爱它在水一方的悠然生活。
曼托瓦古城在2007年就被列入了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单,不过这并不能让大多数中国游客更了解它。是啊,意大利是个如假包换世遗“土豪”,不仅世界文化遗产的总数目前排在世界第一,而且别人家经常是一座建筑一处遗址列入世遗,它整座城整座城被列入世遗的都多得数不过来。但说起著名的歌剧《弄臣》,很多国人应该都听说过,其中著名的咏叹调《女人善变》几乎是每位美声男高音首张个人专辑的必唱曲目。歌剧《弄臣》讲诉了风流倜傥的曼托瓦公爵与弄臣的女儿、一位痴情少女的故事,虽然威尔第的这部歌剧改变自大仲马的小说《国王的弄臣》,但意大利人认为故事主人翁的原型就是史上一生追逐女人的曼托瓦公爵文森佐冈萨戛(VICENZO GONZAGA)。当我们在教堂里参观的时候,陪同的当地朋友指着一幅壁画说:“看,那就是他,那个唱《女人善变》的公爵,他所有的房子,数不清的房子,都送给了数不清的女人!”在公爵府里,朋友还偷偷向我们几个来自世界各地的女人讲了一堆公爵的性秘史,印象最深的是公爵晚年觉得自己需要药物帮助,就找人给配了一种类似伟哥的药水,只是这药水到的时候公爵已死,继位的儿子不知道这是什么鬼玩意,就把它扔进了湖里。噢,那么说,曼托瓦人的祖先们共享了这无限稀释的古代伟哥了......
曼托瓦的广场上现在还有一个房子叫《弄臣》之家,不过比这个后世根据歌剧附会的古宅值得看的地方太多。我一个学绘画的朋友说,到意大利不到两个地方等于没到意大利,一个是佛罗伦萨,一个是曼托瓦。虽然她说得有点夸张,但对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有兴趣的人来说,曼托瓦的确不同凡响。
文艺复兴看过了,让我们再去看更远古的故事。这次去曼托瓦之前我就想好,我要去看那一对恋人。2007年碰巧是情人节那一天,考古学家在曼托瓦地区的VALDARO小镇出土了一对新时期时代的男女的遗骨,他们以跪姿相拥,四目相对。这形象打动了很多人,美国乐队QUITTNG HEAVEN还为他们创作了一首歌。
这是考古学家根据骨骼还原的形象,原来她跪在他的腿上,双臂绕着他的肩膀,他用手抚摸着她的脸庞,两双眼睛深情对望。考古学家们说,他们是死后被安排成这样的姿态下葬的,为什么是这样的姿态,目前还没有答案。考古学家们又说,根据骨骼测试,她应该比他大两三岁,哦,姐弟恋。
我问博物馆的管理人员,他们到底距今多少年啊,那女孩说,我也不知道,反正是新石器时代,距今五千到一万年之间吧!这是至少持续了几千年的相拥啊,那一刻,说不出心里什么感觉。
曼托瓦三面环水。十二世纪的时候,在四周开挖了四面作为御敌工事的人工湖,到十八世纪时只剩下三面。如今,湖岸林木苍翠,大片绿草如茵,还有平整的沿湖小道,成为市民们喜爱的休闲去处。
周末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湖里就出现了不少垂钓的身影,他们会在这里呆到日落。
不管清晨、午后还是黄昏,都可以见到三三两两的人在湖边骑车、跑步、健步、遛狗,当然啦,午后的阳光里躺在草坪上谈情说爱或者无所事事的更多。
城中也有河流穿过,小桥流水的诗意俯仰可见。
在桥上走过,在桥上聊天,在桥上骑自行车,在桥上吃早饭,小桥流水的诗意是日常生活的背景。
游览曼托瓦最好的方式莫过于骑自行车,城市不大,可看的东西又太多,骑上车自由地走走停停,好不自在!那个黄昏,我跟伙伴们租了几辆自行车,骑过这样优雅的街道,骑过晚风轻拂的湖畔。
在曼托瓦骑车, 你可以骑在历史里。
车轮过处皆古迹。背景中的圆形教堂,是曼托瓦最古老的建筑。它是一千年前由贵族女子MATILDA出资兴建的。这位MATILDA可是个非同凡响的角色,中世纪罗马教廷与国王势如水火,大战接小战的,她与教皇和国王都保持着极好的关系。甚至有传闻说,她是当时教皇的情妇。什么?教皇还有情妇!传闻,传闻。
在曼托瓦骑车,你可以是骑在清新的自然里。湖岸莺飞草长波光滟潋,一路骑过,赏心悦目。
在曼托瓦骑车,你还可以是骑在美味里。是的,我就是吃货,我们骑过热热闹闹的满眼美食的集市,骑向了满是火腿肉肠奶酪的特产店!
总之,在曼托瓦骑车,你就是骑在快乐里呀,瞧这一家多开心!
我从来没有想到,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可以用来形容意大利的!我从来没有想到,无边莲叶的背景可以不是古刹佛塔,而是教堂的尖顶。我从来没有见过,优雅的天鹅从温柔的荷叶边轻轻滑过.......这一切穿越而又梦幻的场景,都发生在那个曼托瓦的黄昏,我一生中经历的最美的黄昏之一。
夕阳时分,我们上了游船,在美酒美食的陪伴下,驶向藕花深处。
十几公里连绵的荷叶啊,这样的场景应该出现在东方,在白洋淀,或者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的微山湖畔吧,它怎么会出现在意大利,环绕着那些金碧辉煌的文艺复兴壁画啊!
天鹅我见过太多了,荷花我也见过太多了,可是天鹅与荷花, 好新鲜!
我们运气好,往常荷花八月中就没了,今年意大利夏天特别冷特别多雨,居然在九月的第一个周末,我们还能看到映日荷花别样红。
摘荷花是要罚款的,但是游船跟有关方面有协议,每条船付费5欧元,摘一朵荷花。这朵荷花就在一船人手中传来传去,那一船的西方人象捧着珍贵的宝物一样,啧啧赞叹。
船上的一位老爷子很有创意,随手就用以片荷叶给一个姑娘做了一身创意时装。其实全船第一个被他叫出来的人是我,他说“这是你的国家的花啊,你来!”然后他就把荷叶象伞一样撑在我头上,供一船人拍照。
良辰美景,还要有美酒相伴。 我们在船上品了三种当地产的酒,包括起泡酒、红酒、白葡萄酒,都很不错。
每人还吃了一船这样的奶酪,还有一盘米饭,一盘肉肠,还有啥记不清了.......
日渐西沉, 湖上色调越发迷人。
梦的色彩,越来越浓。其实,最美的画面我没拍到,因为我当时手里拿着酒杯。船过处,惊起的不是李清照的一滩鸥鹭而是三只天鹅,它们展翅飞过我们前方,远处是教堂的尖顶,近处是连绵的荷叶,天中是将要到中秋的月亮,那样的画面,美得真的让人想哭。
太阳渐渐沉入曼托瓦湖中,我们的船也要靠岸的了。看看这湖畔居民的悠然小日子,是不是也让人羡慕呢?
公爵府当然是必到的景点。那一个连一个的布满壁画房间和长廊, 宛如华丽版的时光隧道,把人带回数百年前文艺复兴的辉煌。
公爵府其实是由一组建筑组成的,其中最出名的当属圣乔治城堡(CASTELLO DI SAN GIORGIO)里面的婚礼厅(CAMRA DEGLI SPOSI). 这间屋子布满了文艺复兴晚期的壁画大师、一代巨匠贝里尼的女婿ANDREA MANTEGNA的生动细腻的壁画,其中天花板上仿佛从天堂俯视井底的人间的天使,堪称文艺复兴时在透视上取得的成果的完美典范。
公爵府里的镜厅,华丽风范堪比凡尔赛。当地朋友指给我们看墙上一幅神奇的壁画,一个女人伸出手指指向观众,当你从左到右绕着她走动,无论在任何角度,你都感觉她的手指始终指着你。这就是透视的秘密,古代艺术家们已经将它玩得登峰造极。
如果说粗通欧洲美术史的我,对婚礼厅里ANDREA MANTEGNA的作品还算倾慕已久的话,我从未听说的PALAZZO TE(泰宫)的华丽宏大就让我猝不及防。这座宫殿是拉斐尔的助手GIULIO ROMANO设计给GONGAZA家族的夏宫,外观上优雅大气,内饰却华丽得吓人。
这是圣安德烈教堂(BASILICA DI SANT'ANDREA),建筑的华丽宏伟就不说了,让它拥有至尊地位的是这里收藏着耶稣的圣血。圣血藏下地宫一个上了十二把锁的柜子里,这十二把钥匙分别由四个重要人物掌管,只在每年复活节前的周五,柜子才被打开,圣血被拿出来朝拜。不过当那天地宫里只有我们六位不同国籍的女子和管理人员时,那位可爱的大叔告诉了我们一个秘密(同行的德国女孩为此表示“我真是爱死意大利大叔们了,如此善解人意”),至于是什么,我不能告诉你,我们都发誓我们什么不曾听到过不曾看到过
坐落于曼托瓦郊外小镇S.BENEDETTO PO的修道院,是意大利最重要的修道院之一。两年前的地震让它遭受不少破坏,目前绝大部分都在维修中,但只是开放的一小部分,已经让我们看傻了眼。维修工作将在十月下旬基本完工,嗯,将来我还得去一次!
Sabbioneta是意大利北部的一座小城,距离波河河岸不远,靠近伦巴第和艾米利亚罗马尼亚两个意大利经济文化和商业都很发达的大区的交界处,行政上隶属于曼托瓦。这座城市在1556年到1591年之间在贵族Vespasiano Gonzaga Colonna 的指令下兴建,2008年 作为文艺复兴理想城市的范本,与曼托瓦一起列入了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单。
学者们的最新研究表明,莎士比亚的戏剧《仲夏夜之梦》与Sabbionete有着紧密的联系。据说,莎士比亚偶然从他朋友那里拿到了一本描述Sabbioneta的笔记,激发了灵感。剧中的男主角原型就是Vespasiano Gonzaga, 而居中建筑的原型是Sabbioneta的一处教堂与一处城门。
从空中看Sabbioneta是这样的(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Danilo Malacarne),六角星一样的坚固的围墙包围着整齐笔直的街道, 教堂、宫殿、剧场、民居,一切都井井有条。 事实上,这是一座建立在波河的泥沙上的城市,意大利语沙子叫做sabbia, 城市的名字的来源正在于此。在沙地上兴建一座完美城市,需要足够的热情,更需要足够的科技水平。
这就是据说被莎翁写进了《仲夏夜之梦》的城门, 维多利亚门(PORTA VITTORIA)。 小城的城墙被护城河环绕着,只有两个这样的门进出。
穿过厚重的城门就是四百多年前的理想之城了。古老的路面上鹅卵石被岁月磨得光亮。
民居很雅致。
我们去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天,碰上了周末旧货市场。城里几个广场上全是旧货摊。
摊主们一个个看上去都气质不凡, 顾客们也是风度翩翩。
意大利周日懒洋洋的阳光下,这些精美的小物件带着显得那么诱人。谁知道每一件背后又凝聚了它们曾经所属的家庭怎样的欢喜哀愁呢?这是我喜欢旧货的原因,不管东西值钱不值钱,每一件都带着故事,每一件都曾经被珍爱过却最终与主人分离,那样的命运本身就有一份凄美。
陶瓷啊玻璃啊精美的瓶瓶罐罐阿,都是我的软肋,看到这些就走不动路了。好想跟陪同我们的意大利朋友说,要不,今天我们就不看世遗,改看家遗吧?
左边这个小缝纫机,还没有我的IPHONE高呢,每个部件的金属质感还不一样,实在太精致太可爱了。
这一串芭比娃娃,象不象公主们在舞会开始之前等待王子出场?
小瓷人儿。大家都挺开心的,中间那位,你拧巴个啥?
精美的抽纱桌布。
家遗很好看,不过世遗还是要看的:) 广场旁边就是公爵府, 小城的缔造者Vespasiano Gonzaga的住处。上面这个就是公爵本人的雕像啦。公爵本人文武双全才华横溢,曾经被任命为西班牙瓦伦西亚的总督。
公爵府里有很多华丽丽的房间,布满了壁画。壁画我就不贴了,前面一篇曼托瓦的壁画已经贴得我自己都审美疲劳了。就看看天花板吧,这都是实木上 一刀一刀雕刻出来的啊, 太精致太华美太.......过分了。
Sabbioneta有四座精美的教堂。可惜由于两年前曼托瓦附近地区的地震,其中三座破坏严重,目前意大利经济低迷,修复古迹耗资巨大,小城负担不起,只好暂时把那三座都关了。目前开着的只有广场上那座Santa Maria Assunta了。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教堂里面的一个小礼拜堂,你看那天顶上淡蓝色的光线,柔和明亮,现场看比照片更迷人,宛如天堂之光,这不是什么灯光,而是太阳光!那实际上是一个有窗户的大圆顶加上里层如同蕾丝一样的镂空花纹的构件的合作成果,阳光透过窗户射入天顶,因为里层构件与窗户之间的距离得当,形成柔和的漫射光, 设计实在太精妙了!
Sabbioneta的剧院Teatro all'antica,建于1588-1590之间,是第一座“现代“室内剧院,是所有我们正在使用的剧院的祖宗。 剧场内满墙壁画,观众席后方有精美的柱廊和雕像。据说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中的剧场的原型就是这里。
舞台旁边的一幅壁画,剧团正在进行演出,一位金发女子正在演奏曼陀林。在那个年代的欧洲,女子通常是不允许进戏班的,如果看过电影《恋爱中的莎士比亚》,你就知道片中的女主人翁为了进戏班女扮男装有多么麻烦, 可Sabbioneta的戏班是有女演员的,可见当年这里风气很开明。
花园宫(Palazzo Giardino)是当年公爵休息和读书的地方。各种华丽得让人眼花的房间一个接一个,说实话,我觉得,人在这样眼花缭乱的环境里怎么能静心看书和休息呢? 公爵果然不同凡响:)
Sabbioneta 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就是它那长度可以列入世界前三的空中长廊。可惜地震造成了一定破坏,现在长廊外部被包起来维修了,只能看里面。这是长廊底层的柱廊。
长廊很长,因为不断有成群游客进出,我没能拍到它的全貌。
长廊顶端的壁画利用透视原理制造视觉错觉,让人觉得长廊还在延伸,这是文艺复兴时期壁画的惯用手法。
这些各种形状,各种颜色,各种味道的意面,都是这家人的作品。我们就是要跟着学做这些。
上课之前先大吃一顿,不是吃货怎么能当好厨师,舌尖没有感性认识指尖又怎么能做出美味的意面呢:)上面这两份,左边的是甜的,右边是咸的,甜的是用梨子加上其他蔬菜做馅儿的,非常清爽好吃,咸的嘛,当然有肉,还有啥我忘了,好吧,我不是个好学生,光顾着吃没听老师讲课:)
意大利面的颜色为什么是金黄金黄的? 答案在这里,他们不是用水而是用鸡蛋来和面的! 一斤面粉要放三个鸡蛋,够气派吧!
和面擀面是一个快乐而费力气的过程,终于把面粉和鸡蛋变成了这样一张黄灿灿的薄皮,放上馅儿。
然后用工具切称个种尺寸再拧称各种造型, 就大功告成了。 这是我们的作业,怎么样,不错吧? 要不,下次你也来试试,逛逛古城,逛逛古董摊,再学上一门子好吃的手艺,多好!
SONCINO是米兰东面60公里的一个小镇,人口不足八千。虽然2004年意大利总统钱皮授予其“市”的头衔,它看上去看是更象一个古老宁静的小村镇,可不,“意大利最美小村”组织就把它吸纳成为了成员。
所谓“意大利最美小村”,只不过是个名号而已,是意大利国家旅游协会( Associazione dei Comuni Italiani) 为了刺激旅游业搞个一个俱乐部,至于美不美的,各花入各眼没有什么标准,意大利遍地美丽的小村镇,我走访过N多个“意大利最美小村”,一点儿也没觉得比其他没有这个头衔的小村更美。有时候我甚至阴暗地想,这个头衔是不是旅游部门专门发给那些游客稀少的小地方的“扶贫指标”。
不过说句公道话, SONCINO算得上一个美丽的小镇,即使不见得比别的意大利小镇更美。小镇外围还保存着一段中世纪的城墙和护城河,城内小巷整洁素雅,看上去生活安逸平静,典型的伦巴第小镇的模样。
让SONCINO与其他小村镇有点不同的是位于镇子西南角这个颇为壮观的城堡。城堡始建于公元十世纪,在1426年对威尼斯人的战争中得到了扩建和加固,到1473年基本建成现在的样子,由三个方形塔楼和一个圆形塔楼固守四角,外部有壕沟,有桥,戒备森严。 因为古朴雄浑的造型,这城堡也曾作为一些电影的拍摄背景。
我们去的那个周末,SONCINO的城堡里正在搞中世纪节。夏末初秋的时候,意大利各地这种小节日特别多,估摸是趁着天还暖和大家抓紧时间好好乐乐的意思。这类节日基本上都是弘扬本地文化特色的,比如同一个周末,30公里外的著名琴城克雷蒙纳的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节正办得如火如荼, 小镇子没那么多高大上的家底,但咱不是有个中世纪城堡嘛,那就搞个中世纪节呗!
这个身着古装从城门里仙气十足地走出来的姑娘其实就是城堡的售票员。所谓门票,就是在所有人手背上盖个图章。凭着这个图章,你一整天可以多次进出城堡。
我刚盖完章,一个小丑就领着几个孩子走过来,见到我直做鬼脸。过一会儿,小丑便在城墙边上表演起了独角戏。
城门边有中世纪的鼓乐表演。这个仿佛真的从几百年前穿越来的大胡子吹的是啥乐器,谁知道的请指教一下。
城堡里有各种小摊,卖吃的用的, 摊主们也都打扮成中世纪的样子。
摊子上的各种美酒。
一群意大利童子军也来参加活动,满脸高兴。
城堡上上下下各角落里,各种穿越活动分头展开。
这是打铁的。
这在烧饭呢,得从劈材开始,够费劲的。问都在煮什么好吃的,外形彪悍的大厨揭开锅盖给我看:彩椒、胡萝卜、土豆、菜瓜、洋葱、西兰花、豆子......怎么全是素的啊?中世纪难道没肉吃么! 大厨说:“昨天烧的全是肉,所以今天来点清淡的了!”
这边在教授古代的织布方法。看小朋友们手拿梭子织得多认真。
某人唠叨着夫妻双双把家还就织上了。这也是个慢工出细活的费劲事儿,我在城堡里转了半天,她还没用完一梭线,急得我直说快点快点织完这节好换颜色
城堡中央的院子里有某种比赛,我怎么觉得有点象日本武士的打法呢。
上到楼上,有专业运动员演示击剑,游客也可以跟着学的。我好想试一试啊,可惜穿着窄裙高跟鞋。
谁把小狗也带来参加节日了? 主人忙着玩搏击去了,狗狗只能一边东张西望。
城堡的一个塔楼里复原了古代的家具摆设,两个古装女子坐在窗前纺毛线、织羊毛披肩, 那场景,象极了荷兰画家维米尔的油画。
城堡的地下结构也很复杂。一个幽暗的地下室里,烛光摇曳, 这是让人用羽毛笔练习写古体字的地方。
一试之下,才知道跟造纸一样,这中世纪的活儿看着都容易,干起来都费力。那羽毛笔吧,下笔重了会滴下墨水弄脏纸,下笔轻了写不出字,想控制笔锋粗细什么的就更难啦。原以为写这么一张纪念证书也就是一分钟的事情,谁知道咱在哪里磨叽了差不多十分钟都没写好,最后都没耐心了,草草收工。 虽然,用羽毛笔签个中文名字还是蛮酷的,但经过造纸和羽毛笔书写训练之后,我对穿越回中世纪的热情少了一大半。写封情书要从捞纸浆开始,最后用这种花里胡哨的字体写完,得多长时间啊, 微信都能发一千条了,还是现代人容易做。
从城堡出来,到街上闲逛。街道真是静啊!
一家人外墙上的砖雕,刻画的是小镇自己的形象, 城堡、教堂、修道院......
街角有位老奶奶坐在圣母像下念诵祈祷词, 口红艳丽, 满头银发一丝不乱,衣服朴素而整洁,一张明黄的小椅子很是耀眼。老奶奶并不回避我的镜头,反而跟我拉起了家常。她就住在身后那个门前开满鲜花的老房子里,住了大半辈子了,在里面生孩子、养孩子,孩子们长大了又成了家生孩子。老伴如今已经不在了,她独自住在一楼,孩子们住在二楼。邻居走过来只给我看:“那边就是她的孩子们。那些陶瓷工艺品都是她孩子做的,店就在家旁边。” 我说:“这可真是美好生活啊!” 邻居说:“你遇到了一个真正的意大利美女啊!”
这门前摆放的就是老奶奶的孩子们做的工艺品。
老奶奶的孩子做的陶瓷镜子,挺别致吧? 镜子里的人应该就是她的晚辈。
现在都是电脑排版了,从前这活字印刷也算先进呢。这是金属的活字。
这个看上去有点象打字机的印刷机原来是这样操作的。
博物馆里有几十台不同的机器,可以说是奇形怪状,一圈转下来,算是把欧洲的印刷发展史学习了一遍。
展馆的布置也挺有设计感。
镇子上还有几处古老的磨坊, 虽然都停用了,却给小镇平添了几分古风。
松露,全世界最昂贵的食材,在西方号称“厨房里的钻石”。国人大多数是从彼得梅尔的普罗旺斯故事里了解到这种带着神秘传奇色彩的食物的。事实上,松露有十种,普罗旺斯产的黑松露是第二等级的松露,其每年产量都在35吨左右,通常每公斤价格在两千到三千美元之间。真正最名贵的“钻石中的钻石”是意大利的白松露,最好的年份产量也不会超过3吨,其价格自然要比黑松露贵很多。英文维基百科上说,2009年意大利白松露的国际市场价格是每公斤一万四千二百零三点五美元,真正是贵比黄金啊!2008年的国际意大利白松露慈善拍卖会上,澳门赌王何鸿燊就曾经以一百五十六万港币的价格拍下当年产的最大的一块意大利白松露,重1.08公斤。
法国人用猪来找松露,但阿尔巴地区只用狗。当地人把这些狗叫做BAROT,它们都经过长期专业训练,知道如何隔着落叶野草和泥土嗅出深埋在树根下的松露。每只松露猎狗都必须是持证上岗拥有专业执照的,而且只被允许在规定的采集季节里工作。而采集季节根据地区和松露品种不同而有所变化,阿尔巴地区的白松露只在每年十月到十二月之间才有,意大利别的一些地方有夏季松露,夏松的品质和价格要低很多很多。
阿尔巴的松露交易会只在周末举办,所以那个周末下午我本来是打算去凑热闹的。无意中却听说附近一个叫RODDI的小村子里有一个全世界唯一的松露猎狗大学,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了,让我一下子改变了主意。
查看了一下“大学”的网站,一时找不到开放时间,决定直接上门碰碰运气, 交易会只好放弃了。
Langhe是意大利北部皮埃尔蒙特大区的一片风景如画的丘陵,因为其悠久的葡萄酒文化今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而全世界最高品质的松露也出产在这里。其中心城市阿尔巴(ALBA)每年都举办国际松露交易会,交易会上不仅有松露交易,还有很多相关的文化展示,包括名厨演示如何用白松露烹饪佳肴,今年已经是第84届。
因为白松露只能野生,而且深埋在肉眼无法发现的地下,即使在阿尔巴地区,松露采集者也是众人眼中带着传奇色彩的神秘人物。传说中,他们都是当地的活地图,对哪一株树下会有松露了如指掌。为了不让别人窥探到这个能带来滚滚财源的秘密,他们只在深夜里出没林间,一直转悠到黎明。寻找松露时,他们都穿着深色的传统外套、拄着一根手杖,手持马灯(现代换成了手电筒)和一个挖掘松露用的小工具,还有一个不可缺或的合作伙伴----松露猎狗。
周末的中午,小村安静极了,所有店铺和民居都关着门。转了十分钟还遇不到十个人,一问全是外地游客。站在城堡脚下的小广场,唯一的动静是成群的鸽子呼啦啦地来回从城堡上空略过,却让人更觉得安静了。好容易看到一个慢跑锻炼回家的中年人,赶紧上去问,才知道了“大学”所在。
原来,城堡大门正对一个老教堂遗留的钟塔,钟塔边上有个不起眼的小民房,就是这座始建于1880年的全世界唯一的松露猎狗大学了。
民房门边有个这个标记UNIVERSITA' DEI CANE DA TARTUFO (松露猎狗大学)。大门是关着的,门外停着车,应该有人在,我于是上前按门铃。
刚走近一点,这只本来趴在老钟塔下面懒洋洋蔫儿吧唧的狗忽然就跑到我一尺开外,不断跳到一米左右的高度,冲着我汪汪狂叫。我先是一惊,后来发现它就是吓唬我而已,并没有咬我的意思,估计人家闻惯了松露的香味,对我这种气味索然的生物根本下不了口,于是我壮着胆子继续按门铃。
按了半天,还是不见人开门,我决定先在附近转转,一边等主人回来。
小村看来的确为自己的松露文化而自豪,城堡里正在举办一个叫“松露之恋”的展览。展出历史上跟松露相关的各种照片、绘画、文物、名人轶事等等,还举办松露菜肴烹饪教学活动呢。
村里还有露天展示玻璃柜,模拟松露的生长状态。
城堡外的草坡上还有很多松露采集者和他们的爱犬的合影, 在这些透着时光痕迹的老照片上,那些采松人个个显得气度不凡。
近的这张上就是松露猎狗大学当下的主人, GIOVANNI MONCHIERO,这小坡上还有他爷爷和他叔叔的照片,当然,这些是我第二天见到他的时候才知道的。
等了二十分钟吧,依然不见人开门。 山谷里的雾越来越浓, 我还要去拍葡萄园风景呢, 只好离开了。
第一天扑了个空,想想不甘心,第二天又去试试运气。就在我刚刚走到那狗大学的门前,忽然两辆小车从我背后开过来停下,先下车的是一位穿着灰绿色上衣的意大利中年男子,满脸淳朴,怀里抱着一大一小两只狗,其中一只就是昨天朝我乱叫那个,接着下车的是一位年轻意大利女子,用流利的英语招呼最后下车的一口美国英语的白发老头。老头手里拿着一支笔一叠纸,一看就是个资深记者。后来我才知道这一天我真是运气爆棚,现在正值松露季节,大学的主人经常出门的,如果不预约基本见不到他,而今天正好有个纽约来的记者做采访,我算是赶上了!
松露猎狗大学建立于1880年,最早的工作当然是培训狗狗们找松露,到了1935年阿尔巴的第五届国际松露交易会上得到官方正式承认,成为世界上唯一的松露猎狗大学。经营到现在,大学“校长”已经到了第四代,就是我眼前那位穿着灰绿上衣的男子乔万尼(GIOVANNI MONCHIERO)。大学现在有个小小的展示间,宣传松露文化,他们也组织松露爱好者们在采集季节到山林里学习如何用狗采集松露,当然也品藏松露。如果谁想体验一把,可以拨打这两个电话预约: 0039-0173-615156 或者0039-338-9418076。
乔万尼现在自己有三只狗,他在老教堂的钟楼下给它们盖了一个小木头房子。那个头一天吓唬我的狗狗叫普林,是个人来疯,我们到了之后它就在城堡前的小坡上上串下跳到处乱跑,没有一秒钟安静的。
还有一只特别小的,长得跟宠物似的, 很萌。 乔万尼的妈妈告诉,它的名字叫LADY (女士), 我问了一句“LADY?" 乔妈妈说:“对, LADY DIANA(戴安娜女士)!” 哈哈,好有趣的名字。这么萌的小东西也能找松露?乔万尼说,能啊,任何品种的狗经过训练都会找松露的,先天条件没要求,后天训练很重要。
在松露狗大学小小的展示厅里,挂满了各种家族历史照片以及与松露相关的重要人物的照片。上图左边上面那个是乔万尼的爷爷,下图则是1933年被伦敦时代杂志命名为“松露之王”的阿尔巴松露国际交易会的创始人GIACOMO MORRA。
这是展厅里陈列的采松露的工具。采松人的标配包括这些东西:一根长手杖、一身传统外套、一盏小灯,还有一个叫做sapin的小工具。乔万尼向我们演示了小狗如何发现松露,他把一点带松露味的东西埋在泥土和落叶之下,普林飞快地从远处跑了过来,并且用两条前腿飞快地刨土。当土被刨松,松露微微露出真容时,采松人就用那个叫做sapin的小工具,非常小心缓慢地把松露从根须见挖出来。当松露被取出后,他们还会把泥土和落叶放回原处,尽量复原松露生长的环境,以便新的松露在此滋长。
乔万尼拿了几个最新挖出的松露给我们看。这个松露虽然只有鸡蛋大小,但那浓郁的香气啊,让我忍不住狠狠吸了几下鼻子,心里庸俗地想,这里到底是几千欧元呢?
当然,松露是拿来吃的,不是拿来闻的。 说来有趣,这次因为另一个巧合,我还真吃了一套松露大餐。
今年六月,意大利北部皮埃尔蒙特大区的Langhe-Roero和Monferrato的葡萄园景观入选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单,这也是意大利的第五十个世遗。当时我在微博里感叹了一下,说法国的香槟地区申请世遗失败了,而Langhe却成了世遗,国人大都知道香槟酒,可有多少人听说过Langhe出产的Barolo呢?结果我那个在瑞士排名第一的酒店管理学校拿了硕士文凭的二妹九重春色同学说:“我知道啊,不就是‘酒中之王,国王之酒’嘛!”
好吧,科班毕业的,专业学得不错。 “酒中之王、国王之酒”,这正是Barolo的别称。这种有着悠久历史的红酒是意大利最好的红酒之一,历史上曾深受各路王公贵族的宠爱,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餐桌上就常年可见Barolo,让它有了“国王的酒”的美名。
Langhe地区除了Barolo,还出产Barbaresco,这也是意大利最好的红酒之一,它与Barolo,还有托斯卡纳地区的Brunello di Montalcino并称为意大利“红酒3B杀手”(Three Killer Bs), 此三种佳酿,品质卓越魅力非凡,秒杀任何小觑其征服力的异议者。的确,意大利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红酒,其市场影响力却远不如法国老邻居,甚至落后于一些“新世界”葡萄酒出产国,关于这个问题,我曾在旧文《来自旧世界的坚持与骄傲》中详细阐述了我的理解,一位在中国工作的意大利人在那篇下写了很长的留言,他特别喜欢那篇,认为是对意大利现实的精确而细致的描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这里就不反复唠叨了。
事实上,连很多意大利人都对Langhe这个地名很陌生,虽然它们对Barolo和Barbaresco非常熟悉。而我,也是今年此地申遗成功后,在电视上看了宣传片,才被那些连绵起伏如诗如画的田野惊着了,什么,在距离米兰不到两百公里的地方还有这等好风景? Barolo和Barbaresco居然是在这样的地方诞生的?怎么从来没人告诉过我!只能说意大利好地方太多了!
Langhe地区的经典宣传照片是连绵的雪山下无边的葡萄园。我去的时候山谷里有雾,雪山看不清楚,但眼前的风景依然很迷人。大地起伏如波涛,那些连绵的曲线只在一座座小山顶上被打断----许多小山顶上都坐落着一个古老的小村子,而每个村里都有座城堡,那些城堡高高的塔楼,象一个个重音符号,让Langhe的天际线变得活泼而富有节奏。
这里葡萄酒产区很大,光是Barolo酒的法定产区就包含11个村庄,而Barbaresco的产区位于Barolo的产区的东北方向。这些小村子彼此之间距离不过几公里,远远看看上非常相似,以至于网上很多图片标的地名都是指鹿为马,让我事前为到底该去哪个村子很是纠结了一番。可一到Langhe我就释然了,何必定什么目标,随便逛吧,反正哪里都很漂亮,只要对自己的车技足够有信心,只管在那些弯弯曲曲的山路上由着性子玩“迷路”好了,开到哪里算哪里,让一个个如画小村带来一次次惊喜。
上面三张图片都是同一个村子, Serralunga d'Alba,是那一带我最喜欢的村子(没道理的,纯粹是因为我第一个逛的是这个村,先入为主
村民的小院里,秋天的丰收况味。
村子里很静,即便眼下是Langhe最火的季节,巷子里的人影也不多。村口的几家小酒馆里倒是很热闹,都是外地来品酒的人,村口那十几个公共停车位迅速被占满,从停车位之少就可见平时此地更是少有来客。
村里有好些卖酒的小店, 瓶塞是最常见的装饰品。
这几位是从Alba来的,那天下午喝High了,拉住我给店主拍照,又开了很多玩笑。后来我才发现,其实皮埃尔蒙特大区的人并不象一般意大利人那样热情爱开玩笑的,以前就听说这边的人冷,这次接触了觉得的确有些高冷的感觉。这几位,那天看来实在是喝得太开心了。有趣的是,隔天我又在Alba市中心遇到了右边长发大胡子那位,太巧了。
小村中央的城堡横看成岭侧成峰,很是气派,我就花了五欧元门票进去看。 后来才发现,每个村子的城堡其实都这么气派。
城堡解说员给我们介绍了很多城堡的防卫机密,又说了很多八卦和典故,可惜我实在对意大利地方野史一无所知,只见一同参观的意大利游客吃吃直笑,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印象深刻的是,楼上大客厅的壁炉边有扇小门,打开是个隐秘的厕所,原来古代贵族就这样方便啊,好吧,就算你的住房面积比我大一百倍都不止,我还是觉得我过得舒服点:) 好笑的是,城堡管理方居然认认真真在这里摆了一个“不能使用”的牌子,难道还真担心有游客用它么,笑死我了!!
登上城堡顶楼极目四望,东南西北全是葡萄园,无边无际。可惜就是雪山的影子太朦胧了,拍不起来。这时候解说员指着村外的葡萄园说:“你们来早了!你看,村口的葡萄叶子才刚刚开始变颜色呢,等过些天完全红透了黄透了,那才叫好看呢!” 大哥,少说几句行不,你知不知道有种美德叫人艰不拆啊!
这是另一个村子Castiglione Falletto ,距离Serralunga d'Alba 不远。葡萄园里有很多带有规范路标的徒步路线, 我看了一下, 从 Serralunga 到 Castiglione如果徒步,时间是一个小时。
如果有充分的时间和体力,在葡萄园里走一个下午会是很美好的感觉。虽然葡萄叶子变色还不充分,但也开始呈现出多样的色彩,整个大地如抽象油画一般。
阳光把葡萄叶子照得半透明,看上去很温暖。
奇怪的是居然还有蒲公英和虞美人,这些不都应该是春天里出现的玩意儿么,有点小穿越。
山谷雾比较重,能见度不算高,大全景拍不了,就拍点局部吧,有点抽象美不?
忽而成片的乌鸦飞过葡萄田,静态的风景里有了动静。
这是La Morra小村,我看过一篇意大利旅游文章,称之为“Langhe最风景如画”的小村,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个说法毫无根据,周边的小村都风景如画不分高下
La Morra 有很多小酒馆,为了竞争生意,装饰上各出奇招。你看这家招牌上连自己的经纬度都标出来了,够有创意。
不过,那天下午,哪个小酒馆的风头都比不过村立酒窖里的品酒会!
展示会上人来人往,所有人都尝得很认真。不少客人都是外国人,说德语的靠得近不用说了,我还遇到一对来自英国、一对来自澳大利亚的男女呢!
那天我在评酒会上品尝了十来种酒,最后扛了六瓶出来,包括2004和2006的Barolo各一瓶,2010年的Barbera两瓶(这是当地产的另一种红酒), 还有两瓶名声不大但是我尝过觉得很合我意的白葡萄酒。一结账,整整一百欧元!回家上网查了国内价格,2006的Barolo是一千九到两千一人民币,2004年的只能查到台湾的价格是两万一千新台币了!财迷得差点想在朋友圈高价倒卖了,不过回头一想,网上酒评说La Morra的Barolo特色是“香气柔美,纹理细顺,易于亲近”,我还是自己亲近亲近看吧
有时,我会怀念“前网络时代”的旅行。十几年前刚到欧洲时,常会在周末或者节假日和同事开车出去转悠,在高速上远远看到某个小城或者某个建筑似乎很有趣,就下道一探究竟;有时不小心开错了路(那年头没卫星导航嘛),却觉得沿途风景特别美,干脆放弃了原来的目的地走到哪里算哪里;每次暮色降临后开始找旅馆,还要货比三家,常常为了找便宜酒店而无意中闯进一些极美丽的小城小村,还有半夜更实在没办法了在山路上看到一家酒店赶紧入住,第二天一睁眼,天啊,原来我们头晚睡在高高的山口上,周围雪峰如链无比壮丽......
随着网络资讯的日益发达,旅途中的意外和惊喜似乎离我们渐渐远了。我们翻阅别人写的攻略和游记,然后出发奔向那些别人照片中的风景,到别人称赞的餐厅里吃别人称赞过的食物,带着跟别人大同小异的照片和纪念品回家...... 一切都很完美,很顺利,却少了那种偶然邂逅时砰然心动的惊喜。
没想到,这一次,在我生活了十八年的意大利,在网络相助安排好的旅行里,我还能遭遇惊喜,在一座叫做CHERASCO的小城。
我以前从未听说过CHERASCO的名字,即使我在意大利已经转悠了十八年,即使一位六十几岁从事旅游工作的意大利朋友都认为我比他更了解意大利的历史和文化和艺术。事实上,在我往行车导航仪里输入酒店地址之前,我压根记不住那酒店所在地的名字。那个周末我是冲着LANGHE的葡萄园去的,但产酒区酒店都爆满,在距离产酒区三十公里左右的一个小镇上有家古代修道院改建的四星级酒店,有一个晚上有房,还打折,我当机立断在网上抢下这间房,提前交掉房费。就这样,我来到了CHERASCO 。
我是中午到达CHERASCO的, 小城于一座小山上,意外的幽雅宁静,古迹不少。 但我的心思还在当地那些盛产松露和葡萄酒的地方上,所以办完入住手续,就又离开了
再见CHERASCO已是在暮色中。 灯光勾勒出我入住的那家修道院酒店古朴雄沉的轮廓, 有几分神秘
这座巴洛克风格的红砖教堂跟修道院连为一体的,只是一个现在成了酒店,另一个依然还是教堂。
稍作休整之后出门觅食。小城的老城区有两座古城门, 修道院酒店就在这座白色的城门外。
这是老城区的另一座城门,两门之间的大道笔直的, 另有一条笔直的大道与之垂直,小城那些古老的巷子也都横平竖直,感觉古代的规划布局就相当大气。
周末的白天城里都非常安静,夜里就更静了。走在碎石铺就的古老马路上,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灯光却明亮而温暖, 满城的老建筑浸润在这样的灯光里, 仿佛一个宁静而古老的梦境。
就这样独自走在街头,有一点点惊喜的感觉, 也有一点点后悔,或许白天我该留一点时间给它?
两条垂直的主要大街沿街全是骑楼建筑, 长廊下有几处咖啡和酒吧,有人在那里谈笑风生。
样的夜,这样的街, 似曾相识。 想起有一年跟几个丫头在托斯卡纳的夜里把新买的红酒堆成三脚架拍夜景,想起有一年跟一个美女找餐馆意外找到一个古城墙包围中的小城, 想起很多美丽的地方美丽的夜。这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美丽的夜啊, 虽然之前完全没有期待。
吃饭却忽然成了一个问题。之前我在酒店查了TRIPADVISOR, 选了一家游客评价很高的餐厅,没想到人家那个周日晚上不营业。脑子里也有两家备选餐厅的名字,却记不住地址了。本来想折回城中心的高塔下用免费WIFI再查一下,却懒得走了。 看到路边有扇小小的门,门内是通往地下的台阶, 门边有餐厅的广告,看上去蛮有点古色古香的,就沿着台阶走了下去。
餐厅看上去象是一个地下酒窖改建的, 古朴温馨。
刚坐下,就觉得什么东西有点特别。 环顾四周一圈, 这种感觉更明显了。 难道.......
我指着座位边上一幅素雅的蜗牛版画问跑堂的姑娘:“ 对不起, 这个东西意大利语叫什么?” 呵呵,不好意思,我的意语挺烂的,因为没有正式到学校学过,而且蜗牛这种词,平时生活也用不上。
“LUMACA!" 姑娘嘴里脆脆地蹦出这个词。 我忽然想起来 :"你们叫OSTERIA LA LUMACA?" 姑娘说:“对啊!” OSTERIA 是意大利的古代”客栈“ ”酒馆“ 的意思,现在很多古老的小酒馆都用这个词,原来这家叫“蜗牛酒馆”! “那你们这有蜗牛吃吗? ” “当然有啊!”
在我点菜的时候,有东西严重分散了我的注意力。 点完菜,犹豫半天, 终于鼓起勇气问那姑娘:“我可不可以拍一下你们餐厅的装饰? 实在是太特别了! ”姑娘爽快地答应了。估计象我这样少见多怪的食客不是第一个。 好在我到的时间早,餐厅里吃饭的人还不多,于是我就拿起我的小卡片离开了座位。
餐厅里的蜗牛装饰真是无处不在啊! 各种材质、各种风格、各种尺寸、各种用途, 我觉得如果一个一个的数, 整个餐厅里的蜗牛形象恐怕得好几百!
蜗牛挂衣钩。
酒柜上一排玻璃的、陶的、瓷的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蜗牛,甚至连酒柜上的装饰布上也织着蜗牛花纹。
蜗牛壳与酒瓶塞混合粘成的酒瓶托。 这个是自己DIY的吧? 反正厨房里每天很多蜗牛壳.....
蜗牛壳的水杯托。
还有两个这样的架子,上面摆着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蜗牛造型,这张图上就有秘鲁的、科西嘉的、罗马尼亚的、托斯卡纳的、荷兰的、威尼斯的、比利时的、佛罗伦萨的、德国的、罗马的......
毕竟餐厅里还有其他人吃饭,不好意思乱串,只拍了一小部分, 而且我的相机也快没电了,更重要的,我的菜上来啦!
我没要开胃菜,直接进入头盘, 意大利方饺子AGNOLOTTI是这附近的特色,饺子馅是火腿奶酪加蔬菜,又浇上了附近的小城BRA出产的肉肠熬成的肉酱, 味道浓郁鲜美。拍完这张,我的卡片机宣告没电,好吧,专心吃饭。
两道下来本来已经基本饱了,姑娘建议我尝尝他们自制的甜点,好吧,来个两种甜点搭配的。果然好吃,不过,我真的,撑了
酒足饭饱回到酒店, 没事在前台找当地旅行资料。看到一个意大利全国蛋糕设计比赛展览,虽然已经结束了,可宣传图片上那个妖娆而幽默的蜗牛蛋糕造型吸引了我的注意。问酒店服务员,此地文化难道跟蜗牛有什么关系? 答,CHERASCO号称世界蜗牛之都啊!这里的野生蜗牛就特别多,特别大,到处都是,于是当地人就形成了拿蜗牛当菜吃的传统,进而衍生出蜗牛养殖行业。蜗牛养殖是这里的农业重头戏,甚至有一个国际蜗牛养殖研究所,每年还有蜗牛菜肴烹饪大赛.......
再说说这次住的酒店吧,如果不是它慷慨打折吸引了我,我也不会到CHERASCO去啊。
酒店的名字应该叫HOTEL SOMASCHI, 可他们的网站直接把自己叫做CHERASCO修道院 (MONASTERO DI CHERASCO)。 修道院建于一七几几年,现在主楼被改造成一个四星级酒店和一个餐馆,两翼是私人住宅。
在西方眼下最为流行的旅行点评网TRIPADVISOR上, 米兰名下的景点有370个,排名第九位的是米兰纪念公墓。我此刻打开点评页面时看到共有九百七十多个游客对它进行了点评,并贴出了五百多张照片,最新的几条评语分别是“米兰最棒的地方” “米兰最棒的景点”“精彩”“ 精彩的地方”“魔术“ ”一个很棒的下午“.......而之前,我曾经看到有游客把它称为”天空下的雕塑博物馆“。
以前,我也曾在博客里贴过一些恬静美好的欧洲乡村公墓的照片。有博友给我私下留言说:“姐姐,你别再拍墓地了,不好。” 我说,有什么不好呢?世间万事万物,只要有生命的便会死亡,死与生一样是生命的组成部分,那些现在静静躺在墓中的人,也曾经象我们一样活过哭过笑过爱过,他们中许多人曾经比我们更美丽更智慧更富有更杰出,而我们和所有我们认识的人、深爱的人最后都会离开这个世界。死亡,是世界上最普通最正常的事情,它不是恐怖的,甚至客观的说,也不是悲伤的。
欧洲人对死亡的认识跟中国的文化有很大差别。他们相信人离世后灵魂会去往天家,那是平静美好的地方。所以欧洲的墓园往往距离居住区很近,欧洲许多小村子的公墓就在村口,村里的老人闲空时,会带上一束花到那里看看去了天堂的老伴和老朋友,我甚至看过一位老太太一手提着垃圾袋一手提着鲜花走向村口,倒完垃圾顺便去墓园看看,就象串门一样自然。
米兰纪念公墓开放于1866年,一百多年来,公墓中慢慢积攒了各种古典和现代风格的精美雕塑,包括希腊神庙、方尖碑和图拉真神柱的复制品。由于米兰是意大利工业最发达的地区,许多富裕的实业家家庭会邀请著名的建筑师和雕塑家设计建造墓园,让它以艺术性的墓葬著称于意大利。
公墓正门是巨大的名人堂,由白色大理石建成,许多意大利名人都安葬在这里,例如意大利最伟大的作曲家威尔第。
我去的时候是深秋的黄昏,公墓内外仍然有一队一队的旅行团。我去的时候意大利人扫墓的日子11月1日早已经过了,因而看不到扫墓的人的身影,满园子都是举着相机的游客。
也有不少散客。看这两个姑娘,手上还拿着墓园的参观指南呢!
在公墓中成双成对谈恋爱的并不少。 若是单个去的,必然扛着单反相机。
秋阳给安静的墓园增添了一点暖意。
公墓里有好几条路,每个路口有专门的导游图,标出一些名人的墓地以及那些由名家名师设计的墓葬所在。但墓园太大而我时间有限,只能随便走走,所以就没管导游图,走到哪里算哪里了。
很多显赫的大家族都是这样巨大的纪念碑式的墓。但我还是喜欢那些体量小一些的,有人情味一点的。
许多古典写实风格的作品,神型具备,栩栩如生。我甚至觉得学雕塑的人来了意大利哪怕不去美术馆,就在这公墓里转一圈也一定会大有收获的。许多雕像都寄托了家人的情感与爱意。这位女子生前一定与爱犬形影不离,所以家人在铸造铜像时也让着小狗永远守护着她。
淡淡的忧伤,掩不住的优美
有些墓碑上的雕塑似乎还有故事情节。这两个明明是两个不同家族的墓葬,不明白为啥上面的雕像人物还有互动。
简洁抽象的当代雕塑在众多的古典作品中显得很醒目。
园中精彩的墓地雕塑作品很多,但很多游客喜欢直接寻找这个螺旋形的雕塑塔,就象到了卢浮宫找蒙娜丽莎一样。
不是所有的墓葬都那么豪华的。在大门两侧有长长的长廊,两边的墙面布满朴素的墓碑。每个墓碑前都有鲜花或者人造花。如果支付了一定的托管费,公墓的工作人员会定期更换墓碑前的花朵,保证其新鲜美丽。我去的时候就看到一个工作人员爬到很高的梯子上慢慢地往一个墓碑前插鲜花,他做得很认真,很平静。我在想,安心于做这样的工作的人,一定有一颗强大的爱心吧?
米兰纪念公墓距离米兰PAOLO SARPI华人街区非常近,我之前曾经路过过无数次,但上个月在TRIPADVISOR看到介绍后才想起来进去看看。这次也是路过,本来想去唐人街顺便吃顿中餐的,走在从CADORNA火车站通往公墓的一条非常不起眼的小巷子里,忽然闻到扑鼻的香味,循着香味找过去,发现一家名为MYTHOS的希腊烤肉店,也是TRIPADVISOR上获奖的哦。店面很小, 但做得很用心,印有各种颜色的卡片式打包菜单,上面把每种食品原料如猪肉、鸡肉、奶酪、橄榄、酸奶等等选择标准和制作工艺都写得清清楚楚,比如香料只用纯自然的,土豆都是用葵花油、棕榈油或者橄榄油现炸的。
那夜收留了我的梦的海滨小城叫Polignano A Mare, 读作波利尼亚诺阿马莱, A Mare的意思是”在海边“,所以我们叫她”海边的波利尼亚诺“好了。小城在意大利南方的普里亚大区,意大利的领土形状象只高筒靴,波利尼亚诺就在”脚跟“和”鞋跟“衔接的地方。从米兰乘火来来至少转车一次,车程八小时左右,从罗马来也要转车一次,时间五小时上下。
这里是意大利的最偏远的地方。在骄傲的北意人眼里,这里略等于非洲。但每次来到南意,我总有一种”真正到了意大利“的感觉,浓郁的地中海风情, 古朴的城镇,热情的人们,悠然生动的生活气氛,还有价廉物美的美食.......这一切都如此让人迷醉。
"旅行如梦, 不同之处仅在于,不是每个人醒来都能记住自己的梦境,但人人旅途归来时都会保存一份生动的记忆。“
那晚,当我踏着微醺的步子穿过月光下的白色小巷回到朴素雅致的小酒店,看到床上放着两页纸,一页是翌日的天气预报,另一页便是这句爱伦坡的诗。那是酒店向客人道晚安的方式。
我拿起那页诗,坐在床边上。从亚得里亚海上吹来的风穿过长长的巷子,从临街的小阳台流入我的房间,把阳台的落地窗帘鼓成了一张帆。风更大时,那”帆“又化身为张开的飞翼,不时拍在我脸上。有音乐与风一起流进来,缠绵而飘渺的,是对面小酒吧的背景音乐。那一刻我很清楚我在旅行,也确信日后脑中会留有这一幕的生动记忆,但我还是觉得自己像是在梦里。
因为低估了复活节火车票的紧张程度,计划中的卧铺夜车票一周前早已售罄,我只好在假期第一天里花了10个小时穿过几乎整个意大利来到这里。走出车站时,眼见着天空从金色变成紫色又变成粉红色。到酒店安顿好,再出门时,初上的华灯把小城狭窄曲折的白色小巷渲染得格外亲切温暖。
我曾经看过很多这个角度的照片,或是风和日丽碧海蓝天,或是彩霞满天渔舟唱晚,或者风高浪急遗世独立,没有想到我第一眼真正见到它时,会是这个样子。
一轮满月正从悬崖上的白房子后面升起,不算平静的海面上银光翻滚。面对这样的画面,只觉得平时熟悉的那个世界在身后远远地退去了,整个世界只有眼前淡蓝透明的天幕下那片纯净与恬静,那悬崖下其实波浪翻滚,可还是让人觉得满心平静澄明。
波利尼亚诺很小,连郊区人口加起来才一万多。小城里自然有些古老的教堂之类,但在遍地古迹的意大利这实在算不上什么。对于那些匆匆来去的观光客来说,这里似乎没有多少内容可看,但如果你静心呆下来,感受它,享受它,你会觉得每一天的每一分钟都那么美好。
相对于老城区,我住的酒店那片街区已经很”新“了,但巷子里许多房子都是上百年的样子。这片街区由横平竖直的小巷织成密密的网状,任何一条巷子向东或者向北,走到尽头都是大海。
老城区的房子大多是白色的,在阳光下亮得炫目。那个雨过天晴的清晨,老城里大多数人还在睡觉,走过老广场的时候有人叫住我,两个清洁工满脸笑容地摆出造型叫我拍照,自豪地说他们是”为波利尼亚诺市工作的”。
老城区的巷子曲折迂回毫无规律,迷路几乎不可避免。好几次有游客问我,你到过那个海边平台了么,怎么走的。哦,到过,到过好几次了,至于怎么走,这是个问题。随便走吧,反正哪里都通,反正哪条巷子都挺可爱。
老城区的巷子里藏了不少咖啡馆、饭店、工艺品店、服装店、画廊之类,全都装饰得低调却韵味十足。我一向很佩服普里亚大区的人民的审美品位,他们有一种天才,能将最古朴原始的建筑与简洁素雅的现代风格搭配得水乳交融,显得高雅不俗。
巷子里的迷人小细节。虽然南意经济远不如北意发达,但我总感觉南意人民对生活本身更热衷。早上起来站在阳台上,看到对面餐馆的老板给挂在外墙上的鲜花浇水,很健壮的中年汉子,站在窄而高的椅子上,神情专注得仿佛那些鲜花是他养的孩子。
这两个相距只有不足十米的台阶是要相互竞争么? 你挂满鲜花,我就写满诗句。
老城边的悬崖下有个小海湾。 即便是阴天里也能看出那海水的通透明净。艳阳高照的日子,那蓝就耀眼了。
夏天这里应该人很多。即使是这个风雨欲来的春日,也有位勇敢的女士脱掉了鞋子,坐在岸与浪的交汇处,悠然点起一根香烟。
没有阳光也很灿烂啊,海边的坡上什么什么花都开了,五颜六色的。我不抽烟,也怕冷,却还是坐在那鲜花中面朝大海了小半天。
这样的地方其实是最合适过懒日子的, 我却又一天”被迫“起来看日出
我是假勤快, 有些人是真的勤快, 比如这些垂钓者。
复活节那天清晨风高浪急,可是还是有很多勤快的人一大早拿着鱼竿到海边,还有开船出去打鱼的,甚至有拿着鱼叉潜水找鱼的,活生生把太阳给吵出来了。我沿着海边的台阶往下走想去拍照,走到最后一级台阶与礁岩相会的地方,忽然背后有人喊:”夫人,道路到此结束!“ 那人说他叫强尼, 他问:”你来住了几天了? “ 我说两天。他说: ”真可怜。哪天走啊? " 我说一共只呆不到四天 。 “太可怜了!” 强尼又说。 嗨,哥们,太过分了吧,做人不要那么得瑟行不!
生命中的很多精彩往往是偶然带来的,旅行也一样。当我回想起那座令我一见钟情的小城莫诺波利(MONOPOLI)的时候,我是如此感激意大利复活节令人措手不及的“春运”狂潮,还有我那连一欧元也不想浪费的抠门性格。
平时在意大利乘火车,当天购票基本没有问题。所以当我预付全款订下南意海滨小城POLIGNANO A MARE的小酒店的时候,根本没想到所有理想的车票提前一周多就卖光了。任凭我狂敲键盘,电脑坚定地告诉我,除非我有胆旷工三天,不然只能在假期最后一天换乘五辆火车回家!!!那一刻真是慌不择路,赶紧抢票。
票到手仔细一看,晕,大过节的得一大早起来赶第一班车,五分钟后就在一个叫做莫诺波利的小城下车,再等上一个小时。这也太令人崩溃了,尤其想到后面还有那么多次换车与等待。于是问酒店前台,假期里能找到出租车不,前台打了一通电话说可以,就是贵点。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决定,放弃第一程火车,花二十欧元打的去几公里外的莫诺波利火车站,好歹,可以睡个安稳觉。
被放弃的第一程车票,价值一欧元。钱虽少,但好好一张票扔了总觉得可惜。碰巧那天下午天气不好,计划中的乘船探秘海上溶洞、骑车闲逛斗笠屋海岸之类变得不那么可行,干脆,就拿上这一欧元的车票去看看那座叫做莫诺波利的小城吧。
只是五分钟的车程,还来不及欣赏沿途开满野花的原野上大片的橄榄树,就匆忙下了车。事前上网看了一眼地图,知道老城在车站的东南边,于是就随性地往东走走,又往南走走,不觉就到了老城边上。
原来这里还是个旅游城市(意大利有多少我们闻所未闻的旅游城市啊),老城的入口有很大的地图牌,标明了主要景点,一路还有“旅游步行路线”的路标。不过我没看地图(看了也记不住),更没跟随旅游路线的路标(巴掌大的地方所有人都往一个方向走多可笑),随便找了个顺眼的巷子口,就钻进去了。
第一眼,跟附近其他小城差不多,窄窄的巷子,挤挤的地中海风格的朴素的白房子。只是走着走着,朴素中冷不丁会忽然冒出华丽丽的巴洛克教堂之类,让人觉得这地方的往昔很有来头。
刚走没几步呢,就被人叫住了, “过来给我们拍张照片嘛”,扭头一看,哇塞,这么一大群!他们本是在一个小酒吧门口聊天的,放下酒杯火速在旁边的小教堂门口摆出了造型。先拍了一张一横排的,还不过瘾,又拍了这张,模仿电视里的广告齐声大叫“ITALIA UNO!"
拍完合影,又有人指着其中一个酷哥喊, ”拍他, 拍他! 他是电视主持人!“ 我很配合地假装相信了,对着他猛按快门, 酷哥满脸尴尬,连连说他不是,一群人哄笑。 在南意旅行永远不觉得闷,因为总有那么多活宝们无缘无故就HIGH起来还要拖着你一起HIGH。
不急于直扑什么景点,看到什么是什么就挺好。路过一家婚纱摄影工作室,很喜欢橱窗里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婚纱”照。谁说秀恩爱非要白纱礼服的?
穿过古城墙上一道拱门,来到海边,发现厚厚的云层从海面上袭来。
看似平静的小港湾,充满着风雨欲来的紧张感。漫天浓墨重彩的云,如油画。
好象,远处已经在下雨了。
浓云很快覆盖了整个老城的上空,只有远方还有一丝丝光亮。
亚得里亚海开始发脾气了, 一排排波浪躁动着扑向岸边,击打出浪花如雪。
伫立在海边将近五百年的查理五世城堡,在阴云的衬托下,仿佛又要燃起硝烟。
浪越来越高,游客都散去了,长长的堤岸显得孤寂苍凉。
我一向号称“向日葵”, 这次原也抱着对碧海蓝天的期待而来,但此时,我觉得巨浪翻滚的海面比碧海蓝天要美上无数倍。风雨前的大海,不断翻滚着幽暗的光,深沉而激情,充满力量,让人觉得它是有生命的。这样的画面,无端让人想起那些风云变幻的史诗。
看够了史诗气质的荡气回肠,沿着堤岸走到头又回到老城区里。
海边风高浪急,老城里却是另一番平静悠然的景象。
想在莫诺波利老城迷宫一样的巷子里分清方向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但在这里方向也是最不重要的事。任性地迷失其中好了,随便怎么走,总会忽然间与各种华丽宏大的建筑不期而遇。这些教堂、宫殿、修道院之类都深藏在那些简洁朴素的白色民居中间,让你与它们的每一次偶遇都显得那么突然,那么戏剧,那么令人惊喜。
因为不知道前面会有怎样的惊喜等着你,逛起来心里变隐隐有了期待的感觉。有时候转了半天,发现又回到原地,但同一幢建筑亦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角度气质完全不同。
那些巷子那么狭小,那些教堂那么巍峨,对比太强烈了,很难找到一个位置给那些教堂拍张全身照。注意上图右边那扇窗户所在的古民居,那天我第二次从这教堂前经过的时候,有些好玩的事儿就发生在那里。
一听说我去米兰世博了, 经历过上海世博的朋友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人多么,要排大队么?
按照欧洲的标准来说,人很多了,我十几年都没见过这么多人了,但是按中国的标准应该算人不多,只要体力充足一天下来逛六七个重要的馆是没有问题的,说不定还能顺便带上四五个小馆。稍微需要些耐心的就是意大利国家馆了,我在工作日的午饭时间去排队的,大约排了四十多分钟吧。
作为本届世博的主办国, 意大利国家馆的规模当然是最大的, 外观也还算新颖美观,不过在宛如建筑博物馆的世博园里也不算特别突出。真正让人惊叹的是内在。
为了保证参观效果,意大利馆要控制人流量,固定时间内只能有有限数量的观众,结果我中了大彩, 排队中每过一“关”都正好放到我前面一个,我就被关在后一批里了。终于到入口了,工作人员对让大家排大队表示了歉意,并表示希望即将看到的一切值得大家如此等待。
刚进展厅有一些小蜡像,他们中有的是某个冰激凌连锁店的创始人,有的是著名的大厨,有的是让某种失传的传统食品制造工艺重新复活的人,有的是把食物加工中的副产品做成建筑原料的发明家.......总之都是一些紧扣本届世博“粮食、食物”这一主题的意大利普通人。
然后就进入了本次意大利馆的重头戏:“美的力量”展厅。
展厅的前言是这样的:
“还给世界一些它自己的美。美是这个星球的食物,是生命的能量。意大利的美是它独一无二的力量之一。请准备迎接一些纯粹令人欣喜的图片吧! 你将游走在布满葡萄藤的山坡、壮丽的山峦、水晶般纯净的流水.......以及古老建筑环绕的城市广场,还有我们的艺术,如同透过无数万花筒来看它们----而在这些奇迹中央的永远是人类。美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却与我们的未来紧密相关。”
是的,我本以为自己已经做好准备,可是走进大厅还是忍不住轻轻“哇”了一声。
三个连续的厅, 四面全是大屏幕,天上地下全是镜子,大的厅中间的柱子或者小空间也全部包上镜子,而屏幕上不断展现出意大利最美的风景、建筑、艺术,镜子把整个空间反射成一个万花筒,瞬息万变又无比夺目。
其实,照片并不能真正再现现场的真实情景。照片是单向的,静态的,而现场是动态的,全方位的,还有大气优美的音乐相伴。 意大利人把他们最壮丽的山水、最辉煌的建筑、最骄傲的艺术杰作统统搬了出来, 并通过“万花筒”形成瞬息万变的效果, 美一秒钟都无比炫目。 这个国家从来不缺少美,更不缺少对美的强烈信仰和丰富的想象力,当他们以世博的名义翻出全部家底跟你死磕, 这个星球上真没多少人干得过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