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6
- 收藏25
- 评论3
- 赞22
+1
出发日期/2017/05/20
天数/3天
人均费用/1900元
人物/三五好友
玩法/第一次 短途周末 古镇
去往黄山之前,我对于山的秀美一无所知,在我所理解的风景里,山作为一种巍然的存在,缥缈于浩瀚之间,而我更喜欢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是我年少时关于诗句的特殊喜爱,而在我登顶黄山以后,我发现,原来自然的故事,还可以这样书写······
在旅行之前,我了解到黄山宏村西递作为徽州特色的存在,必然满含了中国古老的文化传承,本着“特色的地方就要有匹配这里的服装”的心态,我的物品准备如下:
1、服装:汉服两套,日常短袖短裤一套,衬衫两件,牛仔裤一件,运动鞋一双,小白鞋一双;
2、八爪鱼收集支架一个;
3、手机拍照遥控器一个;
4、充电宝一个;
5、充电器一个;
6、身份证;
7、银行卡&信用卡;
8、约500元现金;
9、化妆品若干;
10、发饰若干;
11、纸巾若干;
12、墨镜一副。
由于本人是从长沙出发,具体花费安排如下:
1、高铁费用:去程:乘G2314次(13:30-16:18)长沙南-上饶,转G1906次(16:59-17:46)上饶-黄山,264+74.5=338.5(元);返程:G636次 黄山-长沙,331元;
2、当地交通:约100元/人;
3、住宿:市区四星(未挂牌)酒店双标间含早,180元/间
4、餐饮:普通餐饮标准约250元/人(根据个人情况不同偏差较大);
5、门票:黄山230元/人+景交38元/人+宏村75元/人+西递70元/人;
6、表演门票:徽韵表演130元/人(普通座);
7、缆车:景区活动期间免费;
8、购物:150元/人(根据个人情况不同偏差较大)
共计约1900元/人
因为是从长沙出发,距离黄山并不远,所以我直接是高铁进行往返,不过由于工作原因,第一天是中午出发,高铁13:30从长沙发出,在经历转车以后,于傍晚17:46抵达黄山市,当晚是没有太多时间进行玩耍的,主要是安排自己的住宿和研究好市内交通,住宿方面建议住在市区,坐车会比较方便,汤口会有客运中心,将人送往黄山风景区,其实总体来说交通还好,按照地图上搜索的方式坐公交、大巴车一般没有问题,如果想要打车也可以,但是建议提前做好攻略,尤其是景区的时间等方面,避免高峰期车辆供不应求浪费时间。
黄山市地图
黄山给我的感觉就是美食不是很多, 也可能是我没有找对地方吧,整体来说家常菜偏多,徽州的口味偏淡,与长沙的嗜辣是很不同的,所以作为嗜辣的人,来到这边会有轻微的不适应,但是随着行程的渐渐紧张,每一次吃饭都处于“好饿好饿”的状态,好像就变成了“吃什么都觉得好好吃”的状态了。
黄山上并不怎么好吃的饭店
唯一一顿好饭就是在这里吃的
唯一好吃的饭店是明清大酒店,不但尝到了特色的清酒,而且尝试到了很有特色的红烧肉,唯一的美中不足的是比较肥腻,吃了一点就够了。
比较有特色的小吃是黄山烧饼,这个强烈推荐,香酥可口,梅菜的味道咸度适中,焦香宜人;辣笋也很好吃,但是特色度对我而言感觉一般;还有一个比较特色的叫做“毛豆腐”,但是我不是很感冒,就没有尝试。
香酥可口的梅菜烧饼
抵达黄山的时候,正是傍晚时分,小城悄然安静,风很低,卷起随着工作的远离早起纷飞起来的思绪,把小城独有的安然一阵阵吹进发梢里。
找到酒店以后,随口吃了点东西就驱车赶往剧场,这天看的剧名叫《徽韵》,讲的是徽州的种种,内容丰富的让人咋舌,先是演员们利用灯光舞美的变化倾力打造了黄山四级变化的奇美,让人目不暇接,脑中只回旋着一句“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紧接着,又在舞台上盘旋起舞出董永七仙女的爱情故事,那飞旋的演员在舞台上空飞动着,飘舞着,用各色的丝带装点那小小的一方舞台,像是风中一朵又一朵灿烂的紫云英;随后,舞台灯光布景变化,又开始讲述徽商雄霸中国商界的故事,那一个个幽怨的新娘在舞台上静默的立着,一片片的红色晃了离人的眼眸,每一个窗棂下都有一段让人肝肠寸断的故事,远古的幽歌在徽州随丝竹传唱着;而“徽班进京”的故事又将京剧的发扬在风雨飘摇中再现,一段段故事如丝绸一般被铺展开来,一阵阵旋律在管弦声里倾泻而出,一幕幕场景随着光影的变化推陈出新,那是我不曾了解的另一个世界。对于这样表演形式丰富的梦幻场景,在欣赏了音乐、舞蹈、杂记、现代徽剧、京剧、花鼓戏、民歌联唱、欢歌载舞等多种表现手法下诞生的有着相互独立却又彼此关联的《四季黄山》、《天上人间》、《痴梦徽州》、《徽班进京》、《皖风徽韵》五幕,大体对于安徽的历史文化有了一个比较粗略的了解 。带着这样艺术盛宴带来的满足感,让我不由自主地期待起次日的行程。
次日清晨,草草吃完早餐以后就赶往黄山,这天是一个凉风习习的早晨,关于爬山,走就做好了准备,在听遍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传说里,我终于踏上去往黄山的大巴。
大巴车摇摇晃晃,沿途的风景来不及细看,我还陷在清晨的困顿中迷迷糊糊,约莫一个半小时以后,便是黄山风景区。
因为黄山上有个景点唤作“光明顶”,同伴便提议以分小组比赛登山的方式来完成这天的游览。一想到自己宛如是某山的掌门,我就不由自主的笑起来,想来从前高人住在山上潜心修炼的时候,不会想到如今会有这般多的“武侠痴”存在吧。
如今的山,都被开发的极好,与其说是爬山,倒不如说是爬楼梯更为准确;而随着缆车的建立,干脆连爬楼梯的路段也少了很多。
其中一段路程,我们是乘坐缆车上山的,缆车的轨道是用铁架子搭起来的,细细长长的一条横亘在山峰与山峰之间,像是哪个远古的神仙用劈山斧在这里硬生生劈出的一条缝隙。远方湛蓝的天空和大朵的白色云彩一点点被送至眼前,两侧的山峰却一步步的向后退去,铁轨与车轮的碰撞声像是一曲合奏,陪伴着这孤独的山间云月。
我站在缆车的最前列,随着轰鸣声将一段段山峰不断抛向身后,几乎有乘风破浪,踏龙开山的气势,得意极了。
饶是坐了一段索道,步行仍旧是必不可少的,大抵是因为山上的石材物料难以运输,故以许多阶梯的修建还是相当陡峭的。游人这时候就显出少有的谦让和彬彬有礼,在通过一段段较为险峻的阶梯时,都井然有序甚至互帮互助。因为路上的难走,所以大家都走得很慢,于是欣赏沿途的风景就变得更加的自然而然,幽深的丛林里满是树木与泥土的芬芳,在呼吸之间有着明显的令人痛快的因子飘散与鼻腔四近,那是很宁静的感受。
因为距离山顶还很遥远,看不见层峦叠嶂,也看不见云海翻腾,入目的只有各式各样的树。这里的树木高而且笔直,像是被自然一手调教出来的军队一般,在山上静默地站岗。树叶绿得清新,绿得畅快,丝毫不因游人的多少而受到影响,他们本身的力量在土壤中,深邃,有力,盘根交错,因为踩踏而坚固,因为风霜而坚强。
山上的气候比平地要晚一些,此时正是春风幽绿的好时候,山上的树木蓊蓊郁郁地从岩石缝隙里探头而出,像是对远方游人的致意。
偶然有红硕的小果实映入眼帘,那便是意外之喜,伸展的枝条像是密林中被偷偷保留的宠溺,任性地耀眼着。
一处处树影变化,像是用西方油彩点出的油画,又像是中国古老的山水画里的笔尖勾勒,树木在我不断的注视中不但没有形容消瘦,反而更加健壮了。
清晨出门的时候天气尚好,可不知为何,快到中午的时候,忽然乌云密布下起雨来。山上有雨衣兜售,买了雨衣胡乱套在身上继续前行,可雨水越来越大,鞋子里都灌进了水,像是进了水的小船,一走路,咯吱作响,很是难受,却又没有退路,只好一步一步向前走着。
对于山上说变就变的天气,其他游人也同我们一样买了雨衣,看到前方有个餐厅的时候,仿佛看到救星一般。我们赶紧加快步子走到一个餐厅的屋檐下避雨,由于到了中午,又是忽然下起来的雨,餐厅的生意变得很是火爆,人满为患,根本就没有法子挤进屋子里去。怕手机湿掉,也不敢掏出来玩,干站在屋檐下避雨的时候,可以说是相当的狼狈了。
好不容易拍到可以坐上座位吃饭,不得不说饭菜的味道真是不敢恭维,只有炒土豆丝勉强入口,其他的菜品,都味同嚼蜡,不过体谅到食物都是从山下扛上来的,没什么计较,低头扒饭,赶紧吃完把桌子让出来,毕竟外头也都是饿着肚子避雨的人。
吃了午饭不久,雨倒也停了七七八八,不用躲雨好了很多,唯一难受的,是还没有干的鞋子,踩着这样的鞋子登山,真是好不折磨。
下午两三点钟,天空放晴,山上又热起来,此时倒也离光明顶不远了。到达光明顶,我有点大失所望——所谓“光明顶”,就是人为修建的一个小的栖息站,一个建筑有着洁白的圆形顶部,故而就称为“光明顶”了,离我所幻想的武侠小说中的场景真是差了好远。
不过既然已经登上了高处,所见风景倒是真的大不相同了——山峰的层次感在随着远处颜色的淡化中逐渐凸显,俯视群山的快感在放眼望去尽是云霞的时候彰显最为厉害。我望着那渺远的山峰,入目尽是浩瀚,那漫山的幽蓝与青翠荡涤了雨水曾带来的焦躁不安,峭壁上被岁月雕琢出的横平竖直自成一派,那是工笔画演绎不出的畅快淋漓。
抵达市区以后我赶紧赶回酒店换衣服换鞋,在酒店附近随便吃了点晚餐以后就又赶往屯溪老街。
屯溪老街自称是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古风建筑确实不少,不过同开封依照《清明上河图》修建的清明上河园相比,却是差了几分意味了。因为已经到了晚上,所以街上灯光多于人影,并不是很热闹。
步行其间,古风扑面,旗幌飘飘,多的是卖酒的商铺,还有些卖的是木制的各种玩具,有能发出蛙叫声的木头蟾蜍,有刻满了三字经的戒尺,还有灯红酒绿的酒吧。我逛了几下便意兴阑珊,幸好同伴们找到了一家卖明信片纪念品的商铺,进去挑了几张明信片,算是给这个的逛街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旅途的第三天是我最为欣喜的一天——这天的行程没有凄风苦雨的折磨,没有登高望远的劳累,只需要安静的在小巷子里走一走,在历史长河中溯流而上,感受岁月的更迭,让自己的细碎脚步声变成一个又一个美丽的错误。
上学的时候,曾有朋友来宏村写生,给尚在上课的我寄过一张用钢笔画了简笔徽式建筑的明信片,宏村这个名字就成为了好奇的所在。
上午到达宏村的时候,太阳已经全然把面庞露出来,晴朗的天空下,是江南水乡画风的白墙青瓦,碧水中摇曳着粼粼波光,倒映出一场天青色的梦境,接天莲叶无穷碧,留得残荷听雨声,诗句与现实在一个小小的村落缔结,坐在门口的老人家不知道又等了多少春夏。
南湖边是一群写生的学生们,蓝白色的校服披在身上,各色的油彩在指尖,白纸上渐渐显出建筑的轮廓,檐角和白墙上的皲裂也渐渐分明,那纸上的屋檐下,不知道有没有他和她曾经一起等过雨。
小白鞋在青石桥上慢慢踏过,恨只恨桥太短了。我踏过去的时候,没有见到前世,也不晓得今生,蓦然明了——前世今生,只是一瞬罢了。
小村落的好在于小巷子的曲折,因为曲折,所以必然藏了许多的故事,或许曾经有孩子在这里捉过迷藏,或许曾经有少女在这里等过离人,或许曾经有新妇在这里晾晒过衣裳,或许曾经有老人在这里摘过豆角······
或许更多的是我这样的游人,因为好奇,所以把一段段自己没有经历过的故事安放在了这样一个静谧的他乡。
信步遍到了月沼池,《卧虎藏龙》的取景地便是这里。当时荧幕上的白影飘飘,已经不见踪影,便是游人的月沼池,几乎难以拍出一张稍显安然的照片。
叫卖的小贩在九曲十弯的水坝中好不隐匿,居民们晾晒的腊肉鲜艳地挂在白色墙壁上,我一袭白衣,想要在一个村落中找到古风的归属,却发现,在人群中,自己其实是格格不入的那个。
徽式建筑的檐角都很好看,是干净利落又稍显精致的做派,不过墙壁倒是很老旧,故事感跟墙灰一起附着在上面,挨家挨户的红灯笼把故事的格调活跃得稍稍喜庆些。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我想,宏村,可能早就不适合等人了吧。
抵达西递是吃完午饭的下午,西递没有宏村出名,却也因祸得福,因此而变得更有小村落的安静的温柔感。
特色的石门标志着西递的地界,水波荡漾中的一页扁舟似乎又可以因此撰写出多少的诗句,青山绿水所有的宠溺都被这抹红攫取了。
西递的商户相对少一些,居民偏多,每一家的院子里似乎都藏着流传在人们口耳中的故事。
雕花的窗棂曾经透过谁的眼睛?紧闭的朱红色大门背后是什么?鸟笼里的鸟儿谁喂它,谁教它说话?馥郁的盆栽又是谁植下,谁浇灌?爬满了猴儿的小挂坠是给谁做的?为什么门迎上的某个字缺了一点就成了家训?
秘密在我的脚步下生根发芽,我翻看着小商铺里贩卖的一本本画册,一幅幅水墨丹青如飞雨般飘过眼前,我想要抓住的东西,在雨水沾湿地面之前,就消散了。
等不到华灯初上的灯笼摇曳,我离开西递的时候,觉得她像是对我温柔地露出了倾城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