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日期/2015/09/18
天数/3天
人均费用/800元
人物/独自一人
侗寨给人的感觉与苗寨不同,从花花绿绿的苗家服饰一下变成了黑、灰色朴素的侗衣;从热闹非凡的苗家街巷变成了安静惬意侗族乡村;从一栋栋紧挨着的木制房屋变成了特色鲜明的侗族鼓楼……而不变的依旧是那朴素的民族风情以及看不够的旖旎风光。
+1
+1
侗寨中心,是一条小河,两旁林立着木屋,一座座小桥横跨其上,河边不时有妇女在洗衣涮菜,乍一看,还以为来到了江南水乡。傍晚的光线愈发温柔金黄,小寨的一切都像是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衣裳,忙碌了一天的侗族人纷纷从外面赶回寨子,孩子们放了学,老人们则继续聊着天,桥头上卖菜的大妈们迎来最忙碌的时候,而袅袅炊烟伴着阵阵香气更是让整座侗寨变得愈发惬意。尽管已经有不少背包客以及国外旅行者到访这座小寨,但这里的商业气息并不浓,面对来来往往的外来人们,寨子的侗族百姓丝毫不多加在意,而是依旧过着自己的生活,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这也是这座小寨如此富有生活气息的最大原因。
+1
+1
+1
+1
+1
寨子上也有不少卖小东西的地方,但很多都偏大众化了些,唯独侗族的衣服很特别,摸起来像厚厚的雨衣,据说是天然染料上色,如今已很少,而背孩子的布兜看上去也很有意思;但侗族人的传统食物就不敢恭维了,尤其是那道“牛瘪”,用老牛肉和牛胃里未消化完全的草料、菜叶炖制而成,味道实在诡异的让人无法接受,硬要说像什么味道,我觉得和路过牛场的时候闻到的那股味差不多
+1
+1
+1
+1
+1
+1
+1
夜晚降临,7点钟很多人都往一个地方去,那就是村子里的歌舞广场,几乎每晚这里都有侗族传统表演。灯光闪耀的舞台上,早已穿好民族服装准备就绪的侗族年轻男女,正在等待晚会开始的那一刻,随着主持人的开场白结束,接下来的1个小时,各种侗族传统舞蹈、乐器、歌谣轮番亮相,尽管你根本听不懂他们在唱什么,但从这卖力的表演以及他们脸上洋溢的幸福表情,还是可以深深的打动你,尤其最后一个哑剧小品,演的十分生动,真可以上春晚了,晚会的结束,是观众与侗族青年一同载歌载舞的时间,大家围成一圈手拉手尽情欢跳吧!
+1
+1
我住的地方是个临河的小客栈,当然店主人也是侗族人,他给我说这里除了游人,其余都是侗族人,因为他们族的传统是不与外族通婚。与苗家的房屋类似,这里也全是木制结构,不过临河的房间让人觉得颇为凉爽,而且推开窗户就能看到街景的感觉也是很棒。
+1
+1
+1
+1
+1
+1
+1
出来,发现“鼓楼们”都亮了起来,原来村民已经在这些“宝塔”上安装了灯光,金黄色的光芒在黑夜里格外显眼,河水将这迷人的夜色倒映了下来,煞是好看。
+1
+1
+1
翌日清晨,跑到寨外的一处高地,准备建观景台的地方拍摄全景,不过角度还不够高,效果一般,清晨雾气比较重,而因为地势较低,周围山高,所以等阳光出来的时候,太阳已经不低了,并不能拍到日出的效果。不过寨子外的田野别有一番风景,黄绿相间的田地被朝阳的光芒映得色彩更加浓郁,山山水水都披上了金色外衣,从睡梦中苏醒了过来,一条并不明显的石板路,在阳光的斜射下,指引着寨子的方向……
+1
+1
+1
+1
+1
+1
+1
+1
+1
+1
+1
沿着寨子大路进去,两边的木屋与苗寨并无太大的区别,不过当你走到大路中心地带,面前突然出现了一座形似宝塔的建筑,立马将整个画面的焦点集中于此,这种特别的建筑正是侗寨的标志:鼓楼。这个远处看起来像一座黑白色宝塔的家伙,走进了才发现并不是如此:全部是木质结构,下面由四根大杉木支撑,直通塔顶,周围还有若干木柱共同搭起,鼓楼每一层之间都有空隙,下宽上窄,最奇妙的是在每一层塔面上都画着五颜六色的画儿,而且细看每一层的画还都不同,有动物,有人,有花草,看的人啧啧称奇,在每一层的边缘都会有弯曲上翘的似塔尖一般的收尾,最上一层会和其他层面间隔更大一些,高耸的塔尖在夕阳的印衬下分外显眼。
+1
鼓楼名字的来历,传说是三国时期,蜀国诸葛亮南征,在侗乡一带扎营,为方便指挥,在营中修建高亭,内置铜鼓,以鼓声传令,故“鼓楼”一名由此而来;更有夸张的说法是鼓楼为外星人所建,是飞碟和火箭的发射架。当然不管鼓楼有何而来,如今的它是最能代表侗族的建筑,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鼓楼的下半部分,是中空的,类似于一个微型小广场,是侗族百姓休闲的场所,不管是村里老人聊天还是年轻人幽会,亦或是接人待客,遮阳又挡雨,真是绝佳的地方。
+1
+1
+1
早上的田野中,你总能看到侗族人劳作的身影,头戴草帽,手持镰刀,男人们多会背一个形似牛角状的竹篓子,里面放满了各种工具,着实有意思,也是侗族人的一个标志,阳光愈发的强烈,打在身上暖暖的,清晨的寒意早已烟消云散,因为一直向上爬,还会觉得有些热。
+1
+1
过了这片令人有些担忧的杂草地,就能走到一片梯田之上了,视野瞬间变得开阔了许多,眼前,金黄色的稻田毫无保留的展示在你的眼前,微风徐徐,稻穗随风摆动,撩拨着心弦荡漾,徒步的疲惫似乎削减了不少。这里的路更加狭窄,拍照的时候注意脚下,毕竟一脚跺到湿乎乎的泥巴地里甚至还带水的田里可不是什么好事。
+1
+1
+1
+1
+1
+1
越走越高,离终点越来越近,风景也变得越来越美。高角度看梯田,果然是更加美妙,而且远处能看见一撮撮的侗寨夹杂在这金黄的世界中,映着蓝天和白云,是那样的美轮美奂。再走没1小时,终于我在层层梯田之上,发现了堂安,一座孤零零的小侗族木屋,如同一只小精灵般欢快的出现在了田野之上,再往前走几步,一栋栋小木屋接二连三的出现了,就像草原上的鼹鼠将头伸出地洞的感觉,真是太奇妙了,任谁见了心情都会变得大好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顺着石板路向上,可以路过一处泉眼,村里还特意放了只大铁瓢在此,供人们饮用,我尝了一口,真是清甜的很。有不少小路可以走到田野中,从上往下看侗寨的角度更加迷人,蓝天白云肆无忌惮的充当着最好的背景,金黄色的梯田、深褐色的木屋、青蓝色的袅袅炊烟以及房屋上不时出现的红辣椒们,组成了一幅让人无比惬意的如油画般的场景。
+1
+1
+1
+1
+1
+1
+1
Copyright ©2021 Qunar.com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0542京ICP备05021087号京ICP证060856号营业执照信息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京)-非经营性-2016-0110去哪儿网投诉、咨询热线电话95117举报、投诉邮箱: tousu@qunar.com全国旅游投诉热线: 12345
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算法推荐举报电话:010-59606977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算法推荐举报邮箱:tousu@qunar.com
导航区
ALT+1
预订区
ALT+2
产品区
ALT+3
内容区
ALT+4
强烈建议使用鼠标滚轮或键盘左右键
来浏览,效果更佳哦~
沿着寨子大路进去,两边的木屋与苗寨并无太大的区别,不过当你走到大路中心地带,面前突然出现了一座形似宝塔的建筑,立马将整个画面的焦点集中于此,这种特别的建筑正是侗寨的标志:鼓楼。这个远处看起来像一座黑白色宝塔的家伙,走进了才发现并不是如此:全部是木质结构,下面由四根大杉木支撑,直通塔顶,周围还有若干木柱共同搭起,鼓楼每一层之间都有空隙,下宽上窄,最奇妙的是在每一层塔面上都画着五颜六色的画儿,而且细看每一层的画还都不同,有动物,有人,有花草,看的人啧啧称奇,在每一层的边缘都会有弯曲上翘的似塔尖一般的收尾,最上一层会和其他层面间隔更大一些,高耸的塔尖在夕阳的印衬下分外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