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日期/2014/09/29
天数/2天
游览历史城区,视个人兴趣和时间,可以走马观花,或者慢慢品味。因为喜欢,十年间我徜徉了几多回,不记得了,就知道有的去了又去,有的还没去。能否一天走完全部?当然可以,澳门没多大,但大可不必,审美也会疲劳。怎么玩好?结合多次的经验,建议:
【一日游】,喜欢徒步的:先坐车到『妈阁』——『亚婆井前地』——『岗顶前地』——『议事亭前地』——『大三巴』。不喜欢走路,那就点到为止了:先坐到『妈阁』,再坐回新马路,游『议事亭前地』及『大三巴』。后者是绝大部分游客的选择。当然,又喜欢又有闲情的话,推荐二日游。 【二日游】,D1,大致与徒步【一日游】相同,从『妈阁』徒步到『议事亭前地』,途中转到『西望洋』,登高远望离岛和跨海大桥的美姿;也要转到『总督府』,近览西湾湖美景。
D2,先登『东望洋』,再漫步至『塔石广场』、『白鸽巢』,再到『大三巴』。具体线路就是下面两张图,下面的游记也将按此线路进行。
+1
+1
+1
从亚婆井前地转入龙头左巷的巷口,也就是转角这栋浅绿色葡式建筑的背后,就是郑家大屋。漫步在澳门街头,真是一步一景!看,那么高大威严的中式门楼,毗邻却是风格迥异的葡国风情,毫无违和感,可见不同文化间的包容和博大!
+1
+1
+1
+1
+1
+1
+1
门楼是一栋两层建筑,现作为纪念品服务部。这里最最吸引眼球的是墙上的浮雕,还有屋里貌似随意陈设于墙上地下的古老装饰部件,色彩斑驳,古色古香!那些设计及手艺之精湛,叫我忍不住驻足凝视,良久不去,妙啊!
+1
+1
+1
+1
+1
+1
+1
跨入月门,一条长长的廊道,做什么用呢?游览郑家大屋,不用担心没导游介绍,所有建筑功能官方均附有图文介绍。除非只想走马观花,要不的话,请慢走细品,会有更多感受。
+1
+1
+1
+1
+1
+1
+1
+1
+1
+1
有所了解之后,内进参观。右转去文昌阁和大花园,那是郑家族人读书赋词的地方,先来此沾染些书香吧。又见月门,是的,大屋里里外外有很多月门,好靓景的月门!门外有对联,待我细细读来……嗯?!字数不对称?哈哈,看了说明,方知上联已缺失了最后一字:现阴阳而合×,借楼阁以撑天。×会是什么字呢?地?不会;人?有可能;这将成千古之谜了。
+1
+1
+1
亭台楼阁,雕栏画栋,读不尽的幽雅;树荫斑驳,翠竹婆娑,品不完的宁静!那年,那日,那族人,琴棋书画;此时,此刻,此地方,我独徘徊……。
+1
+1
+1
岁月悠悠情悠悠,满怀幽思之心,移步前庭。这里才是大屋核心,联排三座错落有致的双层四合院,庄重典雅,丰韵灼灼。当年大楼的风姿,读屋主《题澳门新居》,跃然纸上:『群山环抱水朝宗,云影波光满目浓。楼阁新营临海镜,记曾梦里一相逢。三面云山一面楼,帆樯出没绕青洲。侬家正住莲花地,倒泻波光接斗牛』。
主教山,原名是西望洋山,与半岛东南角的东望洋山遥相呼应,守护着澳门。因山顶建有天主教的主教府邸,人们因而称之为主教山,现在街边的路牌也是写着主教山。我喜欢西望洋的名字,好有诗意。沿着斜坡来到山顶,这里高低不同有三个眺望台。首先到达右手边的『主教山眺望台』,这个角度看到的是内港,景色杂乱,到此一游可也。
+1
+1
+1
+1
回到广场,可见教堂高高伫立在山顶。别忙着上行,右手边的『西望洋圣母眺望台』,千万莫错过,这里的景色与教堂广场比有过而无不及;况且,远眺大海,仰望教堂,中游花园,个人包场,妙极了。
+1
+1
+1
+1
+1
+1
+1
+1
+1
艳遇哦,有佳人影婚纱!顺便分享个人偷拍佳人丽影的经验:有礼貌,先微笑say hello;要赞美,爱美之心人皆有,更何况在此幸福满满的时刻;然后,开拍。哈哈,当然要保持距离,不能打扰更不能有所妨碍人家。好运吖,昨天在路环也拍到婚纱佳人。
+1
+1
+1
+1
+1
+1
山顶教堂,外表朴素简洁,但其历史可追溯到1622年。矗立在高高石柱上的圣母像,朴素慈祥,双手合十,默默祈祷,观之令人心神宁静。教堂没有开放,其内装饰如何不得而知,会再来的。现在,我们原路下山……
+1
+1
+1
+1
+1
+1
剧院的历史和建筑特色看立牌介绍,非常清楚了。喜欢歌剧的朋友,一定要来这里感受感受,与大剧院浑然不同的浪漫和温馨。没有演出的日子,这里大门半掩,对外开放参观的,还可以上二楼,当然不能进剧场。看守的门卫很文艺,见有人进来,很写意地拨弄着怀里吉他,数个音符淡抹轻写般飘扬开来……好有情吖,记得进出都向他道谢哦。
+1
+1
+1
+1
+1
+1
+1
+1
数年前首次来这里看戏,是韩德尔二幕巴洛克歌剧《阿西斯与加拉蒂亚》,当时的售票介绍这样写着:『故事讲述牧羊人阿西斯与爱人加拉蒂亚的爱情故事,深情动人而充满神秘色彩。华美简洁的舞台布局及演员服饰,天衣无缝地配合岗顶剧院雅致精美的小型剧场特色,让人犹如回到十八世纪的歌剧盛世,浑然忘我』。一点没有夸张!叫我不能忘记的还有那些夸张得很的巴洛克乐器!
+1
+1
+1
+1
感觉这座教堂随时都开放似的,每次来都可以入内参观。下面是相隔数年拍的相片,感觉挺好,一样的庄重典雅,想象不出古远年代西班牙奥斯定会修士初建时“龙须庙”的模样。
+1
+1
+1
+1
+1
+1
+1
+1
+1
东望洋,也叫松山公园。对当地人来说,松山是个休闲健身的好地方,故周末或节假日,环山道上跑步做运动的人很多,圣堂旁或某处凉亭,亦不时可见一小众人围坐唱圣歌或读经。对旅客来说,感兴趣的当然是山顶『圣母雪地殿圣堂』和『灯塔』。对小朋友来说,应该是炮台和地道更好玩。松山就是这么个地方,可以因应各人所需,满足各自所好。
登松山,可以乘坐6、28C、H1线路到『山顶医院』或『得胜斜巷』落车,经松山马路上山;也可以坐到士多鸟拜斯大马路,经『二龙喉花园』,乘缆车或沿小道登山。我喜欢走松山马路,这边车少些。
+1
+1
+1
+1
+1
+1
+1
+1
游东望洋,重点是这里——圣母雪地殿堂和灯塔。顺着斜坡大道,登入山门,圣堂和灯塔高高在上。雪白的外表,已够吸引眼球,更别说还有殿堂里的古老壁画!有多精彩?不能拍照,自己去现场欣赏吧。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殿堂很安静,壁画很残缺,但古韵浓郁,值得推荐!
+1
+1
+1
+1
+1
+1
+1
+1
+1
+1
+1
松山还开放有旧时军用隧道,兼做历史图片展览,也是非常能满足小朋友好奇心的玩处。官方介绍,松山有三组军用隧道,现已修复开放A、B两组,A组最短,建于1931年。因先生住处离此不远,以前和小康哥都是走路过来,长大后他没再来过。初中毕业那年,他携同桌兄弟游澳,想来却走错了路。哈哈,寻梦不得兮。
+1
+1
+1
+1
+1
+1
+1
+1
+1
+1
紧接着是『中央图书馆』,建筑空间不大,但很舒服。从松山下来有点累,进去坐坐,随便抽本书看。二楼梯口那个新书专架,随便一本都可以令你看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半小时就过去了。嘻嘻,馆里有饮水机,饮啖水,舒服晒!背包自带有书籍,出门前记得拿给工作人员消磁,要不会引起门口探测器报警哦。
+1
+1
+1
+1
隔着一条小街,是『历史档案馆』。对于旅客,不需要查档案,但这里经常有某些历史资料展览,也是值得驻脚的地方。近期正在举办名为《台风岁月》的档案资料展,从台风的形成讲到历史上对本澳造成严重灾害的台风记载,有图文也有影像介绍。
+1
+1
+1
+1
+1
+1
+1
+1
从荷兰园大马路转入罗利老马路,贴着狭窄的人行道走,瞬时到达『卢廉若花园』。不要被它朴素的门面迷惑哦,里面可是别有一番天地,与外面车水马龙的嘈杂环境形成非常强烈的对比。
+1
+1
+1
迈步进园,放眼望去,园子不小,曲径幽途,怪石满园,怎么转呢。被右边很耀眼的中国红回廊吸引,转向右行,有九龙壁哦,好有古韵;红柱青瓦的回廊,浓浓的中国风。时正中午,有几位师傅廊中食盒饭闲聊,应是附近工地作业的,好一个午休地方。
+1
+1
+1
+1
+1
+1
大树参天,厚重的岁月痕迹。资料介绍,这里于1870年被卢家购入做私人花园,大规模建设始于1904年。古云: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已然超过一个世纪的历史,古树参天理所当然。澳人正是在此中西文化谐和共处的环境中,培养出淡定、包容和本份的性情,自成一格。
+1
+1
怪石林立,风情万种,去过苏州狮子林的,肯定颇觉眼熟。是的,据官方介绍,卢廉若花园是港澳地区唯一具有苏州园林风韵的名园,原来的规模相当宽阔,是现有的四倍有余,园内景色如诗似画,一派幽雅、秀丽、恬静的江南风光。
+1
+1
+1
+1
+1
+1
+1
+1
+1
+1
+1
曲径幽途,一弯一景一凉亭。虽然凉亭众多,但格调绝不繁复,或高踞于基台上,或简单立于地面;或端庄稳重,或轻盈欲飞;或完全的中国风格,或融入西方色彩;令人目不暇接,是亭亦是景。到此游憩的,大部分是邻里长者,应是每日功课;也有个别亲子游的,更有不少像我这般独自闲晃的。正是,人入景中即成景。
+1
+1
+1
+1
+1
+1
+1
山有水则灵,同样,园无水将不成园。假山原来应有水流,现在水均困于湖中。没有了流动,也就没有了灵性,就连玉立湖中的古代仕女,也没有了往昔的姿彩。环境所困,略憾兮。
+1
离开『卢廉若花园』,顺着街边路牌的指引,转过一个街角,来到文第士街,一道尖拱窗形矮墙围着的三层典雅小楼,就是『国父纪念馆』。
+1
+1
+1
+1
+1
+1
+1
+1
+1
+1
一楼后座是个小院,左右两排房间,面积都不大,原来应是书房和工作室等,现陈列有国父生前相片、家具和用品,介绍说保持着原来的布置。摆设很简单,但韵味十足。对比当今很多超豪华办公家居,真叫人思古忧今。
+1
+1
+1
移步二楼,右边展厅有一只麋鹿标本,介绍原为孙科所有。玻璃柜里麋鹿栩栩如生,乃精良之作。左边那排房间是国父原配卢慕贞太夫人的起居室,家具配置典雅简洁,很有大家风范。卢太夫人晚年定居于此,直至1952年仙逝。很喜欢看港澳台文著,总是洋溢着浓浓的中华古风,如对这位传统又倍受尊敬的老夫人,内地文著很例牌称谓为夫人,而港澳台地区均称太夫人,敬重之情跃然纸上!
+1
+1
+1
+1
+1
二楼的设计很科学和人性化,两侧房间各配独立小阳台,起居可相顾又不相扰;正面三厅外,由一个大露台相连,造型独特,视野开阔。当年对面应该没有治安局大楼,望出去就是郁郁葱葱的东望洋山,风景这边独好。
+1
+1
+1
+1
+1
更上一层,三楼是简洁的并排三个大厅,没有家具摆设,介绍说专为文化展览厅。现正举办《台湾壁画艺术摄影展》,驻脚细观赏,趣味盎然。翻开取阅的《走台步》,其中一册主题企划为《老村、老街的艺术生活盛宴》,讲的就是台湾各地形形色色的文创视觉艺术及场地的前生今世,令人遐想无限。废旧屋村厂矿,并非只有一拆了之,赋予新的生命,更有厚实的历史底蕴,堪赞!
+1
+1
+1
+1
+1
纪念馆首层,里里外外好几处有国父题词“天下为公”的横匾,昭示着国父毕生推崇的政治理想和追求。还有一匾“静敬澹一”,比较少见,据说乃蒋先生早年为自己确立的修身处世箴言,其精髓是融合了佛家、道家、儒家、理学治学修身的基本理念,请孙先生写成条幅做座右铭的。俱往矣!
+1
+1
白鸽巢公园据说是澳门最大的公园,先生住处离此较远,这次我专程而来,想看看贾梅士石洞和据说很有特色的石拼画。今天下午公园准备喷药杀虫,5时不到开始清场了。跟工作人员说情,进去拍两张照很快出来,工作人员很宽容地应允了。正面广场这座雕塑,名为“拥抱”,象征着中葡之间的友好。看得出怎拥抱么?哈哈。
+1
+1
公园日常开放时间是早上6时至晚上10时,里面小路纵横,绿树成荫,花草遍地,凉亭数处,长椅众多,绝对是邻近街坊休憩和锻炼的好地方。即使此时工作人员已经在提请离开要喷药,不少长者依然不愿离去。
+1
+1
+1
+1
+1
目标明确,直奔贾梅士石洞。介绍讲,贾梅士在葡萄牙因触犯宫廷官员,不容于国,被流放到澳门,隐居此洞,且在这个由三块巨石构成的石洞内,创作了葡萄牙著名的史诗《葡国魂》。小石洞根本无法遮风避雨,如何隐居?传说未必可信。但也不必深究,传说终归是美丽的,自古雄才多磨难,有那么一两句在此成章,亦属实矣。
+1
+1
+1
公园内有十幅葡式碎石拼画,再现贾梅士《葡国魂》中十篇诗章的主题。很可惜,行前对《葡国魂》的篇章主题未能熟记于心,且因承诺工作人员尽快出园,只好行摄匆匆,未能细细品味。只记得这第一篇章表达的是:爱神维纳斯抗击恶魔护葡人;其他都不知所以然,憾事也。
+1
+1
+1
从『白鸽巢前地』穿过车水马龙的花王堂街,街边这座外表低调稳重的教堂,就是『圣安多尼教堂』,当地人叫它『花王堂』。据说有两种解释,一是葡人婚礼多在此举行,因而华人称之为“花王堂”;另一种说法,圣安多尼是天主教中掌管人间婚姻的天神,故称之为“花王堂”。随便哪种解释,不例外说明在这里举办的多是喜庆婚事。花王堂始建于1558年,数百年来历经多次烈火洗礼和重建,其中一次就是1638年,故院里有石碑纪念。
+1
+1
+1
感悟到中西文化的不同否?中华传统文化中,结婚乃喜庆事,场地理应是色彩灿烂花枝招展;而葬礼是很悲痛凄惨之事,场地理应灰暗见不得艳丽,否则视为大不敬。而在西方,我们刚刚走过的专事葬礼弥撒的圣味基小堂,色彩是何等明快艳丽;这座专事婚庆活动的花王堂,却是如此低调不露深浅。旅行,也是一种阅读,读出彼此的文化差异了么?有意思。
+1
+1
+1
+1
Copyright ©2021 Qunar.com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0542京ICP备05021087号京ICP证060856号营业执照信息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京)-非经营性-2016-0110去哪儿网投诉、咨询热线电话95117举报、投诉邮箱: tousu@qunar.com全国旅游投诉热线: 12345
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算法推荐举报电话:010-59606977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算法推荐举报邮箱:tousu@qunar.com
导航区
ALT+1
预订区
ALT+2
产品区
ALT+3
内容区
ALT+4
强烈建议使用鼠标滚轮或键盘左右键
来浏览,效果更佳哦~
澳门历史城区,保存着澳门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历史的精髓,其中20多处历史建筑,已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漫步澳门,除了喜欢其闲适的社区环境,也喜欢去感受那种独特的文化韵味。看官方提供的导览图,历史城区位于西望洋到东望洋之间西面临海一带(东面基本是后来填海形成的新区),由25处历史建筑及相邻的小广场(澳门称:前地)、街道连接而成——
游览历史城区,视个人兴趣和时间,可以走马观花,或者慢慢品味。因为喜欢,十年间我徜徉了几多回,不记得了,就知道有的去了又去,有的还没去。能否一天走完全部?当然可以,澳门没多大,但大可不必,审美也会疲劳。怎么玩好?结合多次的经验,建议:
【一日游】,喜欢徒步的:先坐车到『妈阁』——『亚婆井前地』——『岗顶前地』——『议事亭前地』——『大三巴』。不喜欢走路,那就点到为止了:先坐到『妈阁』,再坐回新马路,游『议事亭前地』及『大三巴』。后者是绝大部分游客的选择。当然,又喜欢又有闲情的话,推荐二日游。 【二日游】,D1,大致与徒步【一日游】相同,从『妈阁』徒步到『议事亭前地』,途中转到『西望洋』,登高远望离岛和跨海大桥的美姿;也要转到『总督府』,近览西湾湖美景。
D2,先登『东望洋』,再漫步至『塔石广场』、『白鸽巢』,再到『大三巴』。具体线路就是下面两张图,下面的游记也将按此线路进行。
OK,现在从『妈阁』开始晃悠。为什么要从妈阁开始呢?原因有二:一,这地方相对偏些,先坐车来这,然后往城区中心走,比较顺势;二,相传葡萄牙人当年就在这里首次踏足澳门,MACAU名字的来源就是这里的妈祖阁。故阅读澳门历史,从这里开始最合适。
继续沿妈阁斜巷前行,前面有处古树婆娑的小广场,到『亚婆井前地』了。传说古时,有位善心婆婆在这里筑池存贮山上流下来的山泉给附近居民用,人们为感念亚婆的善举将水池称为亚婆井。官方的解释,亚婆井的葡文意思是“山泉”,也就是说,这里以前有很多山泉故得名。对于有厚重历史感地名的来历,民间传说更有魅力,你说呢。
从亚婆井前地转入龙头左巷的巷口,也就是转角这栋浅绿色葡式建筑的背后,就是郑家大屋。漫步在澳门街头,真是一步一景!看,那么高大威严的中式门楼,毗邻却是风格迥异的葡国风情,毫无违和感,可见不同文化间的包容和博大!
主教山,原名是西望洋山,与半岛东南角的东望洋山遥相呼应,守护着澳门。因山顶建有天主教的主教府邸,人们因而称之为主教山,现在街边的路牌也是写着主教山。我喜欢西望洋的名字,好有诗意。沿着斜坡来到山顶,这里高低不同有三个眺望台。首先到达右手边的『主教山眺望台』,这个角度看到的是内港,景色杂乱,到此一游可也。
剧院的历史和建筑特色看立牌介绍,非常清楚了。喜欢歌剧的朋友,一定要来这里感受感受,与大剧院浑然不同的浪漫和温馨。没有演出的日子,这里大门半掩,对外开放参观的,还可以上二楼,当然不能进剧场。看守的门卫很文艺,见有人进来,很写意地拨弄着怀里吉他,数个音符淡抹轻写般飘扬开来……好有情吖,记得进出都向他道谢哦。
民政总署大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末,当其时,它的名字是“议事亭”。在四百多年的历史变迁中,曾作为当局议事及市政管理机构办公大楼。至2002年1月1日,民政总署正式成立,更为现名。
议事亭前地,因广场中间有个喷水池,澳门人习惯称之为“喷水池”。不知道这里啥时候可以稍微清静些,也不知道有没来澳门的人不来这里的。
东望洋,也叫松山公园。对当地人来说,松山是个休闲健身的好地方,故周末或节假日,环山道上跑步做运动的人很多,圣堂旁或某处凉亭,亦不时可见一小众人围坐唱圣歌或读经。对旅客来说,感兴趣的当然是山顶『圣母雪地殿圣堂』和『灯塔』。对小朋友来说,应该是炮台和地道更好玩。松山就是这么个地方,可以因应各人所需,满足各自所好。
登松山,可以乘坐6、28C、H1线路到『山顶医院』或『得胜斜巷』落车,经松山马路上山;也可以坐到士多鸟拜斯大马路,经『二龙喉花园』,乘缆车或沿小道登山。我喜欢走松山马路,这边车少些。
紧接着是『中央图书馆』,建筑空间不大,但很舒服。从松山下来有点累,进去坐坐,随便抽本书看。二楼梯口那个新书专架,随便一本都可以令你看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半小时就过去了。嘻嘻,馆里有饮水机,饮啖水,舒服晒!背包自带有书籍,出门前记得拿给工作人员消磁,要不会引起门口探测器报警哦。
从荷兰园大马路转入罗利老马路,贴着狭窄的人行道走,瞬时到达『卢廉若花园』。不要被它朴素的门面迷惑哦,里面可是别有一番天地,与外面车水马龙的嘈杂环境形成非常强烈的对比。
离开『卢廉若花园』,顺着街边路牌的指引,转过一个街角,来到文第士街,一道尖拱窗形矮墙围着的三层典雅小楼,就是『国父纪念馆』。
白鸽巢公园据说是澳门最大的公园,先生住处离此较远,这次我专程而来,想看看贾梅士石洞和据说很有特色的石拼画。今天下午公园准备喷药杀虫,5时不到开始清场了。跟工作人员说情,进去拍两张照很快出来,工作人员很宽容地应允了。正面广场这座雕塑,名为“拥抱”,象征着中葡之间的友好。看得出怎拥抱么?哈哈。
从『白鸽巢前地』穿过车水马龙的花王堂街,街边这座外表低调稳重的教堂,就是『圣安多尼教堂』,当地人叫它『花王堂』。据说有两种解释,一是葡人婚礼多在此举行,因而华人称之为“花王堂”;另一种说法,圣安多尼是天主教中掌管人间婚姻的天神,故称之为“花王堂”。随便哪种解释,不例外说明在这里举办的多是喜庆婚事。花王堂始建于1558年,数百年来历经多次烈火洗礼和重建,其中一次就是1638年,故院里有石碑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