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日期/2016/02/03
天数/10天
人物/三五好友
玩法/美食 春节
+1
春节,又是一段旅行的开始。
+1
广州机场国际出发厅,应该是全亚洲最差服务的国际机场吧,哈哈!
+1
第一次乘坐埃及航空的航班,即将去到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
+1
商务舱还是宽敞舒服!
+1
狮身人面像在海夫拉金字塔的正东面,用走的话还真是有些距离,一般都是开车前往。先会来到吉萨景区的东门,这里有一座海夫拉河谷神庙,大概因为太小,名字鲜为人知,要想近距离揽到狮身人面像就必然要通过这座小神庙。河谷神庙非常朴素,据说它是清洗法老尸体和制作木乃伊的神庙。
+1
狮身人面像又叫 “斯芬克斯”,由一整块巨型岩石雕制而成。斯芬克斯身长约57米,高21米,脸宽5米,一直耳朵就有2米多长。原本斯芬克斯的头像是有颜色的,而且头戴"奈姆斯"皇冠,额上刻着圣蛇浮雕,下颌有长长的胡须,但饱经几千年的风吹日晒,色彩早已脱落,精工雕刻的圣蛇和胡须也已不见踪影。
+1
卡夫拉金字塔建成后,卡夫拉发现一块巨石挡在金字塔前面,就要求清除它。考虑到清整工程之浩大,就把巨石塑造成狮子身体和卡夫拉法老头像合璧的雕像。象征法老的胆识和才智兼具。
+1
友情提醒:如果当地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要热情地用你的相机为你照相,那一定是要钱的,他们会按照给你照的张数多少狮子大开口,不给就不依不饶,并且全家出动
+1
每周五日埃及人的法定休息日,恰逢假日,他们会到狮身人面像及金字塔游玩,人潮汹涌,我也弄不清楚为何他们有如此大的热情!
+1
当地人对中国游客还是非常友好的,热情地与我们打招呼!
+1
埃及的车牌也不使用阿拉伯数字,我们也看不懂。
+1
埃及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埃及国家的象征,是埃及人民的骄傲。去埃及旅游,金字塔是必到的,就算是为了圆一下儿时的梦想。进入墓室是需要另外买票的。
+1
开罗西南十公里处的吉萨区有三座很大的金字塔,分别是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和孟考拉金字塔,一般统称为大金字塔。其中以胡夫金字塔最为著名。几乎所有到过埃及的游客,都会描述令人震撼的吉萨金字塔,也会用相机拍下那些珍贵的照片,但是三座金字塔中到底哪一座是最大的却说法不一。真正来到埃及金字塔后才得到了答案。
+1
上照片中看到,相对并列的三座金字塔中,似乎中间的一座比较高,而且顶部好像带着一个帽子,因此误以为是胡夫金字塔。实际错了!自左至右,最左边才是胡夫金字塔,中间是胡夫儿子卡夫拉金字塔,最右边是胡夫孙子孟卡拉金字塔。在三座金字塔全景图中卡夫拉金字塔位居正中,受地面标高的影响显得高大,因此出现如此误解。
+1
胡夫金字塔原高146米。经过几千年的风化,至今只剩137米。卡夫拉金字塔只比胡夫金字塔低2米,建成时144米,现在高135米,还是低2米。想来胡夫儿子卡夫拉在建造自己的金字塔时,也注意了降低自己的高度。否则在法老时期对老子不是太不孝敬了吗?
+1
数千年以来它一直是地球上最高的建筑物。它是用230万块磨光的石灰岩石砌成,平均每块岩石重量约2.5吨,石块接合得非常严密,连张纸也插不进,建造时曾用了十万名民夫,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1
一开始是一段石头路。密室不能拍照,相机不能带入,但是手机可以,你懂的。。
+1
过了第一个转角,外面的喧嚣在这里倾刻安静下来,低矮狭窄的墓道,大约只有一米高,我葡蔔着向前爬行,前方依稀昏黄灯火,周围散落着阴凉,只有一个人,墓道显得如此漫长,仿如孤寂的长夜,前进,前进,时间伴随着心跳啲嗒啲嗒过去,越来越靠近金字塔的心脏,••• •••
+1
+1
到了,站在胡夫的墓室,光线愈加昏暗,空矿和无比的寂静,面前即是沉寂五千年等待复活的法老木乃伊 ,心中念想着 法老的诅咒,突然间,吹来一阵嗖嗖冷风,仿似听到石棺噶噶作响, 瞬间瞳孔放大,手心冒汗,脑海只有一个字,逃啊 ••• •••
+1
墓室太闷真的有要窒息的感觉了,闷热缺氧,浑身大汗。。。只好原道返回啦!看到阳光,真有种重获新生的感觉
+1
第三座金字塔是胡夫孙子孟卡拉的金字塔,它的特点是旁边有皇后的小金字塔,非常好辩认。
+1
作为埃及古代文明象征的金字塔现在已经商业化了,骑骆驼是其中重要的游乐项目,骆驼背上打手机的现代化埃及人也许是在拉生意
+1
啥也不说,恶搞一下!
+1
+1
埃及博物馆原本不允许拍照,新规定是可以买一张相机票,价格50埃磅,非常解渴呀。
+1
它建于1881年,收藏文物有30多万件,陈列展出的仅约6.3万件。博物馆分为二层,展品按年代顺序分别陈列在几十间展室中。1层陈列公元前27~前22世纪古埃及时代到5~6世纪罗马统治时代的历史文物;2层设木乃伊、珠宝、棺木、绘画、随葬品、纸草文书等专题陈列室。
+1
+1
+1
图坦阿蒙金棺是用450磅纯金制成,是人类历史上最精致、最伟大的金制品。
+1
埃及博物馆存放的木乃伊,有的已有 3500 多年的历史,但仍保存完好,有的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头发和脚指甲。其中保存最好的是新王国第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的遗体。可惜木乃伊馆不允许拍照,需另外购票100埃磅。
+1
图坦阿蒙御座也是金光闪闪,座椅的正面两侧各有一个金制的狮子头,扶手为蛇首鹰身的雕像,分别代表上下埃及的王权。御座的靠背是一幅王室家庭生活的画面:在阳光照耀下,王后含情脉脉地抚摸御座上的国王,二人目光相对,和美温馨。
+1
+1
图坦卡门法老的墓室里面有一个四方形的木棺,里面和外面都包着金,上面刻了古埃及象形文字。打开以后在里面发现了第二大木棺,打开又发现了里面还有第三大,然后里面还有第四大的木棺。打开了第四大木棺以后,里面发现了四个人形的棺材,还是一个着一个的。最外面的一个是石头做的,里面第二和第三个是木头做的包黄金的。
+1
最里面的棺材是最重要的和最漂亮的,因为它是纯金做的,重量111公斤,有人形的样子,非常漂亮,打开了该金材以后,在里面就发现了图坦卡门的木乃伊了,他双手交叉放在胸上,、头部罩着一个黄金面具,面具与真人的面庞大小相称,恰好罩在他的脸上。
+1
装图坦卡蒙内脏的雪花石像瓶
+1
+1
千年的时光并没有消磨黄金的璀璨,这里的每一件精美的展品都显得美轮美奂,令人从中依旧感受到几千年前的繁荣盛世。
+1
4000多年前墓穴出土的木船,仍保存完好。
+1
+1
生活在孟斐斯的“第一祭司作家”卡-阿帕的木雕,眼睛镶嵌着水晶石,给人感觉有着活的光泽,眼眶是铜质的。手臂是单独雕刻后安装上去的。这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木雕
+1
32号陈列室有Rahotep王子和其他妻Nofret的坐像,他们的眼神是用黑宝石镶嵌的。谁能想象这逼真传神的石像竟然已是4600岁了。
+1
著名的大雁壁画,这可是4600年前的作品。画中的六只大雁当时正在湖边觅食,如今它们已被制成各种纸莎草画、书签、画册,传播到世界各地。
+1
哈特谢普苏特,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女王
+1
且不论著名图坦卡蒙珍宝馆,光那些走廊上的彩绘木棺,任何一件放在其它博物馆里都能变成镇馆之宝。但在这里只是堆在简易的木架上,连说明都没有,很不正式。
+1
装满香精的精美器皿。
+1
+1
在埃及博物馆内连流,那些曾经及叱咤风云的人物:拉美西斯、图特摩斯……,如今只能静默在时间之外。 这一切让人心中不由感叹:人生如梦。
+1
在一楼和二楼大厅中,放有许多漂亮的石棺和彩绘人形棺,形成了博物馆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些不同时期出土的棺椁,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古老且华美。有的石棺和人形棺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这些图案看上去非常华美,有些颜料像是近年才画上去的,实际上,它们已有几千前的历史了。
+1
获得鹰神保护的卡弗雷王全身端坐石雕像(公元前2613-2494年)
+1
太阳神阿梦和妻子穆特(来自卡纳克神庙)
+1
记得曾经有位哲人说过:不去巴黎,不知道什么是艺术之都;不去埃及,不知道什么是艺术之源。 我顶礼膜拜于古埃及曾经的光芒万丈之中,这是值得所有人去瞻仰的文明。
+1
埃及的红海(The red sea),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埃及的东南部,形状狭长,从西北到东南长1900公里以上,最大宽度306公里,面积45万平方公里。
+1
海边餐厅
+1
健康早餐
+1
+1
+1
海边开跳
+1
酒店服务生大叔非常NICE,给我的房间折了各式花样毛巾,让我怎么舍得去用它。。。。。。
+1
+1
船底是透明的玻璃舱,游客可以很清晰地观看到海中的珊瑚、水母、鱼群等各种生物。
+1
而红海海水的颜色是深蓝、湛蓝、碧蓝、翠绿、墨紫,一层一层的随着天色与海域而变换着重重色彩。在清澈碧蓝的海水下面,生长着的是五颜六色的珊瑚、五彩的热带鱼和各种稀有的海洋生物。
+1
虽然玻璃窗中图像有很大变形、模糊和偏色,但我们依然惊讶那些多姿多态的珊瑚礁
+1
+1
+1
+1
穿上脚蹼和面罩,下海浮潜
+1
我将头埋没水中,通过面镜窥视海水之下, 一下子惊呆了,这种美丽如此艳丽和真切
+1
完全没有了玻璃窗中那种模糊和偏色,阳光又是如此充足,这里的水底世界才如此鲜艳动人,红色或黄色的珊瑚柔软多姿,鱼儿五彩斑斓,在往来游弋
+1
今天是中国的农历新年,酒店特意为中国游客准备了新年蛋糕,为旅途增添了不少感动和惊喜!
+1
阿拉伯大厨,好可爱
+1
埃及人最喜欢这样吃新鲜蜂蜜
+1
阿拉伯国家最常见的新鲜椰枣,大爱
+1
一说到沙漠想的就是一望无际的沙丘,行走着的骆驼。今天真的要乘坐吉普进入杳无人烟的沙漠了,很有点兴奋。我们要去寻找生活在撒哈拉沙漠中原始部落,一个名为古纳村的地方。相传一千多年前贝都因人从沙特移居到那里,就在沙漠中过着游牧的生活,他们的生活一直笼罩着神秘的面纱,我们能找到他们吗?
+1
撒哈拉(Sahara)是阿拉伯语,大荒漠的意思。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大约形成于250万年前。来到撒哈拉总有些探险的味道。此时的心情是紧张而兴奋。
+1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其面积超过了美国本土,总面积达900多万平方公里,占据了世界沙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同时也占据了非洲的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更是占了埃及国土面积的90%以上。
+1
经过了1个小时左右的沙漠里的飞驰和颠簸,我们的越野车把我们带到了撒哈拉沙漠深处的一座小沙山前,这就是我们走进贝都因人部落旅程的第一个景点。这是一座相对高度只有30几米的小沙山,因为在山的顶的另一坡,满是金黄的、细软的、厚厚的细沙,为此这里成为了游客们玩沙、滑沙、感受撒哈拉沙漠之趣的理想之处。
+1
我把脚印留下、我把身影留下、我把这撒哈拉沙漠的回忆献给将来……
+1
贝都因人,是以氏族部落为单位生活在沙漠旷野的阿拉伯人,主要分布于北非和西亚的沙漠和荒原,过着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
+1
部落里最重要的水井,沙漠中全靠这地下水生活。
+1
沙漠中的妇女一般靠手工织物换取家用。
+1
身穿长衫、用头巾包裹头的贝都因男人,见面时不仅握手,而且还来个拥抱;女人大多羞涩,不但包得严实只露出双眼,而且沉默寡言不善交流,只埋头干自己的活,小朋友则多数比较活泼,长相眉目清秀。
+1
+1
我旁边是沙漠民族的姑娘 她负责牵着骆驼带游客绕圈 ,她一脸羞涩 虽然我看不清楚她的脸 但是拍照的时候 看到她的眼睛在笑。
+1
骆驼是大漠中人们忠实的朋友, 在沙漠生活,必不可少的是骆驼。要在沙漠严酷的条件下生存,听说沙漠里的水源全靠骆驼寻找,贝都因人的骆驼是找水专家,任凭沙海茫茫,骄阳似火,酷热难耐,但是单峰骆驼却从不会迷失方向,并能发现地下深达几百米的水源。
+1
+1
狮身人面像举世闻名,鲜为人知的是,在卡纳克神庙前的甬道两旁有狮身羊面像。在这里,狮身象征威严、力量和王权,而羊头则代表阿蒙神,两者合在一起,标志着神明的最高权力。
+1
+1
+1
+1
+1
神庙里有二座方尖碑。一座高25米,重30吨,属于图特摩斯一世;另一座高30米,重40吨,哈特霍普苏特亚。
+1
哈奇普苏特女王的方尖碑也是一对,一座竖立着(照片的右后方),一座不知在什么时候倒下,下半段仍立在原处,上半段横卧在这里。
+1
眼前是卡纳克神庙的极致所在——柱廊大厅,之所以叫“柱廊”,是因为在左右宽约102米、纵深53米的面积上,分16行整齐排列134根石柱,其中最高的12根,约高25米,直径有3米5;其余的122根,也有十几米高。又为什么叫“大厅”,因为当时这里是封顶的,和所有寺庙一样。
+1
我把这里叫做“巨柱林”,走在巨柱之间,撼然、幽然、怆然、恍然,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仿佛置身在岁月的丛林里。
+1
+1
夕阳渐斜,柔美的光线,石柱通体金光,灿烂浩荡
+1
没有不散的相聚,对法老是这样,对我们也是一样,再最后看一眼卡纳克神庙。
+1
+1
大柱廊由阿蒙霍太普三世始建,他的孙子图坦卡蒙最后完成
+1
大柱廊的后面是阿蒙霍特普三世建造的场院(第二院),三面也有双层纸莎草柱围绕,而南面(照片最深处)是一座廊柱殿,大殿由4排立柱、每排8根架构而成。柱上浮雕绘有阿蒙霍太普三世在底比斯众神面前,以及他的加冕仪式。
+1
热情的阿拉伯大叔,为我们做了向导。
+1
+1
+1
大柱廊起始处的右侧,是图坦卡蒙及妻子座像,可以看出法老及王后都很年轻。小法老图坦卡蒙19岁就死了,还来不及有所建树,在神殿中也只能在过道一隅谋得一席之位。他的最大贡献是他的墓葬里留下的无数珍宝,保存完好,现被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里。
+1
+1
最完整的一个狮身人面像,聆听天籁之音,遥望两头两座神庙,怀古幽思。
+1
+1
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埃及的古代文明,就没有金字塔。对于今日埃及来说,尼罗河也是生命之源。畅游尼罗河最佳办法是乘游轮,沿着尼罗河而行,饱览沿途风光。
+1
尼罗河长6,65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卢克索的尼罗河段。在埃及,但凡看见的河,不是尼罗河就是它的支流,尼罗河让我见识了河水能达到的湛蓝的极限,传说中的蓝色多瑙河,也及不上这么蓝。
+1
+1
在尼罗河的后面是无垠的沙漠,沙漠远处不规则的地平线与天际交融,天空的蓝色中夹杂着沙土的黄。
+1
几千年来,埃及人就在这条大河畔繁衍生息,他们满足于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热爱自己亲手建立与守护的家园。
+1
有人曾这样的比喻,来埃及旅游去看金字塔和阿布辛贝勒神庙,就相当去北京旅游看到了八达岭长城和紫禁城的故宫。凌晨4点钟浩荡的车队从阿斯旺出发,往返600余公里,车程近8小时,全程有全副武装的军人护送。在阿布辛贝勒神庙游览时间近2小时。
+1
阿布辛贝勒神庙位于尼罗河西岸,是古埃及在位时间最长、寿命最长的拉美西斯二世所建。这里有大小两座神庙,大神庙祭祀拉美西斯二世、太阳神以及其它诸神。在距离阿布辛贝勒神庙50米左右的地方,还有一座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为她美丽而动人的爱妻所建的附庙。不可否认的是,阿布辛贝雕刻是世界艺术史中比较精彩的一笔。
+1
神庙入口处列有拉美西斯二世坐像,4尊巨像,是拉美西斯二世不同年龄的肖像,有一尊破损。门口上方的小立像是太阳神。阿布辛贝勒神庙以及其雕刻,都是炫耀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力的,所以法老面部塑造得庄重威严。
+1
庙高30米,宽36米,纵深60米,门前4座巨型石质拉美西斯巨型坐像,每尊高20近米,重1200余吨,石像旁还精心策划且有序散落着其母、妻、子女的小雕像,无不栩栩如生。虽然雕像历经三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但仍完好无损,可见其石质之坚硬,以及古埃及人三千多年前所具有的选料水平,这些都会令世代后人惊叹不已。
+1
阿布辛贝勒神庙具有如此丰厚文化底蕴的神庙,不愧为世界历史上最杰出的建筑艺术的颠峰之作。
+1
+1
+1
+1
+1
在距离阿布辛贝神庙50米左右的地方还有1座哈索尔神庙,这是拉美西斯二世为他的妻子奈菲尔塔利修建的,是拉美西斯二世献给妻子奈菲尔塔利的祭庙。
+1
这座神庙规模较小,也是在峭壁斜坡上雕凿而成的。正面雕刻有6尊高约10米的立像,其中3尊为拉美西斯二世,另外3尊为奈菲尔塔利。哈索尔神庙正面是拱墙式大门,拱墙间有6尊拉美西斯和奈菲尔塔利的巨像。石柱顶部的哈索尔头像使里面的多柱厅大为增色。
+1
+1
在神庙门口,看门人为了能得到1美元小费,执意要用我的相机,给我拍一个手拿生命之钥的留念,结果一拍就是好几张。
+1
三个小时的游览,似乎很快的就结束了。带着意犹未尽的震撼,我恋恋不舍的与阿布辛贝勒神庙默默道别……回程途中沙漠的‘海市蜃楼’出现了!一阵兴奋好奇。果然,干燥无水的沙漠,似乎漫上一层水面。鼓起的土包,也在误导观者的想象。
+1
乘坐尼罗河邮轮,我不仅可以尽情徜徉在古老的神秘与现代的时尚的完美结合中,还可以了却我领略尼罗河那变换着的、不一样风情的渴望。
+1
隔壁房间的阿拉伯男孩,对我们特别友好,很配合我们拍照留念。
+1
傍晚我们乘坐的尼罗河游轮停靠的码头,就在科翁坡神庙旁边,步行只需5分钟就可以来到这座神庙。埃及所有神庙遗迹中,唯一一个同时供奉着两尊不同神灵的科翁坡神庙。经过数千年的岁月更迭,像科翁坡神庙这样依然还能矗立在河畔的神庙,在整个埃及已经不多见了。全埃及乃至全世界最古老的一个日历图案就保存在此神庙当中……
+1
康翁坡神庙与众不同的是,它有两个大门。左边的大门是专为鹰神荷露斯所建的,右边的大门是专为鳄鱼神索贝克所建。一座神庙同时供奉着两尊神,因此康翁波神庙又被称为“双神殿”。
+1
整个科翁坡神庙都是采用对称式结构,建筑规格相同,神庙的左半部是供奉老鹰神霍洛斯,右边供奉鳄鱼之神索贝克,成为古埃及历史上数不多的同时供奉着双神的神庙。
+1
神庙中有一幅壁画,就是描述了当时古埃及动手术用的各种器械。还有一幅壁画是老鹰神的母亲蹲在椅子上生他的情景,所以,科翁坡神庙应该还是世界上最早的医院!
+1
紧挨神庙的一口大水井,水井底与尼罗河相通。古埃及人是通过井中的水位高低来判断尼罗河的水位。
+1
科翁坡神庙的位置就建在尼罗河畔的一座山丘的上面,古埃及的所有的神庙,由于便于建筑材料运输的需要,几乎全部都是建在尼罗河畔的。不过,在经过了数千年的变迁之后,像科翁坡神庙这样依然矗立在河畔的神庙,已经寥寥无几了。
+1
建在科翁坡神庙遗址院内鳄鱼木乃伊的博物馆,自2012年1月31日开馆后,向游人展出了距今1500年前的鳄鱼木乃伊,同时展出古埃及人创作的鳄鱼壁画、雕像和其他历史文物。
+1
一些被古埃及人认作神的化身的动物也会被做成木乃伊,以作为献给神灵的祭品,他们认为众神可以通过这些动物出现在尘世。
+1
古埃及人将动物尸体制成木乃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做法。据记载,古埃及人曾对数千条鳄鱼的尸体,进行防腐处理,而后将它们作为献给鳄鱼神索贝克的祭品,埋葬在巨大的墓穴中。古埃及人共制作了两种鳄鱼木乃伊,一种是神圣的木乃伊,被视为鳄鱼神索贝克的化身,另一种是献祭用的木乃伊,作为祭品使用。
+1
埃德夫是尼罗河最佳地势的城市,埃德夫神庙是埃及目前保存最完好的神庙,里面供奉着鹰头人身的天空之神荷露斯, 我们在邮轮停靠埃德福码头后,然后乘坐埃德福独具特色的马车,前往神庙参观。
+1
和睦可亲的检票员大伯。
+1
因神庙地处高地,故不受河水泛滥的威胁,因此成为了现今埃及保存最完整的神庙。整座埃德福神庙面积约为 8400平方英尺,从塔门至北面尽头的墙壁长度超过150英尺。神庙正塔门高36米,入口处两侧置有以黑色花岗岩雕成的荷鲁斯鹰像。
+1
+1
+1
+1
在埃德夫神庙西部内墙的壁刻上,描绘了两位神祇之间的大战。根据埃及神话,赛特杀死了为埃及人带来文明的欧西里斯,欧西里斯的儿子荷鲁斯为报父仇,在埃德富与赛特决战,最后荷鲁斯成功杀死赛特,于是埃德夫就成了供奉荷鲁斯的地方。直到现在,埃及人亦每年都会在这里庆祝荷鲁斯战胜了赛特。
+1
即将回到船上,临别前,我也想做一只展翅的天空之神(痴心妄想)。
+1
伊斯那水闸是一个十分狭窄的水闸,它狭窄到了不仅仅每次只能够允许一条邮轮通过水闸,而且邮轮两侧距离通道闸壁仅几十公分,稍有偏差邮轮就会撞到通道的闸壁上,其狭窄的程度可想而知。邮轮通过水闸通道时,行驶十分缓慢、谨慎。
+1
等候在水闸通道里的卖货小船。当邮轮进入水闸通道时,他们会把小船上的各种商品抛上邮轮,你若满意,则可将钱放入袋中抛给他们,若不满意,再把商品抛还给他们。这种买卖商品的独特方式,在全世界恐怕也是只能在埃及才能体验的到。
+1
美丽而神秘的阿拉伯少女
+1
可爱顽皮的孩童
+1
年青活力的少年。他们让船上的生活多姿多彩。
+1
每到黄昏,尼罗河都会为你送上一幅别样的画面。在邮轮的顶层平台的露天酒吧,还会给你提供一份免费的下午茶,让你一边慢慢的品尝美味的同时,还能静静地欣赏尼罗河迷人的黄昏。
+1
每天日落时分,在邮轮顶层的平台上,去感受尼罗河自然风光带给我的那份陶醉,去享受那久违的、甚至已经是非常奢侈的清馨空气,是我在尼罗河邮轮上那4天里最大的收获之一。
+1
夕阳西下,所有的色彩破碎消融。这时尼罗河呈淡蓝色,棕榈树和阿拉伯橡胶树变成了灰绿色,稍远的沙漠则是一片玫瑰色。太阳隐没之时,空中腾起缕缕云彩自西向东折射着太阳的余辉,而天空在地平线处也变成了紫红色,接着又被玫瑰色的云彩渲染的生动明亮。
+1
此时我们站在游轮边,正迎接中国的新年。那云彩就是我们升腾的礼花,那如繁星点点的游轮灯光就是我们对新的一年美好希望,进港的汽笛声是我们对远方的亲人祝福。相信又有更大的惊奇更丰富的旅途在等待着我们。
+1
一步一景的尼罗河,每天都不会重复她的景色,在这条世界最长的河流上,她仿佛带你走进了一条千里之遥的山水画廊,他总是让你在期待和猜测着一幅又一幅全新画面的靓颖。美不胜收的尼罗河绘制出的画面,她让我终日爱不释手、乐此不疲、流连忘返。
+1
夜间的胡旋舞,多点夜灯的点缀,我唯一不明白的是这种舞稻为何只有男人才可以表演。
+1
在卢克索,整个热气球的游览服务还是很成熟的。早晨5点左右,各家热气球公司会派车在酒店接上客人,送到码头,在码头集合后坐船到尼罗河西岸,在船上有提供咖啡/茶水,小茶点,并填写个人资料,尤其要求注明每个人的体重。
+1
我们的气球越升越高,几乎高过其他所有在空中的气球。画面右侧中间位置还是那个女王哈齐普苏特神庙。
+1
人生有很多第一次给了旅行路上,第一次那啥在冰岛,第一次裸泳在死海,第一次。。。当然第一次感受热气球就在今天。看来我是爱做梦的孩子。
+1
听说世界上有三大热气球圣地:土耳其的卡帕多奇亚、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南非的约翰内斯堡。但是屌丝热气球估计就是埃及卢克索了,为啥屌丝呢?票价最便宜,才35美元左右(旅行社自费要收145美金)。
+1
我们都只是静静的感受,眼前的风景,下面的底比斯城遗址,国王谷,王后谷,巴里修道院。一半黄土一半绿洲的搭配。
+1
帝王谷静静地趟在我们的脚下,需要慢慢品味和欣赏。
+1
+1
从日出到红艳艳的太阳,东边烧云的状态一直持续着,这里或许没有其它热气球圣地那般震撼,但对于我来说还算十大十的满足感。
+1
在空中感受下卢克索西岸的全景,远处的尼罗河和大片的城市与村庄。
+1
顺风把我们吹到一片沙地,下面有一群人在追赶,我以为是要打劫热气球呢,因为他们一阵狂追,架势很拉轰,原来我犯2了,人家是来收热气球的,一伙人把热气球拉住还费了一番力气,我以为是静静的落下呢?
+1
热气球项目存在着危险性,价格也比较高,但是像这样慢慢的悠闲地从空中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还是人生难得的应该去体验的经历。
+1
卢克索女王谷神庙,远远的一片赤红色的一绿不染,在炎炎赤日之下艰难的走到神庙的.除了辛苦还有震撼和感动,有机会去体验一下。巴里修道院怪石嶙峋的石灰岩山崖高出平原300米,好像一座天然的坐标,很容易辨认。“
+1
哈特谢普苏特的陵墓就在这里。这里被誉为全世界最热的地方之一,而且现在是正午时分,绝对的太阳直射。
+1
十九世纪中期,神庙被发现的时候已经成为一片废墟,今天我们看到的模样是经过波兰和英国的一个联合考察队大规模重建的结果,不过,这个重建的工作看起来一点也不成功,甚至引发了不少非议,更多人认为,神庙被改建成一个罗马尼亚公共汽车站,它的线条端正匀称,很有现代派的味道。
+1
重建的只是神庙的核心部分,而狮身人面像大道和进口处的塔式门楼都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嘈杂的旅游集市。
+1
哈特谢普苏特神庙最吸引人的原因还是因为哈特谢普苏特是古埃及唯一的女法老,跟慈禧一样,她也是从摄政王辅助幼主到篡位自称法王,有人猜测她的死因是因为她年幼的儿子图特摩斯三世为了尽早继位而设计害死了她。
+1
廊内的浮雕表现捕鱼和用网来捕鸟的情景以及女王的巨型方尖碑从阿斯旺采石场运往卡纳尔的画面。二层柱廊周五的浮雕也很有趣,据说是女王为了表明自己有资格当法老杜撰出来的神明投胎的故事。
+1
+1
哈布城长期以来这里是底比斯的经济中心。 埃及的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及图特摩斯三世都曾在这里修建过神殿,后来经过不断扩建和改造,直到托勒密时期才成形。因哈特谢普苏特和图特摩斯三世修建的神殿完全被拉美西斯三世神殿的光彩所遮盖,也就变成了哈布城的标志。
+1
浮雕的色彩历经3000年依然如此鲜艳,不得不对古埃及人的智慧发出由衷的惊叹。
+1
顶面浮雕,因为比立柱及内壁更少受到大自然的侵蚀,所以色彩也更为鲜艳,据说原来所有浮雕都是这样的。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还没有研究出这种颜料的配方。
+1
话说哈布城内的彩色浮雕是全埃及目前现存神庙里面积最大的,在这里得到了彻底的证明。多柱厅顶部,可见外柱是方型的,内柱是圆形的。
+1
+1
+1
拉三世神殿内的彩色浮雕是全埃及目前现存神庙里面积最大的
+1
相比起已经被搬空的、一张门票只能看三个墓的国王谷来说,哈布城更值得旅行者一去,这是卢克索多数大型神庙中,色彩、壁画都保存得最为完好的一座,是法老时代最后一座大型的建筑。不到人民币30元的门票,相对其他景点真的是太超值了。
+1
拉三世很用力的将自己的名字深挖进墙内,大概是为了防止后人把自己抹杀掉吧。
+1
从第二庭院再往里走就是列柱大厅,在公元前27年因地震而严重损毁 。
+1
如今唯一保留下来的是24根柱基,上面刻满了象形文字、用作香料的没药树(Myrrh)、象征“下埃及”的纸莎草(Papyrus)、代表“上埃及”的莲花等传统饰物。可是强大的考古学家们,还是根据柱基留下的浮雕图案经推测出来了大厅的基本结构。
+1
哈布城之旅,到这里也就完美落幕了,雄赳赳,气昂昂,我们即将离开这神奇的国度,最美好的回忆都定格在了哈布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