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0
- 收藏12
- 评论7
- 赞10
+1
出发日期/2014/09/25
天数/11天
人均费用/13000元
人物/家庭
玩法/探险 美食 徒步
对我来说,最开心的时刻莫过于当第一只脚踏上陌生的城市,一切都是未知的,等待着我来探索,那种感觉兴奋中带着一些紧张,让人上瘾。而最难受的就是回来准备写游记的时候,面对着几千张照片不想整理,文字也憋不出来,只能对着显示器发呆。
之所以每次还是坚持把游记写出来,一小部分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哥们儿我连这都去过,NB吧?”,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记录和女朋友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很多在旅行途中有趣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慢慢被遗忘,时不时的翻出之前写过的游记重温一遍,回忆当时各种快乐和感动,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忽然发现这已经是我们一起出行的第6篇游记了,真希望能一直坚持下去,和她玩一辈子,写600篇游记,想想就会是一件很厉害的事情。
年初美国,年底伊朗,反差略微有些大。为什么选择伊朗作为目的地,现在已经回想不起来了,可能是无意之间看到的一张粉红清真寺的照片,也可能是我自己对历史的兴趣使然。不过能够顺利出行,最重要的是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成功纠正了女朋友伊朗和伊拉克的区别,让她明白伊朗并不是战乱国。
而怎么评价伊朗这个国家我其实是没有发言权的,12天的旅程对于了解一个国家来说简直是少的可怜。但就我这么片面的了解,伊朗真的是一个极富魅力的国家,从随处可见的千年遗迹,或是当地人待人接物的友善和骄傲可以很清晰的感受出这一点。这种感觉非常熟悉,因为就是我从小到大生活的地方。
所以可以说伊朗带给了我们一种很强的亲切感,用女朋友的话说就是感觉和中国一样,我补充一句:更像是回到了中国80年代,中国最美的时代。
伊朗的旅游计划其实很简单,行程半个小时就确定下来了,难点是在酒店的预定。
Lonely Planet是必备的,在伊朗碰到的各国游客基本都会人手一本LP,有时候在一个饭店吃饭可以在每个桌子上都找到不同版本的...我一般是前一天晚上研究好下一天的路线,第二天带着LP出发,一些很难找但很有亮点的景点也都会有提到,甚至连两日游的线路这种信息都会帮你安排好,真心方便。
粉红清真寺
粉红清真寺
卡尚
签证和机票可以放在一起说,我们订的是马汉航空的十一机票加签证套餐,6499一个人,几乎什么都不需要准备,填好一张表格就可以等出签证了,相当人性化。
机票唯一的缺点是当时只有上海广州直飞德黑兰,所以还额外花了一天坐高铁从北京到上海,5小时高铁+2小时地铁+10小时飞行,会有些累。不过现在已经开航北京到德黑兰直飞,一下方便多了。伊朗国内段设拉子到德黑兰也是通过马汉买的。
在伊朗几座城市之间的交通有的是大巴,有的是租车,就不在这里赘述了,后文会有说明。
9月25日 北京 - 德黑兰
9月26日 德黑兰
9月27日 德黑兰 - 卡尚
9月28日 卡尚 - 伊斯法罕
9月29日 伊斯法罕
9月30日 伊斯法罕
10月1日 伊斯法罕 - 亚兹德
10月2日 亚兹德
10月3日 亚兹德 - 设拉子
10月4日 设拉子 - 德黑兰
10月5日 德黑兰 - 北京
还是延续在每个城市尽量待两天以上的习惯,尽量深入的感受各个城市的内涵。伊朗每个城市之间差别很大,不管是环境还是当地的人,玩下来感觉德黑兰一天就够,设拉子一天有点不够玩的。
伊朗最适宜旅游的季节是4月,气候很舒服,还可以避开大部分的当地假期;我们十一的时候去,天气实在太热了,下午的阳光简直能给人晒成干,每天都要喝大量的水。
这次出行之前准备最难的部分应该就是酒店了,很大原因是因为伊朗的制裁和信息封锁,在网上几乎找不到任何关于预定伊朗酒店的信息,Booking这种网站根本想也不要想。所以只能一边翻着LP找各种酒店的信息,一边在网上翻其他人游记中出现的照片,对照着一家一家的看。另外一个原因也是因为伊朗的旅游基础和宣传意识太薄弱,大多数酒店都没有自己的网站,少数有的也几乎没有进行过维护,有的甚至连转换英语的设置都没有...我预定的这几家基本都是通过E-mail发邮件进行的预定。
这次伊朗去了5座城市,每座城市所住的酒店都是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敲定的,住下来感觉都很不错,尤其是在卡尚和亚兹德住的伊朗traditional hotel,是把老宅子翻新复原成的传统型酒店,中间有很大的庭院,四周围绕着客房,有点类似于扩大版的四合院,住起来别具特色。
Atlas hotel
price: 76$/ night
位置大概在德黑兰南北部的交汇点,距离美国大使馆很近,步行距离5分钟。酒店前台的老头子非常热情,会帮忙叫车,回答问题也非常耐心。客房陈设略微有些老旧,德黑兰物价比较高,70刀一晚的价格还算可以吧。
Manouchehri house
price: 216,000 Toman( 430RMB)/ night
卡尚最棒的酒店,没有之一。走过长长的走廊,带水池的庭院就一下展现在眼前了,客房很大很干净,热水也很舒服,而且还有不错的食物,430一天的价格超值啊。唯一的缺点就是距离大街需要走一段曲折的小路,虽然有指示牌,但晚上走的时候也会有些担心。
Vali traditional hotel
price: 200,000 Toman( 400RMB)/night
唯一walk in的酒店,很巧的是遇到了最后一个空房。中间的庭院超级棒,晚上全是来吃饭的当地人,但同样有时也会吵得影响晚上的休息;3楼的露台是水烟吧。房间稍微有点小,不过也够用了,酒店所在路口的正对面就是亚兹德巴扎的入口,走到silk road也只需要15分钟,位置不要太好了。不过据最近去过的朋友提醒,酒店前台有乱加价的现象。
Eram hotel
price: 60$/night
在设拉子最热闹的一条街上,当地人都知道的一家老字号酒店。离卡里姆汗城堡步行10分钟距离,中规中矩的一家酒店。另外也是中国人的大本营,大堂座位和前台长期被各种中国游客占领。
另外是一些小贴士:
1.去伊朗只能带美元,欧元现金,IC,IP,IQ卡全都不好使。
2.不要怕你英语不好,因为伊朗人更不好,交流主要靠比划,沟通主要靠眼神。
3.伊朗的食物难吃的要死,我去之前发誓要吃的像个当地人,结果第3天就忍不住吃带来的榨菜了。
4.男士不能穿短裤,女士一定要带头巾,头巾尽量不要选择丝绸的,用飘柔洗完头发根本带不上去,会滑。
5.5月到11月是伊朗的夏季,中午12点-下午4点尽量不要安排任何活动,真的会中暑的,尤其是戴着头巾的姑娘们。
早上6点的德黑兰已经晨光微现,只是机场实在冷清,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整个机场只有我们一个航班到达。之前听说的伊朗人对中国人非常热情的传闻也没有出现,程序化的入关,程序化的安检,取行李。
出来之后门口有几个类似黑车司机的年轻人在站着聊天,一个小哥立马跑过来“taxi?”,“taxi?”的问我,人还处在晕晕乎乎状态的我直接就准备坐他的车了。先让他带着上候机楼三层换了100美金的零钱,手机卡忘了买,30刀到酒店的车费也忘了砍价,后来想想简直是糟透了。
虽然之前就有心理准备,但第一次坐伊朗出租车还是让我体验到了过山车般的爽快感。140迈的车速,打着电话,找手机通信录里的人,转过头和我们聊天,哼着电台播放的动感乐曲,所有的一切竟然完美的混合在了一起,而我们也很有幸活着体验完这段经历。
路上想问问小哥能不能先顺路去汽车南站带我们买一下明天去伊斯法罕的车票,可我们连脚都快用上了,怎么都没法跟他说明白这个事,后来才发现小哥唯一会的两句英文就是taxi和no problem,上车前招呼的时候用taxi,上车了问他什么都是no problem。汽车站开门了吗?no problem...去车站顺路吗用不用加钱?no problem...你明白我在说什么吗?no problem.......弄的心里这个慌啊,最后还是直接开到了酒店。
附上和小哥的合影,其实除了收钱黑了点人还是很不错的。
酒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前台的老爷爷也很有爱,我们下飞机的时候想的是回酒店好好睡一觉,休息好了再出来,没想到下午3点才能check in,只能把行李寄存,拖着疲惫的身体开始今天的行程。
早上7点的德黑兰街道上依然很安静,几乎见不到人,我们俩照着LP的地图5分钟就走到了前美国大使馆,也就是电影Argo里几十名美国外交官和平民被扣留了一年多的地方,现在已经被民兵组织改建成了名为US Den of Espionage的博物馆,有点类似于现在重庆的渣滓洞,向伊朗人民宣传当年老美是怎么在伊朗搞反政府活动的,当然我们这种游客肯定是进不去的。不过门口墙上的画已经足够吸引眼球了,虽然看不懂文字,但各种黑老美的宣传画还是能一目了然的。
都说这里不让照相,可能是我们俩来的比较早吧,完全没有人管,旁边经过的当地人也是一种见怪不怪的眼神。
走完这面非常不和谐的墙,路口3万里亚尔打车去霍梅尼广场,今天要去的几个景点都在广场的周围。
这里要说一下伊朗的货币,伊朗的货币叫Rial(里亚尔),和人民币的汇率是4300~5000:1,在伊朗我们简单的估算一般都是1万里亚尔等于2块人民币,比如这次打车花了3万也就是6块钱,算是很便宜了。另外伊朗在结算价格的时候是有两种结算方法的,不太常用的是Rial(里亚尔),一般很少用到;另外一种是Toman(多曼),由于里亚尔金额基数太大发明的结算方式,1Toman等于10Rial。一般打车或者买东西的时候都会跟你说你这个东西是多少多少Toman,所以不要下意识以为是Rial,后面要多加个零的。
霍梅尼广场是德黑兰南部地区的中心,戈勒斯坦皇宫,大巴扎和国家博物馆这些景点都在广场的四周分布。第一站本来是皇宫的,但9点才会开门,所以就随便走走,去大巴扎那里溜达溜达。
8点的市中心,还是没有人...
刚来到陌生的城市就开始暴走,再加上已经30个小时没有合眼,机智如我竟然也迷路了。大街上几乎没有人,偶然碰到一位腼腆的中年人,向他问大巴扎在哪里,可惜听不懂英语,不过大概明白了我们是在找巴扎,很热心的给我们指了路。
没想到还有后续,就在我们按他指的路继续往前走时,女朋友无意发现中年人一直跟在我们的旁边,和他本来要去的方向大相径庭。我们心想不会这么倒霉,第一天就遇到小偷了吧,没想到中年人从路旁的行人那里借来了一辆摩托车,开到我们身前示意载着我们过去,这让习惯了国内冷漠态度的我们一下难以适应,不太理解人还可以对陌生人这么好,对伊朗的好感度一下上升到120%。
走到大巴扎,发现几乎所有店铺都关着门,只零星的开着几家香料店,一问才知道周五是当地的休息日,巴扎这天是休息的。
安静的巴扎有种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我试着稍微往里走了一小段,铁门紧锁的各家店铺,偶然窜出来的野猫,都像是在告诉我今天逛巴扎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决定。
正好早上没吃饭,在巴扎沿街的一面找到一家开着的当地快餐。几个年轻服务员看到我们中国面孔都非常兴奋,好几个人甚至冲出去拉着旁边店里的朋友过来看我们,简直让我们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我们俩后来持续了12天的见到围观就微笑+挥手say hi动作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店里的服务员都不会英语,我只好守在操作台上看其他人都点什么,半天只看到一份奇怪的番茄酱炒鸡蛋料理,实在是没有勇气尝试,就跟服务员比划了一下鸡蛋,想问问有什么其他能拿鸡蛋做的菜。没想到最后上来的是煎鸡蛋加饼,鸡蛋是正常的味道,饼的口感有些类似于硬纸壳,可以想象一下硬纸壳卷煎鸡蛋是什么口感吗?为了中伊友谊,我竟然在3个服务员的鼓励眼神中全吃完了
好不容易耗到9点,终于等到戈勒斯坦皇宫开门,我们俩成为了皇宫今天的第一拨客人。
皇宫门票是每人15万,但只是进门的费用,进每个单独的宫殿还需要买票,我们在门口把所有票都买了,最后还剩6张没用,可以回门口退掉。
来之前想着皇宫啊,应该是很高大上的样子,准备寻找一下伊朗紫禁城的感觉,一进来才发现不过尔尔,皇宫的格局是很奇怪的口字型,建筑也都很小气,很多文章里提到的镜厅虽然让人眼前一亮,但是和旅行最后一天前往的设拉子光明王之墓相比简直小巫见大巫。
Golestan Palace(戈勒斯坦皇宫)直译成中文的意思是花宫,花自然成为了皇宫的第一主题。皇宫正中有一片很大的玫瑰园,艳红的玫瑰随处可见。除了花园,皇宫整体的瓷砖图案也都是以各种鲜花为主,每一幅都值得细细品味,站的很近可以观察到每张瓷片的图案都是独一无二的,所有的图案都要统筹烧制好,然后运到这里现场组装,很难在其他地方看到这种细腻的装饰风格,也可以说是戈勒斯坦皇宫的唯一亮点了。
整个皇宫是由类似的二层建筑围成的一个大口字型建筑群,逛完大理石宝座大殿,一直沿着右手边走就可以转整个皇宫一圈。
皇宫的历史并不悠久,现有的建筑大都建成于1800年以后,距今200年左右的时间,所以很多的细节现在看来都保存的非常完好。大门上的青铜装饰,经过多年的时间洗礼,散发出迷人的光泽。
镜厅顾名思义全部以小块的玻璃组成,在灯光的照射下金光璀璨。刚进来的时候确实眼前一亮,就是规模太小了,没有震撼的感觉。在随后的旅程中发现很多的伊朗建筑都会以玻璃作为装饰的材料,整个清真寺的内部全以玻璃装饰,真的不是简单可以用震撼来形容的。
皇宫东侧是一排宏丽的瓷砖墙,是整个皇宫的精华所在,每面墙上的图案都有所不同,大多体现的都是当时贵族的生活状态,打猎,野餐等场景。
这里也是出片最好的地方,可惜我们俩都困得形如僵尸,回看照片简直惨不忍睹。
当年的乐队,各种家伙相当齐全,和现在伊朗的闭塞形成鲜明的对比。
皇宫里5-6个单独的宫殿,只有镜宫是不允许照相的,其他的宫殿不允许开闪光灯,在这种正常灯光都炫目的地方开闪光,真的会闪瞎眼吧。
皇宫的风塔,起着隔绝热风,吸收凉风的作用
走出皇宫,往国家博物馆继续前进,两个地方距离很近,走路15分钟就到了。这时已近中午,终于感受到伊朗的炎热了,男生必须穿长裤,还算能忍受;女朋友长袖长裤,头上还捂着头巾,一身热气散都散不出来,汗珠噼里啪啦的往下掉。只好去路边买了一大瓶冰镇矿泉水,一边狂灌,一边冰镇。
路上会很容易遇到这种简易书摊,就在街边上支个书柜,想怎么看怎么看,老板在旁边侃大山。
国家博物馆对中国游客来说可能会是个比较鸡肋的景点,馆藏非常丰富,慢慢的欣赏展品也不会被打扰到,就是对于非伊朗游客不太友善,大部分展品的说明翻译僵硬,再加上超级多的历史术语,想读懂说明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们早上刚领教过伊朗人的普遍英语水平,不想花冤枉钱请翻译,只得草草转一圈完事。
展品里有两个亮点,一个是一部和汉谟拉比法典同时期的法典原件,另外一具葬在盐矿里的“盐人”也很吸引眼球,连脚上的肌肉都可以看到...
国家博物馆的门外有一个带水池的小花园,经过了一上午的暴走之后好不容易能找个地方好好休息一会儿,没想到地头蛇野猫不欢迎我们的到来,一直在旁边虎视眈眈的看着我们。只好继续往陶瓷与玻璃博物馆走。
今天的行程大多数都是靠走的,其实不只是今天,我们在旅行的时候如果可以步行到达都会选择这种方式,一个是健康,另外也不会错过很多路上可能会遇到的景色。伊朗的这几座城市尤其适合这种游览方式,每个城市的主要景点都在步行3-5公里的范围内,走起来并不累,就是要注意一是多补水,另外中午下午尽量不要安排暴走,真的会中暑。
看你妹啊
走到陶瓷玻璃博物馆,我们俩都热的受不了了,在对面找了家咖啡馆休息一下,看了一下菜单,冰淇淋总汇竟然只要7000!!!合人民币一块四吧,端上来之后更是不得了,大大的杯子都撑满了,真是睡着都要笑出来。
结账的时候才明白7000指的是Toman的结算方式,其实是70,000Rial(里亚尔),这也是我们第一次明白这个结算该怎么用,不过14块钱能吃到一份这么大的冰淇淋也很超值了。
陶瓷和玻璃博物馆看着非常漂亮,就像进到了一户私家花园,博物馆所在的建筑是原来的私人宅邸,一进去就能看到的木质楼梯样式很有特点,走在上面还会嘎吱嘎吱作响。
陶瓷展品都蠢萌蠢萌的,完全不理解怎么会做出这种样子的东西...
画风那是相当的写实
出来之后已经下午1点多了,虽然很饿,但是酷晒的太阳抵消了我们大部分的食欲,按着LP的指点来到附近英国大使馆对面的一条小巷子里,吃来伊朗之后的第一顿正餐。
进来之后老板翻了半天,终于找到一份英文菜单给我们。菜单翻译的相当抽象,虽然能看的懂,但是不太能联想出来具体的样子和味道。随便点了两份,上来之后果然没有让我们失望,真是难吃的一逼。
我点的是混合Kebab配米饭,听这个英语单词发音就能预料到吃完之后身体的反应,没错就是“卡粑粑”。羊肉膻到不行,牛肉相当有嚼劲,配上米饭,吃完之后的2天都没上出厕所。黄油是埋到米饭里的,黄油遇热会化,拌着藏红花米饭味道还可以。
沙拉也相当生猛,直接切了半个洋葱放上来,这可能是导致当地人体味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女朋友点的炖鸡,看着很有食欲,其实完全没有味道,酱汁也是看起来很浓吃起来无味,只能一边吃一遍猛撒盐。
吃完之后走到旁边的Jameh Bazar感受一下德黑兰市井文化外加换钱,走到巴扎的门口就看到很多游记中提到的伊朗传说级饮料--洗衣粉+盐味酸奶,尝过之后才发现并没有那么夸张,虽然里面气打的有点多,喝完之后一直在打嗝,味道倒是很容易接受的,有种让人不敢相信的酸爽。
巴扎里相当热闹,甚至有几家门面店铺在卖女士性感内衣,一群身披黑沙的中年妇女围着橱窗在讨论性感内衣,想想也是有些醉人,看来黑纱之下都隐藏着一颗躁动的心啊。
继续往南沿着Ferdosi Street走,是德黑兰的换钱一条街,不过因为周五的原因吧,大部分的店铺都没有开门,找了一家汇率还可以的换了200刀,31,500:1的汇率和早上在机场看到的30,700:1相比多了一些。
本来还想顺路去对面珠宝博物馆的,可惜周5休息,之前功课没有做细,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一看表已经下午3点多了,40多个小时没合眼,再加上大半天的暴走,我们俩已经精疲力尽,不过看看堵得死死的道路,咬牙直接走回酒店补觉。
德黑兰作为伊朗的首都,只有短短200多年的历史,以至于德黑兰并不是一个底蕴深厚的城市,混乱的市政设施,到处弥漫的尾气味道都让人没法静下心来感受这个城市的魅力。如果说伊朗之行是一顿西餐,德黑兰可以算是一道不太令人满意的头盘,唯有戈勒斯坦宫可算是唯一的亮点。
从前一天下午4点睡到第二天早上7点,终于把一身疲惫一扫而光,洗漱完毕拿着行李下楼吃早餐。其实第一天早上刚到酒店的时候就已经来感受过一次伊朗的早餐了,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饼无处不在。主食是一盘凉透了的饼,上面可以抹上黄油,也可以换成草莓酱,还真是选择丰富到让人头疼啊哈哈哈哈。
红茶是伊朗人的主要饮品,伊朗人到哪里都喜欢喝点,早上喝,中午喝,下午茶还要找个茶馆喝,甚至可以看到很多出租车和大巴司机把车停在路边都要喝。我觉得是因为热茶这东西能把饼弄软了,要不真是咽不下去。
每次出国游记都会占很长篇幅来吐槽当地的食物,实在是我天朝在饮食这方面过于出色,就比如LP这种很权威的路书,唯有餐厅推荐的部分完全不可信,老外对于美食的追求点实在是太低太低了。
吃完让前台老头帮忙叫好车,10万从宾馆到汽车站。
经过出租师傅的驾驶,下车异常清醒的我们俩直奔售票大厅,德黑兰到卡尚的汽车每天有很多班次,完全可以到了车站之后现买。我们准备买票的时候遇到一个非常热情的小哥,一路像绑架一样拉着我们买好票,上车放行李,正当我想跟他说我憋不住想尿尿的时候,汽车发动了。
一路上都是非常荒凉的景色,但又只能一直把头转向窗外,只因大巴车上各种围观的眼神实在强烈,脸皮厚之如我也有些不好意思,只好笑着打个招呼,然后猛的把头再转向窗外。
之前忘了说,大巴普通票价是11万/人,也就是每个人22块钱,近4个小时的大巴行驶,舒服的座椅再加每人这么多的零食和饮料,伊朗的大巴公司真是良心企业啊。
到了卡尚车站,5万打车到酒店。第一眼看到卡尚就爱上了这里,小镇不大,但干净,整洁,当地的人脸上都带着微笑,让人没有一丝距离感,可以很轻松的融入这里的环境。
我们住的Manouchehri house酒店更加让人眼前一亮,门就在一条黄土朝天的小巷子里,进去之后要走一条很长的甬道,然后庭院就会突然出现在你眼前,很难把刚才的黄土路和现在看到的带水池的庭院联系到一起。
这种Traditional hotel在卡尚,亚兹德这种小镇有很多,环境都很不错,价格也不贵,真的是一段很棒的住宿体验。
我们房间推开窗户开到的景色,晚上的时候坐在窗沿上一边喝茶一边看星星。
午饭索性就在酒店的餐厅吃饭,环境一级棒,味道嘛,在伊朗算是还可以的了。最加分的一点是这里有我在伊朗唯一遇到的热的饼,热的饼!什么概念,比冷饼好咽多了,都不需要就红茶。
在伊朗吃饭并不贵,和国内价格差不太多,两个人两份主菜,再加上汤和沙拉一般在80万左右,便宜的30万,贵的180万也都吃过。并不是价格贵就会好吃,都是一样的难吃,价格贵了还会让你有种我花这么多钱怎么还这么难吃的感觉。
传说中的热的饼
鹰嘴豆炖羊肉,味道还算不错,就是米饭里加的不知道什么,味道有些怪异。
女朋友管这盘叫酸鸡,鸡肉酸到尝一口会倒牙,基本上都换给我吃了。
在卡尚满打满算只安排了半天的时间,吃完饭只能顶着炎炎烈日开始今天的暴走。我们俩今天疲惫状态有所缓解,都换上了鲜艳的衣服准备照相
在卡尚的路上,碰到更多的应该就是微笑了,中年人谨慎而有礼的微笑,学生们灿烂而开心的大笑,都是对外来游客最好的回应。有些年轻人还会冲到你面前,问你对伊朗的看法,听到好的回答就会忍不住的笑起来,简直会拿你当兄弟来看。所以虽然有封闭伤痛的一面,但能感觉出伊朗这个民族还是在散发着活力。
另外一件有趣的事就是伊朗人对于中国人的称呼,在街上走的时候总能听到“QIN?”的招呼,最开始还吓我一跳,难道都是桃花源中之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吗?后来才知道中国在伊朗语的发音是QINNA,简单称呼就是“QIN”了,伊朗人对中国人有种格外的感情,虽然不知道因为什么,不过感受真是棒极了!
卡尚很小,主要的景点除了费恩花园都可以用走的。从酒店出来沿着Mohtasham大街一直往西走,穿过环岛,第一个看到的就是左手巷子里的Masjed-e Agha Borzog清真寺。就在这个路口,我们订好了明天到伊斯法罕的包车,一个大叔靠着一辆出租,在这里向过往的游客做广告,我俩被一阵忽悠,看着价格合适就定下来了,费恩花园-奥比杨奈-纳坦兹-伊斯法罕,大半天的时间45刀还算可以。
这座清真寺(全名太长了...)外表看着比较低调,进去之后还是很有内涵的,主建筑前是一个很大的下沉式院子,中间是礼拜前的净手池,清真寺内里已经空了,只剩下低调的穹顶。目前清真寺已经废弃,成为了一个参观的景点,而且不需要门票。
我们转到里面的时候碰到一个很猥琐的伊朗老头,应该是这个清真寺的看门人,一直拉着女朋友的手说带我们去后面看好看的,直到我搂紧了抱着他照了张像才老实了点。
从这里开始我迷上了照每座清真寺的穹顶和壁龛,有些看着很普通,有些异常华丽,都散发着自己独特的味道,有些甚至能让人忘掉周围的一切,安静的站着看很久很久。
四座卡尚恺加王朝时期(1779-1925)传统老宅几乎坐落在一起,也是今天我们主要的目的地,分别是Khan-e Tabatabei, Khan-e Borujerdi, Khan-e Ameriha和Khan-e Abbasian。看到这里可能已经有人晕了,Khan-e是宅院的意思,后面的名字就是每个宅院主人的名字。
四座宅院都很有趣,彼此之间也并不雷同,很值得花时间都转一遍。如果一定要说彼此的特点,可以从下面的照片中得知。
Khan-e Abbasian的特点就是宅院非常紧凑,甚至有些像迷宫,经常是钻来钻去突然豁然开朗,遇到中间的庭院。
Khan-e Tabatabei出名的是其间的彩色玻璃,在阳光的照射下美极了。
Khan-e Borujerdi有最大最美的中间庭院,庭院四周散布着很多通道通向其他的小花园,不时可以看到长势旺盛的玫瑰
Khan-e Ameriha是唯一在这条街东侧的宅院,现在大部分已经被修改成酒店了,游客无法入内,不过1/6的庭院还可以参观,里面还开着一家很不错的咖啡厅,我们热到不行的时候进来喝了杯卡尚特产的玫瑰水,整个人从头到脚都冰冰爽爽的,舒服极了。
餐厅也很漂亮,住店的客人和游客都可以来
卡尚比这四座宅院更有名的应该就是名为Hammam-e Sultan Mir Ahmad(艾哈迈德苏丹浴室),500年来一直是作为当地主要的浴室来使用,当然最有名的不是浴室本身,而是浴室的房顶。
浴室的房顶竟然可以如此华丽
座位下面的洞用来放脱下来的鞋
上到房顶竟然有些激动,来伊朗最想看到的景色之一就这么出现了,一个个小圆球像月球表面的山峰一样排列在房顶,随便找个角度都是一幅很美的画。
浴室内也很有看点,尽管有些地方墙皮都脱落了,有些墙上印着深深的水锈,但还是能依稀感受到当年的全貌。大多数人都在房顶拍照,浴室里人反而比较少,可以很安静的一个人待很久。
卡尚虽然很小,但是旅游业设施相对其他城市却很先进,路上随处都可以看到伊朗文和英文的景点指示牌。
往回走到卡尚巴扎,这也是我们第一次正式的逛伊朗的巴扎。说实话失望大于期望,几乎就是一个小商品批发市场,卖的东西几乎都是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很少有几家金店和杯具店,橱窗外绕着一圈一圈的人。
路上遇到一家三口,小女孩一边走一边吃着一块饼,我看着好吃就问她爸爸味道怎么样,没想到小女孩爸爸直接撕下来一大块让我们俩尝。味道确实不错,甜丝丝的还很松软,赶忙问清楚糕点店位置又去买了一份。
卡尚巴扎里最美的地方是其中的Khan Amin al-Dowleh Timche(米尔扎·阿里汗驿站),一座建于1868年的商队旅馆,第一眼看到驿站穹顶的时候简直美的让我心碎,照片所显示的根本不及真实看到的百分之一。
驿站现在成为了一个简易茶馆,老板在水池和路边随意的放了几个床座,巴扎里的老板们悠闲的在这里聊天抽水烟,几对情侣围坐在四周无聊的发着呆。昏暗的灯光下,整幅景象就像油画一样优美。
回到酒店,夜景比白天的景色还要漂亮,倒了杯玫瑰水坐在水池边,生活如此也不枉了
早上起床去餐厅吃早餐,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很坦然的面对大饼了,还研究出了很多搭配的吃法,苦中作乐。
和昨天的包车大叔约的早上9点,整点的时候大叔正好来到酒店门口来接我们。昨天和酒店的保安大爷聊得特别好,于是非常热心的帮我们把行李拉到出租车上,保安大爷长的和昨天清真寺看门猥琐大爷神似,几乎分辨不出来谁是谁。
第一站是距离卡尚郊外的费恩花园,作为一个沙漠边的城市,水对于卡尚来说是非常珍贵的资源,费恩花园坐落在一个天然活泉眼上,如此寸土寸金的地方是当年阿拔斯大帝的私人花园。
在来卡尚的路上,见了一路的沙漠和隔壁,突然看到如此秀气的花园呈现在眼前,不得不佩服皇帝的审美品位。整个花园以横贯中心的水池为轴,两边分布着郁郁葱葱的大树和花园,中心的建筑是皇帝和以后历代王朝沙阿(最高君主)的游泳池。
最远处的建筑是休息的地方,左侧还有休闲亭,估计沙阿们游完泳累了可以在这里调戏调戏妃子。
一群伊朗熊孩子在我们旁边跑来跑去,看见水开心到不行,根本注意不到我在旁边照他们。伊朗的小女孩一般要到12岁才会带上头巾,这时候的小女孩和其他地方的小孩一样,没有头巾的禁锢,散发着青春的气息。
休闲亭下是一个深池子,里面养着很多大鱼,亭子顶上的装饰很有看点,相比清真寺的华丽,有种淡雅的美。
恢复了体力,再加上美丽的景色,笑起来都会格外的开心。
从费恩花园离开,又走上了沙漠之路,下一站是与世隔绝的Abyaneh(奥比杨奈)村。路途之中会经过伊朗的核武器试验基地,大叔会警告我们这段一定不要往窗外照相,这时我们才能突然感受到原来来到的是一个因为核试验而被世界封锁的国家。是否进行核试验对于当地人来说一点不关心,反而大叔一直嘟囔的点是美国太霸道了,为什么要管我们国家的闲事。
从沙漠转到小路上,一直沿着峡谷边的道路往山里开,沿途可以看到峡谷边郁郁葱葱的树林,还有零星的村庄点缀其间,果然延续文明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水,奥比杨奈村也是建立在这样的环境下,只不过更加偏僻而已。
路边还会看到一个一个人工修建的小山洞,大叔笑称这是:sheep house,牧羊人放羊晚上就会把羊赶到这些小房子里,防备狼群。
小村真是土到可以,大部分的房屋都是拿泥土和稻杆混合在一起的材料修建的。大叔把车停在小村边,我们自己往里溜达。
村子边缘很多房屋都已经荒废了,其实整个小镇常住的居民也不多,能见到的几乎都是一些老太太在街上溜达,年轻人几乎没有,稍微有条件的人都搬去德黑兰和卡尚居住了,这里渐渐成为孤寡老人村。
有些老人还会说中波斯语,也是现在波斯语的前身,在没有修建成公路之前这里罕有人至,几乎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所以这种语言还能流传下来,可能几十年后就会灭绝了。
一个很好玩的地方就是来到这里可以观察每家的大门,这里包括整个卡尚在每家每户的大门上都很有文章。左边的门和右边的门把手是有区别的,分别对应着男女两种性别,也有各自的声音区别。男人来访就要敲属于男人的门把手,这样男主人就会来开门,家里的女性就会提前躲起来不见人了,看来古今中外,男人的小心眼都是共通的。
门把手的造型很生动,一眼就可以看出男女之分。
当地的老人和德黑兰或者卡尚的人还略有区别,其他地区头上戴的都是普通的黑纱,这里的头巾是白底玫瑰花纹的,根据我的研究应该是亚美尼亚人的习惯,不知道对不对。
不要被这些老太太脆弱的外表蒙蔽了,作为一个旅游区,奥比杨奈也无可避免的染上了复杂的一面,不买老太太们的苹果干或者不付钱是绝对不会让你照她的。按市场经济的眼光来看无可厚非,但总是感觉怪怪的,一群人围着老人照相,然后给钱,是不是哪里不太对?
来伊朗之前,我们俩就谁当模特进行了一番诚恳而激烈的讨论,最后以我失败而告终。女朋友说我从来只照风景不拍她;我说她照相从来水平线都找不到,最终经过我的强烈抗议,还是偷偷摸摸的放上了几张自己的照片,作为旅游之后几乎见不到自己照片的人来说,我很欣慰。
每次照相都需要我先给她拍一张,然后让她照着我给她照的照我,但更多时候还是看着照出来的照片无奈的放弃补拍,转身就走。
不经意照到的一个长得很像小罗的小朋友,不知道我是干什么了让她这么惊恐,后面的弟弟反而有些好奇和害羞。
我们俩和司机大叔的合影
已经中午了,计划是去纳坦兹吃午饭,快到纳坦兹的时候大叔指给我们看路边的山上,有个很小很小的人形石像,雕刻的是伊朗最伟大帝王之一的阿拔斯大帝,在看着自己的国家。
吃饭之前先去纳坦兹的聚礼清真寺,古兰经里有一段话:“信道的人们啊!当聚礼日召人礼拜的时候,你们应当赶快去记念真主,放下买卖,那对于你们是更好的,如果你们知道”,所以伊斯兰教每周的宗教仪式“主麻”都会在星期五举行,星期五也就成为了“主麻日”,“主麻”的阿拉伯语音译为聚礼,所以聚礼清真寺又叫礼拜五清真寺。
每座伊朗城市都有聚礼清真寺,而且几乎都是该城市最华丽壮观的建筑,宗教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和地区历来如此,可以参照西藏和欧洲。伊朗最有名的是伊斯法罕的那座。
高高的宣礼塔
中午大叔带我们去纳坦兹找了一家很小的餐馆吃午饭,还邀请我去后厨参观。后厨相当之简单,大概分成3个部分:一个大锅用来蒸米饭,一个灶台做煮的食物,一个打荷台用来整理上菜之前的摆盘。看完之后才明白伊朗的饭菜为什么这么难吃--不用心啊。一直到现在都想不明白一个历史比中国还要悠久的国家,历朝历代的国王皇帝都是吃这些东西熬过来的吗?心疼。
奇怪的颜色,奇怪的味道
吃完睡了一路,下午3点到达伊斯法罕,入住酒店之后又可耻的睡了一个下午,晚上7点出来觅食。
伊斯法罕最有名的餐厅应该就是伊玛目广场的Bastani Traditional Restaurant,位置大概在广场的东南角。我们从酒店走过去15分钟就到了,比较好找。
本来从中国带过来几个中国结准备送给包车师傅,没想到今天这个大叔给我们送到伊斯法罕大巴站就不管了,我们还得再打车去酒店,索性就没给他。
刚坐下发现旁边一桌有一家子在聚会,和那桌小孩聊聊没想到是他的生日聚会,正好把中国结拿出来当做生日礼物。可能是从来没见过中国结,小孩开心到不行,一直拉着我们聊东聊西。
第一次尝试盘腿坐在床上吃饭,心情还是有些复杂的,主要是够吃的太费劲,而且腿盘起来一会儿就麻了,怪不得胡凳传到中国马上就普及起来,确实盘着腿非常不人性化嘛。
菜单略微有些看不懂,很多词就算查字典都找不到意思,只好点最保险的“卡粑粑”,味道还算可以,就是上厕所依然很困难。价格比之前去过的餐厅贵了不少,两个人100万左右吧。
吃完腿还一直麻着,等腿恢复的时候点了杯红茶,还附赠一个糖棒,传统的吃法是咬下来一块放在上下牙之间,再喝一口茶,把糖溶化。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会太甜了,我们索性拿着当棒棒糖吃。
吃完饭出来到伊玛目广场看夜景,伊玛目清真寺真是华丽到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走到清真寺的门口,呆呆的注视着清真寺的大门,好久缓过神来才发现身边有很多和我一样的人。
广场上有很多家庭在野营,随意的在草地上铺条毯子,喝着红茶聊着天,散发着慵懒的感觉。没人注意的地方,几对情侣也坐的很近,似乎是在谈情说爱。
5万打车去33孔桥,一下车发现比伊玛目广场还要热闹,本地人和游客摩肩接踵,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微笑。桥下的河床早已经干涸,整座大桥已经完全成为了一个旅游景点
走在桥下的时候,抬头往桥洞上看,就像一副浮世绘展现在眼前。每个桥洞有不同的人,做着不同的事,有的人似乎是在思考未来的方向,有的像是在和朋友畅谈生活的不易。伊斯法罕是个让人很容易发呆的地方,很多时候都会不由自主的停住,看这个城市的百态展现在我眼前。
这张照片虽然虚了,但还是想放上来,一个背着吉他的年轻人在桥洞里自弹自唱,4个经过的年轻人听到歌声走过来围住之前的年轻人,虽然互相并不认识,但是彼此围在一起高高兴兴的唱着一首歌,唱完了之后互相拥抱,转身离开。
伊斯法罕我们安排了2天半,时间上算是相当富裕了。早上第一站是33孔桥南的旺克大教堂,大教堂哦!在伊朗能见到教堂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什叶派穆斯林的老巢之所以会出现教堂,是因为在修建伊斯法罕新都时缺乏工匠,阿拔斯大帝就和当时中东最富盛名的亚美尼亚工匠达成协议,只要帮助修建,就会在新首都里划一片地方给他们传教,也允许修建教堂。这个承诺延续至今,目前伊斯法罕南部亚美尼亚区大大小小的教堂大概有20多座。
旺克大教堂是其中最精美,也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最精华的是教堂里墙上的壁画,可以用精美绝伦来形容,教堂7年就建成了,壁画从开始到完成用了15年,可想而知花费了多少心血。
穹顶,穹顶还是穹顶,我已经爱死伊朗建筑的穹顶了。
教堂外无意扫到的诡异人像,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人头蜘蛛身的怪物,长时间盯着人像的眼睛心里会有些不舒服。
微雕权杖头
蠢萌蠢萌的经书插画,这张画的意思是这个老头脚很臭吗?后面三个人还在捂鼻子...
之后又回到昨晚来过的伊玛目广场,伊斯法罕的景点也都很集中,最精华的都在广场周围:广场呈南北长的长方形,广场南是伊玛目清真寺,西是阿里普卡宫,东为谢赫洛特芙拉清真寺,北为伊斯法罕大巴扎入口。
清真寺的华丽不需要太多语言来修饰,照片能体现出的也不及真实的万一,还是建议亲自来才能体会到艺术的伟大。一直觉得古建筑唯有中国才有精品,现在才知道世界之大,真的需要多出去走走,才不至于成为井底之蛙。
图为主殿的壁龛,由各种花纹,波斯文装饰而成的瓷片紧密拼接而成。
主殿的穹顶以金色玫瑰作为圆心,外面是一圈一圈花纹状同心圆。
出来之后本想继续谢赫洛特芙拉清真寺,可是直到下午三点都是礼拜时间,只好先吃饭,再随处溜达打发时间。
在LP上看到伊斯法罕有一种特色美食Beryani,就问了旁边商店的卖糖老爷爷,老爷爷特别耐心的帮我们画出了前去的路线图,还让旁边店的老板带我们去,老板二话没说拉着我们就走。
之前特意和老爷爷说明要去一家非常传统的店吃,果然带我们来到了附近的一家人满为患的小馆子。传说中的美食Beryani就是这么制作出来的,热乎乎的饼撒上羊肉沫和内脏沫,再加上菜叶子撒上柠檬汁就可以吃了,味道出乎意料的惊艳,比之前去过的大小馆子吃的任何一道菜都好吃,而且分量超大,一个人一份足够了。
吃完饭找了家叫Azadegan Teahouse的茶馆避暑加耗时间,伊朗10月份12点-3点的室外非常不适合人类生活,所以在伊朗的这几天只要有空,我们在这个时间段都会找家茶馆避暑。
一进来没想到相当惊艳,天花板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老旧灯具,四周的墙壁也都挂着奇形怪状的装饰品,给人非常混搭的感觉。不同身份,肤色的人都在这里惬意的坐着,享受着廉价的红茶和水烟。
当时正是亚运会,伊朗人最喜欢的运动是自由摔跤和举重,小电视正在直播自由摔跤的比赛,一堆人聚精会神的在看着。
对面坐着的两桌当地人,一位是略显羞涩的中年人,在征得同意之后准备给他照相,一看到镜头对着他,摆了一个很正经的pose,刻意吐出烟圈的时候还紧张的被呛到。
另外一桌一脸横肉哥和马仔,本来很紧张会不会遭到拒绝,没想到一听到照相嘴笑的都咧到耳根了,摆了一张自认为最有魅力的pose,旁边马仔爱慕的眼神也是醉了。
本来是想很仔细的写一段伊玛目广场周边+大巴扎购物指南的,但后来想想购物这么有趣的事情提前说出来未免太煞风景,还是自己去体验异国砍价更好玩些。
伊玛目广场周围一圈都是卖纪念品的商店,最常见的是骆驼骨画,骆驼骨装饰盒,外表花纹的铁盘铁碗和波斯地毯。每家的商品相差不多,主要就看自己的砍价功力了,铁盘和地毯的水份最多。
伊斯法罕的商人也是一群妙人,和其他所有的伊朗人都不一样,当你进到一家店铺之后不会很俗气的上来就推销产品,而是会给你倒杯红茶,邀请你坐下给你讲解工艺品的历史文化。当你听的心里已经开始着急,他们也会不慌不忙的继续给你讲做工,如何分辨好的工艺。当你最终沉不住气的时候,说明你已经输了。
铁盒,铁盘的价值和大小无关,主要看盘子上花纹的精细程度和颜色,因为都是用天然染料制作而成,不同的颜色需要不同的染色材料来制作,蓝色最便宜,黑色和红色最贵。
很推荐进入一家波斯地毯店让店员来讲讲波斯地毯,最贵的地毯摸起来几乎和皮肤一样柔顺,在光线下看还可以看到反光的特性,不过价格确实很贵,这条起价800刀。
在每家商店买完东西,我都邀请店主拿着自己店里的作品一起合影,可以看出来不管砍价的时候有多精明,店主们都是真心热爱自己所卖的产品。
给我们指路的老爷爷,满脸慈祥
卖茶叶和糖的憨厚大叔
一位连走路都走不稳的老爷爷,自己看着一家很小的铁盘店,价格非常实惠,我们想多看几盘的时候手颤颤巍巍的帮我们在高处够下来,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些感动。
完全不受外界打扰的骆驼骨画大师,店里所有的作品都是自己做的。
伊斯法罕的商人都很潇洒,经常是店铺上午还开着,下午再逛就发现已经关门回家休息了,有些店铺虽然开着,老板也在别家门口下陆军棋,这位更强,直接睡着了。
今天最后是谢赫洛特芙拉清真寺,有的人也叫她皇后清真寺,建于伊玛目清真寺之前,是阿拔斯大帝献给老丈人的礼物,也是皇帝后宫女人的礼拜场所。
相比伊玛目清真寺,谢赫洛特芙拉清真寺可以说是秀气,没有霸道,反而多了一些灵性。尤其是清真寺的穹顶,恍如一朵巨大的金色玫瑰,LP伊朗的封面也是这里。
谢赫洛特芙拉清真寺很简单,从大门进来走过一段很短的走廊就是主殿,我们俩找了一个角落坐下,安安静静的观赏太阳光线不断变化而照射出来的景象。
第二天的第一站是四十柱宫,这座建筑的历史终于脱离了阿拔斯大帝的影响,为其儿子阿拔斯二世所建。这一片建筑包括昨天的伊玛目广场,其实都是伊斯法罕之前皇城的一部分,但现今只留存下这座建筑。
之所以叫四十柱宫,是因为主建筑前方的20根木柱,在水池前看加上倒影...
四十柱宫的精华还是宫殿内的壁画...内部四周分别绘制着六幅不同时期的壁画,分别记录着历代沙阿和敌人进行战争和宴会的场景,人物惟妙惟肖。
之后打车到伊斯法罕的Masjed-e Jemeh(聚礼清真寺),聚礼清真寺可以说是伊斯法罕伊斯兰建筑的博物馆,四座修建于不同时期的清真寺聚合在一起,时间跨度达800年,是一个我个人非常喜欢也非常推荐的景点。
不同清真寺虽然从年代上很难区分,但是从建筑风格上可以非常鲜明的区分出来,蒙古时期的粗犷,塞尔柱时期的历史厚重感,萨法维时期的华丽汇集到一起,让人大饱眼福。
蒙古人的风格就是粗糙
几座清真寺中间有一片很大的广场,烈日当头,大家都不约而同的猫在了清真寺里
聚礼清真寺是伊斯法罕大巴扎的最北端,出门之后顺着巴扎的主路一直走下去就能通到伊玛目广场的北端。大概一个小时的路程可以看到伊斯法罕最市井的一面,懒洋洋的商人,辛苦的扛货人,熙熙攘攘的人群交织在一起。
不光热闹,这里还能淘到很多便宜的商品,比如之前在伊玛目广场周围看到的染花印布,在这里的价格只需要那边的一半,还有一些小工艺品店也值得细细的逛,真的会有很多不错的东西。
回到伊玛目广场,前往东侧的阿里卡普宫。阿里卡普宫是伊玛目广场三建筑中最先修建起来的,是阿拔斯大帝的寝宫,也是通往皇城的大门。平时皇帝会站在露台边,看伊玛目广场上的马球赛(伊玛目广场之前为皇帝的马球场)
阿里卡普宫最顶层的音乐厅很有意思,据说是皇帝的私人KTV,墙壁和穹顶的花纹都是由各种乐器的形状组成,别有情趣。
在伊斯法罕的这3个晚上,我们俩吃完饭都会慢慢溜达到33孔桥,溜达到桥南,再溜达回来。经过最热闹的Abbasi Street,走回酒店。一路可以感受到伊朗当地人的夜生活,作为伊朗中部最大的城市,就热闹程度而言和国内大城市比并不逊色,唯一的区别就是物资的确匮乏,衣服店里摆出的都是90年代的衣服款式,金店最为热闹,小商品的店铺格外多。
连着两天晚上我们都去对面的Abbasi hotel喝茶,Abbasi hotel是伊斯法罕最豪华的酒店,本来想住这里的,但给酒店发邮件回复冷冰冰,一句没房就给我们打发了。
穿过大堂是一篇很大的花园餐厅,里面分出了餐区和茶区,要统一在最里面的收银台交钱选好茶和点心,然后找到座位会送上来。
值得一提的是镇店名菜--Ash-e,一种端上来不仔细看会以为是厨师呕吐物的豆子炖面片,昏暗的灯光下完全尝不出来里面所包含的内容,味道还算能接受,而且特别顶饱。
Ash-e
我们所住的酒店边上就有一家旅游公司,所以提前就在这里把去亚兹德的大巴票买好,票价还是11万/人。在伊斯法罕的第三天早上吃过早饭10万打车来到大巴车站,来的有些早,就直接坐在座位上等发车。车窗外一个长得很可爱的小孩一直在冲我们挤眉弄眼,镜头感十足。
一路无话,4个小时到亚兹德。下车就有很多出租司机在拉活,谈好10万直接给我们送到了酒店。亚兹德是我们唯一在来伊朗前没有订好酒店的城市,丝路名声大环境差,另外几家也都不满意,之前看好了这家Vali,但是找不到联系方式,到了伊朗才联系到我们设拉子的包车师傅Abad大叔帮我们订上。
酒店环境很不错,比丝路强很多很多,中间是一个很大的庭院,上面遮上了棚子,我们住的房间就在庭院边的二楼,200万一天,缺点就是房间略小,提着箱子上下楼梯不太方便。
酒店的饭菜很不错,不错的意思是虽然不好吃,但是不贵,心里会觉得平衡一些...不过实话实说,这家的Kebab在吃过的店里味道算很好的了,两个人吃到撑也就不到80万。
吃完午饭,顶着一天最晒的太阳开始亚兹德旧城区暴走。我们住的Vali的位置算很不错了,几乎在旧城区中心,巷子对面就是巴扎的入口,没想到Silkroad位置更佳,就在聚礼清真寺的门口,也是旧城区徒步的起点位置。走路15分钟到Silkroad,订好了明天的恰克恰克tour,75万/人,比预想的贵一些。
站在Silkroad就可以看到聚礼清真寺,两座高高耸立的宣礼塔,几乎在城市每个角落都可以看到。蓝色穹顶的建筑是Bogheh-ey Sayyed Roknaddin(不得不吐槽一下伊朗这些单词,很多词我憋了半天不知道怎么发音),有着700年的历史,是当地一位名流的墓。
第一眼见到聚礼清真寺并没有像伊斯法罕的几座清真寺一样带给我很强的视觉冲击,可能是经过伊斯法罕的高潮之后,现在对次略微有些审美疲劳。不过聚礼清真寺带给我的震撼却比所有的清真寺都强,这个故事发生在傍晚。
每座清真寺都有至少一座的高高的宣礼塔,在古代没有扩音装置的时候,宣礼塔的作用就是礼拜的时候会有人站在塔上,大声的传道,这样清真寺附近很大一片地方都能听到声音。
清真寺主殿里有很多做完礼拜的桌子摆在旁边,桌子上的石头很有意思,是礼拜的时候头放在桌子上垫在额头上用的。
LP伊朗的亚兹德版块推荐了一条很棒的老城区徒步路线,最精华部分的入口就在聚礼清真寺旁,我们一路沿着推荐的路线深入的感受了一下老城区的风貌,说实话,唯一的感觉就是土。尘土飞扬的街道,泥土夯成的房屋,除了蓝天之外一路所见只有土黄一种颜色。
亚兹德作为丝绸之路所经过的城市之一,着实在13世纪繁华一世,但历经战乱,现在已经沉寂如此,完全靠着“土”的特质成为了了解伊朗古代文化的旅游城市。
老城区随处可见的风塔,起隔绝热空气,吸收冷空气的作用,我仔细看了半天原理也没明白。
走在老城区无意之间会突然出现类似的街心花园
徒步路线的终点是亚历山大监狱,名字源于伊朗著名诗人哈菲兹的诗集,完全无看点。
往回走的时候路过了一家小茶馆,位置绝佳,楼顶的露台开放,登上去之后可以俯瞰整个亚兹德老城区,算是亚兹德不得不去的一个景点吧。远远的还可以看到出发的聚礼清真寺。
在房顶四处瞭望,可以发现周围密密麻麻的都是传统的波斯庭院,口字型的房屋,中间围着露天庭院,只是大多都已荒废了,可以看出当年的辉煌。
暴走了3个小时,连我都有点受不了了,整个下午就呆在这家露天茶馆休息,虽然没有遮阳的地方,但是喝点红茶,加冰的柠檬水,还是会好一些。
这个茶馆位置太好了,所以非常火,不时会有来自各地的游客登上来,整个下午都没停过。
从烈日一直到黄昏,直到太阳下山我们才动身往回走,亚兹德的黄昏绝对值得一看,让人难忘。
晚上回酒店吃了一顿非常丰富的晚餐
第一次尝试了伊朗传统食物--Dizi,就是黑罐的。里面是炖在一起的羊肉,土豆胡萝卜和汤汁,舀出来放在一个盆里,碾碎之后用饼卷着吃。可惜费这么半天劲还是很难吃。
第二天一早8点来到Silkroad门口集合,昨天晚上报名一日游的人很多,所以今天索性拼成了一辆大巴车接我们,还配了一位导游,导游是个非常好的人,人稍微有些拘谨,但工作特别认真。
第一站是Kharanaq(哈尔纳克),亚兹德以北70公里山谷里的一座村庄,距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今天这几个景点都是历史意义大于现实观赏意义,比如这个村落确实无甚看点,换成中国大概是北宋时期保存完好的古村落,简称很破。
摇晃塔,在塔下面推会轻微的摇晃
村庄已经破败的不行,而且完全没有居民居住,到处都是残破的墙壁,连屋顶完好的房屋都见不到。
一定要跟紧了导游,这里的路长的都差不多,很容易走丢。
第二站Chak Chak(恰克恰克村),一座建在群山环绕的山腰之上的一座村落,伊朗拜火教的朝圣地。名字的由来是源于躲避阿拉伯人入侵的公主逃命至此,因缺水就把手杖扔向峭壁,峭壁滴答出chak chak的水声,现在还能看到那面滴水的墙壁。
在山路上开了很久,突然一转弯就在窗边看到了山腰上的小村,四周都是光秃秃的山,突然出现一座村庄,简直不可思议。
大巴只能停在山脚下,还要爬一段很长的路才能到村子,烈日炎炎,差点中暑
村庄最顶是拜火教的祭坛,还保存着拜火教最初流传下来的圣火。
中午也没有午饭环节,直接来到最后一站Meybod(梅博德),亚兹德以北的一座古镇。最有看点的是Narin Castle,伊朗现存最古老的砖土结构建筑,距今1700余年,也就是说一座中国三国时期的建筑现在还保存完好,unbelievable!
城堡最漂亮的地方就是登上最高的观景台,俯瞰整个Meybod镇,景色更甚于昨天在茶馆上俯瞰亚兹德。
唯一不开心的就是炎热的天气,至少40度的气温,再加上强烈的阳光照射,整个人都无精打采的,只得走几步就往肚子里拼命灌水。
之后是冰屋,距今也有500余年的历史,当地人在夏天往屋子里灌上水,经过一个冬天,就能得到冰块来降暑。在冰屋里往上看,有种眩晕的感觉。
最后一站是鸽子屋,鸽子屋现在被划进了政府大院里。
回到酒店的路上还经过了乔赫马克清真寺,和传统的清真寺格局略有区别,只有单面,可惜实在是热坏了,路过就回酒店休息。
当天晚上见到了辛苦从设拉子赶来的Abad大叔,晚上在酒店和他简单的聊了聊明后两天的计划。我和他商量的是包一天半,一天亚兹德-波斯波利斯-设拉子,第二天设拉子半日游,一共是140刀。
Abad大叔超级nice,英语也还不错,很愿意回答我的各种问题,而且各种线路和想法都可以跟他说,都可以帮你安排的很好。有机会可以看一下大叔的留言本,信息量相当丰富。开车的时候,Abad大叔很喜欢一边开,一边摸着自己的小胡子,显得很得意。
今天的行程是我整个旅程中最期待的一天,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没有什么比身临其境的感受历史气息更让人兴奋的了。
从亚兹德出发,两个小时之后汽车开到了一条笔直的公路上,公路的尽头就矗立着著名的Tomb of Cyrus(居鲁士之墓),作为Pasargadae(帕萨尔加德)的中心建筑,已经存在于此2560年了。
居鲁士大帝是有史以来第一位建立起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帝国的皇帝,也是阿契美尼德帝国的建立者,公元前529年战死沙场,之后被埋葬于此。帕萨尔加德是居鲁士时期建立的帝国首都,名字的含义是波斯的花园,可惜花园难见,现今仅剩荒凉。
陵墓远处还可以见到之前建筑的遗迹,最著名的是一座石柱,上面写着古波斯文:我,居鲁士,阿契美尼德之王。我站在旁边,心里默默的说:我,ZYM,你好呀。
就是这座石柱
相比下午去的波斯波利斯,这里的游客人数不多
帕萨尔加德最远处的山坡上,还保留着当年的要塞,爬到要塞上,可以俯瞰整个帕萨尔加德
今天的景点对于女朋友来说有些无聊,只好打起精神随时跟拍
Naqsh-e Rostam(纳什洛斯坦)埋葬着波斯帝国的四位帝王,按面对的顺序从左至右分别是大流士二世,阿塔塞克西斯一世,大流士一世和薛西斯一世。
后两位帝王尤其有名,大流士一世为阿契美尼德王朝第三任国王,居鲁士的儿子冈比西斯二世暴毙,大流士一世统一了全国,并把波斯帝国的领土扩张到极盛,六公里外的波斯波利斯也是他开始修建;薛西斯一世看过斯巴达三百勇士的都会记得,电影里长的很奇怪的波斯皇帝其实是个美男子,身体强壮到可以单挑狮子。
波斯帝国皇帝的陵墓都修建在山崖之上,意思是可以离天更近,墓口最上方的浮雕雕刻着阿胡拉.马兹达的雕像,下面是国王接见各国使者的画面。
陵墓下面还有几幅石刻画像,是萨桑王朝沙普尔一世所雕刻。沙普尔一世在战场上生擒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瓦勒良,也是个猛人,石雕的内容就是瓦勒良向沙普尔一世投降的情景,雕在这里的意思大概是问上面几位前辈,小弟我干的还可以吧?
帝陵对面是一座很奇怪的建筑,到现在也没人知道是用来做什么的。
纳什洛斯坦外的纪念品商店很不错,有其他地方很少见的波斯纪念品,目测很像中国制造。还有很漂亮的冰箱贴和明信片,价格略贵,比较值得入手。
纳什洛斯坦出来之后500米左右的距离是Naqsh-e Rajab(纳什拉加),也是刚才在纳什洛斯坦陵墓下乱写乱画的沙普尔一世的又一作品,在那边刻满了,又在旁边找了个地方接着刻,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中午Abad带我们吃了一顿来伊朗吃过最便宜的伊朗菜,三个主菜三瓶饮料才27万,简直是良心价啊。味道嘛,放心还是不好吃。
重头戏波斯波利斯终于登场,距离纳什洛斯坦很近,只有6公里。往波斯波利斯需要走一段笔直的公路,路边很少见的种满了高大的松树,这些松树都是1971年伊朗最后一位沙阿为了纪念波斯帝国建立2500年而从外国移植过来。
波斯波利斯外有很多伊朗的家庭在树荫下野餐,伊朗人简直是世界上最爱野餐的一个民族了。
波斯波利斯,波斯语的意思是波斯之城,波斯帝国的四座首都之一,修建于公元前520年,距今2500余年,从大流士一世开始修建,到最终完全完工用时150余年。那时候的中国正值春秋时期,孔子才30多岁正当年。
之所以历经2500余年保存依然完好,是因为自亚历山大大帝烧毁波斯波利斯之后,整个城市就被灰尘和泥土覆盖,直到近代才重见天日。
目前能看到的并不是波斯波利斯全貌,而是皇城的一部分,整个建筑修建在高台上,背靠Mountain Rahmat(慈悲山),远远的看过去气势恢宏。
登上台阶,就可以看到万国门前的牛型雕塑,雕塑下刻着很多高大上的到此一游,看时间很多都是19世纪刻下的。
百柱宫已经完全沦为废墟,依稀可以感觉到当年的盛况。当年薛西斯一世攻陷雅典,把雅典卫城一把火烧了,一百多年之后亚历山大成功复仇,一把火烧掉了波斯波利斯。
石雕上雕刻的画面就是薛西斯一世和狮子搏斗的场景
不知道是谁的恶趣味
从旁边可以绕到阿帕达纳宫的北阶梯,有没有圆明园大海法的感觉。
下午三点的阳光依旧强烈,女朋友已经受不了了,我自己一个人从宝库边的小路爬到后面山上寻访山上的两座皇帝陵,远处两位伊朗中年人不知道在聊着什么,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波斯波利斯后山上修建着阿塔塞克西斯二世和三世的陵墓,是两位波斯帝国末期的皇帝,可能是旁边纳什洛斯坦山上已经没地方了吧,就建在了这里。
从山上俯瞰波斯波利斯,配合着夕阳,景色简直美极了。
待到夕阳时分返回,夕阳照在万国门上,静静感受帝国落日。
快下山的时候往回走,一路上相当热闹,还有很多伊朗小孩在旁边牵着马拉客人去照相,还可以骑一小段。
波斯波利斯到设拉子很近,半个小时就到了,刚进城市就可以看到古兰经门,简直超级热闹,还有不太常见的小商贩在卖气球和玩具。
到酒店之后暂时和Abad大叔分别,放好行李之后去酒店附近觅食。因为整整在外面晒了一天,整个人都是无精打采的,就随便找了家烤鸡店,尝试了一下伊朗的西餐。味道还不错,披萨绝对只能在伊朗才会吃到,面饼是类似死面的口感,三明治里包裹的是羊肉馅,有些过于膻了。
分量都超级大,点了三样东西就把我们撑坏了
第二天约好8点出发去粉红清真寺,还没上车Abad大叔就赶快跟我们说快点快点,他把开门时间给记错了,现在已经变成7点半就开门,于是马上赶过去。
每篇伊朗游记要是没有几张好看的粉红清真寺照片,根本拿不出手。女朋友一直对我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把她拍的美美的,没想到一进去才发现小小的清真寺里已经站满了人,差点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了,而且全是中国面孔。本身好好的莫克清真寺的名字也被中国人硬改成了粉红清真寺。
所以想要安安静静的照相,已经要7点半之前准时守在门口,黄金时间就是7点半-8点半,8点半之后游人开始变多,10点之后光线就消失了。
其实粉红清真寺除了光线,建筑本身的艺术水平就很高,瓷砖和其他地方深蓝的颜色不一样,都透着淡淡的粉色,而且格局小而精,并不比其他大的清真寺逊色。
Naranjestan(橙子花园)也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花园里种植着两排棕榈树,使这里带着淡淡的异国色彩
天花板上是欧洲的花卉装饰,混搭的很巧妙。
之后来到桥北的Imamzadeh-ye Ali Ebn-e Hamze(埃米尔阿里陵墓),埃米尔阿里是第八代伊玛目的侄子,在去呼罗珊(今天伊朗东部,阿富汗西部)准备帮助伊玛目的时候死在了这里,就被埋葬于此。
在进入陵墓之前,女朋友被包上了一身从头到脚的外袍。一进入陵墓前的广场,可以看到地上铺满了碑文,Abad告诉我们这里都是历代的设拉子名流之墓,大家都以死后被埋在这里为荣,现在已经满了,连空地都找不到。我问Abad是不是要走中间的缝隙过去,大叔一摆手:没事随便踩。话说这个习俗也够奇怪的,死了之后还让人随便踩。
第三站是桥北的哈菲兹之墓,哈菲兹是伊朗的著名诗人,大概和我国的杜甫从经历到地位都差不多,都经历了年轻的繁华和中年的战乱。因为完全没有读过他的诗,所以也不好做评价,其实西方诗的格式还是不能接受,在我心里和唐诗完全没法比。
伊朗最浪漫的城市设拉子,设拉子最浪漫的地方哈菲兹之墓,就算是这样的地方,对面的墙上还有铭记两伊战争中牺牲将士的照片。
哈菲兹之墓陈设非常简单,主建筑就是一座小亭子,哈菲兹的石棺就在亭子下存放。很多伊朗人手摸着石棺大声朗诵哈菲兹的诗集,我在旁边像听天书。
半日游的最后一站是天堂花园,其实就是一座很大的人民公园,花园中心是一座近代的建筑和前方很长的水池,周围还有大片的树林和花园,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在这里呆上一个下午会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景点都逛完之后,我们让Abad大叔带我们去买之前在亚兹德聚礼清真寺听到的歌曲CD,顺路还看到了伊朗的大饼店,其实刚出炉的大饼又香又好吃,我吃了一整个简直美味到停不下来,面饼很有韧性,还有淡淡的麦香,很多伊朗人都是一兜子一兜子的买回家。
路边偶遇伊朗内马尔
中午大叔给我们送回酒店,约好晚上9点过来送我们去机场,晚上11点的飞机设拉子回德黑兰。中午吃了大叔推荐的一家新派伊朗菜,大家一定谨慎尝试,比传统的Kebab还要难吃很多倍!!!!
从酒店15分钟慢慢溜达到卡里姆汗城堡,卡里姆汗是伊朗历史中后期一位很有名的人,自己终结了萨法维王朝,但又拒不登上王位,把都城从伊斯法罕迁到设拉子,死之后自己建立的短命王朝也随之终结。
卡里姆汗城堡是当时卡里姆汗为了建立一个类似于伊斯法罕那样伟大的都城而建设起来的,估计是觉得超过伊斯法罕难度太大,所以只建了城堡,其他的建筑没有动工。
现今城堡的一角已经略微下沉。
很友善的伊朗大兵,看到镜头一个劲的在傻笑。
卡里姆汗再往东走几步,就到了设拉子大巴扎,大巴扎的中心是Masjed-e Vakil(瓦洁尔清真寺)。主殿的雕花柱子非常美,说实话这时候真的已经清真寺审美疲劳了,这种清真寺放在德黑兰,可能会让我激动死,但现在看到已经没什么感觉了。
路边腼腆羞涩的小孩
设拉子的巴扎工艺品很多,甚至比伊斯法罕的还要热闹,最多的就是一些戒指,项链等手饰品,大件的地毯,木雕也很常见,因为我们在伊斯法罕已经满载而归,所以只是随意的逛逛,连价都没问。
晚上6点在路边吃了个汉堡,之后就前往光明王之墓。光明王之墓可以说是整个设拉子最精华所在,如果说上午去到的阿里之墓已经足够华丽,光明王之墓还是会让你有小巫见大巫的感觉。
光明王之墓埋葬的是第七任伊玛目--伊玛目礼萨的兄弟Sayyed Mir Ahmad,比上午的侄子关系还更近一些,旁边小一点的墓埋葬的是Ahmad的两个兄弟。
我们去的时候正是穆斯林信徒聚会的日子,也不知道是当地的什么节日,广场上数以万计的那女老少坐在毯子上,最远处的讲坛上一位穆斯林讲师在讲着经文的含义,说完一段之后整个广场的人会一起“oh"一声,那种感觉真的没法形容。
光明王之墓进去之前要存包,女士要穿从头到脚的袍子,手机是可以带进去的,也可以照相,但为了表达尊敬,就不放照片了。
晚上11点的飞机回到德黑兰,第二天本身是想把之前没去成的珠宝博物馆去了,结果没想到又在放假,简直day day都是hoilday!之后就是到处转转,等待晚上的飞机。没想到女朋友把起飞时间记错了,晚上7点的飞机记成了11点半,结果5点半的时候我们还在德黑兰大巴扎旁不知名的小茶馆抽水烟,紧赶慢赶到机场,到处求爷爷告奶奶才最终登上飞机。
每次游记都是很用心的在写,回头看看之前的几篇,从一开始拿着卡片机到处瞎照,到现在尝试着用LR修图,觉得自己还是在慢慢进步的。
最后想说,能从头看到这里的朋友真的要说声谢谢。
Hodaakhaafez(再见)
就拿个小男孩的照片作为结尾吧。伊朗结束,终于可以开始计划期待已久的马丘比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