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日期/2019/09/01
天数/2天
人均费用/2500元
人物/三五好友
玩法/第一次 摄影
既然要玩就玩好一点,走马观花似的的游览可以舍弃。一个景区有它存在的意义,除了盈利之外,也有其他许多值得地方, 比如 这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故事,我觉得游玩的同时一并体验。整个景区可以说说没有三四个小时是走不完的,索性花上大半天的时间从这个入口进去到另一个出口出去。
大致内部的线路就是:六大游览区“地心天堑、地心奇观、巴盐古道、地心洞天、地心秘境、巨猿暗河”。
+1
购票进入之后有两种选择,一种就是走这里的9D玻璃桥,据说是 恩施 唯一一座9D悬索玻璃桥,不过这个好像不是景区人自己的,属于外包,选择走这里还是要掏80元的过桥费,如果不走玻璃桥就需要绕一下路走下方的悬桥之后在爬山一段。(这个就看自己选择了)
+1
两条路两条不同的风景,就像那句“丛林里分出了两条路,我却选择了另外一条”。“ 石门 锁千古,峡谷藏 万象 ”,是著名书法家廖峰先生游览 恩施 地心谷景区后所题写。想来这里也是特别神奇包罗 万象 。把这句放在景区门口也是多了游客不少想象,至少我是比较好奇里面的 万象 。
+1
分开的两条路在佳音亭汇聚,没错,这亭子的意思就是静候佳音的意思,不过静候的就是我们这些游客。
+1
+1
整个第一段的悬空栈道其实挺长的,回来好几天了这么回忆着:
栈道吊桥,
深谷幽潭,
选个一天中早点的日子,
走了一圈地心谷,
跨过吊桥,
沿着栈道缓缓深入谷底,
看到谷底之水欢快流淌,
+1
+1
虽然水量不大,
弯曲环绕,石头都青黄绿多重颜色,
造型百态,
栈道继续延长幽深远处,
谷底静谧,
虫鸣鸟叫水声清晰可辩,
偶有景区工作人员忙着清扫栈道的落叶,
问问还有多远可以出去,
他们笑着说只走了三分之一。
可以说这里确实挺,
怀着好奇探幽之心游玩,
再加上一点自我想象,
想来一定收获颇丰。
景基本一年四季皆不同,
但它就在那里交替,
人来人往,看官不同,才有了不同的记忆。
最喜这绝壁栈道的清净和谷底流水的闹腾,
只可惜出于偷懒,没有扛着脚架记录慢门的流水,
这是一种遗憾,应该可以让我记住曾经来过。
+1
+1
+1
整个第一段栈道上的景点还是挺多的, 比如 绝壁天佛、佳音亭、升官发财、乾坤门、喊歌台、巨猿承天、巴蛮洞、地心之门、天籁瀑布、天地桥等等,只是都需要些想象力。我自己是比较喜欢那几段弯弯曲曲的栈道和半壁上顽强生长的几棵树。
+1
+1
等从悬空的半壁栈道下至谷底,之前额头冒起的汗珠都不见踪影了。说是这里常年20度左右,夏日如果来绝对是避暑的好地方,整个这里的栈道基本都是比谷底的河流高个三四米,可以清楚的看到弯曲的流水和层层叠叠的地貌石块。抬头仰望,视线在两山头之间混聚成一条天缝,只看的一条缝隙的天空,偶尔飘过几多云彩,这样这里的光线倒是暗了很多,加上潺潺流水声,幽深的峡谷,我们是一群探幽揽胜的人。
+1
+1
+1
最喜这谷底岩石的形状和颜色,多彩 和平 滑无棱角,层层叠叠。他们给水流设置了毫不雷同的独特奔跑路线,就这样横贯着谷底。只是此刻的水量确实有点小,不然还是可以更壮观很多。
+1
+1
+1
+1
看到眼前的景色,不禁想:
美可以是虚拟想象的,
也可以是实体化的,
就像走了一遍地心谷看到的一样,
导游跟你解说的可以说是从头到尾天花乱坠,
跟着她的思想走,
似乎真的是美景美物俯拾皆是,
处处皆有深刻含义。
都说看景需要想象力,
比如 三分眼见为实,七分虚拟想象,
都不为过,
只要自己觉得符合自己的想法就行。
+1
+1
不过一般都是寓意美好,
这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人要衣装,景点自然也少不了包装,
除了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之外,
语言润色,神话故事添点色彩,
寓意象征和现实结合,
就可以天下无敌了。
对于历史所说的东西,
很多其实蛮吸引人的,
因为人回不到过去,
对于这些只是基本都是专家学者,
坊间流传等等,慢慢形成了一套说辞。
个人对于地心谷,
可能更喜欢一小段别出心裁的半壁栈道,
弯弯曲曲的亲水栈道,
还有谷底那么被水冲蚀,
日月积累而出的特样地貌。
当然,如果赶上天气好时间对,
照射谷底的阳光来上那么几束,
就相对完美太多。
+1
+1
受偶尔会扶一下旁边的护栏,下手只是反现一个浑身长毛的东西在慢悠悠的散步,这谷里真的连虫子就是这么闲散安逸。
+1
远远的看着那做石桥很特别,这个就是 石门 古桥,旁边有那棵紫薇神树,这一桥一树都有自己的故事,这里也有划船和特色的水上秋千体验。
石门 古桥。亦称通济桥、仙人桥、 永兴 桥,后称石曼桥,是 建始 县境内最早的一座古桥。该桥最早不知建于何时,相传为仙人所建,又有传说认为此桥为“八大王”(明末农民起义将领张献忠)洗川时,为摆脱追兵,传令将士各带石头一块,一 夜功 夫将桥修起,还将身佩宝剑悬于桥下。
+1
恩施 地心谷这株紫薇王,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故事。在几百年前,有一个财主想把这株紫薇树砍掉作修屋造宇的梁树。说来也怪,当他一斧头砍到树上时,突然电闪雷鸣,一股强大的气流把财主掀到河里被水淹死了。从此以后,再也无人打这棵紫薇王的歪主意了。因此,除了紫薇王本身就是 长寿 之木这个特点外,没有人为的破坏成了它茂密生长下来的另一个原因。这样一棵神树,长在巴盐古道的必经之地,久而久之,当然声名远扬了,不少人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许愿还愿,给紫薇王烧香披红挂彩。还别说,这棵树真的特别显灵,数千年来,香火不断。后来科学家揭开了这棵树的神奇之迷。原来因为地心谷河流有强大的磁场,紫薇树吸磁能力很强,所以碰撞达到电磁释放相当的能量时,就产生电闪雷鸣的现象。曾有一位现代诗人这样描绘紫薇王:
君临天下一紫薇,盛夏艳妆绣成堆;
隐迹深山八百年,岁岁花开不为谁。
+1
+1
走过石桥来到水边,这里一片可以划皮划艇,半小时60元每条船,可以坐二大一小。划船从桥洞逆流而上,所见景色优美,而且还有有特色的水上秋千两个,赤着脚在这里荡几下秋千也是一种特别的享受,还是一个拍照很美的地方,不过对于荡秋千的人来说要求高了一些,虽然水不是很深,但还是要注意安全。
+1
+1
+1
+1
+1
+1
+1
+1
+1
+1
这里也有一条文化路线--巴盐古道。这条道是官道、商道、盐道的总称,是巴文化、巴渝文化、巴蜀文化的交汇处。巴盐古道从川 东至 湖南 凤凰古城,全长2400公里。 恩施 地心谷景区的这一段,是巴盐古道中绝美的一段,也是这条巴盐古道美的极品。每周六周日会有盐夫和黄四姐在这里演出。
+1
+1
+1
+1
如今,那段特殊的历史虽然消失,盐道的喧闹繁华已成过去,但源远流长的古盐道风情文化却积淀深厚,极大地丰富了 恩施 地心谷的文化内涵。
+1
+1
+1
自清朝末年到民国末年,这条盐大路南来北往的盐客、山货客、布客、鸦片客和“挑老二”、“背老二”常年川流不息。“早上三杵慢悠悠,晚上三杵赶宿头”,“肩挑一百八、裤儿打疙瘩,要得疙瘩散,还要鼓劲挑三年。”听着古盐道流传下来的这些俚俗语言,仿佛看见了古盐道上盐夫们艰难跋涉的身影,听到了盐夫们悠扬的情歌和雄浑的号子在深山幽谷里回响。
+1
+1
+1
+1
土家汉子们传唱的歌就是从盐道上学来的。他们在劳动中传唱,在鸟语花香的青山翠竹林里,在小桥流水边用山民歌交流情感。如《劝世歌》:“正月过了年,劝郎去背盐,养儿要报父母恩,百善孝为先。八月是中秋,劝郎把亲收,哪怕我是你的人,露水夫妻不长久。冬月落大雪,赌场去不得,劝郎想一想,几个赌钱好下场?卖了田地再卖房,卖了妻儿去逃荒。”
+1
【舍利洞】舍利洞是一个非常神奇的溶洞。里面有个舍利塔,舍利塔分塔帽、塔身和塔座,塔座下面据说埋藏的是 石门 佛寺第一位高僧的骨骸。奇怪的是塔帽和塔身不得连成一体,否则对岸的人就会出现一个哑巴,因此对岸的人轮流凿一颈项痕迹,基本上三年凿一次。舍利洞就在接官亭对面。
+1
+1
+1
走完巴盐古道,接着往外走可以看到一座横跨峡谷的魔毯天桥,站在那里回网可以明显的看到从下而下的巴盐古道。到这里还会途径巴岩洞,巴岩洞是巴盐古道上的驿站,因为房屋都建在山洞里,又叫做洞城,有小贩在这里卖着茶叶蛋等等,这从某种角度上看特别像《笑傲江湖》里的思过崖。
+1
+1
+1
+1
+1
+1
跨过这座魔毯云桥在走一段路就基本要到出口了。远远的看着以为是一座吊桥,走进了才发现是一个魔毯桥。站在上面在行走起来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只是这里是要单独购票的:25元每位。
+1
这里最后一个有特色的就是那座180米的壁挂观光电梯了,从下到上基本二十多秒的时间。35元每位
+1
+1
去过 桂林 看到独具特色的 桂林 山水,而在 建始 望坪也看到了这样的独树一帜的山--蟠龙山。
望坪,是一望无垠的平。一进入望坪就看到 石柱 观临风而立,以它清拔俊丽的面孔和孤傲清高的姿态迎接我们。
+1
石柱 观拔地而起,矗立千畴 平壤 之中,孤峰突兀,直冲霄汉,谁都不禁会赞叹造物主的神奇,自然界的奇妙,在 桂林 看到这样的山峰很多,不过都是成片连接,而这里确实独树一帜,仅此一座。正面看去不见道观,只见 石柱 ,整座 石柱 苍岩蓄翠,道观在 石柱 之顶,柱底生穴,成三足鼎立之势,别有洞天。
+1
+1
石柱 观原名朝真观,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因观在 石柱 之上,又叫做 石柱 观。 石柱 也叫蟠龙山。明清以来, 石柱 观曾多次修缮,有碑文考证,80年代政府拨专款加以维修,并先后被定为州、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录入《 中国 名胜词典》。
+1
石柱 观下有很多大小的洞, 走到了洞中张望。那是天然的溶洞, 大洞连小洞, 小洞生支洞, 正自疑无路,又有一石窗豁然开朗。据说,从这洞中攀沿而上,可以直达顶部道观天井,是天然的暗道。
+1
石柱 观远看是柱,爬上去, 那是一座山。踏上先民涂抹得苔迹班驳的一级级青石 板, 宛如敲击刚出土的编钟, 远古的回音涾脆悠扬。石阶的轮廓, 粗糙得不愿跟你细说 它的沧桑历程。 从时间隐秘的光芒立可以窥 见, 那盘曲而上的, 是一条用幽怨、 迷茫, 混合着虔诚、 执着走出来的路。 这条石板 路, 是清朝乾隆元年后修筑的。 筑路者用一 块块 “三生石” ,把他们的汗、 泪、血, 连同心思、理想甚至灵魂都砌在里面了一就 像今天正在修筑公路的人们那样。 拾级而 上, 青石把岁月打磨得裸露无遗,路啊,磨出了多少思想的精粹, 擦亮了多少智慧的光 芒!当年恺侣履齿何在,还有那些苦难的背影。
+1
+1
+1
柱顶葱葱笼笼的树、 藤荽和各种奇花异草、 葫芦桑、 酒霸斧 、 铁臭树、 天蒜、 扁竹…..就像帽子一样织在上面, 苍老的、娇嫩的, 高大挺拔的,旁逸斜出的, 共同撑起 一片绿。它们生在枯沿上, 缺水少土, 面对荒芜贫带 , 仍掘强而自信, 长得生机盎然, 青翠欲滴 , 一茬又一茬, 一代又一代 , 就像 在这 石柱 周边生息的人们。 有人说, 那是石 柱观的灵气, 像人体的经络一样, 见其神而 不见其形, 在滋养着林木花草, 这不由得使 人想起这里得脉气之说。传言这脉起千 “响 水寨' , 石柱 就是昂然崛起的龙头, 所以有"蟠龙山” 之称, 其脉相极旺 , 为使其长存, 才在前山修宝塔镇住。 宝塔至今矗立山 头。 更离奇的是, 头戴斗笠的老翁会指着 东北 面的五座山头告诉你, 那就是有名的 “五座 金峰 ” ,刘秀当年从蜀中顺巴山之脉一路 策马奔来, 行至此处, 闯进了山, 掉了鞍 子, 你看, 东边就是 “ 马鞍山 ” ,刘秀苦叹之际,便将书籍、拐杖等5样贴身爱物掩埋青山。
+1
石柱 观还有一个这样的传说:传说在 石柱 顶端的庙里住着一个和尚,庙内有一个石碗,碗内冒出米来,和尚靠石碗生活了大半辈子。有一天一个人告诉和尚说把碗拿锤子凿开里面的宝物就会冒出来。和尚听信了这个人,结果石碗也不冒出稻米了,和尚也饿死了, 石柱 也不长高了。
+1
石柱 观是座四层亭阁的砖木建筑,粉墙丹柱,飞愤翘角,依山势而建,随地形上升,临仙风, 铸道骨,巍然吃立,直指云天,古朴典雅, 雄伟壮观。时间积淀成灰暗,岁月刻化出蚀痕,虽然阅尽尘世云烟,
但仍不减当年风华。你很难找到 个适当的角度和位览,使其全貌尽收眼底,布局和结构也很难 目了然,唯觉百尺危楼,飘尘出世。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两侧禅堂中间,通向大殿的廊道依然是石阶,青石芳菲的石阶,与山路连成 体的石阶…这地方建议自驾前往。
+1
除了 石柱 观之外,周边也有很多其他的景点: 比如 长岭 岗森林小镇,红珠河水库,还有野三关 三峡 就博物馆等等。两天的时间还是可以安排的很满。
+1
+1
来这里游玩如果有准备或者摄影爱好者,带套汉服还是很明智的选择。因为这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除了土家文化之外,拍摄汉服照片也是很出片的。
+1
+1
网红水上秋千是一处,这里一共有两处秋千都是要划船才能到的,第一个秋千可以站在岸上用长焦拍摄,秋千最好可以荡起来,站着做着都行(不过一切都是安全第一),利用深厚峡谷的延伸感可以有很强的空间。另一处秋千就比较靠里,需要乘船进去,摄影师也在船上才能拍摄。船:半小时60元每只,一次也差不多可以拍完照片了。
+1
+1
另一个拍照地点就是巴盐古道,古色古香的石板台阶,或静或动都很有感觉,再加上适当的前景就更出彩。
+1
+1
过河的矴步和谷底水边也都是非常出片的地方,随着走动衣衫飘起,在这种环境中大有安逸隐世的感觉,也可以利用水中的倒影进行拍摄,会有朦胧虚幻的感觉。
+1
+1
+1
+1
既然这里栈道很多,可以利用不同的栈道进行创作,虽然人不是很突出,但氛围感到位就行,山水风光环境人像,也是很讨人喜欢的。
+1
+1
初见这个民宿群,觉得就是铁皮房子一片,办理入住之后才发现虽然外表看着颜色不是很吸引我,但是内部的细节却可以打动我。整体是玻璃房,床的正方上有一个长方形的玻璃天窗,应该是星空主题的设计,很幸运的是在夜晚确实看到满天繁星。他们的床品很舒服,大床房的大床任由我一米八左右的个子横躺竖躺。
+1
+1
整个空间采用移动旅居空降设备,室内53平米的空间里卫生间、客厅、卧室都一一具备,旅客在房内通过玻璃墙可实现360度观景。房间有几组简洁的沙发,还有一张放着茶几的木桌,对于出行需要办公的我来说,泡一杯茶开始对着电脑工作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很喜欢简洁的装饰,虽然是玻璃房,不过私密性还是很不错的,朴素的窗帘一拉就是一个私密独立的小空间。
+1
+1
+1
+1
+1
+1
+1
+1
崖舍”建筑坐落于垂直高度356米的悬崖峭壁之上,三面环峡视角,270度超唯美视线, 云顶 仙宇,犹似 蓬莱 。几十个间民宿都是独立的,有自己的阳台,两排屋被一条小路隔成了临谷和靠山两种房型。好在这里还是很安静的,除了虫鸣鸟叫之外,还有的就是谷底的流水声。
+1
+1
山间自然静谧,如果喜欢可以选择起个早躺在阳台上的黄色躺椅上呼吸下这里的新鲜空气,让眼睛和耳朵都自己的接受这山间里给予的馈赠,如果幸运的话,还可以看到绝美的山间云海和日出。
+1
+1
《雅舍-舍近求远》玻璃屋,
铁皮房,
从入口螺旋式延伸分布在半山腰,
夜里选了间最靠里的房间,
醒来时才发现格外静谧,
东升的太阳统一的把一侧屋顶照亮,
让每一个阳台都“沾光”,
除了有些微凉,
躺在黄色的椅子上,
让你上天替我看看这崖舍,
无一不好,
近日无雨,
谷里水少,
水声却清晰可闻,
不见鸟影但闻其鸣。
住的远,
除了拉杆箱需要费力外,
其他一切都好!
+1
+1
+1
+1
除了崖舍这样的住宿选择之外,周边也有很多当地居民住所改造的民宿都还是挺不错的。
+1
+1
+1